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奪門之變(下)

這時候,天氣忽變,烏雲密佈,伸手不見五指。衆人害怕有逆天意,會遭到天譴,都非常惶恐。精通天象的徐有貞站出來,勸大家不要退縮,說大事必濟。於是衆人繼續前進,順利地到達了南宮。然而,南宮宮門堅固異常,怎麼也打不開。石亨派人用巨木懸於繩上,數十人一齊舉木撞門。門沒有撞開,門右邊的牆反倒先被震坍了一大洞。衆人便從牆的破洞中一擁而入。

朱祁鎮這時候還沒睡覺,正秉燭讀書,突然看見一大堆人闖了進來,還以爲是弟弟派人來殺自己,不禁驚慌失措。誰料衆人一齊俯伏稱萬歲。朱祁鎮這才問:“莫非你們請我復位麼?這事須要審慎。”

這時烏雲突然散盡,月明星稀。衆人的士氣空前高漲,簇擁着朱祁鎮直奔大內。路上,朱祁鎮挨個兒問清諸人姓名,表示不忘功臣之意。

當時皇位繼承順序爲朱祁鎮、朱見深和襄王朱瞻善,但是隻要于謙採取行動,撲滅奪門之變,必然被天下扣董卓、曹操的帽子,一夜之間就從忠臣、名族英雄變成梟雄!朱祁鎮一系肯定完蛋,于謙告知天下,英宗謀反,諸王及封疆大吏沒幾個會信,自己弟弟將死之人且無子嗣,皇位早晚是他的,英宗何故反之?大家肯定會認爲是于謙要想當曹操!襄王這麼謹慎的人,即便於謙迎其爲帝,他大概率都不敢來,這時候諸王中的某些野心家必定依據皇明祖訓起兵討伐于謙,屆時必重蹈八王之亂的覆轍!

孫太后是宣宗皇后,立景泰帝,畢竟是宣宗的兒子,她能接受,景泰皇帝廢太子立自己兒子,她也沒說什麼,但是景泰帝無後,又遲遲不立英宗之子,這是幾個意思?孫太后絕對不會坐視皇帝離開宣宗一脈的,這是大義。

一行人來到東華門,守門的士兵上前阻攔。朱祁鎮站了出來,表明自己太上皇的身份。守門的士兵頓時傻了眼,不敢阻攔。於是,衆人兵不血刃地進入了皇宮,朝皇帝舉行朝會的奉天門而去,並迅速將朱祁鎮朱祁鎮扶上了奉天殿寶座。殿上的武士們揮金瓜要打徐有貞等人,被朱祁鎮喝止。徐有貞等人一起叩拜,高呼“萬歲”。石亨敲響鐘鼓,召集羣臣到來。 這時天色已經微亮,衆臣因爲朱祁鈺事先說明今天要臨朝,都已經早早等在午門外,準備朝見。聽到鐘鼓齊鳴後,衆人按順序走入奉天門。但眼前的一切使他們目瞪口呆,寶座上的皇帝已經不是景帝朱祁鈺了,而是八年前的皇帝朱祁鎮。

羣臣面面相覷,一時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正在衆人猶豫之際,徐有貞站出來大喊:“太上皇復辟了!”朱祁鎮對百官宣佈道:“景泰皇帝 (指朱祁鈺)病重,羣臣迎朕復位,你們各人仍擔任原來的官職。”衆朝臣見此,只好跪倒參拜。朱祁鎮就這樣又重新取得了皇位。

朱祁鎮重新坐上皇位時,朱祁鈺正在乾清宮西暖閣梳洗,準備臨朝,突然聽到前面撞鐘擂鼓,立即問左右:“莫非是于謙不成?”意思是問是不是于謙謀反篡位了。左右驚愕萬分,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片刻後,宦官興安回奏說是太上皇復位,朱祁鈺連說:“好,好,好。”然後喘了幾口氣,重新回到牀上,面朝牆壁睡下。

這場政變,石亨等人是謀定而後動,搞定了方方面面,而景泰帝,卻一無所知。景泰帝不知道,于謙自然就更不知道了。當於謙等人走上朝堂,準備議立太子事時,看到登在皇位上的人是太上皇。如果坐在皇位上的人是石亨或者曹吉祥,于謙當然還可以調兵平叛。可是,坐在皇位上的是太上皇,又得到了孫太后的支持,于謙以一個外臣再掙扎,恐怕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了。英宗復辟,意味着于謙必死。

事實上,英宗知道于謙是君子,是一心爲社稷者,不忍殺他。

只是有人提醒:于謙不死,您復辟就沒有名分。

徐有貞提議殺掉于謙,朱祁鎮開始還假惺惺地說:“謙實有功”,表示承認于謙的功勞。徐有貞提醒他說:如果認可於謙,就等於承認了朱祁鈺合法,如果朱祁鈺合法,那咱們又是奪門,又是復辟,不就師出無名了嗎?朱祁鎮點頭:于謙必殺。明知于謙有功無過,還加以殺害,朱祁鎮總是把自己的私慾置於國家民族利益和公道正義之上。

殺人總要有個罪名吧?給於謙找罪名還真難,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萬世開太平,于謙符合儒家的一切標準,基本是個完人。找不着?找不着不找了,給他安個“意欲”的罪名,雖然你還沒犯罪,但你想要犯罪。歷史真是驚人相似,當年秦檜殺害岳飛的時候,找不到罪名,用的是“莫須有”(可能有、也許有、不一定有)三個字做藉口,當真是“意欲豈殊三字獄,英雄遺恨總相同”。

殺于謙是爲自己的行動正言, 在古代皇帝永遠沒錯, 因此每次造反都要把過錯推在大臣身上, 于謙是朱祁鈺的重臣, 又是推舉朱祁鈺做皇帝的主要人, 自然要殺他。

于謙不是那種爲了保住自己就任憑天下大亂的人,要不然北京保衛戰他也不會站出來了。就是可惜了于謙,本來的劇本應該是遇明主,做名臣,結果搭上朱祁鎮這麼一個皇帝。朱祁鎮不是什麼好皇帝,這是後世公認的,但他廢除了千年以來的殉葬制,這點還是不錯的。歷史總結一點,朱祁鎮不是個好皇帝,是個好人。朱祁鈺是個好皇帝,也是個好人。

大明皇城崇文門外,于謙反綁着雙手跪在刑場上。大臣們還在朝堂上激情互噴,唯恐量刑太低讓皇帝不過癮。明英宗起初津津有味,聽着聽着忍不住暗罵道:曰他孃的大明律。于謙罪當抄家滅族!于謙推薦過的人全部處斬!于謙的罪行要寫成告全國同胞書!看見有人牽了頭老母豬準備發言,刑部領導連忙拍板結案:于謙當斬、家產充公、親族即刻發配邊疆。

手起刀落,身首異處。這一刻,朱祁鎮對於謙的死由愧疚變成憤恨。廟堂之上竟沒有半分公理,而自己正是這滿朝私怨的形象代言人。你既然有本事將朕帶回京城,爲何要眼睜睜看着朕被囚禁7年!爲何朕的親弟弟廢黜太子時一言不發… … 。帝王座下,從不缺名臣枯骨。千秋民生,大不過帝王家事。

對於謙的死,在情理之中,就你一個人廉潔,就你一個人心繫朝堂社稷,就你爲國爲民,于謙啊于謙,在你的清白人間夢裡,別人都淪爲自慚形穢的魑魅魍魎。

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大明鐵骨,終於活成天底下最孤獨的人!一國不容二君,各方勢力紛紛打起小算盤,只有于謙是個例外。 在被誣陷時,與于謙一起被捕的王文還要據理力爭。

于謙笑了:是石亨他們要我們死而已,有什麼好爭的。在卑劣小人那裡,只有利益和風險,哪有什麼是非曲直?君子企圖和小人爭論是非曲直,白費口舌而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是真正的高尚無私之人。

他身居高位,不結黨營私,不發展自己的力量,一心爲公。

他在微妙時刻,不作亂,試圖以光明正大的方式,立定儲君,實現平穩過渡。

然而,于謙不發展自己的力量,有人會發展自己的力量,于謙避免內鬥,想平穩過渡,有人卻不擇手段要以混亂爲上升之梯。

人心之險,險于山川,總有那麼一些人,內心陰暗,私慾膨脹,踐踏良知底線。殺害了于謙,他們的結局就好嗎?距于謙被害僅僅四個月,這個利益小團體就開始了相互撕逼,最終徐有貞被流放,石亨死於獄中,曹吉祥被凌遲。論過河拆橋的本事,誰比得過朱祁鎮!

在這一場生死決鬥中,沒有血流成河,也沒有刀光劍影,只有一把鈍刀子,慢慢地切割,章子俊是知道有這一場“奪門之變”的,就去信李賢,“朝堂到了多事之秋,學生風聞將有一場大變局,在此只要做到不站隊,不喜好、不表態即可,等這一場風暴過後,朝廷就需要用人,原本老臣將會得到重用,云云。”

又是一封算命先生的話,李賢翻來覆去看了半天,想了半天,也就明白了許多事,這一次沒有把章子俊的話不當真了,做爲一個吏部右侍郎,不在權力中心,那就坐看風雲起吧。

可是隨後的驚天大變着實讓李賢震驚的無以復加,這小子也太神神叨叨了,把事情看得那麼透徹,更驚奇的是劉升來說,這一場大變,章子俊早就洞入觀火,告誡我等不要摻和其中,哪怕只要一點點,秋後算賬也能把人害死。

此時李秉彝、姚璽正在章子俊書房,在聽章子俊睜眼說瞎話,“首先要站在孫太后的位置上想一想,代宗病重、又無立儲,朝中大臣領英宗復位就水到渠成,這裡面有許多的道道,那就是擁立之功啊… … 。”

第一百八十章 改進火 槍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六)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二百零七章 規劃很重要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五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一百九十章 一路西北(十)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質量(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理學之爭(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四十七章 定親酒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一百十六章 千瘡百孔(三)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三十七章 辦私塾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
第一百八十章 改進火 槍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六)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二百零七章 規劃很重要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五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一百九十章 一路西北(十)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質量(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理學之爭(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四十七章 定親酒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一百十六章 千瘡百孔(三)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三十七章 辦私塾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