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

周遇吉早就通過兵部繪製的輿圖對城門附近的工事有所知曉,就在青壯們完成任務撤離之後,正對城門的一門紅夷大炮進行了直射。

一枚彈丸穿過長長的門洞,將一排麻包壘砌的工事打出了一個大缺口,工事後面蝟集的清軍弓手練慘嚎聲來不及發出,就被彈丸擊倒了五六個隨後幾十名盾手遮護着兩架炮架上帶着兩個輪子的威遠將軍炮,行到了能容納六七人並行的門洞口,十幾名身着兩層鐵甲的擲彈手緊隨其後。

這種身架粗壯的炮車可以由一個壯漢推車,兩人用繩索於車前牽引前行,樣式與後世農村那種手推車相似,只不過形制上更加簡單。

這就是軍器監根據臺灣戰役後,明軍繳獲並送到京師的荷蘭人的炮車改進的,使用的火炮變成了短身管大口徑的臼炮--------威遠將軍炮。

最爲重要的是,軍器監成功仿製出了開花彈。

經過對荷蘭人留下的開花彈拆解後,軍器監的工匠逆向推研數月,終於研製出了屬於大明自己的開花彈。

開花彈的難點在於引信所用的慢燃火藥以及如何引燃引信,必須有一種燃燒速度很穩定的慢燃火藥。

這第一個難題是火藥作坊內一名叫王順的匠人給解決了。

王順家數代都與火藥打交道,因爲生計困難的緣故,他的父親經常私自制造火藥,用於製作年節時燃放的藥發傀儡(煙花)所用,王家制作的藥發傀儡因爲花樣繁多、而且施放安全的緣故,深受大戶人家的喜愛,而藥發傀儡引信裡用的就是與炮彈引信類似的慢燃火藥。

正是王順靈機一動,想到了藥發傀儡升空後才爆炸的場景,於是將製作慢燃引信的法子講了出來,實驗數次之後雖然奏效,但綿紙引信容易出現從尾部就燃燒的問題,這可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後來有一名精擅木工手藝的匠人馮六子提出了用木管引信替代綿紙引信的方法,經過測試之後效果非常好。這個法子不僅解決了引信易燃的問題,還順帶解決了炮手點燃引信後再把炮彈塞入炮膛,從而帶來操作不便的問題。

木管引信的結構大體上是一段中空,兩端開口的木管,內裝燃燒速度很穩定的慢燃火藥。

木管上標有刻度,使用時炮手先估算一下發射距離,從火炮手冊裡查出距離和炮彈種類對應的飛行時間,再按引信上的旋鈕調整引爆時間,同時在引信的相應位置打個孔,最後塞進炮彈的引信孔。

這時,引信的一端露在彈體外,另一端與炮彈內的炸藥接觸。最後把炮彈塞進炮膛,引信的位置朝前。

由於滑膛前裝火炮的內膛直徑略大於炮彈的直徑,發射藥爆炸時一部分火焰從炮彈和炮膛間的空隙滲透到炮彈的前方,直接點燃了引信露在炮彈外的部分,炮彈在空中飛行特定的時間後,引信按先前調整好的時間燃燒到炮彈內炸藥的位置,點燃炸藥,炮彈爆炸。

經過多達上百次的實驗後,威遠將軍炮配開花彈的技術終於穩定了下來,隨後朱由檢下旨,兵部訂製了五輛炮車送到了前線,用以檢驗實戰中的效果。

爲了表彰王順和馮六子的巨大貢獻,激勵更多的工匠投身到發明創造的行動中去,朱由檢除了下旨獎勵全體參與研製的官吏工匠一千兩紋銀外,還特別獎勵王順、馮六子每人一千兩銀子的鉅款。

這件事在軍器監乃至整個朝堂都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一時之間所有知道這件事的人對此都議論紛紛,但除了軍器監的人之外,幾乎所有的朝官都對朱由檢的舉動表示了不滿和反對。

在這些官老爺眼中,那些賤如草芥的匠戶從事的就是自己的本職,而且在皇帝大幅度提高工匠待遇後,有些匠人家庭的收入已經超過了自己這種朝廷棟樑之才,這次爲何還要用如此鉅額賞金來獎勵他們?

朝堂的重臣們對朱由檢重賞工匠的行爲大多持不以爲然的態度,雖然也有不少人上本對此事表達不滿,但都被朱由檢留中不發。

沒用一個月,在國人忘性較快的本性下,這件事也就無人再去關注了。

這次操持炮車的不是勇衛營和京營的炮手,而是換成了軍器監中專門試炮的士卒,這些人對於各種口徑及規制火炮的操縱熟練無比,甚至比那些葡萄牙教官還要熟稔幾分,整日在軍器監中試射,操炮對這些人來說就跟吃飯喝水一樣簡單。

到達城門入口處,炮車停了下來,炮手和裝填手手腳麻利地將發射程序準備好,隨後有人吆喝一聲,前面遮蔽的大盾紛紛移開後撤,耳朵裡塞着棉花的炮手點燃了發射引信。

“咕咚!”

威遠將軍炮發射的巨響聲在城門洞中引發了久久不散的迴音,一大股黑灰色的硝煙瀰漫開來,然後在南風的吹拂下向着門洞內涌去。

圓形空殼內裝滿火藥的開花彈呼嘯着掠過六七丈長的門洞,在剛纔紅夷大炮轟出的缺口處落地後向前骨碌碌滾動了數息,就在工事後的一衆清軍僥倖中帶着疑惑時,開花彈猛地炸響,薄薄的鐵殼被火藥巨大的張力炸成無數碎片後向四周飛濺開來。

黃色的塵土伴着黑灰色的硝煙瀰漫開來,緊接着殘肢斷臂東空中噼裡啪啦的落了下來,方圓一丈多範圍內的清軍在爆炸的波及下死傷一片,哀嚎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硝煙散去,塵土飄落,開花彈爆炸的地方出現了一個直徑七八尺、深有一尺左右的大坑。

沒等周圍的清軍反應過來,又一聲巨響中,第二枚炮彈落在了爆炸點數尺之外的地方,又是一片慘叫聲響起,五六名清軍倒在血泊之中。

緊接着,十餘名身披重甲的擲彈手分成兩組,在隊正的帶領下迅疾跑進城門洞,藉着遍佈洞內硝煙的遮掩,快速奔至城門洞出口處。

前面一組六名擲彈手點燃震天雷後,默數幾下後投向城門洞外右側,隨後貼着兩邊退回數步,第二組立刻向前,將已經點燃的震天雷投向了左側。

第一輪一連串的爆炸聲中,擲彈手們趁機再次投擲一輪,隨後十幾人呼呼啦啦的從門洞裡跑了回來,五十名盾手雙手舉着大盾依次衝了進去,五隊共五百人的長槍手緊隨其後,他們的目的就是衝進城後向兩側推進,給後來面的弓手、銃手打開足夠的空間。

明軍炮轟雷炸、盾牌長槍打頭陣,弓手、銃手隨後跟進伺機射殺,這一系列的行動都是事先制訂好的,雖然執行過程中不會那麼順暢,但在連續爆炸對清軍造成的打擊和心理影響下,一切都在正常進展中。

接近巳時許,秦軍先頭部隊率先突入盛京南門,在被後金奪走十餘年後,終於有大明官軍再次踏入了原先的瀋陽城。

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十七章 樊城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
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十七章 樊城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