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

長安城的曲江坊,這裡有一處衛府,是東宮右率府。

本來,照理說……大抵上,這個東宮右率府應該是在皇城中的,可當年的東宮右率成了皇后的花園,太子殿下就將東宮右率搬到了長安城的曲江坊,並且整個右率包括河間郡王只有七個人。

這是今年難得的一次,太子殿下竟然來右率府了。

程處默捧着一個大碗,一手拿着一根大蔥,一口蔥一口黍米飯,狂野地吃着。

李孝恭看了眼正在練箭術的太子,又低頭看向處默問道:“明明有肉吃,你怎麼吃着大蔥。”

“渭南種出來的大蔥,味道很好。”

言罷,程處默又咬下一口大蔥。

李孝恭一時間無言以對,也就這小子吃着飯食,此刻不想計較而且這小子一直心心念念以大唐飛虎隊自居。

東宮右率只有一隊人,這就是大唐的飛虎隊,此刻衆多隊員正在看書識字。

在飛虎隊,讀書識字也是必要的訓練。

李承幹張弓搭箭,放出一箭,箭矢精確落在靶子上。

顏勤禮腳步匆匆而來,道:“太子殿下都吩咐過了。”

李承幹放下手中的長弓,打量着這個整潔的東宮右率府,心情很不錯,就連衣服都折放得整齊,看來是皇叔治軍有方。

顏勤禮又道:“臣有不解。”

“你說。”

“爲何不多準備一些人手?”

李承幹揣着手走出了右率府。

坐在程處默邊上的李孝恭神色狐疑,太子默不作聲地來一趟,又默不作聲離開了,也不吩咐幾句話。

他用胳膊撞了撞處默。

程處默有些不耐煩地往邊上挪了挪。

“你小子這般不待見老夫,作甚!”

程處默一手還拿着大蔥道:“有事直說。”

李孝恭很想代程咬金踹一腳這個不曉事的小子,念在他都這麼大個了,動起來手真不見得是這小子的對手,畢竟不是當年了,當年還能欺負欺負他。

咳了咳嗓子,李孝恭放緩語氣道:“某家問你。”

“嗯。”

程處默嘴裡“咔呲咔呲”嚼着蔥。

李孝恭湊近道:“你家的牛肉怎麼沒送到老夫府上。”

“知不道,你問我家老貨去。”

“你家老貨……”李孝恭咬牙道:“程咬金這老狗……”

程處默又道:“牛身上就這點肉,夠幾家分的?”

李孝恭若有所思,道:“牛肉不夠分,倒也不能怪你小子。”

李承干與顏勤禮走在一處僻靜的巷子裡,身邊還有李績大將軍所帶的一羣護衛。

一邊走着,李承幹講着,“他們不會當即答應也是對的,畢竟他們所厭惡的,卻要讓他們回去繼續承受。”

就算是這個計劃最後不了了之,也是無礙的,李恪的想法雖說很前衛,但不見得是必要的。

李承幹對他道:“慢慢來,不用着急,他們不願意也不用勉強。”

顏勤禮作揖道:“喏。”

從東市的小巷子走出來,眼前就是朱雀大街。

狄仁傑就坐在崇文館門前,別看他年紀小,辦事倒是靈醒,在崇文館往來的學子學士,甚至十分玩笑地要叫他一聲小主事。

溫彥博老先生過世之後,就是顏勤禮教他識文解字。

狄知遜去了刑部任職,平時都是許敬宗與顏勤禮,或者是江夏郡王帶着他。

平時沒人照看狄仁傑,多是崇文館與京兆府的人照看着。

李承幹吩咐道:“關中各縣的崇文館建設事宜你多看着點。”

顏勤禮作揖道:“喏。”

長安十二縣,每縣都有一個崇文館設立,這些小崇文館每處大約有五六個人手。

顏勤禮站在崇文館前思量着,現在的崇文館是以長安爲中心向外擴張的,立在各縣的崇文館就像是一個個的烽火臺,互相傳遞消息,互相貫徹從一而終的理念。

而各縣的崇文館與支教事業的進行也都是相輔相成的,崇文館就是這種以往沒有出現過的方式,下到各縣走到各個鄉中,與所有穿着布衣麻衣的鄉民們走在一起。

並且在將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是這樣。

平日裡狄知遜在刑部當值,顏勤禮閒暇就帶着狄仁傑,他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孩子,除了平日裡容易走神去想別的事,悟性是很好的。

太子近來似乎沒有這麼忙了,經常會出來走動,今天還難得地去東宮右率看了看。

皇城,就在朱雀門外,這裡聚集着不少人。

這裡很熱鬧,似乎在等着朝中的安排。

于志寧腳步匆匆而來,他拿着名冊道:“太子今天朝中又有幾個老臣辭官了,說是要告老。”

李承幹揣着手站在朱雀門,看着熱鬧的學子們,道:“辭吧。”

見太子殿下說得這麼輕鬆,辭吧……

說辭就辭了,要是換作陛下多半會挽留的。

于志寧又道:“還有紀王殿下說要在皇宮裡建房子,這件事已傳到工部了。”

“讓他建吧。”

于志寧拿起一份冊子又道:“還有今年洛陽各縣的官吏也有不少辭官的,有些人還挺年輕。”

“這種事以後就交給吏部去辦,不用知會孤。”

“洛陽的縣官先前都對太子殿下頗有言語。”

“無妨,換人替上。”

“喏。”

見太子殿下說得這麼痛快,于志寧也不好多言了,反正也說了交給吏部去辦,他立在一旁也看向遠處的人羣。

不多時,還穿着朝服的褚遂良大聲道:“諸位,諸位!”

場面安靜了下來,褚遂良大聲道:“科舉落榜不代表着你們已沒機會了,往後每隔兩年都會進行科舉,諸位遠道來長安也不用擔心往後沒了去處,諸位可以去崇文館進行考覈,只要考覈通過就可以參與支教,一邊支教一邊還能解決溫飽,有俸祿拿!”

他的喊話聲在承天門前回蕩,街道上賣餅的商販都安靜了下來。

褚遂良又道:“什麼樣的事是了不得的,教書不爲名利纔是最了不得,京兆府掛着四個字,恪盡職守!大唐立國不過二十餘年,但大唐開創了古往開來最公正的科舉,正是因有這麼多了不得人,纔有了不得的大唐。”

……

李承幹聽着這些話語走入了承天門,揣着手問向一旁的于志寧,道:“誰讓褚遂良說這些話的。”

“趙國公吩咐的。”

“這些話也是你們讓他說的?”

“倒也不是。”于志寧解釋道:“是褚侍郎自己想的。”

李承幹頷首道:“怎麼聽着,不像是他會說出來的話。”

于志寧思量了片刻,又道:“近來褚侍郎與紀王殿下還有走動。”

李承乾的神色多了幾分瞭然,與于志寧又叮囑了幾句之後,就回了東宮。

此刻的東宮內,李麗質正在聽着父皇與爺爺的講話。

李承幹坐在東宮牆邊,拿起一旁的蒲扇給自己扇着風,拿起一盆冰鎮的葡萄往口中送着。

李世民道:“朕可以派出更多人去支教。”

李麗質道:“不可以。”

“爲何?”

聽着父皇反問,李麗質解釋道:“現在皇兄每年在崇文館與支教事業上花去的銀錢有數千貫,今年恐怕接近萬貫,如果按照皇兄給支教夫子的用度,敢問朝中有多少銀錢,可以將支教傳播在中原各地?”

李世民接着道:“有些事不能用金錢衡量,這不是你們說的嗎?”

李麗質又道:“說得殘酷一些,父皇預想的不過是隨時都會倒塌的雕欄玉砌,就像是我們用積木搭出來的房子,一推就倒了,沒有足夠的支撐,又沒有太過堅定的意志,不能這般考慮。”

“如果唐人有更堅定的信念,才能與父皇預想的那般。”

“難道你皇兄的支教就止步不前了?”

李承幹聽着父皇與麗質的談話,又覺得很有意思,便來了興致繼續聽着。

李麗質又道:“適合當下的纔是最好的,現在關中與洛陽的情形就是最好的選擇,至於將來要如何運作,還要看將來的形勢。”

再看父皇還有些猶豫,李麗質站起身道:“女兒給父皇講個故事吧,這個故事也是皇兄說過的。”

李世民頷首,“講。”

李麗質又道:“從前有一戶人家,這戶人家的爺爺就要過世了,可這個爺爺有很多的孩子,而他們家所住的地方是一片荒地,那位就要過世的爺爺一直擔心他的孩子們會餓死,爺爺在臨終前說他在後院的荒地裡埋了很多金子。”

“後來呀,爺爺過世之後,他的孩子們都去荒地裡挖金子,可荒地裡根本沒有金子,他們挖了很多年,再後來荒地因他們遍地挖掘,成了田地,種出了很多糧食。”

“此後爺爺孩子就能靠着田地裡的糧食活下去,他們雖說沒找到金子,但找到了比金子更重要的東西。”

李麗質的話語頓了頓,又道:“這比金子更重要的,正是值得追尋的。”

李淵瞭然道:“因此,金子不重要,現在爲支教花出去的銀錢也是不重要的。”

李麗質笑道:“爺爺說得是。”

李世民拿起茶碗發現不知什麼時候碗中的茶水已空,目光看向一旁提着茶壺的太監。

這太監還沉浸在長樂公主所講的故事中,好一會兒纔回過神,連忙給陛下續上茶水。

這才續上的茶水,李世民又不願意喝了。

太監委屈地低着頭站着。

李淵笑着問道:“麗質啊,稚奴那小子在太液池放養的鴨子是不是能吃了?”

李麗質點頭道:“倒是挺肥的,爺爺這牙口還能吃鴨肉嗎?”

李淵笑呵呵撫須道:“讓小福燉一燉,燉得爛糊一些,朕就能吃了。”

一旁拿着茶壺的太監如釋重負,連忙道:“這就給陛下去太液池抓。”

不多時,母后領着蘇婉與寧兒也回來了,一大家子的晚飯就要在東宮用了。

黃昏的時候,李治這纔回來。

李麗質數落道:“稚奴啊,你怎麼一回來就吃東西?”

李治背過身將一根香蕉吃完,而後道:“今天在外跟着許少尹跑了一天,就沒吃。”

在姐姐的目光下,他連忙老實道:“弟弟今天沒有闖禍。”

李麗質這纔將目光收了回來,而後去給小福幫忙。

沒錯,東宮的孩子是要學會做飯的,現在還只能做一些較爲簡單的食物。

東陽還記得用皇兄的叮囑來說,哪天你要出遠門,至少要保證自己不被餓死,能自己解決肚餓。

“用飯了,用飯了!”

東宮內傳來了李麗質的喊話聲,一羣孩子便圍了上來。

眼前父子這桌,放着一碗鴨湯,鴨湯碗中放着兩隻鴨翅膀,另外還有三兩盆菜。

李世民回頭看了看身後熱鬧得小孩那桌,再看看自己與兒子兩人單獨的一張小桌子。

李承幹吃着一張餅,往嘴裡送着一些豆芽菜,放入口中嚼了片刻,嚥下之後,問道:“不是說母后願意和父皇一起用飯了?”

李世民道:“平時你母后不是這樣的。”

“這兩個鴨翅膀就父皇吃吧,兒臣應付兩口就好。”

說話間,李世民從袖子裡拿出一些乾果,放在桌上道:“最近睡得如何?”

“兒臣睡眠都挺好的。”

“這些乾果對身體挺好,你要不要試試?”

李承幹拿起一棵仔細觀察着道:“這是藥材吧?”

李世民拿起筷子點了點頭道:“也算是,你要平素裡睡不好也可以用來泡水喝。”

正說着,李承幹也從袖子拿出一個布袋子,道:“兒臣這裡有些金銀花與黃芩也挺好的。”

李世民遲疑道:“是嗎?”

“祛火解毒,也是泡水喝。”

李世民不動聲色拿過這個布袋子,道:“這個小袋子放入杯中就可以沖泡了?”

“嗯,方便省事,父皇試試,好用的話再送一些給父皇。”

李世民揣好這袋金銀花,道:“你近來還上火?”

李承幹搖頭道:“偶爾。”

“朕近來也有些上火。”

“別常喝,喝多了會鬧肚子。”

“唉,還是年輕好。”

父子間也不用相互看對方,只是瞭然點頭,繼續用着飯食。

午飯之後,父皇與母后就回去了,爺爺躺在躺椅上讓小兕子給敲着後背。

李承幹扛着一根魚竿出了東宮,在太液池邊放下魚竿,拿來一張胡凳坐下。

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183.第183章 識大局79.第79章 家宴第153章 崇文館第554章 無底洞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337.第337章 “奇觀”267.第267章 蘇亶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304.第304章 寒冬420.第420章 戰象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50章 天分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186.第186章 杜正倫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43章 一朝一夕間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325章 佳節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101章 東宮爭吵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84章 戰書第179章 效益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323章 新爺孫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第568章 長安之南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568章 長安之南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第82章 搶還是買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524章 同盟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128章 風波乍起第68章 孤有進步嗎?206.第206章 真話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14章 偏心的父皇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70章 家事第35章 越活越平庸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170章 多錢善賈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386.第386章 新年
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183.第183章 識大局79.第79章 家宴第153章 崇文館第554章 無底洞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337.第337章 “奇觀”267.第267章 蘇亶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304.第304章 寒冬420.第420章 戰象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50章 天分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186.第186章 杜正倫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43章 一朝一夕間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325章 佳節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101章 東宮爭吵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84章 戰書第179章 效益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323章 新爺孫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第568章 長安之南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568章 長安之南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第82章 搶還是買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524章 同盟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128章 風波乍起第68章 孤有進步嗎?206.第206章 真話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14章 偏心的父皇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70章 家事第35章 越活越平庸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170章 多錢善賈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386.第386章 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