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

範布隆霍斯特退到一邊之後,早就等的有些不耐煩的埃特羅·蒙塔上前幾步,將薄薄地照會雙手往前一遞,隨即嘰裡呱啦的來了一通。

聽完黃姓通事的翻譯後,陳奇瑜臉色一沉,冷哼一聲袍袖一甩,轉身來到座椅上坐了下來。埃特羅雙手捧着冊頁愣在原地,鄒維璉側身使了個眼色,方用之再次疾步上前將埃特羅手中的國書接了過來,這才稍微化解了這一略顯尷尬的場面。

方用之將兩國國書放到一側的桌案上,這時候陳奇瑜已經招呼個人入座,方用之裝作沒看到埃特羅投射過來帶着強烈不滿神色的眼光,施施然來到李進番下首的位子坐了下來。

在天津衛城中,方用之以回到京城就向上官彙報,保證給埃特羅一個答覆爲理由,這才讓埃特羅一起來到了京師,誰知道到了京師後,方用之就不見了人影。

用來會客和商談事情的這座廳堂高大寬敞,四周角落裡擺放着的數個冰盆正在散發着絲絲涼氣,兩邊的花窗支架都已撐開,再加上現在已是夏末,所以廳堂裡的溫度十分宜人,一陣陣微風襲來,廳堂內的衆人都是感覺舒爽無比。

被陳奇瑜搞了個下不來臺的埃特羅面色沉鬱的坐在了範布隆霍斯特的下首位置,和他緊挨着的是巴列維特。

埃特羅被方用之哄騙到京師,今日見到大明的高官後,自覺佔了理的他張口就興師問罪,結果讓人家直接給無視了,這讓他的心情鬱悶到了極點。

“幾位使臣遠涉重洋來到我大明,不知所爲何事?所謂談判,談的是何種事情?”

衆人落座後,陳奇瑜端起茶杯做了個請的動作後開門見山的問道。

這個端茶請飲並非是送客的意思,端茶送客是清朝纔出現的一種官場潛規則,這裡只是一種禮節性的舉止。

“尊敬的明國陳副相,鄒部長,我這次前來貴國,主是代表荷蘭政府與貴國政府商討三件事情。

第一個問題,我們想在合適的時間覲見大明帝國皇帝陛下,並送上我們最誠摯的祝福和慰問。

第二個問題,就是有關臺灣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關於荷蘭與大明帝國加強和開展更廣泛的貿易合作問題,這一點將由東印度公司貿易代表巴列維特先生與貴方展開會談。

尊敬的兩位長官,這就是我們荷蘭方面遠東之行的目的和請求,還請貴國政府給與詳細的答覆,非常感謝!”

聽到陳奇瑜發問後,範布隆霍斯特連忙微微欠身,目視主座上的陳奇瑜與鄒維璉,彬彬有禮的闡述了此次來訪的目的。

“尊敬的陳先生,我們西班牙政府派我來的目的與荷蘭方面相似,但我們另外還要明國政府對我方人員被殺害一事做出賠償!這一點是不容置疑和迴避的!

再就是,我們要求明國政府對西班牙全面放開沿海各個港口,允許西班牙商船停靠和無償使用,不準再動用軍隊襲擊我方在臺灣島上的據點!這就是我們西班牙政府的大體訴求,至於其他方面的事物,我們會保留隨時提出修正的權利!”

沒等陳奇瑜回答範布隆霍斯特的問題,埃特羅沉着臉馬上接話道。

黃姓通事聽到這廝如此強硬的要求,心下也是不忿之極,所以在翻譯的時候也是添油加醋的說了一通,並且把其中允許西班牙商船停靠一條要求,直接在後面又加上了包括武裝炮船這幾個字。

陳奇瑜本來就對這個極爲傲慢無禮的西班牙矮子有些厭煩,現在又聽到他這些無禮至極的要求,心裡怒火大盛之下頓時便起了收拾埃特羅的心思。

鄒維璉、李進番、方用之三人聽到埃特羅所謂的訴求後,一個個也是不由自主的皺起了眉頭,看向埃特羅的眼神裡也帶着不善的意味。

他面無表情的點了點頭之後開口道:“本官奉皇命前來與你兩國會商,自是本着友好協商、互惠互利之原則而來,但若是有人趁機提出任何無禮之請,那就勿怪我皇明朝廷言之不預了!”

說完之後,陳奇瑜端起熱茶喝了一口,等黃姓通事翻譯完畢,他用不容置疑的口氣斬釘截鐵的說道:“適才荷蘭範特使所言知臺灣問題,本官在這裡可以給你等兩國一個確切答覆:臺灣自古以來便爲中國所有,現今更是我皇明固有之土,臺灣島上所有他國人等必須從速離開,否則將會遭受我皇明軍伍之無情剿殺,此事並無任何可談之餘地!”

陳奇瑜的話通過黃姓通事的嘴巴講出之後,範布隆霍斯特等三人都是一臉肅穆的神情,尤其是埃特羅,在聽到陳奇瑜極爲強硬的表態後,面上的表情從沉鬱變成了冷酷。

範布隆霍斯特沒有料到,三方會談在剛一開始便陷入了僵局,這與荷蘭政府高官們所設想的截然不同。

自天啓二年荷蘭侵佔臺灣西南部,並在大員修建熱蘭遮城和赤嵌城至今,已經過去了足足十五年的時間,在此期間內,明國政府並沒有派兵對島上的荷蘭人加以驅趕,這讓荷蘭政府認爲,明國並不重視這個與大陸隔海相望的島嶼。

雖然去年島上突然出現了明國軍隊和大批移民,並且殲滅了整整一個團的荷蘭軍隊,但荷蘭政府並不認爲這是明國政府準備全面佔據臺灣的信號,而是將其看成了打算與荷蘭分割臺灣的行動。

所以範布隆霍斯特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打算和大明好好商量一下,如何把佔據臺灣北部雞籠、淡水的西班牙人趕出島去,然後兩國在島上劃分邊界,把臺灣島一分爲二,各自治理就可以。

沒想到的是,剛纔陳奇瑜的表態竟然追溯到上千年以前的歷史,一口認定臺灣是屬於大明的,並給毫不客氣的當場給出了他國人員必須儘速撤離的警告,這讓範布隆霍斯特突然感覺此行沒有想象中那樣簡單。

“尊敬的陳副相、鄒部長,鄙人巴列維特,既是荷蘭政府特使,也是荷蘭聯合東印度貿易公司住遠東地區代表,這次出訪大明帝國前,本着兩國友好以及對大明帝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欣賞,帶着對大明帝國皇帝陛下的尊崇,荷蘭政府特地委託我們給貴國尊敬的皇帝陛下和美麗的皇后分別帶來了一點禮物,還請貴國政府儘早安排我們覲見貴國皇帝陛下,讓我們當面表達這份誠摯的敬仰!”

眼看着場上氣氛越來越冷,一直沒有說話地巴列維特趕緊把話題岔開,以求緩和一下這種尷尬的場面。

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九十章 平息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
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九十章 平息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