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

好在朱由檢對這種鉅額投入早有準備。

他已經打算好了,司農寺開展工作的最初投入由內帑負擔,待一切納入正規後再有太倉承擔。

現在內帑的銀子太多了,僅是鹽利每年就高達兩百餘萬兩,這些銀子投出去後所產生的間接效益將是無法估量的。

四海商行每年給他帶來的利潤更是遠超此前太倉的稅收。並且這種收入並非竭澤而漁,而是伴隨着四海商行的不斷擴張,每年都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着。

四海商行的攤子已經鋪滿了大明所有繁華的府縣,涉及的行業和商品也是種類齊全。這些府縣城中的大小商鋪單個看起來利潤並不很多,但是數量的累積讓這些數字變得令人感到恐怖。

在朱由檢的指示下,鞏凡物已經趕赴閩粵沿海一帶,準備將最初跑海貿的單艘貨船擴展到十艘左右的中型船隊。

爲此,錦衣衛特地在泉州、廣州設立了千戶所,以此作爲四海商行的強大後盾,用來壓制各種可能會出現的針對四海商行的不當競爭。

其實說白了就是,只要有人對四海商行的發展構成重大威脅的,錦衣衛就會對其進行分化打擊,直至四海商行成爲海貿中的巨無霸爲止。

對於四海商行的底細心知肚明的鄭芝龍肯定會做出最明智的選擇,只要鄭家做出姿態,相信其他經營海貿的土豪鄉紳都應該會看風使舵。

要是一切順利的話,幾年之後,四海商行的海貿又將會給朱由檢帶來更大的利潤。

朱由檢現在發愁的已經不是如何掙錢了,而是如何將手中的錢花出去,這樣便會在惠及萬民的同時,也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大明的方方面面。

治大國若烹小鮮,火勢太大太急很容易把鍋裡的菜燒壞。

聖賢的這句話直到後世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對於如此龐大的帝國來說,任何急於求成的改革都是取死之道。

三五年內就讓大明各個方面都有顯著改變的想法是癡人說夢,單單是吏治的改革就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吏治清明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大利器。

設立司農寺並不會引起朝臣們的反對,在這個所有人都清楚糧食重要性的社會中,農業始終是佔據着最重要的位置,皇帝重農之舉將會贏得天下人的讚賞。

朱由檢本來是想讓宋應星出任大司農這一職位的,但考慮到他的舉人身份後,朱由檢還是放棄了這個打算。

雖然宋應星的確有才,但在整體大環境並未徹底改善前,驟然將其推至高位,對他來說也並不是一件好事。

宋應星現在正掛着正六品國子監司業的職銜從事着各種研究。

朱由檢讓劉朝從皇莊的孤兒中挑選了二十名十一二到十五六歲年齡不等的少年,作爲宋應星的學生兼跟班跟着他。一是能學到一些知識,二是能開闊眼界和思路,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也算是爲大明的科技進步埋下一批種子吧。

據朱由檢得到的消息,去年在他的授意和引導之下,宋應星帶人在京郊燒磚石的窯爐中反覆試驗了數個月之後,最初級的水泥已經被試製成功,已經具備了水泥的基本屬性。

但現在一切還只是具備了雛形而已,燒製出來的成品穩定性還是不夠,牢固度和粘度達不到朱由檢提出的要求,還需要再試驗一段時間後才知道結果,離大規模製造和應用還有不小的差距。

朱由檢並沒有着急,他今年還不到三十歲,還有大把的時間去引導大明的科技水平向更高的層次轉變。現在他要做的就是爭取引領和培養更多人把精力轉到創造和革新上來,爲將來的科技進步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聖上覆設司農寺確爲高瞻遠矚之舉,此舉向世人昭示了朝廷重農興農之意志,府縣職官也將會因此更加重視勸課農桑、興修水利之行。如此一來不出數載,我大明百姓將不再有缺糧之憂,我皇明中興可期也!”

首先站出來對朱由檢覆設司農寺表示熱烈歡迎的是溫體仁。

在聽到朱由檢提出新設司農寺時他便已知道,自家的老二有新去處了。皇帝這是明擺着要讓自己致仕後,溫家不致脫離了官紳階層而開口子了。

“溫卿之言正是朕設司農寺之目的,若要使朕之子民再無飢綏之苦,司農寺當於其中擔負重任!鑑於大司農之重要性,也爲使地方官更加重視其發佈之律令,朕意以溫卿兼任大司農一職!鑑於內閣事物繁忙,溫卿於有暇時可去往司農寺署衙巡視指導,司農寺日常事物由左右少卿負責!”

朱由檢的言論讓衆臣們吃驚不已,溫體仁則是在驚喜之餘起身謝過皇帝的恩典。

大明自有內閣以來,還從未有過首輔兼任其他部司長官之事的,沒想到喜歡標新立異的皇帝又突然弄了這麼一出。

前一段時日剛剛新設衛生署便歸於內閣門下,現在又出來個首輔兼大司農,這內閣是要直接騎到部司的頭上不成?

“敢問聖上,司農寺左右少卿及以下官員所用何人?署衙選址於何處?首輔忙於公務怕是無暇顧及司農寺,那日常事物處置則需擇既通曉農田之策,又能精於計算田地各項產出所費之能臣方可,不知聖上屬意何人擔此要旨?”

除了如同泥胎木塑的王應熊與張至發以外,最關心官員升遷調動的自然就是吏部尚書周雲了。

按常理來說,從四品以上的官員那是皇帝親自任命的,但數量最多的五品以下官員可就歸吏部安排了。現在只要皇帝確定了司農寺左右少卿之後,那其餘的空缺的職位自是他和兩位侍郎來負責安置了,這就是吏部的權利所在。

周雲的話讓溫體仁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

他知道以次子七品中書舍人的品級不可能連跳數級升到少卿的位子,但從五品司農寺丞的職位可是最合適不過了,若是皇帝只選了兩名少卿後不再插手其餘,那他再去找周雲索要官職就有失體面了。

“司農寺左少卿朕意由戶部清吏司郎中裡選派,署衙於國子監緊鄰修建。侯卿回去後自可於部衆斟酌合適之人選,工部即刻遣人查探地勢,擇吉日動工修建!右少卿由國子監司業宋應星擔綱,其餘五品一下官員由吏部與溫卿商議即可!溫卿究是執掌寺務之主官,人事任命自然要徵得溫卿同意方可!”

朱由檢的吩咐讓溫體仁徹底放下了心,卻讓周雲心中生出些許的不滿。

周雲生怕溫體仁手伸得太長,到時藉着首輔和大司農的勢壓制吏部,直接干涉餘下所有官員的任命一事,那他這個吏部尚書豈不是形同虛設?傳揚出去後,自己這個吏部主官的威望會大大降低。

“啓奏聖上,老臣於司農寺丞一職上倒是有中意之人,其餘官員選拔自是以吏部爲主纔好!臣忝爲首輔,自是不能壞了朝廷規矩!”

溫體仁當然能覺察到周雲心中的不滿,所以直接當着朱由檢的面就表了態:我只要司農寺丞這個職位,其他的我並不干涉。

“甚好!溫卿不愧居首輔之位,處事懂得規矩!就依卿之言吧!”

朱由檢和溫體仁的表態讓周雲暗暗鬆了一口氣,他衝着朱由檢和溫體仁施禮後坐回原位。

還好,首輔這回的姿態很高,只佔了一個位子,對剩餘職位並無貪戀之念,這屬於情理之中的事,一點都不過分。接下來不管首輔要用誰,吏部自然會全力支持和認可,哪怕是首輔的親爹任這個司農寺丞也沒問題。

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十七章 樊城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二百章 客戶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二章 駱養性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三百章 證據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
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十七章 樊城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二百章 客戶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二章 駱養性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三百章 證據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