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分析時局

李賢一聽卻愣住了,反問道:“ 聖上被虜了?這是誰跟你說的?”

章子俊一聽也愣住了。怎麼這位還不知道,這不科學啊,就回道:“大人不是從土木來的嗎?難道不知道聖上已被瓦刺虜去了嗎?”

李賢瞪着眼直盯盯地看着章子俊道:“此話當真?這是從何處得知的消息?”

章子俊這才反應過來,心想壞了,看來這位李賢只顧自己逃命,還不知道最後的結果,想到這裡,只能裝出一付悲切的樣子道:“學生一大早從一隊敗退下來的兵卒口中得知,那隊兵卒已走了幾個時辰了吧。”

說完只見李賢蹭蹭幾步衝出屋外,面向北面,呼嚎嗆地起來,刑千戶也跟了出來同樣是一聲哀嚎跪倒在地。

在章子俊看來,這些全是裝模作樣,這也太認真了,相互演戲啊。不這樣來一遍就會顯得不忠嗎?現在只能站一邊等兩人的戲演完。

其實章子俊還真的冤枉他們了,古人的思想觀念裡,君君臣臣這一套是根深蒂固的,融化在血液裡、骨髓裡的東西,一聽聖上落入敵手,就是天要塌啦。

此時章子俊站在邊上不失時機說道:“兩位大人不必憂傷,聖上性命無憂,也先不會加害,接下去就是想利用聖上要挾大明,不過… … 。”

本來章子俊是想說,還好啊,京城出了個于謙大人,如果再說下去,就是算命了,連忙打住,可還是遲了一步。李賢團團轉着圈看着這位年歲不過成人的章子俊,隨後一把抓住手腕道,隨本大人來,直接進了屋內,又讓刑千戶把門關上。

李賢直接問道:“剛纔你說的不過什麼?接着說。”

章子俊要的就是這樣的場面,爲了不顯出唐突,先是用讀書聲吸引,等見了面後再顯露一下自己的“才華”,反正早就知道結果,好讓這位以後的首輔對自個留下深刻印像,接下去怎麼個說法才能顯的合情合理,就需要一點推理方面技術活了。

章子俊慢慢地踱着步轉着圈,在想着整理話題,李賢跟刑千戶坐在椅子上,眼睛盯着章子俊說話,只見章子俊又是對兩位大人一禮道:“學生在此就胡說了,說的不好兩位大人隨時可以責罰,土木戰敗,聖上被虜,主要是閹臣王振弄權。”

說到這裡,李賢頻頻點頭,接口道:“接着說。”

看來這一點跟李賢想的差不多,聖上怎麼能有錯呢?錯的肯定是手下人,正好閹臣王振飛揚跋扈,一手遮天,得罪衆多把全部責任歸他,而且王振已死了,死人也不會辯解,話裡意思跟隨行官員沒關係,先把責任撇清。

章子俊得到認同後接着說道:“學生總結了幾句,朝中有人裡通外國,賣國求榮,泄露軍情,朝政混亂,邊防廢弛,政治腐敗,內閣微弱。”

李賢倒吸一口冷氣,刑千戶像看怪物一樣看着眼前這位毛沒長齊的少年郎,吃驚不小。

最後一句內閣微弱說到李賢的癢癢處了,就是皇權跟臣權相爭,前有“三楊盈政”,朝臣們的權力大於皇權,可是隨着“三楊歸西,宦官王振弄權後,就倒過來了,朝臣被宦官弄的灰頭土臉,英宗成年親政後,越發借宦官打壓朝臣,皇權大過臣權,內閣成爲擺設。

現在李賢看着章子俊不淡定了,小小年紀句句切入時弊,在荒郊山村中的小伢兒把時政看的這麼清晰,想想自己官卑位小,只能哀嘆一聲。

章子俊還在慢慢地踱着步轉着圈,一邊說一邊思考狀,很明顯年齡跟表象不符,而說出來的話更加不符此年齡所能有的老成,這種對比形成強烈地反差,要不是親眼所見,怎麼能想到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的話,此少年背後有高人啊。

“聖上被虜,也先挾聖上,一月後必定會進攻京城。對大明來說,眼下首先要穩定朝局,國不可一日無君,可以啓用朱祁鈺即帝位,遙尊英宗爲太上皇即可,保衛京師爲天下根本,軍民團結一心,又有于謙大人主政,必能取得勝利,粉碎瓦剌軍企圖奪取北京的野心,大明轉危爲安矣。”

章子俊說完,退居一邊牆角,垂頭恭立,一付虛心老實相。不料李賢聽後,哈哈哈大笑起來,對着章子俊道:“ 小子,你的故事說的沒錯,該當這樣纔好,那麼隨後呢?”

此時的李賢有點戲弄成份在裡面了,因爲看着小小年紀裝着大人樣的章子俊很有趣,故意詢問。

不想接下去這位少年郎說出來的話,讓李賢聽了又氣又好笑,一掃幾日來的陰霾,那少年道:“回大人的話,土木此戰,我朝文武全軍覆亡,留下一半的留守大臣,大多不主張京城保衛戰,會選擇南遷,不過在於謙大人、陳循大人、王直大人堅決反對南遷,剩下的也成不了氣候,所以京城這一仗打定了,只要大人回京,堅決站在留守京城這一邊,待瓦刺兵敗退去後,朝中官位空缺急需像大人這樣的人材,不出二年必定升任六部侍郎之一。

此時的李賢越看這小子不對頭了,問道:“不知這位小哥是誰?是哪家的公子啊?家父是誰?拜在誰的門下爲師?”

章子俊不緊不慢道:“懷來左衛章家窯章子俊也,祖居此地,從沒拜師,大人想收我這學生嗎?”

邊上刑千戶起身道:“確實這樣,這一點我可以作證。”

李賢道:“這就怪了,爾小小年紀,又在這荒野山村,卻能知道朝中衆多大人的名諱,還能說出郕王的名字,好小子,說說吧,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不說出道理來,疑是瓦刺細作。”

“ 啊呀,大人啊,你見過瓦刺細作怒斬瓦刺遊騎頭領嗎?你見過瓦刺把細作的一家人全害死嗎?大人啊,學生冤枉啊。”

一邊的刑千戶很明白李賢大人是詐這少年,就把前幾日全村一起抗擊瓦刺一部遊騎大致說了一遍,李賢雖然能力不強,做官也是中觀中矩,聽了邢千戶說的過程,也是感同身受一番,正當說着,門外下人說是車馬準備好了,讓老爺啓程,李賢從戰場上逃了二天二夜,來到洋河對岸也算是休整了一晚,這裡雖不是主戰場所在,也是屬於戰場之內,爲了安全還是急急離開,迴轉京城要緊。

臨別時,李賢跟章子俊說道:“小公子,此次回京城如你所說,必將派人來請你到府邸做客,在此別過,後會有期。”

章子俊也作“周禮”狀,默默拜別。

該說的全說了,不該說的也說了,今後要在明朝混,給自己留的後路啊。

李賢遠去後,刑千戶一把抓住章子俊道:“好小子還會算命,來來來,幫本大人算一算。”

章子俊立馬一臉懵逼,隨後說道:“刑大人,這一路上大軍潰敗,扔了許多的旗鼓火器、刀槍,此時多派人手前去收攏,等一個月後,瓦刺在京城兵敗,會狼狽逃回,到那時可伏擊這些敗兵,論功績刑大人就能官升一級。”

說完逃也似地離開祠堂,目前最重要是保證家裡幾個小孩子的性命重要,可在老君山中選一個隱秘坡地,搭建一個小棚子,用作容身之所,囤點糧食,爲了防一個月後,那些潰敗下來的瓦刺兵,潰兵最可怕,往往爲了一口吃食,大加殺戮。

雖然是小冰河期,不過現在是盛夏,山凹裡隱僻處搭個棚子住着應該問題不大,等避過戰亂後,就要想法離開此地去京城,原因是這裡屬於邊關,往後乾旱越發嚴重,穿越來到這個時代,總的選個好地方住着。

在明朝想要離開居住地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有些人一輩子就沒出過村子,要遠行就要報官府開介紹信,而且不能過百里,能自由活動的人,首先要身有功名,接下去要好好想想,自己有那些優勢,考功名走士路,難度很大。辦工廠走商路,沒有後臺,出門就被打死。要不就乾脆務農還是做個小地主,美其名爲“耕讀世家”,可是就靠洋河邊上的幾畝薄田嗎?在這樣的苦寒之地,算了吧,往後這裡全是邊關,所有百姓人口遷入京城周邊。

目前懷來屬於北平府,接下去最靠譜的就是去北平府應試,章子俊去年剛考得童生試,想想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有些人考一輩子也過不了童生這一關,今年就要在北平府院試考秀才了,這到時一個很好的理由,可以離開此地,以前的章子俊加上現在的章子俊,考個秀才難道很難嗎?想到這裡,就想去試試了。

第三十三章 徭役猛如虎第九章 章子俊爲了生計第一百六十三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六十四章 惠難夫妻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一章 五百年後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五)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五)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三十七章 辦私塾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講(中)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二十七章 該規劃自己了第三十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幺蛾子(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二百三十九章 第一次對陣第六十一章 傳說中的桃花運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三十三章 徭役猛如虎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五十三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一)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第三十三章 徭役猛如虎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二十四章 送別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九章 章子俊爲了生計第一百六十三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序章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二十四章 送別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八十二章 愉快地品嚐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一百八十章 改進火 槍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
第三十三章 徭役猛如虎第九章 章子俊爲了生計第一百六十三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六十四章 惠難夫妻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一章 五百年後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五)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五)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三十七章 辦私塾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講(中)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二十七章 該規劃自己了第三十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幺蛾子(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二百三十九章 第一次對陣第六十一章 傳說中的桃花運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三十三章 徭役猛如虎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五十三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一)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第三十三章 徭役猛如虎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二十四章 送別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九章 章子俊爲了生計第一百六十三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序章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二十四章 送別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八十二章 愉快地品嚐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一百八十章 改進火 槍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