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

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

兵部的官邸內,張柬之還在考慮着裴炎的話語。

眼看外面的天色就要入夜,裴炎收拾好這裡,確認書架上的書都擺放無誤,道:“你還不走嗎?”

正在沉思的張柬之這纔回神,道:“你下值了?”

裴炎看着外面的天色,“要入夜了。”

張柬之起身跟上腳步,走到官邸外,迎面而來一陣冷風,此刻看不見夕陽,倒是還有些天光,能夠看到天上陰沉沉的烏雲。

被寒風吹着,讓人直打擺子,張柬之收緊自己的外袍,待裴炎關好兵部官邸的門,兩人才一起離開皇城。

來到還熱鬧的朱雀大街上,張柬之道:“也不知道晉王殿下的酒宴結束了沒有。”

裴炎依舊走着,一副漠不關心的模樣。

兩人來到一處酒肆前,張柬之看到了正在飲酒的晉王與狄仁傑,他笑着走入酒肆內。

“裴炎!一起喝酒!”

話語聲從酒肆內傳來。

裴炎在原地停了片刻,再一次邁步離開這裡,也不想去酒肆,而是一路走過從朱雀大街走入一處街巷,來到了安邑坊,在這裡有一間小屋是自己的住處。

這裡是朝中給官吏安排的住處,貞觀年間在陛下還是太子的時候,就開始主持修建坊市,這長安城以朱雀大街爲界分爲東西兩側,修到現在爲止,這長安城分爲一百零八坊。

安邑就是其中一坊,這些房子還是屬於朝中的,是給朝中的官吏住,在這一坊所住的也都是朝中官吏。

只要在朝中任職,衣食住都不用擔憂,甚至每一次節日朝中還會給一些節禮。

如果在朝中身居要職,只要官位到了六部侍郎之列,朝中甚至會給安排宅院。

狄仁傑家就是如此,當初狄知遜還在京兆府任職,就住在京兆府,當任職刑部侍郎之後,朝中便給他安排了一個像模像樣的宅院。

裴炎走入自己所住的這間小屋,腳步剛走入,外面就又下起了一場凍雨。

天色完全入夜之後,風聲更大,也更冷了。

шшш ✿тt kΛn ✿CΟ

走入屋內,裴炎看到了屋內放着一個籮筐,籮筐內放着的就是現在長安城十分盛行的蜂窩煤,還在筐上特意寫了,用時不得關緊門窗。

點亮油燈之後,紅色的字跡特別地顯眼。

這是裴炎在長安度過的第二個冬天,今年的冬季比往年更冷了。

“裴郎中?”

聽到話語聲,裴炎轉頭看去,是住在對面的大叔快步跑來,他與家小一起住在安邑坊,還記得這個大叔是在秘書監任職。

他笑呵呵道:“裴兄弟,你這裡的煤可有富餘?”

裴炎道:“我一個人住,用不了這麼多。”

言罷,裴炎給他分了一半,那大叔笑呵呵道:“這天實在是太冷了,家裡孩子實在受不了凍,多謝了。”

裴炎道:“無妨。”

那大叔拿着半筐煤冒着雨又匆匆回到了自己的住處。

見沒人再來打擾自己,裴炎便關上了門,打開半扇窗戶,將爐子放在窗口,點燃了煤,將水壺放上。

再將一些面也放入水壺中,待水煮開了面也好了,再撒上一些饢餅的碎屑,放一些鹽。

水壺打開蓋子就是一個大大的碗,放在桌上拿了筷子就能吃。

油燈下,燈火微弱的光,照在書上,裴炎又開始了苦讀,現在朝中才俊衆多一想到狄仁傑與張柬之的天賦,便覺得壓力巨大。

正看着書,就聽到腳步踩水的動靜,裴炎擡頭看去見到了對面的婦人帶着一張餅而來。

那婦人走到窗前道:“我家漢子不懂事,拿了伱的煤,就走了。”

“無妨的,我一個人用得少……”

還未等拒絕,那婦人便將一張餅從窗臺放在了桌上,又道:“看你吃得簡單,這餅你吃,往後你有換洗的衣裳就交給我,我平日裡給別人漿洗衣裳掙點用度,順帶給你洗了,不收你錢。”

言罷,這個婦人十分友善地笑着,又快步跑了回去。

住在對面的是一家三口,隱約還能聽到孩子的笑聲。

裴炎收回目光,看到了桌上的這張餅,餅還是熱的,裡面放着不少羊肉。

這場雨一直到了深夜才停下,裴炎依舊看着手中的書,這是鴻臚寺編撰的書籍。

書卷上所寫的內容都是西域的情況,西域要建設安西四鎮,陛下一定會過問兵部。

這卷書中所記得就是京兆府與崇文館對西域的種種建設步驟,看着這卷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當年的生產衛府是如此行事的。

也不知道看了多久,天色又快亮了,裴炎這才睡下。

翌日,下了一夜的凍雨,長安城的街道上結了不少的薄冰,陽光照耀長安城時,屋頂的碎冰反射着陽光。

各家各戶打開了家門,人們早早出了門,開始爲一天的生計忙碌。

正值冬日裡休沐的清晨,李承幹召見了民部尚書褚遂良,工部尚書徐孝德。

兩位尚書得到召見,就腳步匆匆出了城門,翻身上馬前去面見陛下。

在龍首原邊上,皇帝一家人正在冬日裡遊玩。

李承幹坐在爐子邊,正在與李恪說着話。

遠處是一羣孩子正在打鬧,蘇婉與吳王妃,魏王妃坐在一起說着話,寧兒領着宮女正在準備着飯食。

三家人聚在一起,這片顯得格外的歲月靜好。

李恪道:“此番嶺南亂象,是否要派出將領平定?”

李承幹頷首道:“朕會讓人去一趟,最好是將嶺南犁一遍,較爲偏遠的地方支教十分困難。”

李泰看了看後方,道:“兩位尚書來了。”

褚遂良與徐孝德翻身下馬,快步上前道:“陛下。”

李承幹讓人將一張地圖掛了起來,道:“正值休沐讓兩位來一趟,有勞了。”

褚遂良忙道:“陛下有命,臣莫敢不從,何談有勞。”

徐孝德想說的話都被褚遂良說了,一時間只能作揖行禮,褚遂良當真是一個棘手的同僚。

李承幹領着兩人走到地圖前。

風吹過時,掛在木板上的地圖還有些晃動,李承幹才開口道:“父皇與老將軍們去驪山冬獵了,隨行的兵馬有兩千人,民部記得準備好糧草。”

褚遂良連忙道:“喏。”

徐孝德目光看着眼前的地圖,糧草的事與自己無關,但這幅地圖肯定與工部有關。

李承乾道:“青雀讓文學館畫了圖,現在洛陽儲備的糧草不少,關中有鬆州囤積的糧草,但關中幾百萬的人口,還需要更多的糧食,關中的糧食是有限的,但人口還會繼續增加。”

目光看着眼前的地圖,李承幹指着一條河道:“運河連通南北可以建設漕運,青雀與恪弟可以看管河道的修繕,但漕運建設還要工部來主持。”

徐孝德再一次行禮,道:“臣領命。”

這條連通幽州與洛陽,南下江南的運河是隋煬帝留給大唐的遺產,這份遺產的價值巨大。

若以運河爲主,可以建設出一條以運河爲主的經濟體系。

李承幹又道:“近些年民部一直將洛陽的糧食運送到關中,雖說每月都有上千石,次數多但運糧少,朕打算自出潼關之後,沿途每隔七十里修建糧倉,以備轉運,一共十二個糧倉。”

褚遂良道:“陛下,洛陽乃如今關中貨物集散之地,早有修建。”

李承幹讓內侍給兩位尚書遞上茶水,又道:“關中的糧價都快八錢一斗了,朕不希望糧價會到十錢一斗。”

其實這條糧倉路線是按照後世的河南府路到奉元路的想法規劃的,沿途一共十二個驛站,一共十二個糧倉。

李承幹又道:“漕運建設動輒數年,沿途道州也需要調動人力,各地官府需要通力合作。”

漕運建設看起來很美好,也是一個十分龐大的經濟體系,一旦建設出來能夠給朝中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也能夠讓南北貨物流通更頻繁。

褚遂良道:“陛下,還有顧慮。”

李承幹喝着茶水看着地圖,道:“或許又會有人說朕是記恨他們的抱怨,讓各道州的官吏有得忙了。”

李泰也想起來,當初皇兄張貼的佈告,就是運糧沿線官吏的所言,雖說社稷大計與個人恩怨無關,但也足以令那些抱怨的官吏羞愧了。

皇帝有錢的好處就是可以大肆建設,也難怪南北朝時期一個皇后的胭脂錢都有數萬貫。

數萬貫的胭脂,那究竟是什麼呀……

蘇婉平時也不會着粉黛,儉樸慣了。

若真有數萬貫的胭脂錢,都足夠建設一座城了。

李承幹擡首看着地圖,這項巨大的工程要進行數年之久,並且關中各地的糧倉與運河一起開工,需要龐大的人力。

李泰道:“皇兄,漕運一旦開始建設,以後會遇到更多的麻煩,也會有更多的繁重的政事。”

“朕依舊很缺人手,倒不怕麻煩。”

朝中每隔兩年的科舉正在虹吸着中原各地的人才,吸納而來的人才成了官吏,總需要安置的地方。

李承幹對現在的朝堂現狀很不滿,人手實在是太少了,希望將來的官吏之多,可以填滿中原各地。

將來誰也不知道運河沿岸的經濟會不會騰飛,洛陽肯定會越來越好的,建設了漕運之後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那又如何呢?大不了多抓一些人去西域種樹,多安排一些官吏,身爲皇帝,這些事辦起來就簡單多了。

強權的皇帝,彪悍的朝臣,驍勇的將領,這天下還有什麼事是辦不成的。

做最好的打算,做最差的準備罷了。

至於商戶們的漕運許可,以及份額,或者是由朝中官吏主持漕運,再或者是漕運運輸人員如何安排?

這些還要等運河漕運建設好之後,再做打算。

朝中有的是銀錢,這筆錢花得起。

西域還在種樹,都種了有二十年了,反反覆覆,朝中也不知道什麼樹好種,大不了就是死了一片林,再種上一片,土壤倒是越來越肥沃了。

梨樹,石榴樹都試過,還有胡楊樹。

有些樹種活了,有些樹種了又死了,對此郭駱駝也只是讓人們多去嘗試,二十年過去了,不如再來一個二十年。

能夠讓犯人去西域種樹,而不是人頭落地,李承幹心中暗想着朕這個皇帝也算是很仁慈了吧。

相比歷朝歷代,與到處殺人的皇帝相比,朕太聖明瞭。

關中的確找不到足夠的空閒勞動力,但遼東與河北還是有很多勞力能夠利用的,反正朝中會給工錢。

李承幹遲疑道:“兩位尚書可以回去擬定章程,如有什麼需要幫忙你們可以知會青雀與恪弟,朕的這兩位弟弟相助工部與民部。”

言至此處,兩人就可以離開了。

但褚遂良還站在原地,他躬身道:“陛下,臣還有顧慮。”

李承幹輕描淡寫道:“朕有錢。”

這句話聽着確實很提氣,多少年了……自貞觀一朝極度緊張的朝堂而言,現在的朝中真是太富裕了,多麼提氣的一句話,真是久違了。

褚遂良至今記得,當初的沒錢二字。

“陛下,臣的顧慮不是銀錢。”

李承幹神色有了幾分不悅,將茶碗放在桌上。

褚遂良注意到陛下的神色,連忙低下頭,即便陛下不悅,該說的還是要說,言道:“陛下,一旦運河疏通,漕運建設完成,中原的新羅婢會越來越多的。”

一聽新羅婢,李承幹撫着額頭道:“怎麼?新羅女人是逃荒逃到中原來了?”

“回陛下,如今中原各地的新羅婢已有不少,臣以爲此風不可助長。”

如果是許敬宗在這裡,就沒有這麼多顧慮。

褚遂良辦事沒有許敬宗那樣雷厲風行,好在周到。

李承幹低聲道:“有時候朕也很煩惱。”

“臣失言,但望陛下思量。”

李恪道:“新羅的確是個很貧瘠的地方。”

臣子就是給皇帝解決麻煩,難道臣子能力不足也是皇帝的問題,那這皇帝還能不能當了?

李承乾道:“既然意識到了問題,就要解決問題,朕認爲只會提問題的風氣,也不好。”

褚遂良神色惶恐,行禮道:“臣告退。”

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219.第219章 調令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362.第362章 祭拜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499.第499章 千秋殿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365.第365章 宴席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第132章 豪傑依舊第559章 不可分割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386.第386章 新年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358.第358章 軍心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423.第423章 江邊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73章 “肥羊”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33章 孫神醫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85章 兵馬未動252.第252章 范陽案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286.第286章 轉變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186.第186章 杜正倫358.第358章 軍心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131章 折衝府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351.第351章 少了第326章 蘇亶家事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323章 新爺孫第323章 新爺孫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517章 大宛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279.第279章 清查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101章 東宮爭吵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153章 崇文館
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219.第219章 調令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362.第362章 祭拜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499.第499章 千秋殿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365.第365章 宴席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第132章 豪傑依舊第559章 不可分割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386.第386章 新年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358.第358章 軍心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423.第423章 江邊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73章 “肥羊”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第33章 孫神醫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85章 兵馬未動252.第252章 范陽案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286.第286章 轉變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186.第186章 杜正倫358.第358章 軍心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131章 折衝府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351.第351章 少了第326章 蘇亶家事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323章 新爺孫第323章 新爺孫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517章 大宛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279.第279章 清查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101章 東宮爭吵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153章 崇文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