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

“溫卿不愧是朕親選之首輔,於內政之上思慮甚廣,於諸多事情上皆能拾遺補缺,大善!首輔且坐!”

朱由檢笑着誇獎了老溫一句,老溫神態莊重的躬身施禮後坐了下來,舉止之間大有睥睨羣臣的氣勢,衆臣中有羨慕嫉妒恨者,有不屑者,也有視若無睹者。

“所謂漁業,顧名思義便知其意,而此漁則是涵蓋淡水與鹹水兩個方面。

本朝自太祖立國至今,期間曾長期推行海禁之策,最嚴之時,甚至不許片舢入海,此舉致使衆多靠海而居、千百年來以捕獲魚蝦爲生之漁民失去生存來源。

不管太祖行此策之本意爲何如,如今世易時移,海禁之策已無存在之必要,開海已是勢在必行!

而開海同樣不僅僅是爲了貨物貿易來往,同樣亦包括允許近海漁民復其舊業,重操架船捕撈之術。

在座諸人雖然都食過河溪所產之魚蝦,亦覺此般是人間美味,但諸卿除卻禮部鄒卿外,其餘人等盡皆未曾去過大海之濱,更別提品嚐海中魚蝦蟹類之味道了,那可是比之河溪湖泊所出更加鮮美之食材了,若是趁其新鮮而烹之,其味真是妙不可言啊,呵呵呵呵!”

朱由檢的話讓鄒維璉頻頻點頭,而其餘衆臣則是心下存疑。

看到皇帝說起食用海鮮來頭頭是道,並且臉上的表情明顯是一臉陶醉的樣子,難道皇帝揹着羣臣讓人偷偷從天津衛往宮中送海魚不成?

鄒維璉巡撫福建數年,自隆萬有限度的開海之後,東南沿海地區不僅是海貿日漸發達,而且漁業生產也是日益興盛,沿海的官紳豪商們皆以花費重金食海鮮爲日常,作爲地方巡撫大員的鄒維璉當然也沒少參加這種宴會,所以他對朱由檢提到的海鮮美味自是再熟悉不過了。

“海中所產所含養分也是極高,尤其魚類,捕撈之後經過加工,塗抹食鹽後加以曬制,可久儲不壞,實爲百姓及軍中所需之佳品。”

朱由檢說的就是後世那種鹹魚,也是爲北方地區人們所深愛的一種美食。

在經濟不發達的時候,一到冬天,家裡人就圍坐在爐火邊,就着滾燙的鐵爐子烤鹹魚吃,由於鹽味足夠,一條小鹹魚往往能讓人吃下兩個大饅頭還不止。

當然,這種鹹魚不是每天碼兩千字混日子那種寫手鹹魚,咳咳~~~

雖說太祖海禁政策十分嚴厲,但隨着他老人家駕鶴西遊,不許片帆下海的禁令也就地方官府睜一眼閉一眼的忽略了。

不管是南北,沿海地區的漁民們還是會偷偷摸摸地架着小舢板去捕撈海產以供餬口或售賣,對這種賴以謀生的小手段,再兇惡的官吏也不會去強行制止,畢竟,人家是爲了活命,你不能去砸了人家的飯碗不是?

既然都決定開海了,捕獲海產這種小事也就無足掛齒了,能讓百姓們多一條謀生之路也是極大的善政,接下來還是由內閣行文沿海各府,全面放開與海有關的事項,至於成效,暫時還看不出來。

朱由檢並未就此事再做出進一步的解釋,政策施行下去後,好處自然而然就會體現出來,這比任何道理都有說服力。

對於林業的規劃,朱由檢把側重點放在了林果業上。

隨着國外各種新型經濟作物被引入大明,論起水果的品種來,現在的大明也算得上物產豐富了,像梨子、李子、杏、西瓜、大棗、桔子、荔枝、烏梅等,這些後世常見的水果此時在大明都有種植,但因爲受限於各種條件,這些果木的種植面積都不大,這就造成了各種水果價格居高不下的狀況。

俗語說瓜菜半年糧,在這個蓮藕都算水果的時代,只有增加各種經濟作物的品種和產量,纔會讓百姓們多一條生財之路,也能使得商品市場更加豐富起來。

這一條政策也會由內閣行文各地官府,至於能引起多大的重視就不好說了。

至於在西北地區大量植樹,固沙防風的同時防止水土流失,這條政策目前來看並不現實,想要大規模推廣,至少要等到五到十年之後,老百姓再不爲溫飽犯愁時再說。

而接下來的關於油脂的問題,將會是朱由檢要重點強調的大事。

油對人體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說,不管是動物類油脂,還是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芝麻油、茶樹油等等諸多植物類油脂,都含有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

古人雖然不知道其中各種微量元素的名稱,但也知道油是極其重要的食物之一,也是每個人必須的。

朱由檢記得明末時花生便已傳入中國,而據各地錦衣衛上報的信息看,花生在山東、廣東一帶已經有人種植,但種植面積都不大。

這種爬蔓的小粒花生更多的是作爲一種極其珍貴的食品被端上了餐桌,其富含油脂的特性並未得到充分利用,而後世那種大粒花生尚未傳入大明。

而與此相對應的是,以花生榨油的事情幾近於無,只有住登州府的錦衣衛在奏報中略略提到,登州府黃縣李各莊有劉姓士紳曾經用花生榨油過,但具體方法不詳。

一想起花生油炒菜的香味,朱由檢自然而然聯想起了後世大名鼎鼎的魯花花生油,其種植基地就設在膠東半島,也是後世國內最好的花生生產地之一,原來早在四百年前,這裡已經有人開始種植並用其榨油了。

相比起現在並不爲人重視的花生,那大豆和油菜便是人盡皆知的高產油料作物了,這兩者產出的油脂也是當今大明社會食用油的主流,

至於其他的諸如芝麻油、茶樹油等稀有油脂,因爲氣候和地理條件的限制,只能作爲補充類油脂存在,無法在大明大面積推廣。

就在朱由檢闡述了油脂對百姓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並且準備讓內閣行文,在符合種植條件的地區推廣和擴大種植面積時,這條策略卻在衆臣中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幾乎所有大臣對對此事提出了異議,只有溫體仁並未出言反對自己的這番策略。

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三百章 證據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五十章 殘暴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一百章 心安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三十章 預謀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
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三百章 證據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五十章 殘暴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一百章 心安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三十章 預謀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