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

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

祿東贊擡首道:“他是朋友,他更是唐人的都護。”

翌日,松贊干布又將一份書信送了出去,送信的是一位吐蕃的勇士,這位勇士策馬朝着長安城方向而去。

祿東贊坐回了都護府門前,見到了匆匆奔赴長安城的勇士,瞭然一笑。

今天的都護府很忙,這裡的官兵來回奔赴不停,祿東贊喝着青稞酒在這裡一直等到了黃昏時分,也沒有見到李安期回來。

每每有都護府的官兵路過,他們就會見到頹廢又年邁的吐蕃大相,甚至還能聞到他身上的酒氣。

直到夜裡,李安期這纔回來,見到了在門外已醉倒的祿東贊。

正值夜裡,氣溫正在降低,如果祿東贊就這麼一直躺在外面多半會凍壞的,更別說他現在是一個老人家。

李安期將祿東贊扶進了都護府,讓他在屋內安睡。

回來之後,李安期還要爲眼前的事忙碌。

就這樣過了一個月,李安期每天天不亮的時候就離開了這裡,每到夜裡纔會回到都護府。

今天,忙碌了一天的李安期回到都護府,見到了帶着一車酒水的祿東贊

拉車上的酒水是用罈子裝的,只有關中的酒水在運送的時候,纔會用這麼大罈子。

祿東贊朗聲道:“今天要喝好酒!”

李安期翻身下馬,道:“哪裡來的酒水?”

祿東贊揭開酒罈子,用力一聞,笑道:“哈哈!關中的好酒。”

也不知道,今天這位吐蕃的大相怎麼就帶來了這麼多酒罈子。

直到祿東贊喝醉了,正捧着一個盆大口吐着,李安期拍着他的後背,道:“關中的酒水更烈,你不該喝這麼多的。”

祿東贊吐完之後,捧着盆就睡着了。

李安期從他手中奪過木盆丟到了都護府外,給祿東贊蓋上毯子。

“李都護,朝中的調令。”

李安期心中驚疑,接過調令蹙眉看着。

一旁的裨將問道:“李都護,朝中是要……”

李安期頷首。

裨將見狀,又放鬆一笑也明白了李都護的意思。

從今年開始都護府的人都知道李都護一直在期盼着回長安的那一天,李都護已寫了好幾份文書,問詢兵部的意思,可李都護送去的文書遲遲沒有迴應。

現在這個迴應終於來了,李安期拿着文書高興地一笑,他現在就想翻身上馬,帶着文書前往長安。

可在離開之前,李安期還有不少事要做,他確認了前來接任的都護是程處默,是當朝盧國公的兒子。

程處默將軍距離吐蕃都護府還有兩天的腳程,若是現在就動身,策馬一路向東行,天亮的時候就能見到正在趕來都護府的程處默。

“都護打算何時動身?”

李安期看了看爛醉如泥的祿東贊,低聲道:“程小公爺要是見到祿東贊這副樣子躺在都護府……”

“小公爺多半會將吐蕃大相揍一頓,之後丟出去,若追究起來……小公爺多半會說不認識祿東贊。”

李安期又在都護府逗留了一天,直到祿東贊酒醉醒了,才說起了調令的事。

祿東贊笑着道:“你終於要走了,朋友!”

李安期拍了拍祿東讚的肩膀道:“你少喝點酒。”

“哈哈哈!我離不開酒。”

李安期對這個結交還不到一年的朋友道:“我要走了,以後你少來都護府,程小公爺不是一個好招惹的。”

祿東贊醉醺醺地離開了,也不知道有沒有聽到這話。

李安期翻身上馬,帶着自己的人手遠去,都護府就要迎來新的都護了。

策馬出了十里地,李安期就見到了正在趕去吐蕃都護府的程處默。

雙方短暫地打了一聲招呼,就各自帶着各自的人離開了。

李安期任職吐蕃都護府的都護有四年,這次他也得以回家,可以祭拜家父。

幹慶十三年,十月,關中入秋了,李世民走在安寧村中,看着一顆顆柿子掛在了枝頭上,“再過一個月,這個柿子就熟了。”

長孫無忌道:“臣要恭賀陛下。”

李世民在柿子樹下停住腳步,問道:“你要恭賀什麼?”

“在吐蕃有很多年輕人在稱頌大唐。”

“稱頌什麼?”

這兩年,李世民一直在村子裡養老,從來不過問國事,自然也不知道如今的朝政局勢。

真要說了解,李世民也只能從中知道自己的大孫子最近在學政很累,每一次前來看望那孩子都能吃得很多。

“吐蕃的臣民稱頌大唐給了他們牧場,給了他們牛羊。”

李世民不解道:“大唐給了他們哪裡的牧場?”

長孫無忌解釋道:“那些牧場本就在吐蕃,只不過一開始並不屬於微末的牧民,現在天可汗將那些原本不屬於他們的牧場分給了他們,就有數萬人爲此向着長安城拜倒。”

深秋時節的冷風吹過,李世民看着枯黃的草木,“朕的兒子究竟做了一件什麼樣的事?”

長孫無忌又將吐蕃發生的事講述了一遍。

吐蕃發生的事很突然,突然得讓人還沒想明白,就有了一羣接着一羣的吐蕃人要向大唐效忠。

“大唐在吐蕃建設郡縣,他們覺得要先建設郡縣才能將人聚居起來,就有了一片又一片人,天可汗說建設郡縣不適合在吐蕃,想要朝臣想出更好的辦法。”

“這件事在朝中爭論了許久,一直沒有結果,天可汗希望吐蕃的牧民可以保持原有的生活,無須用郡縣劃分,不用墨守成規,可朝臣覺得想要控制就必須要劃分郡縣,想要治民安民,就要分權。”

李世民冷哼一聲,道:“他的麾下能人如雲,還有他辦不成的事?”

天可汗想維持吐蕃人原本的生活規矩,但朝中覺得要治民就需要郡縣。

在幹慶一朝的時代大勢下,幾乎人人都在堅信如今的治理之策是最好的,並且在如今的形勢下,人們都好不容易習慣瞭如今的朝政體系,人們對待各種事項的方式也更加趨向高效。

高效,準確,並且行之有效是大多數人的準則,也是現在朝中每個人都在追求的行爲方式。

時代的形勢不能阻擋的,並且這個形勢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也會繼續,人們從前隋陰霾中走出來,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都是在武德年間的蕭條時代出生的,在貞觀年間的驕傲中長大的。

因此,現在的唐人是驕傲的,而在高效的治理條件下的影響過程中,人們都十分堅定地相信如今的新政,甚至有些自大地認爲,如今的治理之策是最好的。

這纔有人覺得應該在吐蕃的高原上實行郡縣制,將吐蕃的牧民分爲一塊塊的聚居地,能夠更好地治理控制以及集權。

這是皇帝鮮有的幾次向朝臣妥協,這種妥協很難得。

皇帝希望對吐蕃的治理之策,有更好的辦法,但在沒有更取巧的方式方法之前,皇帝同意了實行郡縣制。

皇宮,李承幹看着兵部的奏報,對裴炎吩咐道:“讓李安期坐鎮鄭州的折衝府。”

裴炎道:“李安期將軍還要去祭拜他的父親。”

李承幹坐下來,十分平靜地道:“這些年來他在吐蕃都護府有勞了,一個折衝府都尉大將軍的位置,也不知道能夠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靈。”

裴炎並不知道那位以前的禮部尚書與陛下之間的事,大概那時候陛下還是太子,那時候自己恐怕還沒有科舉入仕。

“好了,讓李安期明年再去赴任。”

“這是新羅送來的奏章。”

見陛下接過奏章,裴炎行禮道:“陛下,從新羅來到萊州的船隻不少,近來的確有消息送來,東海那邊又有倭人出沒了。”

李承幹吩咐道:“新羅地界,還有人願意去倭人地界嗎?”

“有,有很多。”

聽到裴炎肯定的回話,李承幹又道:“那就讓人過去吧,他們能夠得到多少都是他們的,大唐不會與他們爭搶。”

裴炎神色凜然道:“臣領命。”

離開新殿時,裴炎腳步稍停還回頭看了一眼,陛下沒有下旨意,只是輕描淡寫地幾句話,但若真的這麼做了,在大量金銀的引誘下,會有更多的新羅人殺進倭人地界,並且會比金春秋殺得更多。

剛走到承天門時,裴炎就見到了正在與鴻臚寺卿爭論的劉仁軌。

劉仁軌得知了松贊干布與陛下的書信往來,並且在兵部不斷往吐蕃派人的過程中,皇帝與松贊干布早有預謀。

原本此事在朝中也沒有外人知道,但李安期被忽然調動,引起了劉仁軌的注意,他又是一個想要將事追根問底的人。

不得不說,松贊干布的書信又給朝中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也不知道那位遠在吐蕃的贊普是怎麼想的,若不是贊普的這個要求,陛下不會輕易調動李安期的。

郭正一正在解釋着,劉仁軌一次次追問着。

直到劉仁軌揮袖離開,郭正一還站在原地想要解釋。

注意到一旁的裴炎,郭正一作揖道:“見笑了。”

“劉侍郎本就是這樣的人。”

“他覺得現在我可以幫着陛下做這些事,將來我會幫着陛下做更多的錯事。”

裴炎笑道:“其實在社稷利益面前,無關對錯。”

郭正一又道:“是我疏忽了,沒想到一份調令文書,能讓他這麼執着。”

裴炎笑着道:“這樣的人又不是隻有他,朝中如他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了。”

在爲臣子這方面,裴炎是十分堅定的現實派,現實就是對錯從來不是這麼分明。

劉仁軌則是較爲偏向理想的那一派,他十分理想地認爲就該對錯分明。

總算是應付完劉仁軌,讓郭正一長出一口氣,總算是讓他打消了去見陛下的行爲。

若真讓他面見陛下,郭正一覺得就會因此得罪許敬宗,而劉仁軌這樣的人一旦得罪許敬宗,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有時候時運不濟不會只有一次,郭正一還在擔憂着這件事,就聽到了四周官吏的議論。

“劉仁軌去見許敬宗了。”

聽到這個消息,郭正一如同雷擊一般站在原地,禍不單行,怕什麼來什麼。

不出所料,劉仁軌敢叫罵許敬宗,就代表着他一個人單挑了整個禮部的官吏,一時間大罵聲不斷。

劉仁軌竟然在衆人的圍攻下還能有來有回。

直到金吾衛來了,眼前的混亂才停下。

郭正一感覺如今的朝堂真是越來越不好過了,劉侍郎覺得事涉鴻臚寺,禮部肯定也脫不開干係。

可郭正一心裡一清二楚,松贊干布與陛下書信往來,真的與禮部與許敬宗沒有半分半點的關係,都是自己的這個鴻臚寺幫着陛下做得。

許尚書又是一個十分講究舊情的人,不論這件事是不是與禮部有關係,許尚書都會爲此站出來。

“哈哈哈!許敬宗,你也有今天。”禮部官邸外,褚遂良十分不厚道地大笑了起來。

言罷,褚遂良眼前一黑,不知道從哪裡飛來的一隻鞋子砸在了褚遂良的臉上。

大笑聲也戛然而止。

劉仁軌雖得罪了許敬宗,可也不想與褚遂良爲伍。

不過只要許敬宗不痛快,褚遂良就很痛快。

長安城內,晉王府邸,李治看着眼前這個被燒得焦黑的銅爐發愣。

張柬之雙手提着兩個籃子,一手一個,籃子內裝着滿滿當當的柿子。

李慎也是同樣,他吃力地將籃子放下。

李治望着實驗失敗的銅爐,往嘴裡灌着涼水,看到兩人走來疑惑道:“怎麼?關中的柿子又氾濫了嗎?”

張柬之道:“的確氾濫了。”

李慎放下了柿子,又拿起一旁的橘子吃着,詢問道:“這個爐子怎麼了?”

李治道:“知道爲何皇兄讓我不要急於求成嗎?”

李慎疑惑道:“爲何?”

李治拿起桌上的兩個銅製的小物件,這個是大唐的第一個帶有螺紋的銅製榫卯。

“這是什麼?”

李治道:“這是爐子能夠鑄成的關鍵,你知道少府監爲了造出這兩個小物件,用了多少天?用了多少銅?就這麼一個小東西,耗費數月心血。”

李慎道:“有了這物件,那我們還等什麼?”

李治也頗有鬥志地站起身,“這個銅爐用不了,我們要鑄造一個鐵爐子。”

張柬之吃着一個柿子,感受着深秋時節的冷風吹過,看晉王與紀王頗有鬥志的模樣,無奈一笑。

正當李治躍躍欲試時,李慎又撲上一盆冷水,“不好,我們沒錢了!”

“不好了!”有人腳步匆匆而來,稟報道:“晉王!紀王!許尚書的房子被人點了。”

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179章 效益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43章 一朝一夕間第573章 終章286.第286章 轉變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536章 成了傳說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524章 同盟第520章 戰前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49章 上架感言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423.第423章 江邊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第573章 終章第84章 戰書第2章 “人肥”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514章 驚蟄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95章 合力撈魚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270.第270章 新家第98章 奉命放假第62章 對錯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32章 拜訪舅爺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132章 豪傑依舊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61章 迎接陛下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第113章 班底構成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56章 告老辭官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第11章 圖表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190.第190章 下蛋了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第61章 迎接陛下274.第274章 新年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326章 蘇亶家事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104章 夕死可矣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512章 倒春寒
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179章 效益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43章 一朝一夕間第573章 終章286.第286章 轉變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536章 成了傳說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524章 同盟第520章 戰前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49章 上架感言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423.第423章 江邊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第573章 終章第84章 戰書第2章 “人肥”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514章 驚蟄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95章 合力撈魚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270.第270章 新家第98章 奉命放假第62章 對錯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32章 拜訪舅爺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132章 豪傑依舊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61章 迎接陛下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第113章 班底構成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56章 告老辭官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第11章 圖表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190.第190章 下蛋了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第61章 迎接陛下274.第274章 新年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326章 蘇亶家事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104章 夕死可矣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512章 倒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