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

三日之後,一份份捷報送至後方的大營,到了皇帝的面前。

李世民看着奏報蹙眉,契苾何力因對敵大意,吃虧中了埋伏,被薛萬備救了,誰知契苾何力不顧傷口,掉頭又去打高句麗人。

契苾何力一路追殺高句麗兵數十里,斬首一千餘人,餘下悉數潰逃。

李績率領四千騎兵,迎戰高句麗四萬大軍,殺敵兩萬有餘,其餘悉數投降。

劉仁願親自帶兵衝陣,拿下橫山磨米兩地,王玄度與薛仁貴追殺高句麗兵一百餘里,殺得高句麗人膽寒。

江夏郡王李道宗帶兩萬兵馬拿下遼東城,斬殺高句麗將領所扶孫,俘獲平民三萬餘口

張儉帶兩萬兵馬南下直取建安城,大破高句麗軍,斬首數千人,繳獲糧草十萬石。

一個月時間,至此唐軍掃平遼水東岸,唐軍兵鋒直指高延壽十五萬大軍。

阿史那社爾與李思摩帶着兩萬突厥騎兵渡過了遼水,與唐軍會合一處。

張亮的海船終於到了西岸,並且派出丘孝忠渡海扼守直取鴨綠江。

李世民看完了手中的軍報,眼神多了幾分堅定。

“將這些捷報送去洛陽,給朕的太子與舅父,父皇好好看看。”隨後又吩咐道:“拆去遼水浮橋,此戰不留後路,唐軍必勝之。”

“喏!”

李恪看着蘇定方大將軍正在畫着的行軍路線,注意到了駐蹕山,心中還有幾分不解,便沒有多言。

貞觀十八年八月,一匹快馬到了洛陽城下,傳令的士卒高聲道:“陛下渡過遼水,連克數城,大捷!”

“大捷!陛下渡過遼水,連克數城!”

捷報送到了洛陽的皇宮內,正在幹陽殿早朝的李承幹走到殿外,接過了捷報。

捷報到手先是交給了一旁的舅舅。

李承幹甚至聽到了大殿內的羣臣鬆了一口氣,陛下此番出征渡過遼水就有如此大捷,朝臣心中安定不少。

長孫無忌將捷報交給了岑文本,而後傳閱了下去。

早朝散去之後,李承幹單獨留下了舅舅,岑文本,兵部尚書段瓚與李大亮大將軍。

一張地圖鋪開在眼前,李承幹蹙眉看着如今的形勢。

照理說在六月到了遼東,渡過遼水,在七月就有了這等戰績,實在是難得。

“就要入秋了。”

太子殿下忽然說了一句,長孫無忌與岑文本皆是沉默不言。

李大亮道:“入秋之後,遼東各地酷寒,恐難以再進攻。”

李承幹詢問道:“岑侍郎,關中的棉衣送來多少了。”

“回殿下,已有五萬餘件。”

“嗯。”李承幹稍稍頷首。

好在,今年西域的棉花收成很不錯。

聽說是捷報來了,直到早朝結束之後,李麗質這纔拿着一盤葡萄放在邊上,聽着皇兄與朝臣商討。

李承乾道:“張亮渡海到了遼東,後續是否還可再派人過去。”

李大亮回道:“末將願走一趟遼東。”

“不急。”李承幹坐下來看着幾人道:“讓薛萬徹大將軍帶五千兵馬,攜帶棉衣渡海前往遼東,及時補上。”

“喏。”岑文本趕忙離開去吩咐事宜。

“殿下侯君集大將軍請戰。”

李承乾沒有理會而是繼續與舅舅,李大亮將軍商討着。

正在商談之時,褚遂良遞來奏章道:“太子殿下,馬周送來的奏報。”

李承幹拿過奏章,看着其上的內容。

褚遂良盯着太子的神色,等候着太子殿下的反應。

李大亮與長孫無忌沉默了良久。

李承干將奏章放在桌上,吩咐道:“舅舅,吏部現在還有多少官吏可以派出去?”

“回殿下,大概還有三百餘人,朝中空閒的官吏大致有這些。”

“讓張玄素去一趟河北,領着這三百人去。”

“喏。”

李承幹又道:“褚侍郎。”

“臣在。”

“凡是與韋挺有錢財來往的官吏悉數拿下押送到洛陽,至於韋挺就這麼殺了可惜,就發配西域去種樹吧。”

褚遂良神色犯難,道:“可……”

見太子的目光看來,褚遂良低下頭不言語,因這份名冊上有五百多官吏,皆與韋挺有來往。

太子殿下這話很微妙,有多少錢財來往就要帶來洛陽,還是隻要有來往就要押送到洛陽。

李承幹繼續道:“韋挺身爲饋運使,耽誤前軍糧草輸送,延誤軍機,凡在他任職饋運使期間與他有來往的人,地方士族或是世家也罷,全部拿下押送到洛陽,凡有反抗叛亂者,可就地處置。”

褚遂良用力嚥下一口唾沫,行禮道:“喏。”

李大亮也告退離開了。

大殿內又只剩下了兄妹兩人,李麗質拿出一卷紙道:“皇兄,玄奘的來信。”

李承乾沒打開書信看,而是吃着葡萄道:“殺一些人來彰顯國之律法,彰顯法度,孤也是一個慈悲的人吧。”

李麗質雙手揹負看着殿外的藍天道:“皇兄自然是個慈悲又聖明的人。”

殿外的侍衛又道:“太子殿下,侯君集大將軍還在殿外等着。”

李麗質拿起桌上的捷報,笑道:“妹妹去看望爺爺。”

李承乾笑着點頭道:“去吧。”

等麗質走了,李承幹這才讓侍衛帶侯君集入殿。

如今,這位大將軍老邁許多,鬍子花白,眼神亦沒有當初征討高昌之時精神。

李承幹依舊沒有去看玄奘的來信,而是拿起殿內的一把凳子放在殿內,“大將軍請坐吧。”

侯君集作揖道:“末將不敢。”

看他還是以末將自居,李承幹在大殿一旁的桌邊坐下,至於大殿的上首位,那是父皇要坐的位置,還不能去坐。

坐下來看着眼前的奏章與各地的文書,仔細翻看着。

又安靜了半個時辰,見他還站在殿內,保持着原來的姿勢不動,李承幹提高了幾度音調,道:“坐吧。”

侯君集行禮道:“當初末將征討高昌回來,陛下要將末將囚禁,還是太子殿下爲末將說情,末將不敢坐。”

李承幹擱下了手中的筆,揣着手後背靠着座椅的靠背,整個人也放鬆了下來,看着對方道:“當初爲大將軍說情的不止有孤一人,再者說孤是儲君,作爲父皇的孩子也好,作爲儲君也罷,這是孤應有的立場。”

“如若儲君不爲大將軍說情,難免會讓人覺得儲君與父皇皆是涼薄之輩,這對社稷不好,孤是爲了社稷,與個人感情無關。”

侯君集還是保持着作揖的姿態,“末將……”

“大將軍前來,是爲何事?”

看太子氣度十分淡然的模樣,侯君集行禮道:“末將聽聞韋挺在河北拖延糧草,爲何殿下至今不處置他?”

“孤已久下令了,押送到長安,送到西域種樹。”

“如此甚好,爲何拖延如此多時日?”

李承幹感慨道:“眼前來看蕭銳與薛萬徹大將軍辦事很是得力的,他們給父皇準備了充足的糧草,還有關中的百萬石糧草,父皇攻城略地收穫糧草衆多,目前不缺。”

“末將以爲,不能因眼前糧草充足,就不處置韋挺。”

“大將軍啊,若是河北諸地紛紛響應,各州府拿出糧草,並且催促韋挺將糧草交給前軍,又豈會有這等事?”

“但河北諸多地方的士族與官府都覺得韋挺不用着急,有人拉着韋挺吃喝玩樂,從而拖延糧草運送,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是環境的問題。”

侯君集思量片刻,忙道:“殿下思慮甚遠,是末將見識淺陋了。”

李承乾笑道:“無妨,是孤爲了不打草驚蛇,纔沒有開誠佈公。”

侯君集又道:“末將願爲殿下徵收糧草,給前軍送去。”

“大將軍說笑了。”

“末將願爲陛下,爲太子效命。”

一個被父皇罷了兵權的大將軍,還要重新請命。

這是父皇罷了的將軍,身爲儲君擅自啓用算怎麼回事?

李承幹看着這位昔日的大將軍,低聲道:“這樣吧,孤暫不能給大將軍任何的權力與任何的身份,大將軍也不能去遼東,但可以去河北。”

“河北?”

“對,去河北看看,看看馬周與牛進達的事是否順利,如有必要出手相助,事後稟報朝中,都不會有人攔着大將軍。”

“喏。”

侯君集朗聲迴應,快步離開。

李承幹繼續看着手中的文書。

當有內侍太監端着嶺南送來的水果走入殿內,見到只有太子殿下一個人站在殿內。

並且時不時能聽到紙張翻動的聲音。

這個內侍太監放下果盤就快步離開了,不敢打擾現在的太子殿下。

得到了太子吩咐的褚遂良腳步匆匆來到洛陽城的吏部。

張玄素看到對方驚慌的模樣,不解道:“才聽聞捷報送來,褚侍郎這是爲何這般驚慌?”

“出事了!”

張玄素疑惑道:“莫非是太子要自立登基了?”

褚遂良心說要真是那樣就好了,他拿出名冊道:“出大事了,太子要拿河北各地的世家,一共六百餘人。”

“什麼?”

褚遂良接着道:“太子是要將整個河北世家全部……”

言至此處,他做了割脖子的動作。

張玄素倒吸一口涼氣,深知茲事體大,詢問道:“就沒有勸諫殿下嗎?”

褚遂良道:“這些人都是被韋挺牽連的,該抓。”

“可……唉!”張玄素重重一拍桌案,道:“皇帝出征在外要殺人,太子要做什麼?也要殺人嗎?要殺多少人?”

也不知這大唐皇帝的父子兩人究竟是要做什麼。

張玄素又慌忙看了看名冊,道:“這麼多人要是都拿了,河北的天可就變了,萬一有人造反,何來的兵馬鎮壓?”

褚遂良又道:“潼關還有六萬兵馬。”

忽然又意識到了什麼,張玄素想起兩個月前,馬周與牛進達大將軍似乎商談過,但也不知太子究竟交代了什麼。

換作是別人恐怕真的不敢對世家與地方士族動手。

這種事別人或許不敢做,可太子是敢的,而且向來是說到做到。

張玄素還是道:“我這就派人去告知馬周,吏部準備人手。”

褚遂良着實要爲了現在的社稷捏一把汗。

消息以一種極其迅速的方式傳遍了朝野,御史臺與大理寺的一隊隊官兵離開了長安,大抵是從長安離開了一百餘官吏。

因韋挺耽誤了糧草運送,皇帝出征在外,還有人敢延誤糧草,太子一句政令,就要對整個河北的士族與世家進行清洗。

今天下午,洛陽下起了一場雷雨。

一個穿着乾淨衣裳的老人家坐在洛陽的城牆根,他唱道:“洛陽魚不肥,太子要殺人,皇帝出征血飄遼東,太子一怒屍橫遍野……”

大雨落下,淹沒了城牆根的議論聲。

雷光撕裂天空,小於菟拉着孃的衣角道:“孩兒害怕。”

蘇婉抱起兒子道:“你看看,你妹妹都不怕,你怕什麼。”

小於菟看着天空又閃過一道雷電,片刻之後就是隆隆雷聲傳來,他問道:“娘,爲什麼要打雷啊?”

蘇婉道:“你可以去問問明達姑姑。”

“明達姑姑在老君山,還沒回來。”

說話間,就看到一個身影撐着傘腳步匆匆而來,見到來人小於菟的眼睛一亮,他驚喜道:“姑姑!”

小兕子剛到屋檐下,小於菟就快步跑來撲入懷中。

十三歲的明達抱着他道:“姑姑回來嘍。”

蘇婉道:“還以爲公主殿下要在老君山留到九月。”

明達回道:“李道長要在老君山閉關到明年,我就先回來了。”

蘇婉笑着道:“回來好,爺爺他老人家一直念着。”

明達笑着道:“待雨水停歇,就去看望爺爺。”

洛陽皇宮的東側,這裡有一處看守森嚴的宅院,乃是當今太上皇與許國公的居所。

李承幹撐着傘來看望爺爺與舅爺。

李麗質正在大聲給兩位老人家念着捷報,唸到一半,她道:“都念了三遍了,不念了。”

李淵滿臉的笑容道:“爺爺年紀大了,聽不清。”

李麗質喝下一口茶水,招呼過來一個宮女,道:“你來念。”

“喏!”宮女拿起捷報便又開始念着。

“大聲點!”

“喏。”

李承幹站在門外看着這一幕,而後轉身看着外面大雨,雨水不斷從屋檐落下。

爺爺這是在向舅爺炫耀,炫耀這一次的大勝。

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83章 頡利的近況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12章 倒春寒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371.第371章 虎牢關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60章 秋獵歸來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101章 東宮爭吵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104章 夕死可矣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第131章 折衝府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第573章 終章446.第446章 寒風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43章 一朝一夕間第45章 冒失舉薦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257.第257章 活捉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158章 講學第66章 大將軍教導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152章 東宮舊人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45章 冒失舉薦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484.第484章 比試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301.第301章 親衛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362.第362章 祭拜第169章 願爲前鋒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467.第467章 運糧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172章 精氣神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132章 豪傑依舊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172章 精氣神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3章 太子講故事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237.第237章 笄禮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316章 人的孤獨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79.第79章 家宴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
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83章 頡利的近況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12章 倒春寒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371.第371章 虎牢關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60章 秋獵歸來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101章 東宮爭吵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104章 夕死可矣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第131章 折衝府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第573章 終章446.第446章 寒風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43章 一朝一夕間第45章 冒失舉薦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257.第257章 活捉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158章 講學第66章 大將軍教導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152章 東宮舊人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45章 冒失舉薦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484.第484章 比試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301.第301章 親衛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362.第362章 祭拜第169章 願爲前鋒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467.第467章 運糧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172章 精氣神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132章 豪傑依舊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172章 精氣神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3章 太子講故事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237.第237章 笄禮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316章 人的孤獨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79.第79章 家宴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