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

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

松贊干布依舊是吐蕃實際意義上的贊普,吐蕃內亂之後,他重病了一場,現在好不容易又好轉了。

病情反覆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用東陽的話語來說松贊干布的病竈並不在咳嗽,而是體內臟腑的某些原因,導致極容易着涼或者染病。

歸根究底是一種讓身體免疫力下降的疾病,甚至這個病竈至今沒有好轉的跡象。

大抵上這是東陽對松贊干布的診斷,也是太醫署的共識。

在這個時代想要確認病竈也極爲困難,東陽只能知道松贊干布的身體很虛弱,但不知道該如何用藥。

只能是松贊干布生病一次,就治一次。

“陛下,吳王與李義府的書信。”一個侍衛快步上前。

李承幹打開書信,看着書信的內容,將其交給松贊干布道:“你看看,其實大唐也有很多的問題要解決。”

松贊干布看着書信的內容,由衷覺得天可汗的坦誠,道:“那麼陛下要如何做?”

李承幹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目視前方緩緩道:“既要查,也要改。”

出遊結束了,皇帝回到了宮中。

松贊干布道:“我很想看看這個天可汗會如何治理天下,在吐蕃有貴族,在中原有世家。”

祿東贊低聲道:“會死很多人的。”

現在的早朝除了太極殿內站着的官吏,在太極殿外還站着上百人,自幹慶二年以來,陛下就要求京兆府少尹及以上的官吏都要早朝。

承天門也比以前更寬大了,可以容納五十餘人並排而過。

在今天的早朝上,皇帝下令,命御史臺派出五百名御史,前往山東與江南兩道,並且隨行一萬兵馬,命吳王李恪爲江南道行軍總管,命殿中侍御史杜正倫,御史臺御史大夫上官儀,御史李義府,御史張行成帶隊,清查土地兼併,清查地方所瞞報賦稅隱戶。

李承幹從皇位上站起身道:“當年只是范陽的一次賦稅疏漏案件,幾萬石賦稅導致范陽盧元一脈的人全家被殺,始作俑者殺人了事,崔仁師死了之後,李義府一直在江南查問。”

“去年朕剛登基,命各地隱戶歸原籍,可如今還有人在瞞報,三百畝地竟然只有三戶人家,一年賦稅只有十鬥米……何其可笑之事,他們是將朕當作一個小兒糊弄嗎?”

陛下的話語聲在大殿內迴盪。

這一次,長孫無忌也不再勸說了,而是沉默地站在朝堂。

“諸卿,難道覺得江南地遠朝中管不着就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洛陽下江南不過數日便能到揚州,盧元全家滅門案朝中可以查五年,這一次清查隱戶清查田畝,朕可以查十年,二十年……”

當這場早朝結束,衆人皆是沉默的。

陛下要發起清查,反兼併之變,這場徹查歷時之久,律法之森嚴,規模之大……恐怕史無前例。

皇帝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但凡出言,必定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正義不重要了,賦稅關乎社稷的根基,一鍋端了便是。

因這位皇帝在御史臺養了一羣狼。

李義府,上官儀,張行成,杜正倫等人,皆是不將公卿放在眼裡的。

當這羣狼一旦被放出去,咬到了獵物就絕對不會鬆口。

李承幹坐在新殿內,當年東征之際……鄭公給的交代,對鄭公的承諾,至今不敢忘懷。

幹慶二年,三月十日,以上官儀,張行成爲首,領着五百名監察御史,隨行一萬大軍前往洛陽,沿着運河下揚州。

杜正倫在洛陽見到了吳王李恪,跟着衆多御史一起上了運河上的大船,船隊浩浩蕩蕩下揚州。

上官儀意氣風發地站在船頭道:“前有楊廣下揚州,現在大唐御史下揚州,這難道不是一樁美談嗎?”

杜正倫疲憊地坐在甲板上,船隊沿着運河而下,還以爲會一輩子留在涇陽幫着陛下建設造紙坊,如今終於被重新啓用,總算是長出一口氣。

他道:“本來下官在涇陽也挺好,看來是朝中用人之際,陛下終於還是讓臣走了這一趟,不得不去,臣的清閒的年月不在了。”

李恪道:“李義府現在一定很激動。”

上官儀疑惑道:“爲何?是因陛下登基了嗎?”

二十七歲的李恪也蓄養着鬍子,他搖頭道:“非也,李義府與世家子弟的仇恨是自小帶來的,對他來說這是一場戰鬥,爲了這場戰鬥可以用數年去搜集罪證。”

“他要對付世家大族,江左的古老門閥,那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鬥,哪怕是土地兼併的是宗室諸王,那也是他的討伐目標。”

說着話,李恪注意到了三個熟悉的身影在船艙一閃而過,他板着臉走入船艙,冷哼一笑道:“果然。”

李治與李慎咧嘴笑了笑,齊聲道:“吳王兄!”

狄仁傑目光四看,躲避着此刻的尷尬。

李恪擡首道:“你們什麼時候來船上的?”

李治咳了咳嗓子道:“吳王兄,我與慎弟自小在東宮學習,身懷東宮絕學,必要時候可以幫助王兄。”

李恪轉身對船伕吩咐道:“把這三個小子丟下去。”

三個小子頓時無言以對。

船伕道:“殿下,船都在河中央了,這恐怕……”

李恪神色嚴肅,“那就丟進河裡讓他們自己游回去。”

“王兄!”李慎連忙道:“我們絕對不闖禍,王兄讓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不然呢?”

聽到王兄嚴厲的話語,李慎左想右想就道:“不然我們就去西域種樹。”

李恪又強調道:“記住你的話。”

待吳王兄走了,三個小子撫着呼吸,安撫着驚嚇。

狄仁傑頹廢道:“這要是回洛陽,權萬紀先生會讓小子去掃街的。”

李治拍了拍李慎的後背,這個弟弟在關鍵時候總是能夠化險爲夷。

“咦?”狄仁傑忽然想到了先前的話語,他問道:“晉王殿下。”

“嗯。”

“東宮絕學是什麼?”

李治瞧着狄仁傑的胖臉道:“說出來你也不懂的,那是世間最深奧的學問。”

李慎道:“其實東宮的絕學是世間最可怕的學問。”

狄仁傑道;“我能學嗎?”

李治踹了一腳,卻被這個狄胖子躲了過去,又道:“給你學去了,還能叫絕學嗎?”

見船伕在船上尋找着什麼,李治問道:“你們在找什麼?”

船伕回道:“回晉王,船上好像鬧耗子。”

“耗子?”

“小人要將耗子找出來,別讓耗子壞了吃食。”

狄仁傑也加入了找耗子的隊伍中,他意識到了不對,看到了一碗麪已被吃光,驚疑道:“這耗子這麼能吃嗎?”

四周隱約有鼾聲,狄仁傑又疑惑道:“這耗子的鼾聲這麼大?”

船伕也撓了撓頭。

出行的船其實不小,是可以容納上千人的大船。

李治尋着鼾聲找去,推開一扇門,見到了正睡着的一個男子,這男子嘴邊還有油星,顯然就是他吃的面。

“賤人!”

聽到一聲大叫,張柬之迷迷糊糊睜開眼道:“晉王殿下。”

李治笑着用手臂圈着他的脖子,作勢要打,道:“你怎麼來船上了?”

“在下看到你們上了船,就跟了上來,船隻走得太快,在下還沒給家父告一聲別。”

言罷,張柬之擡頭有些興致勃勃地道:“我們是去揚州玩?”

李慎扭過臉道:“我們去殺人。”

“啊……那在下就先回去了,船伕!掛一艘小舟,我自己划船回洛陽。”

李治瞧着這個不爭氣的傢伙,將他痛打了一頓。

如此,張柬之也打消了回洛陽的念想。

船隻到了揚州,在揚州衆多官吏的面前,從船上浩浩蕩蕩地下來了數百個御史,這些御史二話不說,帶着皇帝的旨意開始了搜查。

這場清查之變註定是漫長的,如今的大唐皇帝不怕與人比耐心,現在的皇帝最不缺的就是時間,哪怕是十年二十年,要徹查到底。

上官儀來到揚州城,揚州古時又稱廣陵,之後又叫吳州,楊廣三下江南之後,又改稱江都,也就是江左之門戶。

而李唐坐天下之後,這裡又複稱揚州。

走在揚州城繁華的街道上,一隊隊的御史在人們驚懼的目光下,進入一個個官邸。

上官儀拿着一張紙,看着紙上的字跡尋到了一處宅院,宅院前掛着一個牌子:申冤處。

這裡還有三五個官兵看守。

上官儀向看守的官兵說明了來由之後,官兵連忙行禮,放人進屋。

走入宅院內,他見到了正在舞着一把大陌刀的李義府。

看他揮舞大陌刀大汗淋漓的模樣,上官儀道:“停下吧,軍中的人沒你這樣練的。”

李義府將陌刀重重杵在地上,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道:“你怎麼纔來!你知道某家經歷了多少次暗殺嗎?”

上官儀穿着官服,拿着茶碗喝下一口茶水道:“陛下看到了你與吳王的書信,便下令徹查,我們連夜奔襲到洛陽,坐船南下來揚州。”

“來了多少人。”

上官儀伸出手掌張開手指。

李義府道:“五個人?”

“五百個御史。”上官儀又伸出一根手指,道:“一萬兵馬。”

李義府大笑道:“哈哈哈!來得好,來得太好了。”

上官儀不解道:“到底是什麼人要刺殺你?”

“看見門口的牌子了嗎?”

“看到了。”

“就因爲這個牌子,我睡夢中都是刀不離手。”

上官儀拿起一旁的餅,道:“這餅不錯。”

李義府倒上一碗茶水,遞給他,又給自己倒了一碗,又道:“揚州很富饒,這裡甚至可以買到關中的棉布與肥皂,每年南下江南的貨物不計其數,這江淮之地作坊也多,揚州可以說是富甲江淮。”

“自大運河通行之後,這裡成了糧草,鹽鐵運輸的重要岸口,不瞞你說在這裡還有胡姬買賣。”

說完這些,李義府又道:“怎麼?看到這裡的富庶,你不願意下手了?”

上官儀搖頭道:“並不是,我只是覺得正是因爲這裡的富裕,才讓很多惡事,藏在了繁華之下。”

兩人說着話,就見到了一個男孩子走入了這裡,他穿着打補丁的衣裳,十歲左右的模樣。

上官儀遲疑道:“你孩子?”

李義府道:“我還未成婚。”

“你還未成婚就有孩子了?”

李義府正色道:“這是別人家的孩子。”

那孩子走上前,十分懂事地行禮道:“我叫賓王,駱賓王。”

上官儀遲疑道:“你義子?”

李義府搖頭道:“他爹是青州的縣令,不過他爹過世之後,他的母親帶他來揚州,當初他們從兗州來揚州,正好撞見,此子聰慧,又是朝中官吏之後,不忍看他們母子奔波,我就收爲學生了。”

“學生駱賓王。”

他又一次介紹自己。

隨後這個孩子從一個木盒中拿出了飯菜,他道:“母親常說多虧李御史,我們母子纔有落腳之處,學生要跟着先生好好學。”

上官儀從話語中聽出了一些怪味,但也沒有計較,畢竟是人家的家事,不好多問。

他從懷中拿出一道旨意,道:“這是陛下讓我交給你的。”

李義府連忙雙手接過旨意,看完了密旨,他的雙眼好似充滿了鬥志。

上官儀不動神色拿起了李義府的碗筷,吃了起來,無視了一旁孩子的委屈目光,依舊自顧自吃着,又道:“陛下還說了,之後朝中還會繼續派人下來,不只是這五百御史,大概是有刑部與大理寺的人手。”

駱賓王委屈地道:“這是娘給先生的飯菜!”

上官儀嘴裡嚼着飯菜,笑呵呵道:“老夫與你先生是生死之交。”

駱賓王還是氣鼓鼓跑開,而後又拿來了一副碗筷給了先生。

上官儀擡眼看去,原來這孩子就是李義府的鄰居,才道:“你也到了該成婚的年紀了,老夫的孩子都在大理寺任職了。”

李義府吃着飯菜道:“沒想過成婚的事。”

恐怕這人見到了陛下的書信,就更不會去想了,心裡就只剩下了查案與殺人。

待那孩子離開之後,上官儀低聲道:“朝中一直有善待官吏之策,那孩子的爹是青州縣令,不該至此呀。”

“那是七八年前的事了,那時候陛下還是太子,還管不到這麼遠。”

上官儀道:“待我將此事上奏,讓朝中加緊對地方的看管,至少善待縣官之後。”

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第536章 成了傳說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78.第78章 解氣?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13章 耿耿於懷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554章 無底洞第54章 臣來告老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73章 “肥羊”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141章 陳倉縣尉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74章 太子拜師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376.第376章 封禪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第137章 波斯奇物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61章 迎接陛下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260.第260章 談人生270.第270章 新家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50章 天分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531章 只有利益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154章 陳年舊事第321章 臂膀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第514章 驚蟄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172章 精氣神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531章 只有利益第181章 老師家事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第42章 正義的一戰478.第478章 臣慚愧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503.第503章 老君山78.第78章 解氣?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385.第385章 登基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
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第536章 成了傳說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78.第78章 解氣?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13章 耿耿於懷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554章 無底洞第54章 臣來告老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73章 “肥羊”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141章 陳倉縣尉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74章 太子拜師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376.第376章 封禪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第137章 波斯奇物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61章 迎接陛下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260.第260章 談人生270.第270章 新家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50章 天分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531章 只有利益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154章 陳年舊事第321章 臂膀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第514章 驚蟄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172章 精氣神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531章 只有利益第181章 老師家事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第42章 正義的一戰478.第478章 臣慚愧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503.第503章 老君山78.第78章 解氣?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385.第385章 登基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