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

陰雲密佈的長安城就快下雨了,房玄齡腳步匆匆來到了衛國公的府邸。

李靖道:“東陽公主給老夫看過身體,如今還算好,不用你們牽掛。”

房玄齡看了看四下,坐下來道:“老夫這纔剛坐下來,李衛公就要趕人。”

“聽說太子被范陽的事難住了?”

房玄齡遞上一卷名冊道:“這些事難不住他的。”

李衛公接過名冊仔細看着,又道:“你房玄齡的弟子,誰敢小覷?”

“這孩子信奉治標不治本,就是沒治,眼下的議論他都不在意,除了一句話要一查到底,他什麼都沒說。”

李靖翻看着名冊,“這是百騎的名冊?”

“正是,陛下讓老夫拿來給衛公過目。”

看罷,李靖將名冊遞還,道:“牛進達守着鬆州,樑建方守着吐谷渾?”

“正是。”

“還請房相告知陛下,如有必要,藥師可再走一趟吐谷渾。”

房玄齡滿臉的笑容,“朝中將領足夠,一個吐蕃還不足以驚動藥師。”

李靖也跟着笑了。

長安城,薛仁貴又去西域了,回來長安的這半年裴行儉一直陪在蘇定方將軍左右,閒來無事他就在京兆府前的酒肆喝酒。

聽聞張大安升遷至京兆府,任職書令,想要恭賀他,卻又聽說他去了洛陽。

“就知道你會來這裡喝酒。”

聽到話語聲,擡頭看去是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

他是王玄策,是這些天結交的好友。

裴行儉道:“葡萄釀,五錢一斗。”

王玄策的長相看着不像是個軍伍中人,身材消瘦,更像個文弱書生,雖說年長几歲,面容看起來更稚嫩些。

他搓着手坐下,道:“斗酒五錢?這長安的葡萄釀也不值錢了。”

酒肆的店家抱怨道:“今年的年景好,司農寺的人說葡萄又要豐收了。”

裴行儉瞅了眼失落的店家,低聲道:“葡萄釀賣去洛陽就值錢了,他賺得可不少。”

王玄策訕訕一笑,道:“那在下又要向裴老弟討一碗酒水喝了。”

裴行儉一臉無所謂道:“喝便是,說這些做甚。”

“還是守約爽快。”

“一口酒水罷了,吃不窮某家。”

裴行儉嘴上說着,他算是看出來了這個王玄策就是個蹭吃蹭喝的。

也不知道他家境貧寒還是如何,平日裡的用度也是捉襟見肘,反正都是在中郎將手下行事,交情還算好。

有着上一次西征的錢餉,裴行儉短時間不會缺少銀錢花,自給自足是夠的。

王玄策喝着一口酒水,又吃着一張餅,擡頭挑眉,道:“哎!吐蕃好像要打我們。”

裴行儉不屑一笑道:“他們自尋死路。”

王玄策感慨道:“真羨慕伱,跟着侯君集大將軍拿下了高昌,在下心中滿腹的兵法,無處施展。”

上一次征討高昌,裴行儉算是見識了唐軍軍中的水有多深,一個個都是藏得極深。

要不是見到了蘇定方將軍,根本想不到王文度當年還隨着李靖大將軍一起征討頡利。

後來聽中郎將解釋之後才知道,這個王文度有一個本領,任何人的一張臉他都可以過目不忘,如果你在軍中戰死了,他會一一辨認屍體,記錄籍貫給戰死的袍澤發放錢餉。

中郎將還說應該慶幸軍中有王文度這樣的人,不然你們一隊全軍覆沒的時候,沒人會去撿你的屍首,也沒人知道你是誰。

只有王文度會跋涉千里地,拉着車把戰死的將士一個個拉出來,記錄在案。

有了先前的經驗,裴行儉不敢小瞧軍中任何一個人,哪怕是一個小卒說出來的經歷,可能都是自己比不了的。

吃了酒,吃了餅之後,王玄策神色懶散地打了一個哈欠,道:“吃了喝了就想睡。”

早就習慣了他這麼不着調的模樣,裴行儉點着頭示意他可以走了。

剛蹭了飯的王玄策有些不太好意思,畢竟吃了守約這麼多頓飯,還以爲這小子會趕人,他倒是從不拒絕。

咳了咳嗓子,王玄策湊近小聲道:“想隨軍出征嗎?”

裴行儉看了看四下,問道:“你有消息?”

“吐蕃使者就要來長安了,要打仗了。”

“你怎麼知道?”

“在下認識幾個胡人,常去吃他們的酒。”

裴行儉扶着額頭,這個王玄策好似見縫插針,在哪裡都不會餓着,再一想又覺得不對,道:“既然是吐蕃使者要來了,軍中爲何沒有消息?”

言至此處,一個傳令的士卒騎着快馬從朱雀大街而過,他大聲道:“急報,吐蕃使者來朝!”

王玄策輕描淡寫道:“這不是來了嗎?”

裴行儉望着自信的王玄策,又覺得此人不可思議。

急報送入皇城中,鴻臚寺的官吏急匆匆跑入禮部。

正在與一旁小吏交談的李百藥問道:“出什麼事了?這般急急忙忙的。”

“吐蕃使者來了!”

“嗯?”一旁的幾個小吏紛紛驚疑。

昔日的種種在記憶中出現,好似就在昨日,李百藥一拳重重打在了桌上,眼底裡升騰起戰意。

東宮太子不論是心情好,或者是心情不好,都會去太液池釣魚。

李承幹釣魚的時候,小兕子便坐在一旁,拿着樹枝與東陽坐在一起寫字。

七歲的明達正是識字的年紀,父皇與母后沒有給她安排夫子,東宮的兄弟姐妹就是她最好的老師。

遠處的天空又傳來了一聲炸雷,驚動了正在池子邊的幾頭小鹿,還有池子中的一羣鴨子紛紛伸着脖子四下張望。

雨水落了下來,明達與東陽紛紛走入水榭中躲雨。

太監侍候在一旁,給兩位公主殿下倒上熱茶。

等幾頭小鹿也紛紛躲進李水榭內躲雨,這裡擁擠了些。

明達就坐在小鹿的背上,手裡拿着一卷書,很是無聊地翻看着。

李承幹想着如果是舅爺,他老人家會如何安排那件事,應該會殺很多人的吧。

“李道長近來如何了?”

明達又趴在了小鹿的背上,一手攬着小鹿的脖子,一手拿着一卷書道:“李道長近來頗有頓悟,他重新制一個羅盤,想要驗證一個道理。”

“什麼道理?”

“說是想要證明到底是我們腳下的土地在轉還是月亮與太陽在轉。”

東陽狐疑道:“這要如何證明?”

明達道:“妹妹也不知道,李道長自有辦法。”

李承幹釣起一條魚,便讓太監殺了在一旁炙烤起來。

有太監淋着雨急匆匆而來,稟報道:“太子殿下,禮部讓人送來了話語,說是吐蕃使者來了,這兩日就到。”

“知道了,你去避避雨。”

“喏。”

本以爲皇兄也會着急回去,卻見到皇兄還很自在地釣着魚,大概是吐蕃使者的到來不是什麼大事。

自貞觀九年,大唐與吐蕃的幾次和談決裂之後,這一次吐蕃使者又一次來到了長安。

這一次來使的依舊是桑布扎,李承幹很清楚地記得這個桑布扎說他是在藏布江邊長大的。

大雨下了三天沒有停歇,今年關中的雨水很多,這給修淤地壩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儘管心中牽掛着這麼多的事,現在的大唐不得不面對眼前的麻煩。

吐蕃使者抵達長安的這天,是四月的中旬。

桑布扎要求覲見天可汗。

這天早晨,因下雨李承幹也沒辦法晨練,望着漫天的雨水索然一嘆,只能去上朝。

寧兒給明達梳理着頭髮,麗質特意給明達留了一個房間,往後她就可以久居東宮了,可以讓東宮的兄弟姐妹帶着她。

“公主殿下的頭髮又細又軟。”寧兒嫺熟地梳理着她的長髮。

“李道長說等明達的病好了,頭髮就會又黑又亮。”她乖巧地說着。

東宮這麼多的弟弟妹妹都是在她照顧下長大的,多一個小公主對她來說也無妨。

李承幹用罷早飯,接過小福遞來的竹傘走出東宮去上朝。

今日的太極殿內,羣臣被這場雨折騰得有些狼狽。

大家都在討論關於吐蕃使者到來的消息。

李承幹來到自己的位置上,揣手而立,等候着早朝的開始。

禮部尚書李百藥領着吐蕃使者桑布扎已站在了殿外。

隨着大唐皇帝走入了太極殿,今天的早朝便開始了。

朝堂上沒有說別的事,而是直接召見了吐蕃使者。

桑布扎全名吞彌桑布扎,是如今松贊干布座下七大賢臣之一,算是一個文臣,在祿東贊之下。

他致力於完整吐蕃的文字與律法。

一個還未有完整文字的吐蕃,對唐人來說本來是不足以造成威脅的。

可偏偏就出現了松贊干布與祿東贊這兩個能人。

在大唐歷史上與吐蕃上百年的恩怨以來,其實自大唐立足以來,兩國恩怨從武德年間就開始了。

李承幹閉着眼站在朝班最前列。

桑布扎走入太極殿內,他給東宮太子投去眼神,見太子閉着眼也沒有搭理,他只好識趣地低下頭,行禮後朗聲道:“外臣桑布扎拜見天可汗陛下。”

殿內很安靜,桑布扎的話語在大殿內還有迴音。

李世民的神色古井無波,沒有開口。

新任的兵部尚書段瓚站出朝班,喝問道:“吐蕃在哈布河陳兵二十萬,是何意思?”

桑布扎面向天可汗行禮道:“贊普命外臣覲見天可汗,是爲求取大唐公主。”

李世民嘴角一抽,冷冷一笑沒有說話。

朝班上也有許多不屑的笑聲。

這些譏笑聲聽在耳中,桑布扎不惱不怒,看向朝班前列的太子,依舊是閉着眼揣着手的姿態。

他朗聲道:“天可汗若不答應我們贊普求取公主,吐蕃二十萬大軍便會直取鬆州。”

話音落下,殿內的譏笑聲全無,當即又安靜。

皇帝依舊端坐着沒有說話,太子也是一言不發還是閉着眼。

程咬金大喝道:“你好大的膽子!”

大將軍的嗓音震耳發聵,隱約可以感覺到耳膜在震動,李承幹稍稍皺眉,依舊閉着眼。

尉遲恭道:“來人!將這廝拖出去,剁了喂狗!”

李績道:“拿刀來,現在就剁了他!”

朝堂上頓時吵成了一片。

眼看程咬金就要動手,秦瓊連忙攔住他道:“這裡是大殿,這裡是大殿……”

長孫無忌也攔住了尉遲恭與李績,一邊安撫道:“他是使者,現在兩國就要交戰了,怎能斬了來使!”

“莫要攔爺爺!”程咬金瞪着大眼珠子,指着桑布扎道:“先把你剁了,老夫去吐蕃將松贊干布與祿東讚的頭擰下來。”

朝堂上炸鍋了,因爲吐蕃使者的一句話,羣情激憤,如果眼神可以殺人,這個吐蕃使者早就在大殿內死了很多次,而且死法十分多樣。

李世民忽然站起身。

羣臣當即躬身站好,紛紛行禮。

皇帝的目光在桑布扎身上停留了片刻,便轉身離開了。

等父皇離開,李承幹這才睜開眼,朗聲道:“退朝,各部去中書省隨孤稟報政事。”

“喏。”

羣臣行禮。

眼看武將們還要動手,長孫無忌與幾個文官紛紛攔住。

等羣臣都三三兩兩離開,李承干與這個吐蕃使者擦肩而過。

還站在原地的桑布扎,轉身看向這位太子,他行禮道:“太子殿下,我們贊普很仰慕殿下的才能。”

李承幹腳步稍停擡首道:“是嗎?”

“贊普無時不在想着與唐人的太子共謀一醉。”

“會有這麼一天的,使者不用太着急。”

桑布扎又道:“若天可汗能夠將公主嫁給我們贊普,吐蕃是能夠與大唐修好的。”

“呵呵呵……”李承乾笑着道:“聽說吐蕃贊普喜我們中原的史書,他是將自己當作單于了嗎?”

桑布扎行禮道:“贊普不是單于。”

李承幹邁着腳步走出了太極殿,雨水停了,地上還溼漉漉的。

桑布扎也走到大殿外,他站在太子身後,又道:“難道大唐不願意修好嗎?”

“你在威脅孤嗎?”

“外臣不敢。”

“那好,你可以留在長安,如今就不要想着回去了,好吃好喝地住着吧。”

桑布扎行禮道:“謝太子殿下。”

李承幹邁開腳步,走下了太極殿的臺階,一步步走在了溼漉漉的地面上。

第168章 一夜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49章 上架感言第34章 儲君心事420.第420章 戰象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252.第252章 范陽案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260.第260章 談人生197.第197章 叔叔們339.第339章 議東征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270.第270章 新家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第153章 崇文館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559章 不可分割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27章 長安傳聞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42章 正義的一戰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第525章 塞人騎兵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250.第250章 夜釣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358.第358章 軍心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97章 謠言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11章 圖表197.第197章 叔叔們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12章 等暖風來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572章 長安再見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423.第423章 江邊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257.第257章 活捉269.第269章 蘇勖第525章 塞人騎兵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165章 難免的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137章 波斯奇物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第568章 長安之南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376.第376章 封禪183.第183章 識大局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153章 崇文館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131章 折衝府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
第168章 一夜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49章 上架感言第34章 儲君心事420.第420章 戰象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252.第252章 范陽案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260.第260章 談人生197.第197章 叔叔們339.第339章 議東征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270.第270章 新家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第153章 崇文館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559章 不可分割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27章 長安傳聞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42章 正義的一戰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第525章 塞人騎兵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250.第250章 夜釣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358.第358章 軍心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97章 謠言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11章 圖表197.第197章 叔叔們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12章 等暖風來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572章 長安再見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423.第423章 江邊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257.第257章 活捉269.第269章 蘇勖第525章 塞人騎兵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165章 難免的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137章 波斯奇物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第568章 長安之南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376.第376章 封禪183.第183章 識大局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153章 崇文館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131章 折衝府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