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

在這個各種知識極度匱乏、信息傳遞速度及其緩慢、文盲率達到九成以上的時代,加之女性極低的社會地位,很多後世小孩都懂得的常識在當代卻是無人知曉。

就拿女性的月事來說吧,無論從對此事的基本瞭解,以及隨後個人應採取的衛生措施來說,絕大多數女性都是處於近乎無知的狀態。

朱由檢曾經就女人月事如何處理之事問過周後,結果周後將他責怪一通之後,一臉嫌棄的去了懿安皇后處告狀去了。

無奈之下,朱由檢找到了賢惠溫柔的袁妃,在事先說明自己打算替天下窮苦女性解決此事的前提下,袁妃才含羞帶嗔的將答案告訴了他:月事帶裡包裹着香灰用以吸收。

朱由檢在驚歎於古人的智慧的同時,也能想象到貧困人家的女性是如何在此事中經受煎熬的。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倒也不難:把香灰換成經過消毒的棉花就可以。

可現在的條件下,大規模生產是不可能的,因爲棉花的供應量根本不夠。

在萬千百姓掙扎在生死線上的現在,解決百姓的溫飽纔是最主要的問題,這件事只能留在以後的再去考慮了。

說一千道一萬,物質基礎纔是最重要的,只有在大明的各個階層相對富裕之後,其他的事情才能提上議事日程。

按照朱由檢的打算,靜安堂只是他計劃中的雛形。

他的打算是,未來的靜安堂要建成類似於後世的婦幼保健院的形式,並且要逐步向全大明各個縣城推廣和建設。

根據他現在擁有的財富來講,現在就能夠在大部分縣城開辦起來,但女醫人數的極度匱乏卻成了最大的制約因素。

這事兒單是想想就讓他頭疼不已,這根本不是花錢就能解決的問題。

在他的眼裡,現在的大明什麼都缺,單是醫療衛生方面來講,別說女醫師,就連男性郎中都少得可憐。

這可不是一年半載、十年八年就能解決的問題,需要一個長期的規劃方案以及策略纔可以。

好在衛生署已經根據具體情況對此展開了行動。

挑選合適的人選作爲郎中、女醫的後備力量,組織經驗豐富的郎中女醫對其集中培訓,印發相關醫學書籍供受訓者參考閱讀,這就是吳有性拿出的相關措施,也是當前最爲行之有效的舉措。

朱由檢在召見吳有性、對其大加讚賞的同時,也專門自內帑中劃撥銀錢予以了支持。

朱由檢在思考時認識到,提高識字率、紙張的製造和運用、各種書籍的印刷與傳播,很多生活常識的普及等等,這些問題都是相互糾纏在一起、缺一而不可的,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得以貫徹到基層百姓中去。

而建立學校是一切的基礎,識字人數劇增之後,其他的問題解決起來會更加的輕鬆。

正是在認識到掃盲的重要性之後,朱由檢纔將犯官家眷們由傳統的流放荒僻之地,改爲向距離更近、人員更加集中的地方流放,讓這些有文化知識的特殊人羣被動的參與到掃盲隊伍中去。

自從這項措施實施以來,從各地監視這羣人的錦衣衛反饋回來的消息來看,效果還是非常顯著的,這個羣體在各地展開地掃盲運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地作用。

這些人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積極性,原因就在於朱由檢專門爲此制訂的相關政策。

只要積極配合完成朝廷分派的事物病取得相應的成果,在一定時間過後,根據個人意願,這批犯官家眷將會被放歸原籍,並且會給予一定的薪酬,回到原籍後,將會允許其以平民身份參加除了科舉之外的任何生產活動。

在地方官府對其進行定期審覈後,只要表現良好,那從第四代開始就可以參加科舉了。

正是在這項措施的激勵下,這個羣體才迸發出了最大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對於皇帝的這項善政也是發自內心的感恩戴德。

這個感恩戴德是毫不誇張的說法。

因爲比起歷代帝王來說,朱由檢可謂是仁慈已極。

首先,對犯事官員沒有滿門抄斬,而是隻誅首惡。

其次,沒有將女眷發往教坊司,避免了她們受到肉體和人格上的侮辱。

再次,雖然是流放,但在生活上並未苛虐他們,吃食用度與當地農戶並去太大差別。

最後一條也是最重要的。

原先流放就意味着後代子孫再也不能回到故土,並且從此成爲賤籍,成爲社會的最下層。

而現在的流放是有期限的不說,而且只要遵守規矩,子孫後代還能有出頭之日,這條章程簡直是讓他們想象不到,許多犯官家眷在家中給朱由檢建了生祠朝夕供養,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錦衣衛當然不會阻止這種尊崇皇帝的行爲,只是將事情上報回京,聽候上峰的處置辦法。

朱由檢知道後也只是笑了一笑,駱養性自是明白皇帝對此是默許的,所以他也未再就此專門下達命令,校尉們自然是心領神會的聽之任之了。

不過流放人員畢竟人數過少,雖然會在掃盲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力量還是過於弱小了。

шшш ▪TTκan ▪¢ ○

只有廣泛的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在全大明興起一股辦學興文的熱潮,這樣纔會讓普通百姓的識字率有一個巨大的躍升。

wωw ●ttκan ●C○

但是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這個因素並非來自於物質方面,而是來自官紳、士紳階層對於知識的壟斷,以及對普及知識的一種恐懼。

這些高高在上的老爺們都是文化知識的直接受益者,他們自然清楚知識的力量,但他們同時也幻想着這種資源一直由少部分人所掌控,這樣的話,他們的後代子孫才能享受無窮無盡的富貴榮華。

而一旦這種壟斷被徹底打破,那就意味着會有海量的競爭者前來搶奪他們的金飯碗,會導致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從此被淘汰出上層社會,而那些被他們素來視爲草芥的平民會成爲與他們平起平坐的上等人。

這種巨大的反差是官紳階層無法接受的。

朱由檢推廣的掃盲運動就受到了或明或暗的抵制,一些地方官員對此都是採取了一種不聞不問的態度,雖然不敢明面上抗拒此事,但陽奉陰違卻成了一種常態。

朱由檢也準備拿出相應的辦法來應對此事。

他準備將現在正在掃盲地區的官員新增一條考覈標準,把掃盲率加入吏部的考覈當中,以此來調動和監督相關官員對掃盲的重視程度。

這一條將會作爲硬性指標被貫徹下去。

吏部尚書周雲算是自己的鐵桿了,對自己的這項決策應該會不折不扣的予以執行,不管他情願還是不情願。

而對於如何動員更多社會資源投入到辦學中,朱由檢還想到了一條門路,如果能有好的配套政策的話,這條門路應該會有不錯的效果。

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十五章 譁變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十五章 譁變第十五章 譁變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
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十五章 譁變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十五章 譁變第十五章 譁變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