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

第355章 冬至家宴

李承幹帶着河間皇叔而來,便一起入座。

李治與李慎正狼吞虎嚥吃着,他們嘴裡還在嚼着筷子又夾起了一些。

李淵的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小於菟與小靈鵲身上,一邊看着他們吃,還給他們夾菜。

高士廉道:“聽聞你近來與谷那律走得很近?”

李承乾道:“他老人家想要教化世人,孫兒與他共同編寫書籍。”

“挺好的,但也別太久了。”

“舅爺說的是。”

聞言,李孝恭正在嗦面,聽聞此言動作一滯,似有思量,又恢復了正常嗦面的狀態。

這爺孫倆就差沒說谷那律的年事已高,就怕再過兩年去世了,趁着現在能用趕緊用。

小兕子正在與東陽說着老君山的事,這兩個妹妹都是道門中人的弟子,李淳風與孫思邈都是道士,東陽對老君山也挺好奇的。

這頓飯吃得熱鬧,爺爺被兩個孩子逗得朗聲直笑。

長孫皇后看着孫子與孫女,滿臉的笑容。

飯後,李治與李慎就沒影了。

臨川抱着暖手的熱水袋道:“他們去找許敬宗了。”

李麗質不屑道:“呵,這兩個小子越發管不住了。”

臨川坐在爺爺的宅院門前,看着大雪眯眼笑着。

每年的冬至都是家裡最熱鬧的時候,今年父皇不在,李恪也不在,李泰還在長安。

蘇婉與寧兒還要照顧着孩子。

長孫皇后走到頗顯形單影隻的兒子身邊,伸手攬着兒子手臂道:“有心事?”

李承乾道:“確實有不少煩心事。”

拉着兒子坐下來,長孫皇后又道:“你父皇主持國事的時候也時常憂思,尤其剛登基的那兩年,時常寢食不安。”

李承乾點頭道:“兒臣知道,父皇登基的那兩年很不容易,兒臣比父皇容易太多了。”

“承幹,我們李家作爲帝王家,要憂心的事,自然要比尋常人要多,往後更是如此。”

“等兒臣登基了,肯定會有更多煩心事,眼前這點不算什麼。”

長孫皇后在雪天中長出一口氣,“如今只盼你父皇東征能夠平安歸來。”

父皇此戰的勝負已不重要了,因當皇帝親自去東征,這種表態已足夠收攏民心,並且在遼水一戰大勝,中原各地的民心更是歸附。

如此,李唐王朝立足中原,便有了更結實的擁護。

若父皇能順利收回那些前隋將士的屍骨,讓屍骨歸鄉,也算是對前隋朝有交代了。

如此李唐這個帝國的根基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穩定。

長孫皇后道:“一直都有人說,讓你父皇泰山封禪,後來呀,你父皇也猶豫過。”

李承乾道:“父皇猶豫什麼?”

見小靈鵲跑來,長孫皇后將她抱在懷中,道:“你父皇是猶豫,是否要東征,若去泰山封禪是爲了安定人心,也就不用去東征了。”

安靜的聽着母后的話語,心想着當時的情況。

“其實朝中有很多將領都是從前隋留下來的,他們一直支持你父皇東征,東征可能會敗,也可能步前隋的後塵,但你父皇還是決定了東征,而不是去泰山封禪。”

李承乾笑道:“那父皇東征回來之後,還會去泰山封禪嗎?”

長孫皇后還是搖頭道:“你父皇要去就去吧。”

午時的飯食剛過去不久,小福就在爲晚上的飯食做準備了,李承幹看着李治從河北送來的卷宗。

李麗質也翻看着,蹙眉道:“果然不能指望稚奴他們去查。”

說來也是,博州的幾個人命案處理得很安靜,也看不到後續的線索。

李承乾道:“其實他們就在等着我們放棄。”

李麗質又道:“那就要繼續查。”

“嗯,咬住不放,繼續追查,直到有個結果。”

這些事本就不是自己所長,山東的事交給御史臺與大理寺去查辦即可。

李麗質道:“妹妹去幫小福做飯食。”

待麗質離開,蘇婉擡頭看去,見到坐在桌邊的太子獨自而坐,她端着棋盤而來,道:“妾身與殿下下棋。”

太子的棋藝一直都很好,棋盤上是殺伐果斷的。

黑白子在棋盤上縱橫,蘇婉自認出身名門,棋藝說不上精湛,也算上乘。

成婚以來,與太子下棋的次數並不算多。

每一次都是以敗局告終。

眼前的棋盤上,蘇婉神色凝重,殿下的黑棋攻勢很兇猛,找到白子的空隙,便一口咬住了。

蘇婉覺得只要從太子的棋藝中學到一些,便能讓自己的棋藝也更精湛。

河間郡王又與太上皇交代了一些話語便離開了。

李淵抱着小於菟問道:“稚奴與慎兒這兩個小子還不回來用飯?”

眼看着晚上的飯食就要好了,也不見人回來。

東陽道:“爺爺不用擔心他們,飯食一好,肯定會到。”

不出兄弟姐妹的所料,等飯菜上了桌,李治與李慎便回來了。

晚上的飯菜更豐盛了,長孫皇后問道:“稚奴?”

李治嘴裡嚼着道:“嗯,母后。”

“在外面幫着你皇兄查案是不是沒吃好?”

李治搖頭道:“能吃好,就是沒有家裡的好吃。”

長孫皇后無奈一笑。

一封書信打斷了李治與李慎的雅興,這封書信是張柬之從博州送來的。

“這個賤人被揍了!”李治氣憤道。

一家人都吃好了,飯桌上就剩下了爺爺,母后與皇兄,他大聲道:“皇兄,張柬之被人揍了。”

李承幹吃着飯菜,慢條斯理道:“那又如何?”

“治想要回博州。”

給爺爺端着湯飯而來的李麗質,道:“乾脆把你的封地劃到博州,往後就住在博州,別回來了。”

李治剛纔的銳氣登時就鬆懈了下來,道:“那弟弟也不能坐視不管。”

李麗質給爺爺送來了湯飯,便心情不錯的離開,不打算再多管。

李慎低聲勸道:“張柬之被揍了,不高興嗎?”

“不高興。”

李慎嘆息一聲又勸道:“其實這件事也不用着急的,在博州還有李義府。”

被慎弟這麼一說,李治當即冷靜了下來,言道:“慎弟說得在理,憑什麼這種事也要我出手,應該是他張柬之沒本事,就別想着來見我。”

李慎道:“如此甚好。”

李治又道:“可治還是要再去一趟博州。”

“晉王兄說得不錯,這件事要有始有終,不過既然都回來了,這些天就留在洛陽,等來年再動身。”

出門在外,李慎就是李治的一顆定心丸,既能出謀劃策,也能夠勸李治不要衝動行事。

李淵聽着這些話語點頭,李慎爲何這般的聰慧,是因這個孩子是承幹教養的,是東宮養大的。

從住在東宮開始,李淵就看着承幹教他們道理,教他們讀書識字,並且學識十分了得,即便是李治看起來依舊是大器晚成的樣子。

可就算是他,放在許多同齡人中,李治也是比其餘的同齡人領先一大截。

只不過在東宮如此多的兄弟姐妹中,李治反而顯得很普通。

李承幹吃着飯菜不語,李慎是個很懂事的孩子,別看他平日裡就跟在李治身後,老老實實的模樣,其實他比李治聰明多了。

只是李慎不願意表現出來。

兄弟兩人走到爺爺的宅院外,披着大氅坐在門前低聲說着話。

李治道:“慎弟,你說皇兄是不是要獨尊儒術了。”

李慎坐在石階上,擡頭看着漫天的大雪道:“不會的,皇兄是不可能獨尊儒術的,我們自小所學的學識就不是儒家學識,而且從小到大,皇兄就教導我們要時刻保持辯證的目光。”

“皇兄在意的是谷那律此人的名望與學識,但於社稷來說,皇兄不會只採用大儒一家之言。”

李慎又強調道:“晉王兄發現沒有。”

“發現什麼?”

“我們在東宮所學的學識,皇兄從未再教給別人,即便是大儒,皇兄也從未說過隻言片語。”

李治思緒早就不在皇兄與大儒之間,而是又道:“我們晚上去給許少尹幫忙,聽聞他要接手洛陽的事,會很忙的。”

李慎嘆息一聲,與宅院內的姐姐投去眼神。

臨川聽到兩個弟弟的言語,她點頭示意他們兩人可以離開。

夜裡,小武與小慧也來到洛陽城。

“我們何時去見公主殿下。”

本來兩個弟子都在北苑給長樂公主整理書卷,今天來洛陽也是得到了公主殿下的吩咐,說是有要事。

小武看着天色已入夜,雪還這麼大,長髮吹風飄動着,她看向一旁的女侍衛,道:“給公主殿下帶個話,我們到了,明日的早晨再去見殿下。”

“喏。”

徐慧捧着一卷書,又道:“小武姐,去我家吧,家父就在洛陽。”

小武道:“好呀。”

其實小武姐姐的父親如今年邁也已病重,小武的母親與姐姐一直照顧左右。

從長安一路來洛陽,小武姐姐的興致一直不高,徐慧儘可能希望她能夠高興一些。

徐孝德早就安排了家僕在城門前等着女兒。

徐慧對眼前的家僕道:“帶我們去見家父吧。”

家僕在前面領着路。

博州的武水縣,這裡也正下着大雪。

夜裡,一片河邊,自從李義府來到博州,便開始查問博州各縣,如今拿下了一個縣令,但線索斷了,現在他很苦惱,若找不到後續的線索,拿山東一點辦法也沒有。

身爲御史,李義府有能夠查問各州府的權力,他讓一些長安而來的不良人暗中在打探消息。

晉王與紀王在博州結交的遊俠,就是用來打探消息的。

遣退了左右之後,李義府還站在河邊,他要在這裡等着一個人,五年前有人在滄州的貝殼湖發現了一具屍體。

但這件事很奇怪,當太子派人去掃清河北時,沒人在河北告知官府。

而是忽然來了一個婦人,來了博州喊冤。

來人是盧元的生母,他的孩子盧元被人害死了。

她口口聲聲說兒子是被人害死的,可不出三天,她也被人殺了。

李義府眼神露出些許狠厲之色,案子到了這裡就結束了,充滿了離奇與荒誕。

相隔千里地,卻來了博州喊冤。

盧元的生母藉着省親的名義來博州,而後在博州的官衙喊冤,她爲何不在滄州喊冤,難道說滄州的官吏她都信不過嗎?

身後傳來了腳步聲,李義府回頭看去是一個戴着斗笠的農夫,他揹着一個籮筐,手中拿着一根木棍。

這個農夫到了近前,道:“見過御史。”

李義府看着對方道:“你是誰?你與盧元的案子有什麼關係?”

這個農夫拿下了斗笠,用嘶啞的嗓音道:“小人是盧家的家僕,親眼看着崔仁師將盧元推入貝殼湖。”

“當真?”

這個農夫又拿出一封書信遞上,道:“這是崔仁師給我的書信,他讓我殺了盧元生母。”

李義府拿過書信,忽然一笑,他心中可沒有這麼多大義,只要能殺世家人,對他來說就是十分快意的事。

“這麼重要的事,他交給你去辦?你現在是來認罪的?”

“我只是崔仁師派出的其中一個,盧元的生母不是我殺的,是別人殺的,他們讓我去殺人,是因爲信任我。”

李義府蹙眉道:“爲何信任你?”

他道:“他們都知道,我是一個啞巴。”

言罷,他又發出了啞巴的特有的聲音,露出十分討好的表情,但很快又面色低沉,道:“盧元的生母對我有恩,我不忍下手,可崔仁師安排的人手不只是我一個,還有別人,我沒攔住他們,現在夫人死了,我希望崔仁師也死。”

李義府道:“你現在就可以去殺他。”

農夫神色迷茫,再次發出沙啞的嗓音,道:“河北出事之後,崔仁師藏起來了,我找不到他。”

隨後,這個農夫講了一個十分漫長的故事,這個故事要從武德年間開始說起,他是盧元生母的家僕。

身爲家僕,他深知不該對自家的女主人有愛慕之心,可他是個啞巴,又只是一個家僕。

後來女主人嫁去了范陽盧氏,他也跟着女主人去了滄州,一去多年,他是個啞巴一直不受盧家的待見,後來就只是一個看湖的啞巴。

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183.第183章 識大局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18章 彪悍的早朝478.第478章 臣慚愧279.第279章 清查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97章 謠言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365.第365章 宴席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323章 新爺孫第82章 搶還是買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85章 兵馬未動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424.第424章 重逢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309.第309章 發兵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93章 苦惱的舅舅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127章 遊園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第80章 漠北恩怨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213.第213章 旱情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第325章 佳節279.第279章 清查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第27章 長安傳聞436.第436章 老將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第168章 一夜358.第358章 軍心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152章 東宮舊人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62章 對錯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243.第243章 雪後423.第423章 江邊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279.第279章 清查243.第243章 雪後第168章 一夜第559章 不可分割第132章 豪傑依舊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87章 通達?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
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183.第183章 識大局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18章 彪悍的早朝478.第478章 臣慚愧279.第279章 清查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97章 謠言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365.第365章 宴席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323章 新爺孫第82章 搶還是買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85章 兵馬未動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424.第424章 重逢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309.第309章 發兵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93章 苦惱的舅舅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127章 遊園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第80章 漠北恩怨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213.第213章 旱情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第325章 佳節279.第279章 清查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第27章 長安傳聞436.第436章 老將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第168章 一夜358.第358章 軍心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152章 東宮舊人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62章 對錯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243.第243章 雪後423.第423章 江邊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279.第279章 清查243.第243章 雪後第168章 一夜第559章 不可分割第132章 豪傑依舊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87章 通達?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