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

錢德茂剛轉過身要到馮家去,告知婆姨丟了。就見馮寶風風火火的趕來了。

錢德茂連忙跟馮寶把來龍去脈說了一遍,馮寶一聽侄女把嫁過來的細軟銀錢首飾一件都沒有留下,人不見了。

馮寶道:“這樣看來,只怕事情是早有預謀。有了老婆婆那一番話,你還是寫個狀子狀告那楊六郎拐騙人家婆姨。”

錢德茂道:“秀才的妻子被人騙走了本就丟臉,再鬧上公堂,只怕被人笑話。”看看到了此時,這位錢秀才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馮寶到底是過來人,又年長几歲,再說侄女不見了也急就說道:“雖然不像話,但丟了個老婆卻一聲不吭,這也太窩囊了,沒有道理。我願意作保,你只管寫狀子就行。”

就這樣一張狀子遞交縣衙,縣令姚尚悟一看狀子,又是一樁拐人婆姨的案子,深深地嘆了口氣,這種案子實在是太多,就讓人把楊六郎抓到公堂上。一番詢問,楊六郎便把馮家曾有意招自己爲婿一事說了,卻並不認自己有騙人家老婆這事。

楊六郎的父母以及左鄰右舍見好好一孩子被衙役帶走,心中也覺得奇怪,都到了縣衙喊冤。

再來說說楚德清帶着婉琰趁夜出了堡城就懵了,這黑咕隆咚的往哪裡走好,天空中還飄起了點點雪花,米脂就二條路,要麼沿着無定河往上游去往魚河堡,往下游去往四十里鋪,好在楚德清趕了一輛馬車,看着車中的美人,卷裹着一牀大棉被,心中油然生出一番感概,吟聲道:“茫茫黃土似流金,一陣風吹沒腳痕,驟雨風雪全不怕,擁入美人走天涯。”那就去往邊關,只有逃去邊關人煙稀少才安全,尋一個地方,可享受美人的溫情及錢財,內心中不覺有些激動和期盼。

這一夜的奔波,直到天亮了,等醒來也不知馬車跑到了什麼地方,昨夜楚德清趕了大半夜的車也困了,下半夜就放馬由繮讓馬自己走,自己卻鑽進車棚擁着美人直到天亮才醒。

原來這一夜走的並不是很遠,馬走着走着也走不動了,就停在了路邊啃着被薄雪露出的枯草,不一會兒,路上就有了行人,楚德清趕忙下車打聽此地,以爲前方就是魚河堡了,行人卻說道:“此地爲平安鎮,距魚河堡還有二十里,不過前面三裡處就是平安伯府。”楚德清一聽是平安鎮,什麼時候冒出個平安鎮了有點懵,行人也不多搭話自顧行去,這也不能怪楚德清,設平安鎮也只是大半年,在這樣一個交通靠走路的年代,對於來自米脂城裡的人家還真的不知道,當即就靈機一動,就在平安鎮混了,距米脂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如果真的亡命天涯,也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不過是貪圖婉琰的美色和錢財,只要在此地不碰上熟人,就能過着逍遙的生活,豈不快哉!

接着說縣令姚尚悟正在審理楊六郎拐騙人家老婆,一個個表示這肯定是冤枉的,楊六郎不是那樣的人。這就讓姚尚悟很難判斷了,要不就用刑吧。此時在外守值的一位差役上堂,提供了一個新的線索。說早間的時候有見到一輛馬車出城,上有一對男女,只是以爲這兩個人是有急事,便沒有詢問。

姚尚悟一聽,心想莫不是自己真的冤枉了楊六郎。但婉琰沒找到,楊六郎就有嫌疑,便收監了。又讓典史趕緊去追查。

楚德清冒充楊六郎就在平安鎮租了一個窯洞,住了下來,這個窯洞跟以往不同,窯洞只是一個睡覺的地方,裡面有火炕,正面還有一間磚瓦結構的房,房子跟窯洞中間是一個小院子,前房是客廳、廚房。小院子內右邊還有一個茅廁,左面是一個燒火的地方,只要燒起了火,就能把窯洞內的火炕加熱,也能把前房客廳供熱,而燒的是煤石。

這樣的佈局當初建房時也是章子俊要求的,理由很簡單,因爲燒煤,爲了安全,所以把燒煤的爐竈建在外面。

楚德清跟婉琰就這樣住了下來,起先的日子過的很是美好,兩口子你恩我愛,隨着醬米油鹽茶,對於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好吃懶做的楚德清來說,新鮮勁一過慢慢覺得厭煩了,對婉琰也就不冷不熱起來,婉琰原本也是千金小姐,也做不得洗衣做飯的粗笨活計,就埋怨楚德清也不去找個事做,雖然現在家中還有些錢財,這樣下去也會坐吃山空,楚德清感覺也對,倆個人整日面對面,哪怕婉琰美貌也會審美疲勞,憑着自己讀過書,能寫會算就到鎮上照磨所領一份差事。

自從平安建鎮以來,缺的就是能讀書寫字的人,照磨所作爲營造建設的“辦事處”,姚尚喜早就經過伯爺同意,在衙門口帖出告示,招守辦事文員若干,楚德清就成了照磨所的一名統計書記員,每月紋銀二兩。

二兩紋銀在這樣一個地方已經屬於高“工資”了,可以換五百多斤小米,足夠養活五口之家還有結餘。一個青壯年打短工,一天一般是三十文錢工錢,高級技工一天六十至一百文左右。可是這種短工都是飢一頓飽一頓,有時有有時沒有。

在天順四年,葭州城東有個男子名叫萬福海,出身於官宦之家,高祖在世時曾擔任過京府通判,後因年事已高,辭官歸鄉頤養天年。高祖離世後,家業傳到其父親手中,可他不善治家又遭人算計,短短几年時間家道中落。

萬福海成年後從父親手中接管過家業,雄心勃勃,立志要讓萬家東山再起。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的祖先之福廕,待人和善,人緣極好,有幸結識到當地知縣馬文煥,有了知縣大人撐腰,果然事半功倍。

一次偶然的機會,萬福海聽說販賣私鹽有利可圖,便和馬知縣暗中商議此事。兩人一拍即合,在利益的驅使下官商勾結,背地裡幹起私鹽勾當。

先來說說葭州,可能許多人不知道在哪裡?葭州:佳縣也,位於陝西東北部,黃河西岸,毛烏素沙漠南緣。東隔黃河與山西臨鎮相望,南鄰綏德縣、吳堡,西連米脂,西北接榆陽堡,北以禿尾河與神木城爲界,距榆林堡七十公里。

葭州除了煤、陶瓷粘土、砂、石等外,最豐富的就數岩鹽儲量豐富,不過此時的葭州岩鹽深埋地下千米以上,當然不爲人知,這麼巨大的岩鹽層當然在某些特定的地質條件下,在葭州張莊村中有一水井,不知爲何,井水慢慢變的又苦又澀,顯然不能飲用,村民就把這口井封了起來,某日萬福海聽到這樣的稀奇事後,決定去張莊村一探究竟,從井裡打上來的水果然苦澀難嚥,就把一桶水潑在了井口邊上,可是在井口邊上有一羣羊,圍着地上的水死命地舔食起來,這就讓萬福海感到萬分稀奇,又讓下人重新打上一桶水讓羊喝,可是羊並不喝桶裡的水,只是舔食潑灑在地上的水,萬福海更覺神奇,慢慢地隨着時間的推移,地上冒出了一層白色的霜花一樣的東西,如果不仔細觀察,還真看不出來,而羊羣舔食的就是這一層霜花。

作爲官宦之家萬福海可不是一般的老百姓,這井裡面的水爲何是苦澀了,萬福海恍然大悟,重新用手指蘸水細細一品,沒錯在又苦又澀又腥的味道里面似乎還有一種味道,鹹,是鹹的發苦。隨即就吩咐下人裝滿了一羊皮袋子井水回去了。

隔日萬福海差來管家,出高價把這口井及周圍的幾棵大棗樹全買了下來,就在井邊開始搭建起了新房。

萬福海要用這口井裡面的滷水煮鹽了,嚴格來說萬福海不是販賣私鹽,而是自產自銷,一本萬利的買賣,要銷售私鹽不得不跟知縣馬文煥合作。

目前,提供西北的官鹽產地在定邊鎮,就是一個鹽窩子,定邊多鹽池,花馬池,苟池,濫泥池,蓮花池,波羅池,敖包池全是產鹽區。所產之鹽在歷史上稱爲“白鹽”、“花鹽”、“老湖鹽”,它色白、粒大、質優、保鮮效果好,是食用鹽和醃製鹽的精品原料。鹽民打鹽,官方收購或憑引發鹽,鹽民收鹽本。

既然定邊那麼多的鹽,萬福海爲何還要煮岩鹽水,鹽本不值錢,也是古代能大量採集的物品,就是因爲古代的交通運輸問題,定邊鹽運到葭州就翻了好幾個筋斗雲不說,本身鹽還是官府專賣,這中間的加價又是幾個筋斗雲,就說在定邊鎮上,離開了鹽場,鹽也是一百五十文錢一斤,運到葭州就是二百五十文了,中間的利潤可想而知。

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五)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三十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上)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八十六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路西北(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一章 五百年後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路西北(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風波引出驚天之語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七章 分析時局第二百四十二章 交戰(下)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四十一章 奪門之變(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五十八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六)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序章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三十二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講(中)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
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五)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三十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上)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八十六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路西北(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一章 五百年後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一百八十三章 一路西北(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風波引出驚天之語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七章 分析時局第二百四十二章 交戰(下)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四十一章 奪門之變(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五十八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六)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序章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三十二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講(中)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