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

改進的主要部分是輪轂、輪軸、輪輻均採用鐵製,對四輪馬車來說,前輪有一個懸架裝置及一個裝在車軸上的活動轉盤,有點像石磨,在車伕位有一個左右轉動杆及一個前後輪同時“剎車”拉桿,當拉動時,前後輪轂上就分別被二個鐵製疙瘩磨擦抱死,起到減速及停止效果。這個裝置有點像是火車輪的剎車,因爲輪轂是鐵製,剎車的接觸片是生鐵製,當使用中,磨損的就是生鐵片,只要更換就成。當然最驚豔的就是輪子中間的大鼓包,一次性翻砂泥膜成型,後期內壁用“土車牀”加工後,按裝了一個“明朝版圓柱鐵軸承”所以顯的有點大,不過效果很明顯,車輪摩擦係數成倍減小,這一切在姜鐵匠的製作下,很多地方做的粗苯,這就要在往後的製造中逐步改進,比如輪軸、輪轂,用多少厚度的鐵,承載多少重量,如果只是坐人的兩輪馬車,除了縮小輪子的大小,還可以減少輪軸的粗細,或是不用輪軸,直接可以把輪子安裝在馬車前後兩根大梁上,這樣馬車就更加輕巧。

在箱體上裝部分就簡單了,全用木製,裝貨的只是一個平板面,四周帶上一圈欄板,四輪的馬車前輪轉向輪因爲比後輪小,所以在車底下面,而後輪很大用木板包出半圓形狀分割開來,這樣做塵土或是雨天時,就不會把地上的水漬翻上來,起到擋泥板的作用。

還有就是上下車的踏步,目前坐人的馬車上下車要搬一個小板凳子,因爲開口處從馬屁股後面上去,爬進車內。現在這種新式馬車上下就在前輪邊上,因爲前輪在車架下,從側面開一個上車門,加上一個可翻轉的木踏步,很方便地上下車,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朝向前面做成了一扇玻璃窗戶,颳風下雨天也不會影響到車內,傳統的車箱,前面只能用一塊布擋着。

解決了傳動裝置,在車輪上下了一番功夫,翻砂泥坯出來的大輪子光是鐵用量很大外,沒有彈性,所以這種輪子做成了二片,中間還是用火烤木料後輮成弧形拼接而成,兩面就是鐵鑄出來輪子分別是一體成型的輪輻,看上去兩個鐵片中間夾上了木頭,用鐵釘貫穿在一起。這樣做有個好處,製作輪子更加容易,以前的火烤木料後輮成弧形,現在不用輮弧形,只要用木片拼接成外圓就成。

不管怎麼樣,道路硬化纔是馬車發展的方向,可是在明朝官道全是土路,好一點的地方有點碎石路面,只有在一些城裡纔有石板路面及青磚路,可是通過一些河道時,所造的橋不適應馬車通過,有階梯阻礙了車架行駛,可以說,在明朝百分之九十九的官道全是泥土路,而且全是驢馬道,在北方馬車還能通行,在南方只能當成短途旅行,大部分都出不了縣城以外,任重而道遠。

水泥的出現成爲了馬車通行的條件,爲什麼章子俊要把製作水泥推廣出去的原因,要想富,先修路不是五百年後才提出來的,其實在明朝更加迫切。

南京吏部給事中韋眷在給朝廷的奏疏中說道:“因連年天災,朝廷邊關用兵,國庫枯竭,然廬州知府的治理之法,營造出了一個商貿繁榮、農民增收的好辦法,利用房地產工商發達,農桑增產,望推廣之。”

而都察院御史胡靖,更加直接,回京後直接把一木桶水泥,一塊平板玻璃直呈上廷,讓工部的人用水泥加入河沙碎石後,在工部大院內澆築了一塊五尺成方,厚度三寸的“混凝土”,等到三日後,圍觀的官員越聚越多,此時的胡靖就像是一位得勝的將軍,好不自在,這就是廬城之法,聚沙成石,堅硬無比,如用此法鋪路,將告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如用此法營造房屋… … 。

“請看,還有這一塊玻璃,可鑲嵌在門窗上,透光不透風,可替代目前的窗紙,再也不會擔心受潮和破損… … 。”

胡靖帶來的這兩樣實物,無需說明什麼,能站在朝堂中都是人精,都是目前大明最精明之人,全都看到了此物的好處。

爲此章大人的功勞之大無出其右,應該褒獎,恢復平安伯爵,調回京城任用。

有些人是喜歡像章子俊這樣實幹的作派,而有些人出於陣營表示也沒什麼,更多的人在觀望。如果這樣的事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和看重,那麼像章子俊這樣的官員就會得到“恩寵”,可是現在是朱見深,只求穩定,又想做老好人,一團和氣,把心思全放在後宮上,萬事不管的主,那就另當別論了。

現在的章子俊正在頭痛朝廷的漁政稅收,廬州地界水系豐富,南臨巢湖,從洪武起,朝廷就設了許多的河泊所,且給每處河泊所劃定了管轄範圍,制定了徵稅額度——共分三檔:每年課米(一般折算爲鈔)五千石至上萬石者,設官三名(另有若干胥吏);每年課米一千石以上者,設官兩名;每年課米三百石以上者,設官一名。明朝下發給各布政司及府州縣河泊所的堪合“皆以河字爲號”,“各記所收魚課米鈔若干,年終進繳”。這意味着朝廷設置的河泊每一處都設定了納稅額度,作爲河泊所官員的考覈任務。完不成課稅額度,河泊所的官員便要受罰。

問題是:在江河湖海里捕撈魚蝦,收成的不確定性遠高於在土地上種植稻麥。耕地可以按肉眼可見的肥沃貧瘠劃出等級,然後按田畝多少徵稅,是一件大體可控的事情。

向江河湖海徵收魚稅則不然,水面寬廣不代表魚多,卻是官府制定納稅額度的主要依據。此外還有許多運氣成分——今天收穫頗豐不代表明天也能有相同的收穫,今年湖裡魚多不代表明年也多;洪水會影響捕魚的收成,築壩攔水與過渡捕撈等也會影響捕魚的收成。收成充滿了不確定性,稅額卻有定數,河泊所的官吏們爲了完成任務,便只能依靠擴大徵稅的覆蓋面(將以前不徵魚稅的小水溝小水塘全都納入徵稅範圍)和加大徵稅強度(強搶百姓的漁網魚簍來逼迫他們繳稅)。

更有甚者,當朝廷派人前來追索欠稅時,河泊所知道從漁民身上已榨不出錢來,便會與地方官員勾結,將欠稅攤派給其他百姓。

朝廷有統一的夏稅,茶椒仍要納糧,果絲仍要繳稅。原產地已納過一次稅,運輸經過的每處關津還要再納一次。對百姓的掠奪何其密集。因爲疾病致死或逃亡棄失之類的原因,貧窮之家勞動力不足時常常被迫拋荒。如此,土地上的產出已不如往日,徵收聚斂的稅賦卻仍是往日的額度。里長胥吏不上報,州縣官府也不管。百姓只好賣掉田產來補足欠稅,只好拿錢來補足勞役。田產減少了每年的稅額不變,人口減少了每年的勞役不變,惡性循環之下百姓越來越慘。

明代的“商稅”並非僅以商人爲徵收對象,而是“行齎居鬻,所過所止皆有稅,……惟農具、書籍及他不鬻於市者勿算”——出門帶的東西,居家賣的貨物,經過關口駐留城鎮時皆要納稅,只有農具、書籍與不曾出現在市場上的物品除外。實際上是一種針對全民的消費稅。

從洪武時代起的商稅稅率,是按商品價值的三十分之一徵收。實際操作中,則不問產量的多寡與價格的高低,一律對徵稅點實施定額攤派。

這是一種典型的懶政。朝廷實施這種懶政的根源,是既想保證稅收總額,又不願提高徵稅的行政成本。

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五)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六十八章 兩宮尊號之爭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九)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九章 章子俊爲了生計第三十三章 徭役猛如虎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幺蛾子(上)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質量(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四十一章 奪門之變(下)第六十四章 惠難夫妻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八十六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上)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
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五)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六十八章 兩宮尊號之爭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九)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九章 章子俊爲了生計第三十三章 徭役猛如虎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幺蛾子(上)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質量(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四十一章 奪門之變(下)第六十四章 惠難夫妻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八十六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上)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