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

李麗質又補充了一句,道:“就知道跟着許敬宗廝混。”

李治苦着臉,低頭往嘴裡送着飯食。

稚奴想要拜許敬宗爲師,想要學好不容易,想要打遍長安無敵手,對他來說應該不是太難。

夜裡,太液池邊依舊很熱鬧。

李泰道:“皇兄,青雀新年打算去閻立本兄弟家中走動。”

“嗯,你娶了閻立德的女兒,應該去走動的,閻家對你的事業有用。”

“多謝皇兄提醒。”

“我們李家終究是帝王家,有時候我們兄弟姐妹應該理性一些,這樣既能保護自己,也可以讓這個家更強大。”

兄弟倆走得遠了一些,弟弟妹妹的說笑聲也遠了一些。

李泰道:“叔叔們的事,皇兄不用介懷,青雀始終記得只有我們自己家強大起來,才能不被他人指摘,只有我們自己強大了,才能不被外人左右。”

李承乾笑着拍了拍李泰的肩膀。

要如何成爲這個強大帝國的臂膀?

首先需要有個強大的自身,如果自身不夠強大就只能依仗他人,可依仗他人就會被他人左右。

臂膀不是活在別人的眼中的,也不是活在別人的認可中的。

小兕子又在看星象了,她站在太液池邊,手拿着羅盤,看着漫天的星辰喃喃自語,道:“明天會是個晴天。”

正如小兕子所言,翌日的早晨陽光早早就照在了關中這片大地。

偌大的長安,李承幹站在鼓樓上,目光所及的一間間房屋上還有積雪,當陽光灑下的時候,整個長安城好似在散發着光芒。

玄奘的書信,至今沒有看。

而且那一卷書信也不知道去了哪裡,或許是昨夜在太液池用飯之後,就給弟弟妹妹們拿走了,也可能是被丟了。

但這都不重要了,如今的玄奘在沙州,只等這個和尚決定還俗爲社稷效力,再考慮要不要他回來。

再者說,現在的大唐還有很多事,要做不想因爲他而分了心。

現在的長安有不少僧人要離開,他們要去沙州看望玄奘,多半是要問問天竺的經書是不是真的帶來了。

到現在李承幹也想不起來波頗的模樣。

那位天竺高僧過世之前,還在念想着玄奘能夠早點回來。

其實若玄奘能夠從吐蕃借道去天竺,路途不會太遙遠。

可玄奘這一走就是十餘年,回來的路途也不順利,波頗終究是到死也沒有見到他與經書。

李承幹走下鼓樓,薛萬備腳步匆匆而來,道:“太子殿下,吐蕃急報。”

“說。”

“喏。”薛萬備打開軍報,念着道:“玄奘被拿入沙州後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使者去了天竺與泥婆羅,天竺王得知大唐如此薄待玄奘很是惱怒,氣憤於唐人將玄奘當作了犯人。”

“殿下,現在戍守青海的牛進達將軍與李震大將軍都擔憂,天竺與泥婆羅,吐蕃三方聯手共擊大唐,哪怕是天竺借給吐蕃兵馬,那也是不可小覷的麻煩。”

李承幹拿過軍報,看着其中的內容,玄奘在回大唐的路上一波三折。

松贊干布三次請玄奘留下來,玄奘還是執意要回到大唐。

礙於天竺王的照拂,松贊干布不敢將玄奘強行留下。

並且松贊干布還擔憂玄奘成了犯人之後,會死在大唐,並且會害了玄奘。

因這件事,松贊干布幾次勸玄奘留下。

而現在玄奘回了大唐,松贊干布就去告知了天竺與泥婆羅,想要以此要挾大唐。

失去了祿東贊之後的松贊干布依舊是不容小覷的,他前前後後所做的一切想起來也就合理了。

李承幹低聲道:“贊普啊,你選一條最不該選的路。”

薛萬備道:“殿下,天竺人會不會帶着戰象前來攻打青海?”

“不着急。”

一個叫白方的和尚殺了波斯僧阿羅本,大食人正在逼近波斯,幾近要亡了如今的波斯。

那邊的局勢都很動盪,近來去西域的波斯商客越來越多,多數都是逃出來的。

“殿下,聽聞如今的松贊干布正在招兵買馬,並且在青海與吐蕃的沿線佈置了不少兵馬,就連牧民也不得隨意出入,恐怕要生變故了。”

從地理位置來看,吐蕃如果西進天竺能夠佔據地理優勢攻打天竺。

可天竺人派兵去馳援吐蕃?

這看起來有些不現實,難道天竺人不怕水土不服嗎?

松贊干布的舉動很怪異,他這般聰明的人應該不至於做出如此打算。

又或者說他得到了更切確的消息,波斯就要滅亡了,大唐的疆域要與大食人接壤了?

若大唐與大食開戰,恐怕唐軍無暇顧及吐蕃。

一個迅猛崛起的大食要與大唐帝國開戰,這現實嗎?

或許還要五年,十年?

回去的路上,李承幹考慮了很多問題,將來還會有戰爭,目前來看這片大陸上最強大的帝國與伺機而動的小國都在等着一次崛起的機會。

唐軍攻打天山已很不容易了,別說掠過蔥嶺了,裴行儉幾次上疏訴說着他的困境,建設碎葉城沒有這麼容易,需要給安西都護府更多的時間。

樑建方屯兵在北廷,操練兵馬的效果再好,也吃不消長途跋涉。

李承幹吩咐道:“傳信告訴牛進達將軍,讓他務必看護好青海。”

“喏。”

回到宮裡,眼看又要度過一年的兒子女兒越發活潑了,小於菟拿着他儘可能拿得動的東西,丟向遠處。

他又想吃力地搬起小凳子,活脫脫是一個要成爲大力士的孩子。

三個宮女追着兩個小祖宗,生怕她們會嗑着碰着,東宮所有桌角與椅子,凳子都用厚布裹了起來,擔心孩子會磕到。

可這有用嗎?

這並沒有用,只會愈加助長這兩個孩子囂張又無法無天的氣焰,他們挑戰着他們儘可能打敗一切的傢俱。

終於,等小於菟摔壞了一個碗,蘇婉終於訓斥了他。

孩子的哭聲在東宮響起。

東宮有了孩子,所以鬧哄哄的。

就這樣鬧哄哄地一直到了貞觀十六年。

這是父皇在位的第十六個年頭,臨近開朝的時候父皇依舊沒有回長安,而是還在外面遊玩。

聽說父皇一直去了朔方。

從泰山一路跑到朔方,不得不說父皇的遊玩路線挺怪異的。

李承幹心頭隱隱有一種感覺,要是英公在前方戰事吃了虧,父皇說不定會披甲親自上陣,而後鄭公一定會死諫,再之後局面一發不可收拾,最後鄭公死諫而死,父皇出征後更不想回來。

因從朔方往北就是後套平原,再往前就是陰山。

爲了痛打漠北的真珠可汗,大唐天可汗親自爲大軍坐鎮,這一仗多半是不可能輸了。

不過,現在李承幹已不希望父皇在外面能夠省點錢,只希望父皇能夠平安回來。

今年的大朝會由東宮太子主持,這場大朝會潦草了一些,李承幹站在太極殿內接受着諸國使者朝見。

難得的是,從洛陽回來的張玄素站出朝班道:“殿下,如今陰山戰局多變,還請太子書寫書信,勸諫陛下回長安。”

岑文本也站出朝班道:“殿下身爲儲君應當勸諫陛下,事關家國社稷,皇帝安危不容有失。”

褚遂良站出朝班道:“還請殿下勸諫陛下。”

越來越多的言官站出來勸諫。

李承幹看着這個場面,站在百官之前沉默不言。

程咬金站出朝班,朗聲道:“殿下!末將願親赴朔方,護衛陛下。”

“呵呵呵……”

殿內傳來了一聲冷笑。

程咬金聽着熟悉的笑聲,便曉得了來源,大聲道:“長孫老賊!你笑甚!”

“知節,你恐怕不僅僅是爲了護衛陛下,還請與陛下一起出徵漠北?”

程咬金怒道:“若陛下出徵,末將自然護衛在左右。”

“你果然就是爲了帶兵出征找藉口,你但凡直說要去征討,老夫倒會高看你幾分。”

“你長孫老賊近來如廁不便,某家知道。”

wωω¤ тt kán¤ ¢O 殿內安靜了片刻。

程咬金又補充道:“三天了!”

殿內不知道誰笑了一聲,看來是沒忍住,聲音很小,但卻很刺耳。

長孫無忌的老臉由紅轉青,他快步走出朝班指着程咬金道:“這裡是大殿,豈容你放肆!”

“哇呀呀呀!”程咬金捲起了袖子,瞪着大眼道:“狗賊,你再指爺爺試試。”

長孫無忌指着對方的手還未放下。

眼看就要動手,張士貴連忙上前,拉住程咬金道:“知節莫要動手!”

長孫無忌冷哼道:“一介匹夫!缺謀少智!”

程咬金安靜片刻,怒道:“呔!長孫老賊,程爺爺我撕了你。”

言罷,程咬金撞開了張士貴,大步上前就要衝向長孫無忌。

又被蘇定方與秦瓊攔住。

褚遂良當即站在了長孫無忌身側,大聲道:“爾等匹夫是要做甚,大殿之上敢要取人性命嗎?”

張士貴道:“這裡輪得到你說話嗎?”

眼前文武雙方鬧得越來越鬧騰,房玄齡嘆息一聲,這朝會是開不下去了。

李承幹索性離開了太極殿。

殿前侍衛匆忙來報,道:“殿下,大殿內打起來了。”

李承幹回頭看了眼混亂的殿內,叮囑道:“讓太醫署準備好。”

“喏。”

“讓金吾衛來勸架。”

“喏。”

皇帝的一舉一動都不是小事,遠在朔方的父皇到底知不知道他這一趟,讓自己這個當太子的有多麼爲難。

看到于志寧狼狽地從大殿先出來,行禮道:“太子殿下。”

李承幹站在大殿外,等着殿內的羣架結束。

于志寧又整了整朝服衣冠,道:“殿下,臣願意爲殿下書寫書信,請陛下回來。”

“嗯,就算父皇不回來,也讓父皇別在朔方久留,太爲難孤了。”

“喏。”

直到太極殿內安靜了,太醫署的醫官走入殿內,開始給諸位肱骨之臣治療傷口。

李承幹這才準備離開。

從承天門走出,又見到了站在這裡的祿東贊與桑布扎。

“太子殿下。”

李承幹揣着手繼續走着,道:“我大唐文臣武將皆是彪悍之輩,讓大相兄見笑了。”

祿東贊回道:“外臣已領略數次。”

“吐蕃的事你都聽說了?”

“外臣去年冬天就聽聞了,因玄奘此人,贊普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

“你覺得松贊干布派使者去天竺是不對的?”

“正是。”

李承乾道:“你們的贊普此舉不僅沒有對他自己造成什麼損失,反倒是給唐軍驚醒,朝中有人說要往青海增派兵馬,大相兄吶,在青海的兵馬一旦多了,有些事就很容易失控。”

祿東贊連忙道:“贊普絕對不會向天竺借兵,太子殿下請相信外臣,若還不放心,外臣可以寫書信勸贊普。”

李承乾道:“好啊,那就讓孤看看,過去這些年,你這個大相與吐蕃贊普的交情是否還如當年,能夠信任彼此。”

祿東贊躬身作揖行禮。

若皇帝忘記了他自己是個皇帝,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嚴重到有人抱怨國不將國,社稷就要毀了。

更嚴重的,朝中已有風聲,希望當今太子能夠早日登基,只要太子登基了,現在的陛下就成了太上皇。

太上皇出征就沒有這麼多顧慮。

皇帝出遊的時間越長,人心的浮動就會越厲害。

朝中開朝的半月之後,李淳風道長回來了,李承乾親自去欽天監,聽這位道長講述着他此番離開之後,去了各地的見聞。

大抵上,都是一些道門的事,比如說他去了終南山見到了幾個老道士,在終南山上編寫了《乙巳佔》,他推算出了準確的歷元,並且用六十甲子中的乙巳來命名。

在李道長看來,他自傲地以爲他在星象上的領悟,已超過了歷代前賢,並且能夠傲視古今。

李承幹恭賀李道長如今得以臻至化境。

“殿下,這個時辰不是應該去中書省處理政務嗎?”

太子還沒回話,一旁的小兕子先答道:“父皇已很久沒有回來,滿朝文武近來多有異動,皇兄近來鮮有在朝臣面前走動,來往奏章都是妹妹遞交給皇兄的,擔心有人鼓動皇兄就此先登基再稱帝。”

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47章 伏允的下場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163章 杖責1.第1章 太子殿下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101章 東宮爭吵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524章 同盟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542章 再遇玄奘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478.第478章 臣慚愧385.第385章 登基第172章 精氣神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第27章 長安傳聞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第70章 家事336.第336章 老府兵186.第186章 杜正倫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441.第441章 塞人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82章 搶還是買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第43章 一朝一夕間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130章 請你道歉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第554章 無底洞第83章 頡利的近況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152章 東宮舊人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13章 耿耿於懷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32章 拜訪舅爺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60章 秋獵歸來第517章 大宛267.第267章 蘇亶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436.第436章 老將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82章 搶還是買267.第267章 蘇亶第49章 上架感言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
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47章 伏允的下場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163章 杖責1.第1章 太子殿下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101章 東宮爭吵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524章 同盟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542章 再遇玄奘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478.第478章 臣慚愧385.第385章 登基第172章 精氣神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第27章 長安傳聞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第70章 家事336.第336章 老府兵186.第186章 杜正倫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441.第441章 塞人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82章 搶還是買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第43章 一朝一夕間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130章 請你道歉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第554章 無底洞第83章 頡利的近況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152章 東宮舊人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13章 耿耿於懷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32章 拜訪舅爺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60章 秋獵歸來第517章 大宛267.第267章 蘇亶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436.第436章 老將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82章 搶還是買267.第267章 蘇亶第49章 上架感言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