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

長安城的曲江坊,這裡有一處衛府,是東宮右率府。

本來,照理說……大抵上,這個東宮右率府應該是在皇城中的,可當年的東宮右率成了皇后的花園,太子殿下就將東宮右率搬到了長安城的曲江坊,並且整個右率包括河間郡王只有七個人。

這是今年難得的一次,太子殿下竟然來右率府了。

程處默捧着一個大碗,一手拿着一根大蔥,一口蔥一口黍米飯,狂野地吃着。

李孝恭看了眼正在練箭術的太子,又低頭看向處默問道:“明明有肉吃,你怎麼吃着大蔥。”

“渭南種出來的大蔥,味道很好。”

言罷,程處默又咬下一口大蔥。

李孝恭一時間無言以對,也就這小子吃着飯食,此刻不想計較而且這小子一直心心念念以大唐飛虎隊自居。

東宮右率只有一隊人,這就是大唐的飛虎隊,此刻衆多隊員正在看書識字。

在飛虎隊,讀書識字也是必要的訓練。

李承幹張弓搭箭,放出一箭,箭矢精確落在靶子上。

顏勤禮腳步匆匆而來,道:“太子殿下都吩咐過了。”

李承幹放下手中的長弓,打量着這個整潔的東宮右率府,心情很不錯,就連衣服都折放得整齊,看來是皇叔治軍有方。

顏勤禮又道:“臣有不解。”

“你說。”

“爲何不多準備一些人手?”

李承幹揣着手走出了右率府。

坐在程處默邊上的李孝恭神色狐疑,太子默不作聲地來一趟,又默不作聲離開了,也不吩咐幾句話。

他用胳膊撞了撞處默。

程處默有些不耐煩地往邊上挪了挪。

“你小子這般不待見老夫,作甚!”

程處默一手還拿着大蔥道:“有事直說。”

李孝恭很想代程咬金踹一腳這個不曉事的小子,念在他都這麼大個了,動起來手真不見得是這小子的對手,畢竟不是當年了,當年還能欺負欺負他。

咳了咳嗓子,李孝恭放緩語氣道:“某家問你。”

“嗯。”

程處默嘴裡“咔呲咔呲”嚼着蔥。

李孝恭湊近道:“你家的牛肉怎麼沒送到老夫府上。”

“知不道,你問我家老貨去。”

“你家老貨……”李孝恭咬牙道:“程咬金這老狗……”

程處默又道:“牛身上就這點肉,夠幾家分的?”

李孝恭若有所思,道:“牛肉不夠分,倒也不能怪你小子。”

李承干與顏勤禮走在一處僻靜的巷子裡,身邊還有李績大將軍所帶的一羣護衛。

一邊走着,李承幹講着,“他們不會當即答應也是對的,畢竟他們所厭惡的,卻要讓他們回去繼續承受。”

就算是這個計劃最後不了了之,也是無礙的,李恪的想法雖說很前衛,但不見得是必要的。

李承幹對他道:“慢慢來,不用着急,他們不願意也不用勉強。”

顏勤禮作揖道:“喏。”

從東市的小巷子走出來,眼前就是朱雀大街。

狄仁傑就坐在崇文館門前,別看他年紀小,辦事倒是靈醒,在崇文館往來的學子學士,甚至十分玩笑地要叫他一聲小主事。

溫彥博老先生過世之後,就是顏勤禮教他識文解字。

狄知遜去了刑部任職,平時都是許敬宗與顏勤禮,或者是江夏郡王帶着他。

平時沒人照看狄仁傑,多是崇文館與京兆府的人照看着。

李承幹吩咐道:“關中各縣的崇文館建設事宜你多看着點。”

顏勤禮作揖道:“喏。”

長安十二縣,每縣都有一個崇文館設立,這些小崇文館每處大約有五六個人手。

顏勤禮站在崇文館前思量着,現在的崇文館是以長安爲中心向外擴張的,立在各縣的崇文館就像是一個個的烽火臺,互相傳遞消息,互相貫徹從一而終的理念。

而各縣的崇文館與支教事業的進行也都是相輔相成的,崇文館就是這種以往沒有出現過的方式,下到各縣走到各個鄉中,與所有穿着布衣麻衣的鄉民們走在一起。

並且在將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是這樣。

平日裡狄知遜在刑部當值,顏勤禮閒暇就帶着狄仁傑,他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孩子,除了平日裡容易走神去想別的事,悟性是很好的。

太子近來似乎沒有這麼忙了,經常會出來走動,今天還難得地去東宮右率看了看。

皇城,就在朱雀門外,這裡聚集着不少人。

這裡很熱鬧,似乎在等着朝中的安排。

于志寧腳步匆匆而來,他拿着名冊道:“太子今天朝中又有幾個老臣辭官了,說是要告老。”

李承幹揣着手站在朱雀門,看着熱鬧的學子們,道:“辭吧。”

見太子殿下說得這麼輕鬆,辭吧……

說辭就辭了,要是換作陛下多半會挽留的。

于志寧又道:“還有紀王殿下說要在皇宮裡建房子,這件事已傳到工部了。”

“讓他建吧。”

于志寧拿起一份冊子又道:“還有今年洛陽各縣的官吏也有不少辭官的,有些人還挺年輕。”

“這種事以後就交給吏部去辦,不用知會孤。”

“洛陽的縣官先前都對太子殿下頗有言語。”

“無妨,換人替上。”

“喏。”

見太子殿下說得這麼痛快,于志寧也不好多言了,反正也說了交給吏部去辦,他立在一旁也看向遠處的人羣。

不多時,還穿着朝服的褚遂良大聲道:“諸位,諸位!”

場面安靜了下來,褚遂良大聲道:“科舉落榜不代表着你們已沒機會了,往後每隔兩年都會進行科舉,諸位遠道來長安也不用擔心往後沒了去處,諸位可以去崇文館進行考覈,只要考覈通過就可以參與支教,一邊支教一邊還能解決溫飽,有俸祿拿!”

他的喊話聲在承天門前回蕩,街道上賣餅的商販都安靜了下來。

褚遂良又道:“什麼樣的事是了不得的,教書不爲名利纔是最了不得,京兆府掛着四個字,恪盡職守!大唐立國不過二十餘年,但大唐開創了古往開來最公正的科舉,正是因有這麼多了不得人,纔有了不得的大唐。”

……

李承幹聽着這些話語走入了承天門,揣着手問向一旁的于志寧,道:“誰讓褚遂良說這些話的。”

“趙國公吩咐的。”

“這些話也是你們讓他說的?”

“倒也不是。”于志寧解釋道:“是褚侍郎自己想的。”

李承幹頷首道:“怎麼聽着,不像是他會說出來的話。”

于志寧思量了片刻,又道:“近來褚侍郎與紀王殿下還有走動。”

李承乾的神色多了幾分瞭然,與于志寧又叮囑了幾句之後,就回了東宮。

此刻的東宮內,李麗質正在聽着父皇與爺爺的講話。

李承幹坐在東宮牆邊,拿起一旁的蒲扇給自己扇着風,拿起一盆冰鎮的葡萄往口中送着。

李世民道:“朕可以派出更多人去支教。”

李麗質道:“不可以。”

“爲何?”

聽着父皇反問,李麗質解釋道:“現在皇兄每年在崇文館與支教事業上花去的銀錢有數千貫,今年恐怕接近萬貫,如果按照皇兄給支教夫子的用度,敢問朝中有多少銀錢,可以將支教傳播在中原各地?”

李世民接着道:“有些事不能用金錢衡量,這不是你們說的嗎?”

李麗質又道:“說得殘酷一些,父皇預想的不過是隨時都會倒塌的雕欄玉砌,就像是我們用積木搭出來的房子,一推就倒了,沒有足夠的支撐,又沒有太過堅定的意志,不能這般考慮。”

“如果唐人有更堅定的信念,才能與父皇預想的那般。”

“難道你皇兄的支教就止步不前了?”

李承幹聽着父皇與麗質的談話,又覺得很有意思,便來了興致繼續聽着。

李麗質又道:“適合當下的纔是最好的,現在關中與洛陽的情形就是最好的選擇,至於將來要如何運作,還要看將來的形勢。”

再看父皇還有些猶豫,李麗質站起身道:“女兒給父皇講個故事吧,這個故事也是皇兄說過的。”

李世民頷首,“講。”

李麗質又道:“從前有一戶人家,這戶人家的爺爺就要過世了,可這個爺爺有很多的孩子,而他們家所住的地方是一片荒地,那位就要過世的爺爺一直擔心他的孩子們會餓死,爺爺在臨終前說他在後院的荒地裡埋了很多金子。”

“後來呀,爺爺過世之後,他的孩子們都去荒地裡挖金子,可荒地裡根本沒有金子,他們挖了很多年,再後來荒地因他們遍地挖掘,成了田地,種出了很多糧食。”

“此後爺爺孩子就能靠着田地裡的糧食活下去,他們雖說沒找到金子,但找到了比金子更重要的東西。”

李麗質的話語頓了頓,又道:“這比金子更重要的,正是值得追尋的。”

李淵瞭然道:“因此,金子不重要,現在爲支教花出去的銀錢也是不重要的。”

李麗質笑道:“爺爺說得是。”

李世民拿起茶碗發現不知什麼時候碗中的茶水已空,目光看向一旁提着茶壺的太監。

這太監還沉浸在長樂公主所講的故事中,好一會兒纔回過神,連忙給陛下續上茶水。

這才續上的茶水,李世民又不願意喝了。

太監委屈地低着頭站着。

李淵笑着問道:“麗質啊,稚奴那小子在太液池放養的鴨子是不是能吃了?”

李麗質點頭道:“倒是挺肥的,爺爺這牙口還能吃鴨肉嗎?”

李淵笑呵呵撫須道:“讓小福燉一燉,燉得爛糊一些,朕就能吃了。”

一旁拿着茶壺的太監如釋重負,連忙道:“這就給陛下去太液池抓。”

不多時,母后領着蘇婉與寧兒也回來了,一大家子的晚飯就要在東宮用了。

黃昏的時候,李治這纔回來。

李麗質數落道:“稚奴啊,你怎麼一回來就吃東西?”

李治背過身將一根香蕉吃完,而後道:“今天在外跟着許少尹跑了一天,就沒吃。”

在姐姐的目光下,他連忙老實道:“弟弟今天沒有闖禍。”

李麗質這纔將目光收了回來,而後去給小福幫忙。

沒錯,東宮的孩子是要學會做飯的,現在還只能做一些較爲簡單的食物。

東陽還記得用皇兄的叮囑來說,哪天你要出遠門,至少要保證自己不被餓死,能自己解決肚餓。

“用飯了,用飯了!”

東宮內傳來了李麗質的喊話聲,一羣孩子便圍了上來。

眼前父子這桌,放着一碗鴨湯,鴨湯碗中放着兩隻鴨翅膀,另外還有三兩盆菜。

李世民回頭看了看身後熱鬧得小孩那桌,再看看自己與兒子兩人單獨的一張小桌子。

李承幹吃着一張餅,往嘴裡送着一些豆芽菜,放入口中嚼了片刻,嚥下之後,問道:“不是說母后願意和父皇一起用飯了?”

李世民道:“平時你母后不是這樣的。”

“這兩個鴨翅膀就父皇吃吧,兒臣應付兩口就好。”

說話間,李世民從袖子裡拿出一些乾果,放在桌上道:“最近睡得如何?”

“兒臣睡眠都挺好的。”

“這些乾果對身體挺好,你要不要試試?”

李承幹拿起一棵仔細觀察着道:“這是藥材吧?”

李世民拿起筷子點了點頭道:“也算是,你要平素裡睡不好也可以用來泡水喝。”

正說着,李承幹也從袖子拿出一個布袋子,道:“兒臣這裡有些金銀花與黃芩也挺好的。”

李世民遲疑道:“是嗎?”

“祛火解毒,也是泡水喝。”

李世民不動聲色拿過這個布袋子,道:“這個小袋子放入杯中就可以沖泡了?”

“嗯,方便省事,父皇試試,好用的話再送一些給父皇。”

李世民揣好這袋金銀花,道:“你近來還上火?”

李承幹搖頭道:“偶爾。”

“朕近來也有些上火。”

“別常喝,喝多了會鬧肚子。”

“唉,還是年輕好。”

父子間也不用相互看對方,只是瞭然點頭,繼續用着飯食。

午飯之後,父皇與母后就回去了,爺爺躺在躺椅上讓小兕子給敲着後背。

李承幹扛着一根魚竿出了東宮,在太液池邊放下魚竿,拿來一張胡凳坐下。

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27章 長安傳聞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109章 指指點點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237.第237章 笄禮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132章 豪傑依舊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第121章 負重鍛鍊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176章 唐人的城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第542章 再遇玄奘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73章 “肥羊”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519章 待價而沽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第321章 臂膀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3章 太子講故事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298.第298章 中秋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446.第446章 寒風351.第351章 少了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525章 塞人騎兵213.第213章 旱情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163章 杖責第86章 補貼與孝順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304.第304章 寒冬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第169章 願爲前鋒206.第206章 真話
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27章 長安傳聞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109章 指指點點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237.第237章 笄禮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132章 豪傑依舊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第121章 負重鍛鍊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176章 唐人的城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第542章 再遇玄奘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73章 “肥羊”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519章 待價而沽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第321章 臂膀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3章 太子講故事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298.第298章 中秋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446.第446章 寒風351.第351章 少了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525章 塞人騎兵213.第213章 旱情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163章 杖責第86章 補貼與孝順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304.第304章 寒冬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第169章 願爲前鋒206.第206章 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