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

“這如何使得,你我也不相識,爲何如此相待。”焦福一臉懵逼狀。

章子俊回道:“既然是天意如此,雖然萍水相逢,理當相助… … 。”

那縣官插話道:“好,好,這位書生樂善好施,能贈銀相助,也是本官所提倡的“無爲而治”人如果能夠守持着這一點,天地萬物都能夠自然而然地自行演化,都能如行雲流水,想那焦貴爲人實在是不堪,橫行霸道,欺壓善良,行偷雞摸狗之道,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

如若爲人處世,也都能坦坦蕩蕩,實實在在,得失聽之,譭譽任之,舉重若輕,臨危若盈,一笑置之,一言蔽之,不煩不惱,清神靜心,輕鬆自在。人生如此,豈不快哉?去吧,退堂! ”

焦福捧着五兩銀子,就這樣莫名其妙出去了,此時只見那 縣令匆匆走下書案,對着章子俊倒頭就拜,口稱:“先生如何到此啊,下官好相迎,現在卻惹出了這等事出來,下官難咎其職啊。”

這樣的操作,把章子俊嚇一跳,其實邳州巡檢司早就跟縣令彙報了,運河碼頭來了一個船隊,打頭的還是一艘官船,上面有認旗,寫着“蘆州知府”字樣,像這樣的船,如果是路經此地稍作停留,縣令也不會理睬,經運河過往的大官多了去了。

可這位縣令腦袋瓜比較好使,看到三位美人,再看到章子俊後,心中就有數了。定是今早巡檢司來報的這艘船上的人無疑,章子俊在京城爲官,起起落落也有十年了,不知不覺間,身上就會有了一種“官氣”及官威。

想想好了,在看明星和網紅,圈子不一樣,久了氣質也就不一樣,官場同理啊,有些人從小就有“官氣”,如果家庭本就是官宦人家,書香世家,生出的孩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沾染上,在學校裡做了班幹部後就更明顯了,更有一些人,如果在政府部門工作,也會沾染上“官氣”,比如法官做久了,就會頤氣指使,校長做久了好爲人師,哪怕是在政府部門給領導泡泡茶,在社會上眼睛就會長額頭上,說白了就是缺少“煙火氣”,不接地氣了,看什麼都是“高人一等”,比如,有的人官氣、“衙門味”很大,總是高高在上,泡在文山會海里,腳不沾泥、手不沾土,說話辦事雲山霧罩;有的人貴族氣、“少爺味”很濃,吃穿住行特講究,熱衷於講排場、耍派頭,儼然一副與衆不同的樣子;還有的人嬌氣、“大小姐味”很足,文件包有人夾着、水杯有人端着、外套有人拿着,獨自出門甚至不會坐地鐵、不懂上網購物,站在ATM機前一臉茫然;還有的人書生氣、“迂腐味”很重,等等。 更何況在明朝這樣的等級森嚴的環境,章子俊可能自己還不覺得,其實早就沾染上了一些官老爺的架子。每天有一大幫人圍着自己轉,這種“享受”只要嘗過了,再難捨去。哪怕你裝作很隨意,平易近人,待人和聲和氣,可身上就會散發出一種官威,享受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上個茅房還有人給擦屁屁。

好在章子俊有自覺,能做到的就是自己穿衣脫衣,自己動手吃飯,自己上茅房,可是在古代整理頭髮,梳頭,打洗臉水,泡茶,整理房間這些全有雅琴代勞了,要不然會讓人看成神經病。

WWW▪тт kān▪C 〇

很明顯,眼前這位縣令就是在糊稀泥,再說了本案原本就是焦貴使壞強搶“民女”引起的,加上明朝就是人治社會,官員之間相互照應就是爲官之道,像焦貴這樣的混混地位低下,殺死一二個還不至於能把章子俊怎麼樣,人命賤如草啊。

既然人家這樣看重自己,章子俊也不得不拿出點好處出來,這位縣令在邳州已經任了五年的縣令,答應往上調調,等去南京後,給工部推薦一下,或是給曹衡修書,活動活動關係就成。這種人脈關係是相互的,當初在南京曹衡處結識了許多人,有大理寺卿周源、刑部右侍郎林鶚、禮部右侍郎雷復、都察院事吳琛、兵部尚書原傑、吏部尚書崔恭、刑部尚書周瑄等,還有底下的小蝦小魚。

在邳州,又是幾場酒宴,在古代官場上,公務接待一直都是個敏感話題,其中充斥着古代官僚體系裡的潛規則。古代官員不搞實業,不搞投資,衙門公賬上也沒有公務接待的預算,那麼,這筆“招待費”該從哪出呢? 說白了,不外乎是向老百姓加收雜稅,“取之於民”。 根據《萍州可談》記載,北宋監司的辦事處設在杭州。監司們換了一批又一批,這個去了那個又來,爲了安頓這些中央特派員,杭州地方政府專門安排一名副職負責接待這些監司。蘇東坡在杭州當通判時,就負責過接待工作。不過,蘇東坡的酒量有點糟糕,爲了讓上級領導開心,蘇東坡往往會喝得酩酊大醉。長久之下,蘇東坡身心俱疲,發牢騷說這個差事真是“酒食地獄”。

官場的權力分配,要遵守一種基本原則,那就是:上級對下屬的考覈和監察。

不是每個下屬都辦事得當,因此許多屈居人下的官員想到了另一種辦法,那就是討好乃至逢迎上級。久而久之,溜鬚拍馬、阿諛奉承成了下級官員的“分內之事”。由此,能否做好公務接待,成了官員能力的重要指標。

比如在景泰年間,浙江有個政績不錯的縣官,省級的領導對縣官的印象不錯,準備拉他一把。某次,省級領導外出視察,途經這個縣。縣官比較懂事,早就將供給準備齊全。不過,縣官忽略了省領導身邊的小吏,沒將小吏安排妥當。領導蒞臨縣城之前,小吏從中作梗,暗中撤掉了縣官准備好的供給。縣領導來到縣城後,覺得縣官有意怠慢,大爲光火,後來便找個理由參了縣官一本,撤了他的職務。

特別是明朝時期,巡撫出巡期間,沿途地區的州官縣官,必須恭恭敬敬地跪在官道上迎接上司,風雨無阻。如果時運不濟,趕上下雨下雪,這些州官縣官難免“陷膝污泥”,狼狽不堪。

就在當今通政司葉參議陪着大理寺的高官卿熊概去東南巡視。一行人來到嘉興後,地方官將他們安排在公館中。卿熊概見公館破破爛爛,覺得自己受到怠慢,命令手下將負責接待的小吏痛打了一頓,打完之後還罵罵咧咧不肯善罷甘休。葉參議心下不忍,背地裡對那些捱揍的小吏說:“你們就當是長教訓了吧,早年我也像你們一樣,受了許多打罵,這才混到今天的地步。”

早在永樂一朝,就有人抨擊這種現象:“朝廷每遣一人出差,即是其人養活之計,誅求責取,至無限量”。在所有中央下派的特派員中,屬“欽差”的地位最高。地方官一聽說欽差大人即將到來,無不望風迎接,生怕比其他同僚慢一步。至於公款吃喝、公款送禮,早就是約定俗成的規矩,是公務接待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提起公務接待,總是離不開飲宴娛樂,每次接待上級,都要準備‘戲宴’兩班,將上級領導安排在上席的五桌,將領導的隨從安排在中席的十四桌。上席準備的菜餚相當高端,必有燕窩燒烤;中席稍次之,但也有魚翅海蔘。不論寒暑,這種“戲宴”都會持續到後半夜,在宴席結束後,請客的地方官會將貴賓逐一送出,將他們扶上馬車,“逐次揖送”。這還不算完,等領導們回到下榻的公館,地方官還要安排手下小吏按照名帖,前往公館“道乏”。什麼是“道乏”呢?

說白了就是讓小廝跟領導道晚安:領導今天的安排還滿意否?領導明天的行程是怎樣安排的?領導早些休息云云。每次“戲宴”,從請戲班、打賞下人到準備菜餚、美酒,大概要花上二三百金。

正所謂“凡有陋規之處,必多應酬。取之於民,用之於官,諺所謂‘以公濟公,非實宦橐’,歷久相沿,已成常例”,官員們迎來送往,最後苦的還是老百姓。

因此章子俊很清楚這些把戲,不光是在明朝了,到了五百年後,還是有這樣的陋習,所以就不得不推脫,說是在赴任途中,不能耽擱太久,好不容易脫身,離開了邳州繼續南下,這一次的路線是從運河,在江陰進入長江,到南京後,最去會會南京的那些人,還要在南京的戶部交接一下碟牌官憑文書,接着從長江一路逆江而上,進入後河後,去往巢湖就能到達廬州府地。好大一個圈,沒法啊,古代的交通就是這樣苦逼,過的日子全是慢節奏,生活節奏變慢,好像時間也會變的很慢。

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第一百五十三章 京城幺蛾子(下)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權(一)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一百十六章 千瘡百孔(三)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五)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六十四章 惠難夫妻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風波引出驚天之語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五十三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一)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
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第一百五十三章 京城幺蛾子(下)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權(一)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一百十六章 千瘡百孔(三)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五)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六十四章 惠難夫妻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風波引出驚天之語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五十三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一)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