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第436章 老將

第436章 老將

五十三歲的程咬金再一次穿上了甲冑,翻身上馬一手提着馬槊,戰馬嘶鳴,這一刻他又回到了年輕時。

尉遲恭瞧着當年的戰場同袍,擡首道:“知節還能策馬疆場,是老夫真年邁了。”

程咬金拉起馬兒的繮繩,朗聲道:“待末將掃平蔥嶺,再來與老兄弟們痛飲。”

尉遲恭眼眶溼潤,不住地點頭。

“駕!”程咬金底氣十足地一聲大吼,戰馬揚蹄一路朝着遠方而去。

李世民看着遠去的背影,注目良久移不開目光,道:“當年攻打王世充,知節也是這般風采。”

尉遲恭頷首道:“當年的氣勢磅礴,如今都還在吶。”

李世民朗聲笑道:“那是自然,知節此番出征必然大勝。”

夏收之後,當第一批糧食成熟且晾曬之後,朝中就開始收糧了。

在一個個縣的官道邊都有官吏在裝糧食。

而在田地邊,李世民與尉遲恭,牛進達正在打着牌,目光還時不時在看糧食買賣的情況,直到親眼看到官吏將一袋袋的銅錢交給農戶,這才放心地收回目光。

牛進達疑惑問道:“爲什麼朝中有人收糧了,怎麼收糧的糧商少了這麼多呢?”

尉遲恭打出一張牌,又道:“朝中存了這麼多糧,糧商就再也無法控制糧價。”

“也對,當年我們打仗,一貫錢都買不到一斗米。”

尉遲恭又道:“再者說這種買賣朝中不收取市稅的。”

聽着兩人的議論,李世民忽然嘆息一聲。

這一聲嘆,讓尉遲恭與牛進達當即蹙眉,心說自己的說到什麼不開心的事?

隨後專心打牌,又不說話了。

大面積地收糧,導致朝中負擔加大,而且還廣開支教。

如今的朝堂支出是貞觀年間的數十倍,也難怪朝中會一直堅持勤儉的作風。

李世民低聲道:“承幹這孩子看上了他們的金子。”

牛進達壓低嗓音道:“誰家的金子?”

“蔥嶺以西。”

尉遲恭也壓低聲音道:“聽說今年從倭人那裡又送來了十幾車的銀礦。”

牛進達稍稍挺直後背,倒吸一口涼氣,道:“這該是多少銀錢啊。”

李世民丟了手中的牌沒有了心思繼續玩,這個兒子現在太富有,富有得令人羨慕。

皇宮,太液池邊,小鵲兒正在挑選着一塊塊銀礦,她的小手拿着一塊仔細打量着形狀。

內侍擡着一個箱子而來,行禮道:“陛下,這是剛燒製出來的銀塊。”

李承幹拿起一塊長方形的銀磚,拿在手中仔細打量着,又從一旁拿起放大鏡仔細看着紋路,在上面就刻着幹慶二字。

字很小,只能用放大鏡才能辨認出來,這是閻立本用十分高超的手藝做出來的磨具,如此這些銀磚就有了記號。

見女兒挑選了一塊小銀礦,正在一旁把玩着。

李承幹檢查了幾塊,記號都在最中間的位置,道:“這些銀磚用於朝中的大宗貨物買賣。”

“喏。”

其實這也沒什麼大用,主要是爲了做一個記號,用於標記這是朝中出去的銀磚,到了坊間,在流到各地之後記號的用處就不大了。

李承幹吩咐道:“命太府寺燒製之後,都按照相同的樣式儲備起來。”

內侍應聲去吩咐話語。

現在的中原各地的糧食還是很便宜,包括現在人力也都是很廉價的,朝中的白銀越多,話語權就越大。

閒下來的時候,李承幹陪着女兒下棋,又有內侍遞來的奏章。

“陛下,江南巡察御史李義府的奏章。”

李承幹吃着葡萄道:“放在邊上。”

小鵲兒也吃一顆葡萄便移動一下棋子,她坐在板凳上,神色凝重地看着棋盤。

李承干將馬往前一跳,道:“將軍。”

小鵲兒苦着臉道:“我又輸了。”

李承幹搖着手中的扇子道:“進步很大,不用覺得挫敗。”

“皇兄下棋就沒輸過。”清河端着一盆餅而來,道:“這是新做的餅乾。”

小鵲兒拿起還有些燙的餅乾,放入口中嚼着,好吃地眯着眼。

見清河姑姑還看着自己,小鵲兒道:“好吃。”

清河疼愛地撫着她的長髮,道:“這些都給你吃,姑姑再去做些。”

“嗯!”她重重點頭,又道:“爹爹也吃。”

李承幹拿起一塊用麥與米粒製成的餅乾,漫不經心地吃着道:“我們現在又有消耗糧食的辦法了。”

小鵲兒嘴裡還嚼着道:“是不是能賺很多錢?”

“不要小看人們的創造力,當餅乾出現之後,這天下又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餅乾,糧食的消耗就會增大,不過現在物質還是很匱乏的,多半隻能類似於糕點。”

小鵲兒思量着爹爹的話語。

李承幹繼續道:“也不能一概而論,若吐蕃人做餅乾可能會加入青稞,西域人做餅乾會加入核桃,要是天竺人做餅乾,又會是另外一副模樣,糧食的另外一種形式而已。”

看女兒還一知半解的模樣,又道:“不要小看這一塊餅乾,意義十分重大。”

小鵲兒只知道現在家裡有吃不完的糧食。

李承幹又離開了太液池,回到兩儀殿中,蘇婉與寧兒正在盤算着家中的賬目。

“陛下,青海的礦鹽也太多了,關中的鹽價太便宜了。”

李承幹又問道:“多少錢一斗鹽。”

蘇婉拿着賬目道:“二十錢一斗鹽,再這麼下去許國公給的蜀中鹽場就要僱不起人了。”

“增加消耗就好,這不是什麼大事。”

寧兒帶着笑容,拉着蘇婉走到一旁。

蘇婉低聲道:“對陛下來說,什麼都不是大事。”

“嗯,陛下總是這樣。”

關中的炎炎夏日剛剛褪去了許多,京兆府終於釋放了大食使者與波斯使者,因他們在自己的罪行上畫押之後,用所有的金幣來贖買。

本來打死的都是雙方的使者,朝中也只能草草結案了,反正雙方也不追究人命,死的也是他們的人。

經過這一次關押,兩國使者都老實了,都不敢鬧事,雙方住在驛館不敢大打出手,面對唐人的官吏也都是畢恭畢敬,甚至還主動幫忙清掃街道,真是活脫脫的長安好居民。

秋收之後,宮裡安排在曲江池開辦遊園,這一次遊園的規模很大,就連太上皇與長孫皇太后也赴宴。

曲江池邊,掛着一排排的燈籠,從黃昏到了夜裡,燈火映照得曲江池,池水也都是紅彤彤的。

李承幹先一步到了曲江池,坐在高臺上,獨自一人喝着茶水。

蘇亶帶着一卷書而來,行禮道:“陛下。”

看到這位老丈人的鬍鬚也有些泛白了,李承乾親自沏茶請着他坐下,又道:“這是餅乾,宮裡做的吃食,嚐嚐吧。”

“謝陛下。”

蘇亶拿起一塊餅乾,咬下一口吃着。

“今日遊園的各家可以得到一盒餅乾,就當是賞賜,也不是什麼貴重的吃食,想來都不會拒絕了,就當是慶賀今年豐收。”

蘇亶嚼着餅乾,漸漸有了笑意,“陛下是想要將餅乾,成爲坊間的吃食。”

李承乾點頭道:“糧食總歸是需要消耗的,存放三年以上的糧食都是陳糧了,各地還在收糧運往關中與洛陽,一邊儲備,還要有消耗的方法。”

“陛下,臣以爲此物運輸比糧食或許更輕便,也可以當作行軍的糧草。”

李承幹頷首道:“那就要做出各種口味的餅乾。”

蘇亶越發覺得這位陛下是個十分了得的人物,不論是天山戰備區的想法,還是這個餅乾,往往都是一舉多得的方法。

蘇亶吃了五塊,越來越覺得這個餅乾十分美味,人們又多了一種買賣。

李承乾道:“朕也不知餅乾此物是否已有人在做了,至少讓它大規模地買賣,讓人多一種吃食,也算是一樁美談吧。”

“陛下,若買賣的貨物更多了,市稅也會更多。”

李承幹望着下方曲江池走動的人羣,大唐的臣民依舊是寧靜且閒適的。

看了良久,當夜色完全籠罩這片天地,李世民走到了人前,四周當即傳來了傳呼聲,衆人齊齊下拜。

蘇亶也是躬身行禮,而後見衆人紛紛起身,這才又在樓臺坐下來,低聲道:“陛下,如今各地爲了對抗支教聯合的科舉與名仕越來越多了。”

李承幹拿着茶杯,道:“他們有多少人?”

“據臣所知洋洋灑灑有數萬人,多數聚集在博州一帶,其中還有不少是科舉落榜的人,這些人心中多有不平,很快就被士族名流拉攏了,臣一直勸說支教的夫子不要鬧事,但對方現在越來越得寸進尺。”

正值慶賀豐收的時候,還有人時不時擡頭看着夜空。

“陛下,如今人們都在盼望着那祥和的夜空異象再出現。”

煙花在長安就出現過一次,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那是在父皇退位的那個新年,李承乾道:“異象嘛,總不會天天出現的,舅舅坐吧。”

長孫無忌剛坐下,便有內侍遞上一盒餅乾。

“這是宮裡賜的,每個人都有,還望舅舅不要推脫。”

“謝陛下。”

李承干將後背放在椅子的靠背上,放鬆着身體,道:“自從舅舅告老之後,氣色也好了許多。”

長孫無忌頷首,“也老了,說不上氣色好不好。”

聞言,蘇亶笑着道:“坊間傳聞,趙國公與太上皇時常縱馬在山林間,當年布衣之交如今君臣依舊相宜,真乃是人間一大美談。”

長孫無忌忽然一笑,“當年的很多故人都不在了,要是他們都還在就好。”

好好的豐收時節,說這些煞風景的事,總覺得不太舒服。

李承幹又道:“近來有件事,想讓舅舅幫着斟酌一番。”

“陛下請講。”

“朝中朝臣進諫,說是洛陽地處中原的中心,更是往來貨物人口的要道,還有運河能夠南下,北上能去遼東,歷朝歷代以來也有不少皇帝將國都設在洛陽。”

“有人希望朕將都城搬遷到洛陽。”李承幹揣着手,蹙眉又道:“還在考慮。”

長孫無忌道:“洛陽皇宮年久失修。”

蘇亶接過話語道:“若要搬遷洛陽需要修建皇宮,就需要徵發勞役。”

李承幹失落地道:“別說關中了,作坊都快將民力耗盡,早在兩年間各縣都已找不到勞役。”

“臣以爲,不如待人口足夠,往後做打算。”

李承幹頷首,道:“舅舅高見。”

後知後覺地明白了陛下的意圖,長孫無忌瞭然道:“臣會讓褚遂良告知朝中的門生。”

李承幹又給舅舅沏茶。

曲江池邊外,還有不少人在走動,客商往來不絕,以曲江池爲中心,人民稠密,一直到朱雀大街,人羣纔看起來有些稀疏。

長安城解除了宵禁,孩子們三五成羣結伴而行,文人墨客高談闊論。

直到夜色深了,曲江池依舊是熱鬧非凡,甚至有人在池邊高興地跳舞。

待衆人都在歡慶中,李承幹這才離開了這裡,帶着一家人坐上了回宮的車駕,又吩咐道:“今晚讓人多照看父皇,就讓父皇盡興些吧。”

“喏。”

一夜在歡慶中過去。

翌日的早朝上,朝臣們又議論起了遷都的事,不出所料這件事被褚遂良爲首的官吏攔住了,雙方僵持不下,還有人說通賦貢於四方,交乎風雨,均朝宗於萬國。

遷都是爲了萬國,是爲了大唐社稷,也是爲了萬千子民。

即便現在還有些人不是大唐的子民,可將來萬一呢?

誰知道呢,提前說一個萬國,倒也不是不行。

雙方換一個立場,各自退讓一步,修建兩個都城,以現在的朝中富裕來說,這不是什麼問題。

這當然不是什麼問題,可於志寧又站出朝班反對。

如今的人力價格比之貞觀年間翻了三倍,但依舊還算廉價,所以朝中一定要分市稅,減少勞作人們的賦稅,增加作坊擁有者的賦稅。

這些事一直都是于志寧在安排,他現在管着朝中的錢袋子。

李承幹聽着衆人的爭論,而在武將一側的牛進達將軍與薛萬徹,這些老將軍已是昏昏欲睡,一個個都閉着眼搖搖晃晃的模樣。

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47章 伏允的下場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85章 兵馬未動第90章 天大的誤會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23章 太子游長安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190.第190章 下蛋了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第102章 科舉揭榜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493.第493章 李孟嘗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第45章 冒失舉薦第512章 倒春寒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45章 冒失舉薦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45章 冒失舉薦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11章 圖表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第513章 華清宮第163章 杖責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87章 通達?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559章 不可分割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176章 唐人的城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34章 儲君心事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167章 夏收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第153章 崇文館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1.第1章 太子殿下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179章 效益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104章 夕死可矣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237.第237章 笄禮第32章 拜訪舅爺
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47章 伏允的下場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85章 兵馬未動第90章 天大的誤會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23章 太子游長安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190.第190章 下蛋了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第102章 科舉揭榜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493.第493章 李孟嘗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第45章 冒失舉薦第512章 倒春寒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45章 冒失舉薦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45章 冒失舉薦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11章 圖表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第513章 華清宮第163章 杖責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87章 通達?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559章 不可分割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176章 唐人的城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34章 儲君心事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167章 夏收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第153章 崇文館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1.第1章 太子殿下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179章 效益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104章 夕死可矣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237.第237章 笄禮第32章 拜訪舅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