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

“此案涉及諸人,皆以謀反論處!

謝啓光、王鐸諸人夷三族,府上除卻婦孺外,盡皆斬首,家產充公!並於聖旨到達之日即刻行刑!

除此之外,親軍要廣挖謀反案餘黨,日常凡與主犯交往密切者,皆以脅從論處!

田雄、丘鉞等原衛所將官同罪論處!

南京總兵要在盧卿親自指揮與部署下,分隊於江南一帶配合親軍展開清查行動,清查原衛所將校有無蓄養私兵、私藏兵甲者,凡有嫌疑者一律以謀反論處!

南京諸般勳貴今後府中不允持有兵械及家將,原有者,即日起立刻遣散上繳,若有抗拒者以謀反論罪!

有鑑於江南一地有關人等目中已無朝廷綱紀,公然欲以武力與朝廷對抗,故此,待清查田畝事畢,凡家中田契萬畝以上者,一律按每歲五成賦稅徵收,以十年爲期,到期後與常人同!

但有抗拒者,皆以謀反論處!

南京勳貴不在此列之中!

江南各地親軍,自即日起,要對諸般大戶欲以密切監視,若發現有串聯者即刻捕獲,家產抄沒充公!”

朱由檢一條條、一件件的把此次對襲殺欽差案的處置意見講了出來,閣臣們局勢面色沉肅,並無人站出來表示反對。

皇帝這次給出的罪名是謀反,這可是十惡不赦中最重的罪名。

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這十惡大罪中,謀反排在第一位。

雖然不是誅九族,也不是瓜蔓抄,但夷三族已經是多少年未見的最高懲處了。

誅九族的“九族”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仍孫(古時稱從本身下數第八世孫爲仍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另一說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至於誅十族,中國歷史上只有一次--------明太宗朱棣誅方孝孺十族事件。

朱棣登基,命忠於皇室的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

方不但寧死不從,更予以辱罵,於詔書上寫上“燕賊篡位”四字。

朱棣怒以誅九族威嚇之。方卻訕笑似地說:“便十族奈我何!”

朱棣便把其門生朋友歸入第十族,連同原來九族一併誅殺。最終共誅殺八百七十三人,因此事下獄及被流放、充軍者亦數以千計。

而瓜蔓抄一事,朱棣也曾經幹過。

御史大夫景清欲刺殺明成祖朱棣爲明惠帝報仇不成,遭磔刑。

朱棣又下令誅其九族,並將景家祖墳全部破壞;又把景清家鄉的居民全部殺光,使其村落成爲廢墟。

最後凡是跟景清有任何輾轉相系關係的人都受到株連,稱爲“瓜蔓抄”。

與誅九族和瓜蔓抄比起來,夷三族算是比較溫和的懲處了。

而對於三族的說法,亦有不同。

有說,父母、兄弟、妻子是三族;另說,則以父、母、妻爲三族;亦有以父、子、孫爲三族的說法。

以前段時間松江府襲官案的最後結果來看,夷三族的“三族”指的是罪人的全部直系親屬以及最近的旁系親屬(兄弟姐妹)和配偶。

也就是說,最後的執行還是有選擇性的。

南京勳貴們雖然有獻媚的舉動,但可惜他們的給皇帝上的表還在路上,朱由檢還沒看到。

不過既然盧象升的奏報中沒有提到勳貴參與此事,朱由檢還是對他們手下留情了,只是趁機把各人府上蓄養的家將給遣散,賦稅還是按三成繳納。

雖然只有謝啓光等人直接策劃了這次刺殺案,絕大部分官紳士紳以及其他大戶沒有參與進來,但這次他們卻被當成了皇帝泄憤的替罪羊。

既然你們不想繳納一粒糧食,那我就把原先的三成加到漲到五成,我就是想看看,還有誰敢再鬧事。

這次事件除了謝啓光等主犯的直系親屬遭殃外,日常與他們交好的門生故舊也遭了池魚之殃,這次連同他們的家人也被定爲從犯,最終落得個身死家滅的下場。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能與謝啓光、王鐸等人來往密切,這說明他們有着一致或共同的利益。

只要刺殺盧象升成功,那接下來就該輪到這些人登場了。

他們會或是鼓動生員上街示威,或是會脅迫商人罷市,或是會組織不明真相的民衆罷工,甚至還可能會唆使相關人等截斷漕運,以此威脅京師的日常生活物資供應。

朱由檢這次是下了狠手了。

經此一場規模空前的牽連,最爲繁華的蘇鬆常以及南京府意欲對抗朝廷的官紳大戶,將會有很多人家在短時間內被連根拔起,

人頭滾滾的同時,大片的田地會被官府收爲官田,數不盡的財富大部分會落入內帑和太倉,少部分會被其他人瓜分掉。

這些人數代積累的巨量財富,眨眼之間便煙消雲散,這樣的結局足以使他們死不瞑目。

之前百餘年間屢試不爽的手段,在穿越者面前成爲了兒戲,嘉靖、萬曆、天啓等君王地下有知也許會被驚掉了下巴。

他們也曾覬覦江南的巨大財富,也曾嘗試着用一些小手段來火中取栗,但最終都被這羣打着不許與民爭利旗號的官紳士紳給頂了回來,在感到灰心之餘,這幾個被困住的帝王也是想不出任何辦法來破解。

後世所謂的東林黨集團,或者說江南利益集團,其核心便集中在南京以及松江府和蘇州府等地,謝啓光、王鐸等人就是這個集團中的骨幹力量,與他們相關聯的人員就是這個核心向外延伸的觸手。

接下來的行動將會把這個核心徹底摧毀,只要這棵大樹被砍掉,順帶把樹根挖出來,百餘年來依附在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上的猢猻們就會一鬨而散。

沒有了組織,單憑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對大明構成巨大傷害的。

經過接下來的大清洗之後,這些倖存者的膽子怕是會徹底嚇破,就算心裡恨意滿滿,但也只能咬碎牙齒後和血吞下。

有松江府和南京府血淋淋的例子在前,浙江行省杭嘉湖等府縣的士紳大戶自然就會知道如何選擇。

事實上,杭嘉湖一帶士紳的政治勢力遠遠不如南京府的官紳集團強大,孫傳庭面對的局面會更加簡單,任務也會更加輕鬆。

當天中午,一隊錦衣校尉攜帶着聖旨催馬奔出城門,沿着官道由陸路向南京方向疾馳而去。

朱由檢下令他們務必於三日內趕到南京,這接近兩千裡的路程必須得晝夜兼程。

馬上要過年了,就讓這成百上千的利益關聯者們,一起到地下團聚吧。

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十六章 平叛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九十章 平息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四章 洪承疇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四百章 佈防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
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十六章 平叛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九十章 平息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四章 洪承疇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四百章 佈防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