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

就在溫體仁與李煥修親切交談的當天中午,一艘福建鄭氏的海船,經過十幾天晝夜航行後,抵達並停靠在了天津衛的碼頭上。

在海船停穩後不久,戶部駐天津衛碼頭一名稅官帶着十幾個書辦、幫閒登上大船,開始對船上所載貨物登覈查,最後再給鄭家的船主開出稅單。

鄭家這艘船上裝載的大部分是從日本運來的硫磺硝石,只有少部分南洋的香料以及象牙、玳瑁、寶石之類的貨品,所以最後按照三十稅一的比例的話繳稅不會太多。

因爲按照朱由檢制定的政策,對於境外原材料一類,比如礦石、糧棉等大宗商品是不收取任何稅費的,並且這些原材料將會被戶部按照市價予以統一收購,銷路根本不用發愁。

此舉是爲了鼓勵海商們大量收購海外的原材料,以免大明境內的各種礦產資源被過度開採,這也是後世某國慣用的手段,現在被朱由檢挪用過來。

對於大明境內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朱由檢已經有了初步的計劃,準備在合適的時機推出一系列的相關政策和配套措施。

崇禎十年下半年,朱由檢下旨設立天津海關稅務司,在收稅的同時管理天津碼頭的相關事務。

稅務司隸屬於戶部廣東清吏司,設主事一名,從六品職級,下轄人員有戶部根據具體情況加以徵募。稅務司對往來於天津衛碼頭的商船按三十稅一徵稅,之後貨主憑藉稅單在大明境內將不會被重複徵稅。

除了天津以外,在大戰結束後,朱由檢還準備下旨在杭州、明州等港口設立同樣的機構,全面放開海禁。

不出意外的是,最先開始徵稅時還是遇到了士紳利益集團的抵制,但這項舉措最後還是被強硬地貫徹下來。

曾經有些商船仗着自家是某某知府、某某布政使的背景拒不繳稅,但在駐紮碼頭上的錦衣衛百戶所校尉們的耐心說服教育下,商人們還是忍氣吞聲足額上繳了稅金。

因爲錦衣校尉們是用手銃和弓弩鋼刀說服他們的。

某拒不繳稅的張姓商人就被錦衣校尉用手銃打斷了腿,在痛苦哀嚎過後,因流血過多身死,此事傳開之後,再也無人敢抗稅不交,其背後的靠山也沒敢出頭做什麼。

由於京師這幾年中產階級大量增加,對各種商品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單靠運河上那點商品供應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因此有些海商也把目光投注到了這座百萬人口的當世最大的城市,經常置辦貨品後合租海船來到天津衛,然後再由陸路運送到京師裡銷售。

由於海商與漕商所販貨物不同,所以此舉並未引發漕商集團的抗議。

走海船運來的都是南洋、日本,甚至西洋過來的貨物,比如香料、犀牛角、象牙、玳瑁、蘇木、棉花、稻米、銅鐵礦石、硫磺、硝石等等海外商品,這些物品雖然也有漕商運至京城售賣,但價格和品種比海商們運來的懸殊較大,所以海商們在嘗試幾次,並取得了鉅額收益之後,隨即便迅速加大了對旺銷商品的數量和種類採買銷售。

“沒想到大明帝國居然也設有海關!這可是公平貿易的窗口啊!可是爲什麼鄭的領地內沒有設立?原來代表先生的話是對的,大明帝國確實不是那些愚昧野蠻的南亞國家所能相比的!”

在收稅的吏員走後,這艘鄭氏海船二層的客艙中走出三個人,其中一人正是東印度公司的貿易代表巴列維特,和他說話的是荷蘭政府派來與大明朝廷談判的特使範布隆霍斯特。

另外一名個頭不高、舉止高傲的則是西班牙政府特使愛特羅·蒙塔,他的關注點與範布隆霍斯特不同,他視線所及之處是碼頭一角不遠處用一種奇怪材料建起的炮臺,以及炮臺上正對海面的黑黝黝的炮口。

在巴列維特回到荷蘭,並帶來了駐臺灣陸軍八百人全軍覆沒的消息後,西班牙政府高官們震驚不已。在經過一番長達月餘的商討後,最後迫於大明軍隊表現出來的強悍戰鬥力,西班牙政府決定派遣特使前來與大明談判相關事宜。

西班牙這次派出的特使性質與荷蘭人相似,不過他們不是來談判的,而是來索要賠償金的。

在得知荷蘭人吃了大虧之後,西班牙駐紮在臺灣島上軍隊將領錯估了形勢,他以爲大明軍隊肯定也是損失慘重,遂特意安排了四十名士兵,攜帶着武器乘船來到臺中縣附近的海岸登陸,妄想着抽機會沾點便宜。

但沒想到的是,這四十人一去不回返。

在等待十天之後,西班牙駐軍將領知道這些人凶多吉少,於是立刻派遣兩艘炮船中的一艘駛往馬尼拉,將荷蘭與西班牙軍隊戰敗的消息稟報給了西班牙駐馬尼拉的總督,由他把消息傳回國內。

西班牙政府得信後派人與荷蘭政府取得聯繫,於是兩國決定,各自派遣特使出使大明,聯手向大明朝廷施壓,以此來爭取更大的利益。

兩國特使加上作爲東印度公司地表的巴列維特,乘坐荷蘭最新式的炮船,經過大半年的航行後抵達福州港。

他們是奔着鄭芝龍來的。

在兩國政府眼裡,鄭芝龍掌控的海上力量十分可怕,若是不知會鄭家後直接將炮船開到大明天津外海,恐怕事後會遭到鄭家的刁難和報復。

因爲此時的歐洲人認爲,大明的所有海域是屬於鄭家而不是大明朝廷的。在他們的認知中,誰的實力更強,誰就是真正的王者,而不是根據什麼大義名分來決定具體區域的歸屬。

鄭芝龍對於兩國特使的到來多少感到有些驚訝,在得知對方來意後,鄭芝龍沒有給與任何答覆,而是在派人知會福建巡撫後,在第二天把他們送到了福建巡撫衙門。

這可是大明朝廷與他國的大事,鄭芝龍雖然有資格參與其中,但他根本不敢插手此事。

隨着後金軍隊在關外大敗虧輸的消息傳來,鄭芝龍對官軍展現出來的強悍武力大爲驚懼,平日裡行舉更加的緊守本分,處處以大明勳貴的身份要求自己,生怕被住在福州的錦衣衛和巡撫衙門尋到錯處後密報給宮裡。

福建巡撫和鄭芝龍秘議過後,決定先派人知會朝廷,等到朝廷有了充足準備後,再將人送往京師。

於是鄭芝龍便以荷蘭炮船恐會驚擾大明京師爲由,斷然拒絕了荷、西兩國想駕駛炮船直奔天津、藉機炫耀武力的企圖。

因爲懼怕鄭芝龍實力的緣故,兩國只能接受了鄭芝龍的建議,最後決定乘坐鄭家商船前往大明京師。

在以各種理由搪塞拖延月餘之後,商船纔在已經等得不耐煩的兩國特使的催促下拔錨起航。

“你告知他們,本官要下船去與有司商榷,之後由有司稟報朝廷,之後如何成行要朝廷決定,你叫他們在此耐心等待一番,任何人不得下船,以免他們這等化外之人因不懂大明律法而引發事端!”

就在巴列維特等人聚攏閒聊閒聊、一些使團的成員也出現在了甲板上時,一名身穿綠色官服的大明官員走出船艙,他先用鄙視的目光看了看巴列維特等人,然後懶洋洋地開口對身邊的通事吩咐道。

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十七章 樊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一百章 心安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五十章 殘暴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六十章 追擊2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一百章 心安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
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十七章 樊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一百章 心安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五十章 殘暴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六十章 追擊2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一百章 心安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