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

有時候衆人的議論還是很有意思的,聽一聽也無妨,李承幹下旨讓欽陵掃大街之後,便早早地下朝。

今日的早朝結束之後,衆人皆是神色輕鬆地走出了太極殿。

褚遂良感覺從一年的忙碌中終於脫身了,先是看了看走在前頭的趙國公,而後又看向一旁的于志寧,道:“沒想到陛下真的讓欽陵掃朱雀大街。”

于志寧回道:“住在長安城的人越來越多,需要人手掃大街。”

“還以爲會像阿史那思摩在長安封個將軍,讓他養馬。”

于志寧又反問道:“不然,你以爲呢?”

褚遂良感慨着,道:“也對,軍中也不缺馬伕。”

“陛下所做的這些事都是爲了控制松贊干布與祿東贊,爲的是得到吐蕃。”

褚遂良擡首感慨道:“於尚書是希望松贊干布能夠親手將吐蕃交給大唐來統治?”

兩人說着話,許敬宗走了上來道:“吐蕃會是大唐的。”

兩人齊齊作揖道:“許尚書。”

許敬宗也行禮道:“於尚書,褚尚書。”

兵部尚書于志寧,民部尚書褚遂良,禮部尚書許敬宗,三位尚書走在一起,低聲議論着。

而在另一頭,吏部尚書馬周與狄知遜說着話,道:“劉德威如今還是刑部尚書,可如今他親下揚州,刑部的許多事都要你來安排。”

如今的刑部尚書一職空懸,讓狄知遜暫代刑部尚書的職權,當然了官位上依舊不在尚書之列,只有等劉德威忙完揚州的事,順利告老之後,他纔算是真正意義上,位列尚書。

除卻工部尚書徐孝德依舊很忙之外,其餘衆人都還算是清閒。

現在關中的工匠越來越多,有建不完的房子,有修不完的路,一邊還要在關中繼續植樹造林,下朝之後他還要急匆匆地去京兆府商議。

朝中六部尚書之列都換了新人,自從房相告老,鄭公過世,除了中書省的班底還保留着以前的舊人,朝中六部已都是陛下信重的臣子。

從貞觀年間到幹慶年間,權力的過渡很是平順,這也是因陛下還是太子時就常年監理國事,如今登基後,也順利地將班底構建好了。

朝中能有這種局面,少不了現在的輔政大臣長孫無忌的安排。

其實長孫無忌對褚遂良是頗爲不滿意的,對許敬宗也是頗有意見的,更不要說能力平平,才能並不驚豔的徐孝德任職工部尚書,對此人也不甚滿意。

可這些人選就是長孫無忌親自安排在朝中的位置,並且還是他與陛下商議過的。

下了早朝之後,李承幹就留下了舅舅與英公在新殿內用着飯食。

李承幹看着眼前的三五個菜色道:“宮裡的飯菜簡單了一些,朕釣兩條大魚,讓人烤了一條,煎了一條。”

長孫無忌拿起筷子嚐了一口道:“嗯,宮裡的手藝還是一樣的好。”

李承幹又給英公夾了一些菠菜,道:“聽東陽說過,英公要多吃一些素菜,平日裡少用酒肉。”

李績點着頭,捧着碗,道:“謝陛下。”

李承幹又給趙國公盛了一碗魚湯道:“其實登基以來,朕已很少做飯了。”

飯桌上的氣氛很好,君臣三人都沒有議論國事而是說起了家常。

十一月的揚州,天空陰沉沉的,這裡是揚州的江都,也就是當年宇文化及在這裡發動兵馬,殺了隋煬帝的地方。

身爲前隋的舊人,劉德威到了這裡之後,便十分感慨。

此刻,他坐在揚州刺史的官衙內,其實在來揚州之前還去一趟河北,當崇文館開設到河北之後,那裡的一切都變得很好。

劉德威又一次寫了奏章讓人將奏章送去朝中,希望朝中可以將崇文館開設到揚州來。

這一次,朝中的刑部尚書親自來揚州,不得不說現在的皇帝對揚州以及江左各地的重視。

奏章剛寫完,卻聽到了官衙外的驚呼聲。

再擡頭看去,劉德威見到了提着幾顆人頭而來的李義府。

人頭沒有再滴血了,像是砍下來之後已過了一段時日,已不新鮮的模樣。

李義府將幾顆人頭放在桌上,道:“下官去了一趟靈隱寺,殺了幾個人。”

劉德威驚疑道:“你不必將人頭帶來的。”

“不帶人頭不能體現律法之森嚴,不能震懾四方。”

“這是誰的人頭。”

李義府道:“王家家主的人頭,還有謝家的幾個,都是他們家族中的長輩與重要人物。”

看這幾顆人頭的年紀都很大了,應該的確是家族中的長輩。

李義府從懷中拿出奏章道:“這是名冊,拿下了三百餘人,還有一些鹽戶,還望過目。”

在揚州的這些時日,劉德威不是沒有聽說過李義府在揚州做的事,他殺的人很多,各地有亂象都是他親自去鎮壓的。

在劉德威看來李義府就是一個失控的人,他從下揚州開始就失控了。

見對方還在看着名冊,李義府就坐到一旁,脫下了帶血的外袍。

劉德威道:“你不該這麼殺人的,要是殺錯了該如何是好。”

“不會殺錯的。”李義府搖頭道:“我每去一個地方都會讓人喬裝打扮,詢問鄉里,確認對方的確是兼併土地,或者是危害鄉里的人物,這纔會動手拿人。”

劉德威接着道:“那之後的事,你又是如何安排的。”

李義府又道:“我將這些反民犯官的田畝收繳了,查沒了他們的家財,又將田畝與鹽場賣給了鄉里,如此一來鄉民是從官府手中買到的田畝,事後如果還有餘孽想要報復,也報復不到鄉民身上,都衝着某家來,是官府賣給鄉民的。”

話語頓了頓,他又道:“一畝地給十錢,我李義府樂善好施。”

劉德威目光還在名冊上記錄,如果李義府此次去江都是爲了給他自己謀利,劉德威自然也會砍了他。

刑部砍人與御史砍人是兩回事,御史拿人砍人需要講究一個罪證,刑部可以先砍人再問罪狀。

劉德威有些慶幸,但又道:“你這麼做,對你以後不好。”

李義府笑道:“有什麼不好,我殺的都是該死的人。”

劉德威搖頭道:“你這樣殺人,往後在朝中人人都會忌憚你,如此你將會很難在朝中立足的。”

李義府對劉尚書的這番話沒放在心上。

劉德威只是這樣說,畢竟他也聽說李義府從小時候過得很不好,不論是借讀還是來科舉的路上,他自小就受盡了世家子弟的欺凌。

這是他以前的經歷,這孩子眼中沒有憐憫。

李義府是御史臺的官吏,不是刑部的官吏,劉德威只能給他幾句忠告,但他行事如何與刑部無關。

再者說,李義府有他自己的經歷,他又不是小孩子,他的行爲到頭來也是他自己的事。

“老夫聽聞你一直照顧着一戶母子。”

“那孩子是駱賓王,是某家的學生。”

“你可不要帶着孩子去殺人。”

“自然是不會的。”

劉德威頷首,又提筆在李義府遞交的名冊上寫着批註。

狄仁傑與李治,李慎已成爲了刑部尚書劉德威的好幫手,他們可不是李義府那樣殺人了事。

狄仁傑與李治還要幫助刑部治理這裡,收拾後事,其中包括重新劃分田畝,收繳家產,重新設置集市。

當冬季的雪花飄來,江南也入冬了,而在這個冬天,對江左的中古門閥來說,這是一個十分寒冷的冬季。

秦淮烏衣巷,這裡是一座夫子廟,上官儀帶着一百名御史與三千兵馬,將一個個的人犯押在了夫子廟前。

上官儀比之李義府仁慈得多,除了一些就地反抗之人殺了,其餘的都被押送去了長安城。

上官儀站在夫子廟前,對衆人道:“我等御史奉陛下旨意,清查田畝隱戶,從未有過要清理世家之意,我們所拿的皆是犯人,與爾等無關。”

一戶戶的高門大院被官兵闖入,一應的家產被抄沒。

爲了裝下這些金銀與玉璧,或者是綢緞,馬車不夠用了,便連夜造馬車。

誰能想到這些門閥竟然富得不可理喻,足夠朝中發起十餘次東征了。

忙完手頭上的事,又有不少從各地而來的鄉民前來告狀,但凡涉及賦稅與田畝,隱戶之事,皆可報之御史。

不論是農戶,黔首,哪怕是一介家僕都可以狀告自己的主家,只要查問罪證坐實,御史就會將人犯拿下。

一時間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告狀,上官儀無奈之下,又只能分出數十人的御史去各地辦事。

深夜,上官儀走入了烏衣巷,來這裡也想感受着當年王羲之在這裡的底蘊。

但底蘊都已不在了,上官儀也沒心思欣賞王羲之的真跡,只能搖頭嘆息。

幹慶二年,十二月的隆冬時節,很多人小看了這一次朝中清查田畝,清查隱戶的官吏。

朝中的意志之堅定,清查之力度,殺人之多,抓人之多,是幾百年來都未曾見過的。

王謝兩家從此凋敝了,留在中原的世家再也不會如當年那樣,未來的數十年內,世家再也不會威脅到皇權了。

或許數十年之後,當支教在中原各地擴散之後,再也不會有人記得,當年的世家是什麼模樣的。

上官儀從一旁的御史手中拿過了族譜,低聲問道:“這是王謝兩家的族譜嗎?”

“是的。”

上官儀點頭翻看着。

那位較爲年輕的御史道:“有人說是當年世家各地沒有聽從太上皇的禁婚旨意,現在的新帝來報復了,爲了一道旨意,皇帝就來江南殺這麼多人,會有後人記恨的。”

上官儀輕笑道:“可笑,可悲。”

幾個御史點燃了火盆,是呀,到現在還有人覺得是當年的世家不願意聽從貞觀一朝的禁婚旨意。

若這一次的清查只是爲了李唐與世家的舊怨,那未免太可笑了,可笑的是他們的心思狹隘,可笑的是他們看不明白大局,以及現在那位陛下的意志。

皇帝的意志是堅定的,即便是這一次之後,往後還會有很多次這樣的事。

上官儀心知,所謂監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百年來的長久之計,會持續很多很多年。

言罷,上官儀走到一處高臺上,在這裡彙集着鄉民不計其數。

當着數以千計的農戶,家僕,鄉民的面前,他將一卷卷的族譜丟入火盆中,從此烏衣巷就只剩下了烏衣巷,再無王謝世家。

當族譜丟入火盆中燒燬,高臺的後方,傳來了哭泣聲,那是世家子弟與世家長輩的哭泣。

身前還有鄉民們與衆多家僕的歡呼聲,從此他們有了自己耕種的田地,能夠做他們自己想做的經營,朝中給了他們許多好處。

歡呼聲與身後的哭嚎聲匯聚在一起,上官儀的神色平靜,目光看着火焰吞噬了族譜,而後一片片灰燼從火焰中飄出來,飄散在空中,這就像是一棵倒下的大樹,它的枯木會滋養大地,會讓大地上重新長出新芽。

這個龐大的帝國需要這樣的養分,來讓這個帝國更加地強盛。

讓皇帝的權力再也不侷限於廟堂,皇帝要的是整個天下,而不是所謂一把椅子。

讓朝堂的意志能夠傳遞到這個天下的每個角落。

上官儀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但現在他所做的事,是爲了這個帝國的強盛。

其實李義府的事比他累得多,因李義府需要奔赴各地,而他只是將秦淮查了。

也是在這個十二月,當上官儀聽說了吳王李恪在山東各地又殺了不少人。

上官儀來到江南的一處地方,他在這裡給梁祝立了一塊石碑。

在這個故事中,在那個兩晉的亂世下,梁祝這一對可憐人是不是真的存在,猶未可知。

但他們的故事值得讓人動容,上官儀在江南尋遍了許多地方,都未發現梁祝其人,無奈只能在此地立碑。

那是一個向世道不公地發出吶喊的故事,哪怕梁祝的喊聲很低微,至少他們喊出來了。

上官儀站在石碑前沉默了良久。

當年那個寄人籬下,幾近輾轉地又委曲求全的上官儀不在了,現在的上官儀是有着一腔熱血的人。

420.第420章 戰象第92章 兄弟三人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76章 就孤最平庸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503.第503章 老君山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484.第484章 比試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32章 拜訪舅爺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第163章 杖責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16章 德智體美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167章 夏收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130章 請你道歉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436.第436章 老將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376.第376章 封禪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第321章 臂膀250.第250章 夜釣第132章 豪傑依舊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503.第503章 老君山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446.第446章 寒風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73章 “肥羊”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第154章 陳年舊事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61章 迎接陛下第15章 你猜我猜?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270.第270章 新家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175章 莫要內耗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379.第379章 歸長安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
420.第420章 戰象第92章 兄弟三人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76章 就孤最平庸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503.第503章 老君山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484.第484章 比試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32章 拜訪舅爺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第163章 杖責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16章 德智體美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167章 夏收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130章 請你道歉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436.第436章 老將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376.第376章 封禪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第321章 臂膀250.第250章 夜釣第132章 豪傑依舊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503.第503章 老君山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446.第446章 寒風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73章 “肥羊”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第154章 陳年舊事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61章 迎接陛下第15章 你猜我猜?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270.第270章 新家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175章 莫要內耗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379.第379章 歸長安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