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

爺爺那一代的人都走了,一個時代也就結束了,關於前隋的那一切,也都被埋入了土。

關於當年的一切,也都成了土。

只剩下人們口耳相傳中的故事,或者是當年留下來的些許傳說。

李承幹在護衛的保護下,走入安寧村中,想着如今的大唐格局,其實長安城也好,關中各縣也好,現在的形勢很適合用街道與片區來規劃。

長安城的一個個坊市,與關中的一個個縣,就是街道與片區,只要再加細分就可以。

不過大唐的治理規劃,需要依照眼前的形勢因地制宜來安排。

換言之,先進的治理方式不一定適用這個時代,適合當下的,纔是最好用的。

李承幹見到了戴着斗笠正在散步的父皇。

李世民道:“你怎麼來了?”

“聽聞父皇回來之後,整日鬱鬱寡歡,都不找老將軍們喝酒了。”

李世民板着臉,“要是朕與那些老兄弟喝酒,你的御史會彈劾朕的。”

李承乾笑呵呵道:“最近身體如何?”

“都是一些舊病,東陽每隔半月就會來看一次,無大礙。”

父子兩並肩走了兩步,李世民又道:“朕在這裡寄情山水也很好,你休要拿那些國事來問朕。”

言罷,話語一頓,李世民又補充道:“煩。”

李承幹揣着手,道:“現在朝中休沐了,兒臣也沒有國事要與父皇說。”

“運河漕運建設的事如何了?”

“還挺好的。”

“你打算讓御史臺增加官吏,放到運河各地?”

“起初是這麼想的,河道屬工部,兒臣打算在工部下再開設一個官邸,並且在運河沿線增設官邸,從根本上建立一個更完備的方略。”

“這就是你要改變朝中六部的計劃?”

“大致如此。”

李績走在皇帝父子後方,說是不要提國事,說了就煩,但再聽話語聲,每一句話都在說國事,還是太上皇先問的。

李承干與父皇用着中午的飯食。

“凡事不要着急,當年楊廣建設運河就是太着急了,纔會害了他自己。”

雖說開鑿大運河導致前隋時期民怨四起,但這種事也不能全怪在運河上。

誰讓楊廣當年下江都,帶着十萬兵馬遊玩,十萬兵馬就是十萬張嘴,去一個地方就將一個地方吃空,大抵上也有這種原因吧。

李承乾笑着道:“兒臣不着急。”

“父皇,皇兄!”

聽到話語聲,李承幹擡頭道:“是臨川啊。”

臨川帶着笑意,也在飯桌邊坐下來,她看着飯菜道:“好簡單的飯菜呀。”

桌上的飯菜只有一碗蘿蔔,芹菜與醃肉。

李承乾道:“朕讓人多準備一些飯菜來。”

“不用了。”臨川接過遞來的碗筷,道:“妹妹愛吃。”

一邊吃着,臨川又拿出一卷書道;“這個給皇兄。”

李承幹拿過書卷,好奇道:“這是什麼?”

“這是小武與小慧在洛陽與一羣老先生的辯論。”

李承幹打開書卷,看着上面的記錄,是小武與小慧與一羣老儒生的辯論。

她嘴裡嚼着蘿蔔道:“有人覺得關中與洛陽興建了這麼多的作坊,讓如此多的人在作坊中勞作,作坊讓人們失去了禮教與休養生息,失去了生活,他們覺得人應該按照四季勞作,大唐要走向盛世應該要像漢時的文景之治。”

李世民忽然一笑道:“盛世?朕都不覺得這是盛世,大言不慚。”

李承乾道:“朕也覺得言重了,大唐還不夠富裕,還有太多人在爲溫飽掙扎,哪裡說得上是盛世。”

臨川又道:“羣儒還說要拆了作坊,作坊是害人的,這有違禮教的,世人應以禮教爲重,應當有生養生息之策,但小武不覺得,小武說若拆了所有的作坊,社稷就會因此倒退數十年,從而只會加重積貧積弱。”

李承幹反問道:“爲何要辯論呢?”

臨川嘴裡嚼着蘿蔔,道:“還不是那些人一直在反對着朝中政令,他們還說現在的修建運河,與當年的楊廣的事無異,應當讓人們安心度日,可小慧說兩晉以來,就算是朝中不施爲,難道禮教就沒有亂嗎?史書一次次地證明了,禮教亂不亂與作坊無關。”

李承幹看罷這卷書,問道:“有結果了嗎?”

臨川搖頭道:“沒有呢,現在辯論的聲勢越來越浩大,許多人都去洛陽參加了這次辯論,傳聞在辯論之時,洛陽城前有上千人聚集,甚至還有崇文館的學子也參與了。”

李世民道:“盛況空前?”

臨川頷首道:“是呀,他們論春秋,論百家典籍,論史書……嗯!皇兄覺得呢?”

李承乾笑道:“朕從來不問對錯的。”

李世民擱下筷子,拿起酒碗又喝下一口酒水道:“這倒是有點盛世的樣子了。”

用了飯食之後,李承幹便離開了安寧村,等讓人去問詢之後,才知道確實有很多人正在關注着辯論。

這注定是一場會持續很多年的辯論,說不定過了百年之後也沒有結果。

這個世間不是所有事都會有結果的,有很多事可能是沒有結果的。

就像是金法敏的事,他殺了一個倭人使者,倒也不用死了,只是被看管了起來,至於如何處置他,至今沒有結果。

就當是聽到了一件趣聞,正是休沐時節,李承幹又將這些事拋在了腦後,見到了兩儀殿前的雪人,小鵲兒與小孟極正在嬉笑着將雪鏟起來,而後堆積起來。

李承幹走入殿內,見到了蘇婉正在給孩子縫補着鞋子,她道:“一雙新鞋,於菟穿了一個月就磨破了。”

李承幹從她手中拿過破損的鞋子,道:“那孩子在軍中,長久的鍛鍊就會這樣,也不能一直就鍛鍊,朕讓他每天留出半天,在北苑學習。”

蘇婉起身,整理着一些新衣服與新鞋子,讓宮女將這些給於菟送去。

寧兒道:“陛下,從西域又送來了很多核桃。”

在桌上就放着核桃,李承幹拿起一些放在爐子邊烤着,道:“吃不完的就交給高陽與清河,她們的吃食作坊可以用到這些。”

其實高陽與清河的吃食作坊還是有起色的,倒也沒有虧損,只是盈利並不多,勉強能夠自給自足。

除了她們,關中已有了幾座新建的吃食作坊。

糧食需要消耗,放久了就是陳糧了,在這個儲存條件還不好的當下,不能將糧食儲備太久,超過三年的陳糧就不能吃了。

李承幹躺在躺椅上,思量着這些事,溫暖又舒適的兩儀殿內,很容易就讓人有了睏意。

關中,風雪停歇之後,一隊人正在駕着車運送着糧食,當糧食運送到一段積雪路段,便停了下來。

不良帥魏昶讓人清理了路面,隊伍才接着繼續前進。

在一隊隊不良人的護送下,從洛陽運送而來的糧食,送入了各縣,而後分去各地。

護送的隊伍向民部的官吏領了工錢,主持運送的正是民部侍郎許圉師。

許圉師是貞觀年間科舉進士,如今熬了這麼多年,如今坐在了民部侍郎的位置上。

聽着魏昶的稟報,許圉師又道:“還挺順利的,就是比預想的慢了三天。”

魏昶在冷空中吐出一口熱氣,解釋道;“我們的人去接送時,他們被大雪困住了。”

許圉師又道:“你想要還良籍嗎?”

魏昶愣了半晌回道:“不想。”

“爲何?”

“與手下那幫兄弟混跡久了,還了良籍之後,那些兄弟們該如何是好。”

“你可以還了良籍,依舊任職不良帥。”

看魏昶沒有答話,許圉師又道:“不過這也是京兆府的事,你自己想想吧,老夫可以爲你保舉。”

魏昶作揖一道:“許侍郎,我散漫習慣了,再者說不良人若還了良籍那還是不良人嗎?”

許圉師覈對完賬目,將一冊冊的賬目收拾好,又道:“也好,你這個不良帥很好。”

魏昶是一個典型的關中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既還了良籍,還要當不良帥,這種事不是他的作風,是不良人就是不良人,是良人就是良人,不能混爲一談。

有文吏匆匆稟報,許圉師聽後,頷首又道:“還請不良帥安排人手,我們去接青海送來的糧食。”

魏昶帶着人手翻身上馬,護送着這隊文吏前往長安城的另一頭。

“許侍郎,關中的糧價還會再漲嗎?”

許圉師道:“關中雖人口衆多,但有隴西,河西走廊,青海,蜀中,洛陽數地供應,蜀中的糧食來的最慢,洛陽的糧食來的最快,關中糧價要看這幾片地方的收成,不能一概而論。”

這種事許圉師自然不會告知實際的情況,其實關中的糧食儲備還很充足,完全足夠關中的人口。

等關中人口過了三百萬大關,或許情況又會改觀。

現在的關中誰家沒有三五個孩子,正值人口增長最快的年月,說不定再過十年,人口還會翻一倍。

但這都是以後的事了,等運河漕運建設好,或許也會得到改觀。

甚至朝中還有人說要將秦嶺挖穿,連成一片之後,糧食可以直入關中。

這想法不切實際,挖穿一片大山需要耗費百萬的勞役。

這種不計成本且有些荒誕的想法,很快就被朝中否決了。

今年的青海道也豐收了,不僅僅帶來了十萬石糧草,還有百餘石鹽。

許圉師讓民部的官吏覈對之後,便讓人運入了長安城的糧倉。

魏昶又道:“近來,在下聽說了一件事。”

“什麼事?”

“那個叫金法敏的使者,至今還活在長安城。”

許圉師神色平靜道:“你覺得他該死嗎?”

魏昶笑道:“不覺得他該死,那倭人死了就死了,都沒有人爲那個倭人叫屈,御史臺與刑部就不能懲治金法敏。”

許圉師又道:“其實金法敏還是很聰明的。”

正說着話,許圉師又看向了官道上,見有人正在與幾個官兵爭辯着,問道:“那是誰?”

見多識廣的魏昶看了眼,回道:“那是南詔使者。”

許圉師忽然一笑道:“南昭使者前來朝賀了?”

“聽說南詔正在征討南邊的小國,驃國的使者前來大唐朝賀,南詔使者將驃國的使者殺了。”

許圉師覺得如今的大唐不像當年那樣一片祥和,當年的大唐與各國之間還很安好。

可如今呢,原本能來朝賀的小國蔥嶺諸國都戰戰兢兢,不敢來唐。

北面的突厥部族都已臣服,東征之後再到如今能來大唐朝賀的小國越來越少,以前還會有焉耆,龜茲的使者。

現如今焉耆與龜茲也成了大唐的安西四鎮之一。

其實早在貞觀二十年,能來朝賀的小國就很少,僅存的幾個,稍微地界大一些的也就剩下吐蕃了。

新羅王正在攻打倭人,南詔正在攻打驃國,而吐蕃近來還與小勃律國有了恩怨。

這都是近兩年發生的事,這些小國不趁着這個時候擴張,就會被其他的小國吞併。

蔥嶺一戰大勝之後,諸多小國忽然都有了上進心。

聽說現在的驃國擁有三百個部族,還有諸多屬國,與真臘,南詔三足鼎立。

驃國也是有戰象的,因驃國西接天竺。

許圉師覺得這都無關緊要,他們到了最後都會成爲大唐的一部分,不論是新羅,南詔,還是吐蕃。

魏昶道:“許侍郎,差事辦完了。”

見到陰雲厚重的天空,不是要下雨就是又要下雪,許圉師雙手揹負,“走,我們吃碗羊肉湯餅,早些休息。”

幹慶七年,冬,許圉師與魏昶剛忙完眼前的事,有一份急報送入了長安,吐蕃與小勃律國開戰了。

吐蕃大臣茹來傑帶着五千人吐蕃兵,殺入了小勃律國。

消息送入了長安城,狄仁傑聽聞神色凝重地道:“這件事一定是慕容順做的。”

張柬之還在自顧自吃着羊肉湯餅,對來到這裡魏昶與許圉師招手示好。

裴炎低聲道:“當年我們征討蔥嶺,小勃律與吐蕃都協助了我們。”

張柬之忽然道:“慕容順是誰?”

狄仁傑像是白癡一樣的,看了他一眼。

張柬之繼續悶頭吃着湯餅。

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84章 戰書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215.第215章 存糧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96章 以前的事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150章 仗義出手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第6章 小女徐慧第109章 指指點點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41章 大勝而歸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85章 兵馬未動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484.第484章 比試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96章 以前的事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80章 漠北恩怨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424.第424章 重逢第554章 無底洞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131章 折衝府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375.第375章 登泰山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74章 太子拜師第13章 耿耿於懷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243.第243章 雪後第163章 杖責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2章 “人肥”第82章 搶還是買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286.第286章 轉變424.第424章 重逢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
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84章 戰書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215.第215章 存糧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96章 以前的事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150章 仗義出手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第6章 小女徐慧第109章 指指點點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41章 大勝而歸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85章 兵馬未動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484.第484章 比試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96章 以前的事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80章 漠北恩怨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424.第424章 重逢第554章 無底洞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131章 折衝府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375.第375章 登泰山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74章 太子拜師第13章 耿耿於懷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243.第243章 雪後第163章 杖責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2章 “人肥”第82章 搶還是買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286.第286章 轉變424.第424章 重逢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