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

當年跟隨阿凡與阿布這兩位哈里發征戰時,阿里那時還年幼,現在他已然是個二十歲出頭的青年。

大食比大唐立國晚了十五年,換言之大唐有了天可汗,十五年之後大食纔有了先知?

在大食人的傳頌中先知建立大食的人,而阿里也僅僅見過那位先知幾面而已,而之後的大食,絕大多數時候都在之後的幾任哈里發的征戰下擴張。

對此,阿里是有些不甘心的,就因晚出現了十五年,在蔥嶺總有人拿大食與大唐作比較。

想起以前的事,十幾年前征戰波斯之時,的確有個波斯王子東逃了。

不過這件事大食人並不在意,波斯這個富裕的地界已足夠大食人揮霍了,這裡有數不清的金子。

阿里還記得在大食的智者口中講述過,蔥嶺是一片屋頂,那裡是極好的屏障,佔據了蔥嶺就佔據了最富裕且最險要的地界,現在唐人卻要來與他們爭蔥嶺。

大食的智者還說天竺是糧倉,若大食人得到了天竺就能得到吃不完的糧食,再也不用忍受飢餓。

可大唐竟然還要與大食爭天竺。

說起東土,阿里聽說過最有名的一個人就是玄奘了,一個從大唐前往天竺的僧人。

阿里離開阿姆河,前往波斯的木鹿城,在河邊留下了一支大軍,回去的路上這位將來的大食哈里發的臉上帶着不安的神色。

他害怕這輩子都回不去那個美麗的巴比倫了,那是他見過世上最美麗的城市。

而現在唐軍在阿姆河的東岸,成了一個巨大的煩惱。

甚至,冷靜下來的阿里一度希望唐軍能夠撤軍,若唐軍撤軍了,他也就能安心地回到美麗的巴比倫,度過餘生。

現在,這裡距離唐軍很近,距離巴比倫太遠。

阿里的心中有了憂愁,這些憂愁寫在臉上,但卻沒人看得出來,他本不想成爲哈里發,身不由己地綁在了戰爭中,因這個世上沒有“安拉之劍”輔佐他了。

也沒有歐麥爾與阿布能站在他的身前,年輕的阿里甚至還沒有子嗣,他卻已是最後一個正統哈里發的血脈了,像是一個孤苦伶仃的繼承者。

不知爲何,阿里很羨慕那個逃亡東土的波斯王子,一走了之也很好。

阿里不想回聖城,他也不喜歡先知留下來的都城,他想要將都城遷去巴比倫,它就坐落在幼發拉底河的一條支流上。

以前巴比倫是波斯人的地界,阿里看重那裡不只是因它美麗,而是因爲那裡還有很多的見識廣且有智慧的智者,阿里很喜歡與智者講話。

當年大食開始征戰時,阿里還是個孩童,在大食享有“安拉之劍”之名的猛士哈立德,他攻佔拜占庭,拿下了大馬士革與椰路撒冷,之後就過世了。

至今大食人還沒找到第二個能被冠以“安拉之劍”之名的猛士。

之後年幼的阿里就一直跟隨在第二任哈里發身邊,這位哈里發名叫歐麥爾。

歐麥爾是阿里年幼時的偶像,他在庫法城幾次敗給了波斯人,直到後來阿凡繼位之後,攻下了波斯的都城,纔有瞭如今的局面。

很可惜,在當年這個時間節點,阿里沒有遇到玄奘。

唐軍連克三城的確是個令人動容的消息。

好似唐軍每天都是五更造飯,六更拔營?

在蔥嶺諸胡眼中,唐軍以一種匪夷所思的行軍速度,拿下了石國,東曹與米國。

而今天,史國剛得到消息,唐軍拿下了米國,前腳消息剛送到,後腳唐軍已兵臨城下了。

其實這種快得有些詭異的行軍速度並不是大唐神兵天降,只不過是狄仁傑的這支大軍根本沒有去參與東曹與米國的戰事。

五萬大軍分爲三路,當一路抵達東曹之後,後方的第二路大軍根本就沒停,徑直跑去了米國,而第三路大軍其實一開始的目標就是史國。

繞過城池防線的行動方式,前後包夾,繞後奪城。

讓處於高原上的戰爭,愣是被唐軍打成一種類似於運動戰的架勢。

本來,昨天就應該到這裡的,狄仁傑不認識路,胡人嚮導找了好久才找到了通往史國的要道。

現在狄仁傑打算在攻下這座土城之後,把這個胡人嚮導也殺了,隨即下令道:“圍城一天,整軍備戰。”

“喏。”

狄仁傑沒打算當即攻城而是讓身邊的幾個裨將分別帶軍將城圍了。

待第二天,攻克了東曹的程處默趕來,兩支兵馬相距史國城下,開始了攻城。

小勃律國的三萬援軍終於在這一刻用上了,在狄仁傑的安排下他們率先開始攻城。

只不過小勃律國的攻城方式很粗野,基本上也沒什麼調度,大致上就是一些人拿着繩子與鉤子掛在城牆上,往上爬,爬不上去就摔下來,再接着爬。

又或者是小勃律國的人往城中丟火,還學着唐軍造一些攻城器械,用起來卻不是太好。

直到小勃律國的士兵攻破了城門之後,唐軍這才殺入城中。

幹慶十一年五月中旬,唐軍在半月間連克石國,東曹,米,史四地。

其中最難攻打的石國被樑建方大將軍與薛仁貴大將軍攻下,其餘三地對唐軍來說並不是太難。

直到樑建方與薛仁貴,裴行儉帶着大軍來到了史國,唐軍大軍聚集在史國。

康國聽聞這個消息,不用唐軍再出兵,他們在唐軍的迅猛且匪夷所思的攻勢下,嚇得主動與西曹投了唐軍,爲此獻上了城池與錢財。

至此,石國,東曹,米,史,康,西曹六地被唐軍佔據,大半個蔥嶺已落入唐軍手中。

只剩下了盤踞阿姆河畔,接壤大食的安國與火尋兩國,聽說這兩國被大食人把持,不然說不定他們也會投。

就在唐軍規劃着如何攻下安國,狄仁傑在這裡見到了慕容順。

慕容順身邊只有五個侍從,此人是小勃律國的國主,身份早已不同往日,並且效忠大唐,是皇帝認可的大唐盟友。

爲此,此人到了唐軍大營,樑建方親自接見了他。

慕容順從一個西域商人成爲小勃律國的國主的過程雖說不光彩,一個商人不能入仕,就連從軍都不行。

這人倒是挺會另闢蹊徑,直接篡位成了一個小國的國主。

樑建方客客氣氣地笑道:“其實國主不必親自前來。”

慕容順行禮道:“外臣聽聞大將軍連佔蔥嶺六地特來相賀。”

樑建方又是大咧咧一笑。

說是道賀,但慕容順的臉上沒有太多的笑意,近十萬大軍在蔥嶺穿行,這些小國都是開胃小菜,甚至這規模還不如當年攻打焉耆與龜茲。

於菟問向一旁的薛萬備,道:“他怎麼還自稱外臣?”

薛萬備低聲解釋道:“他原本就是吐谷渾人,就算是成了小勃律國的國主,他的身份也該自稱外臣,實際上他也是唐人。”

大營內衆將領都沒有開口講話,衆人正吃着食物,要不就是正在打盹。

本來出了碎葉城之後,衆人都沒什麼好吃的,身上帶着的肉乾都吃完了。

蔥嶺的稻米不太好吃,麥子產量又不高。

程處默用胳膊撞了撞劉仁軌,小聲問道:“張大安什麼時候將吃食送來?”

劉仁軌盤腿坐着,回道:“就這兩天了。”

程處默點頭繼續撕咬着手中的一張餅,這蔥嶺地界的糧食很不合胃口。

慕容順心裡清楚,除卻打下的石國,眼前幾個小國都是開胃小菜,唐軍要面對的大敵是大食人,他又道:“安國有十萬大食人,阿姆河的對岸有二十萬大食人。”

聞言,只聽咕咚一聲,不知道誰在吞嚥食物。

裴行儉問道:“大食有三十萬人?”

慕容順回道:“大食的阿里還沒有走遠,他還在波斯舊地的木鹿城,他的身邊有最驍勇的大食兵馬。”

裴行儉反問道:“他們靠什麼養活三十萬大軍?”

且說唐軍在這裡有近十萬人,就這十萬人的輜重從碎葉城拉到怛邏斯城,再從怛邏斯城運送到這裡,需要近萬的人力與牲口運送。

更不要說大食人的三十萬大軍,而且大食人會不會屯田尚未可知,至少唐軍在碎葉城與怛邏斯城是有屯田的。

那大食的三十萬人憑什麼養,他們有這麼多糧食?

因此,裴行儉這麼一問,在場的衆人都對這三十萬大軍抱有懷疑。

也僅僅只是懷疑,慕容順沒有解釋,總之唐軍要攻下蔥嶺全境,阿姆河以東的地界不能留有敵人,阿姆河以西的大食能打就打。

抱着這種態度,大營內的這場談話簡單結束了。

慕容順回到了自己的大營,在這裡見到了茹來傑。

看茹來傑悠閒自得,慕容順問道:“你怎麼不去見大將軍?”

茹來傑道:“三十萬大軍,大將軍相信了?”

“當然不信。”

茹來傑喝着奶茶道:“那你就不該說。”

慕容順道:“我真的見到了大食人的三十萬大軍,你沒見過遮天蔽日的大軍。”

再看茹來傑還在喝着奶茶,這個老人家像是有喝不完的奶茶,每一次在一個地方停下,他就能拿出水壺來煮茶。

慕容順煩惱地拿過水壺飲下一口溫熱的奶茶。

茹來傑言罷,就窩在一旁,低聲道:“王玄策準備了十萬頭牛與五百頭戰象。”

慕容順反問道:“他是將天竺的牛都抓完了?”

茹來傑笑道:“在天竺也有崇文館,天竺的崇文館主事叫作劉弘業,我雖說從未踏足長安,可我聽說關中很珍惜耕牛,這個劉弘業到了天竺之後,就讓很多天竺人養牛,也就這五六年間,他在天竺養出了十萬頭牛,你敢相信嗎?當王玄策與王孝傑看到十萬頭牛,竟然哭了……”

王玄策是看到牛羣會哭是因他對牛有着很深的感情,這種感情來源於火牛陣,王玄策善用火牛陣,屢試不爽。

王玄策的大軍就差騎在牛背上了。

而那個年輕的將領王孝傑看到十萬頭牛會哭,是另有原因,那是因爲他到了天竺之後,可以盡情地吃牛肉了,他有吃不完的牛肉。

牛是一種很重要的牲口,重要到行軍打仗都離不開它。

現在王玄策與王孝傑領着十萬頭牛與五百頭戰象已到了東天竺,隨時準備北上。

茹來傑閉着眼道:“當東天竺王見到王玄策的大軍,他親自出城投降,拜倒在王玄策的戰象之下,獻上了不計其數的財寶。”

慕容順依舊喝着奶茶。

“後來大食人得知了這件事,他們的使者派人來問,卻被王玄策拿下了,這是半月之前的事。”茹來傑又道:“其實大食人也沒有這麼強大,這二十年間三個哈里發過世了,留下一個年幼的繼承人,可大食的疆域如此龐大,他們不善治理。”

仔細想來,大唐與大食的處境其實很相似,從低谷走向巔峰也就短短二十餘年。

大食只是強大了二十餘年,經歷了三代人。

如今的大唐也正在經歷第三代人,而大食還比大唐晚了十五年。

慕容順沒有說假話,他真的在阿姆河對岸看到了數不清的大食人,雖說沒把握真有三十萬,現在也不知道對岸的情形,但依舊是不容小覷的。

唐軍就是這樣的,唐軍打仗從來不看敵我多寡,茹來傑就覺得慕容順所言就是爲了激起那些唐軍西進的念想,慕容順太想爲他的兒子報仇,他也很想爲大唐的天可汗建功。

這些天,唐軍一直沒有進軍,而是在等待着後方的糧草送達。

這支大唐的兵馬有着樑建方的蠻橫風格,也有薛仁貴那奮勇當先的氣勢,更有裴炎,劉仁軌之流的沉穩。

幹慶十一年的六月,楊炯到了怛邏斯城,他在這裡見到了大片的田地。

怛邏斯城邊有着一片壯景,這片壯景是唐軍讓戰俘建設出來的,他們在怛邏斯城南面的一片平原上建設了上千頃田地。

現在這片田地上長滿了糧食,還有人在田地裡收割,收割好的糧食沒有晾曬就被擡上車一路拉去了西面的戰場。

李奉誡解釋道:“這些都是京兆府安排的人手,用以給大軍屯田。”

79.第79章 家宴第159章 父子春遊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88章 活得明白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50章 天分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18章 彪悍的早朝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429.第429章 讓步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54章 臣來告老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385.第385章 登基第32章 拜訪舅爺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49章 上架感言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568章 長安之南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260.第260章 談人生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79.第79章 家宴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33章 孫神醫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第176章 唐人的城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351.第351章 少了446.第446章 寒風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535章 有很多人298.第298章 中秋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54章 臣來告老第2章 “人肥”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167章 夏收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7章 善終的老臣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84章 戰書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298.第298章 中秋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351.第351章 少了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11章 圖表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535章 有很多人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79.第79章 家宴第127章 遊園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
79.第79章 家宴第159章 父子春遊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88章 活得明白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50章 天分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18章 彪悍的早朝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429.第429章 讓步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54章 臣來告老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385.第385章 登基第32章 拜訪舅爺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49章 上架感言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568章 長安之南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260.第260章 談人生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79.第79章 家宴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33章 孫神醫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第176章 唐人的城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351.第351章 少了446.第446章 寒風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535章 有很多人298.第298章 中秋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54章 臣來告老第2章 “人肥”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167章 夏收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7章 善終的老臣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84章 戰書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298.第298章 中秋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351.第351章 少了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11章 圖表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535章 有很多人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79.第79章 家宴第127章 遊園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