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

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

李義府說一句,這些御史便記錄一句。

像是一個犯人,被他們審問着,一個時辰之後,李義府這才從房間內走出來,他黑着一張臉,氣憤地踢開一塊石頭。

這種壓抑感令他感覺很不舒服。

現在李義府有點想念在長安城出手幫忙的那位。

“怎麼了?不舒服?”

聞言,李義府看向迎面走來的段瓚,忙行禮道:“見過段御史。”

“這河西四郡的事說簡單也簡單,其實你安排得很不錯,尤其是讓這些吐谷渾人勞有所得之後,稱頌天可汗。”

李義府低着頭道:“那都是太子殿下的安排。”

段瓚也不過三十歲出頭,他拍了拍李義府的後背,笑道:“你不要有怨氣,你可知太子殿下現在如何了?”

“太子如何?”李義府下意識一問。

“來時路上,聽說太子開闢崇文館,建設關中,掌關中農事,太子門下有許敬宗,上官儀,狄知遜,顏勤禮。”

“裴行儉呢?”

聽到他問話,段瓚笑着道;“聽說是渭南縣的縣尉。”

李義府臉色稍稍放鬆了一些,“原來他還是縣尉。”

“不過,他應該很快就要升任縣丞了。”

李義府的臉色又多了幾分凝重,眼巴巴望着長安方向。

“在河西走廊一年了,老夫想知道伱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回段御史,其實來這裡的第二天下官就想回去了,有過無數次這個念頭,這裡度過了一天便咬牙又堅持了幾天。”

段瓚笑道:“如此堅持,就堅持了一年?”

“正是。”

段瓚又拍了拍他的後背,笑了笑走上了一旁的城樓。

李義府站在原地,將複雜的情緒轉化成監督吐谷渾人幹活的動力,快步走向正在修建的武威郡。

這是今年要修建完工的第二個城關。

城樓內,李大亮正在看着軍報,見到人來了,目光往外面瞧了一眼,而後又繼續看着軍報,低聲道:“你覺得這個李義府爲人如何?”

段瓚笑道:“他呀,多半是想着在這裡的五年苦熬結束,而後回到長安得到封賞與升遷。”

李大亮頷首,沒有反對。

“可是像李義府這樣的人不見得會得到重用。”

“是陛下看不上他?”

“非也。”段瓚接着道:“是因這種人在太子殿下手中不會有位置的。”

“可他畢竟修建了河西四郡。”

段瓚輕描淡寫道:“換個人一樣可以辦成這件事,不是嗎?”

李大亮沉默點頭。

他接着道:“再看看太子手中的那羣人,許敬宗爲人雖說跋扈,可自始至終知道分寸,也不會遷就他人,面對權貴也不會退縮,是一個酷吏,身上有一種血性,這很難得。”

“還有上官儀也是,他經歷過江都兵變,也清楚隋帝楊廣是怎麼死的,也看到過宇文化及是如何殺害他的家人,只要太子足夠賢明,他會極力維護東宮太子,會是太子殿下手中最忠心的人。”

“而這個李義府……”段瓚笑了笑道:“他還年輕,缺少歷練,以如今太子的心性,讓他光耀門楣之後,太子殿下就會將最苦最累的事交給他去做。”

他又笑了笑,低聲道:“大將軍覺得呢?”

李大亮平靜道:“識人用人這種事情,老夫不擅長。”

監察完第一天的御史們已經擬定好了文書,並且讓人送去長安。

此刻,長安到了五月,李承幹命人去打掃太液池的別苑,因父皇要準備去避暑了,早晚也就這兩個月的事了。

東宮門外,李承幹正在與李績練打鬥技巧,李淳風道長總是在一旁看着,偶爾會指點幾句。

四歲的小兕子穿着紅色的衣裙快步跑來,抱住皇兄的腿,咯咯笑着。

李承幹此刻一身汗水,母后就在東宮幫着弟弟妹妹量着身高,準備做新衣裳,這丫頭就趁機跑出來了。

一把抱起她,李承幹問道:“找皇兄幹嘛?”

小兕子低聲道:“玩風車。”

“爺爺,風車呢?”

李淵正品着今年送來的新茶,回神道:“朕去看看。”

言罷,他老人家走入崇文殿,翻了片刻就找到了一個風車。

小兕子伸出小巧的手掌,拿住了風車,笑嘻嘻地玩着。

李淳風觀察這個小公主的面色,道:“殿下,能否讓貧道給小公主診脈。”

李承幹低頭看向她道:“讓李道長給你診脈好不好。”

李績也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打鬥的技巧這方面太子殿下學得並不快,好在多年練習箭術,身體的底子練得很好。

如果遇到打不過的人,太子殿下可以與其周旋,太子的耐力極其好,只需周旋就能讓對方體力不支。

打不過就跑嘛,放眼軍中要論長跑,多半沒幾個人是太子的對手。

李淳風兩根手指搭在小公主的手腕上,仔細感受着脈搏的跳動,而後用手感受了一番心跳,蹙眉不語。

李承幹問道:“小兕子身體如何?”

李淳風神色凝重,“殿下,借一步說話。”

將懷中的小兕子交給爺爺,李承幹跟着道長走到一旁,詢問道:“道長,有話直說吧。”

李淳風思量着,來回踱步,低聲道:“小公主的脈搏與常人不同,以前貧道雲遊中原,見到過先天有缺的人,後來跟着袁道長得知,在道門養到了成年,先天之缺便也隨着成長彌補了。”

李承幹回頭看了看小兕子。

李淳風行禮道:“待小公主五歲那年,能否讓貧道收小公主爲弟子。”

“道長如此說,要讓小兕子成爲道門中人?”

“有些事貧道不好明說,一切都是過往經歷而已,若有成效,貧道慶幸,殿下可自行斟酌。”

李承幹朝着東宮喊道:“小福!”

“來啦!”

喊聲很大,一個身影快步跑來,小福迅速跑到面前,道:“太子殿下有何吩咐?”

“告訴母后,讓母后給小兕子準備道服。”

“喏!”小福又快步跑開。 太子喚人有時就是大喊大叫的,可能是太子殿下覺得太麻煩,就連喚寧兒姐也是這樣。

李承幹問道:“小兕子,她需要用藥嗎?”

“貧道不需要給小公主用任何藥,練呼吸吐納可以穩定心脈,用道門飯食可以清氣養血,鍛體可以增強經脈……”

說多了,李淳風感覺到太子眼神,這才察覺這是在套話,差點什麼都說出來了。

“殿下,貧道說了很多次了,殿下與道門無緣,不要執着了,貧道是不會收殿下爲徒的。”

“道長教小兕子是教,教孤就不是了?”

“小公主不滿兩歲便能學步,三歲奔走能識人,且言語流暢,雖說先天有缺,但天賦異稟,又何嘗不是一場與貧道的因緣際會,貧道會將一身本領傳授小公主。”

“貧道在欽天監,小公主也可以養在宮中,不會讓她遠行,殿下且放心。”

李承幹作揖道:“往後有勞李道長了。”

李淳風也作揖道:“殿下,若小公主能夠平安長大,能繼承貧道與袁道長的衣鉢,無量天尊。”

先送別了李道長與李績大將軍。

李承幹這才與母后,爺爺說起了這件事。

“承幹,其實太醫署的官吏一年前就說過這件事,但看這孩子……”長孫皇后臉上帶着笑意,看小兕子手拿着風車跑動着,低聲道:“她是這樣的活潑,太醫署說要等她病發之後,才能看出端倪。”

李承幹看着這個小妹無憂無慮的樣子,低聲道:“李道長說小兕子脈搏與常人不同。”

“唉。”長孫皇后嘆道:“東宮孩子都是你養着,母后也想過讓小兕子交給你撫養。”

李淵撫須道:“若李淳風沒有把握,他不會說這種話,禍兮福所依,且試試吧,若是沒有成效,還有太醫署這麼多大夫。”

長孫皇后看着眼前這個兒子,緩緩道:“小兕子往後也想要交給你撫養,你看看你將弟弟妹妹帶得多好,母后與你父皇都看在眼裡。”

李承幹又抱起小兕子道:“兕子!想不想做個道士。”

她坐在皇兄懷中低聲道:“做道士……那妹妹還能與皇兄玩嗎?”

“能!將來不論多少年,孤都能陪着你。”

她攬着皇兄的脖子,開懷地笑了起來。

長孫皇后看着兒女也是溫柔地笑着,低聲道:“父皇,你看她笑得多高興。”

李淵低聲回道:“是呀,多好的孩子。”

她坐在石桌上,與皇兄玩着石頭剪刀布都不亦樂乎。

用過午飯之後,便與母后回去了。

李承幹揣着手看着,母后與小兕子牽着手走遠,低聲道:“爺爺,孤學不到李道長的那些絕技了。”

李淵低聲道:“軍中勇武冠絕三軍的將領比比皆是,你不缺老師。”

“您老近來是不是多喝葡萄釀了?”

“朕沒有多喝,一天也就一碗,給你父皇送去了幾壺。”

“孤果然猜得不錯。”

李淵欲言又止,這個大孫子在旁敲側擊,被他問出來了,心中一說偷喝這種事,想要辯白一着急就沒多想。

“爺爺也不用這麼幫着父皇,父皇要喝一口酒水,孤還能不給嗎?”

“你們父子真是……”李淵揮袖走回了崇文殿,嘀咕道:“真是太讓朕爲難了。”

河西走廊的監察文書送到了朝中,李世民沒有拿起來看,而是聽着一旁妻子的講述,神色凝重。

“陛下,不如讓小兕子試試?”

“也罷,也當是小兕子玩鬧也好,治病也罷,朕准許了。”

長孫皇后笑着,這兩年這位丈夫對家事的掌控能力是越來越弱了,家裡的孩子們都聽承乾的,這父皇的話不是那麼管用了。

就連年長的青雀與李恪對承幹都是恭恭敬敬。

李世民這纔拿起一旁的河西走廊監察奏疏,有牛進達與李大亮駐守,河西走廊不會出亂子。

敦煌郡建成之後,武威郡已經開始修繕了,預計會在今年完工。

太監將一份奏章送了過來,低聲道:“陛下,這是弘文館的彈劾奏章。”

李世民打開看着,這一看纔想起來現在弘文館的主事是上官儀。

原來是有人向御史遞話,弘文館主事上官儀與京兆府少尹許敬宗勾結,讓京兆府的人去弘文館講學,並且帶走了不少弘文館的編撰與學士,被納入了崇文館,並且爲京兆府辦事。

“這承幹手下的人實在是……”

一說起朝中的事,一聽就是關於兒子不好的事,長孫皇后抱着小兕子一扭頭就離開了。

李世民獨自坐在甘露殿,沉聲道:“將太子給朕帶來。”

“喏!”

“慢着!”又喊住剛要去傳話的太監,李世民改口道:“不用去請東宮太子了,將承範給朕帶來。”

太監腳步匆匆離開。

一個時辰之後,李道宗這才滿頭大汗地跑到甘露殿前,用袖子擦了擦汗水,快步走入殿內。

“你自己看看,你手下的人都在做什麼事。”

聞言,李道宗拿過奏章看着。

注意到他的衣着,還有鬚髮凌亂的樣子,問道:“怎如此狼狽?”

李道宗又擦了擦汗水,“許敬宗與人打架,臣在勸說難免捱了一些拳腳,不過人已經被帶走了,當下正在查問。”

看完手中的奏章,他回道:“陛下,彈劾所言的這件事,臣知道。”

“你知道,你還讓許敬宗胡作非爲?”

“陛下,這些從弘文館離開的編撰都是自願的,而且他們在弘文館等不到出頭之日,便去了崇文館,名義上是崇文館的人,實際上給京兆府辦事。”

李世民嘴角一抽,這彎彎繞繞,還能這樣?

將弘文館的借崇文館這個地方,將人再轉借給京兆府。

“承幹他一開始就是這麼打算的?”

“回陛下,這多半隻是許敬宗一己之見與太子殿下絕無關係。”

言至此處,李世民剛剛拿起的茶碗還沒喝一口,又放下道:“許敬宗與人打架也是因這事?”

“倒是與弘文館無關。”

“那又是爲何?”

“是因許敬宗將文學館的人也帶走了幾個,文學館的主事氣不過帶人去找許敬宗,就打起來了,魏王殿下已先一步去東宮賠罪了。”

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70章 家事第17章 他要卷死孤386.第386章 新年第55章 認真的一箭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121章 負重鍛鍊339.第339章 議東征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169章 願爲前鋒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183.第183章 識大局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360.第360章 歸心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113章 班底構成365.第365章 宴席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351.第351章 少了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第15章 你猜我猜?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127章 遊園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536章 成了傳說385.第385章 登基第6章 小女徐慧第115章 各縣彈劾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163章 杖責第32章 拜訪舅爺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11章 圖表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168章 一夜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78.第78章 解氣?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45章 冒失舉薦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第165章 難免的第34章 儲君心事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141章 陳倉縣尉362.第362章 祭拜250.第250章 夜釣第512章 倒春寒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92章 兄弟三人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424.第424章 重逢
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70章 家事第17章 他要卷死孤386.第386章 新年第55章 認真的一箭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121章 負重鍛鍊339.第339章 議東征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169章 願爲前鋒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183.第183章 識大局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360.第360章 歸心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113章 班底構成365.第365章 宴席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351.第351章 少了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第15章 你猜我猜?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127章 遊園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536章 成了傳說385.第385章 登基第6章 小女徐慧第115章 各縣彈劾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163章 杖責第32章 拜訪舅爺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11章 圖表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168章 一夜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78.第78章 解氣?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45章 冒失舉薦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第165章 難免的第34章 儲君心事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141章 陳倉縣尉362.第362章 祭拜250.第250章 夜釣第512章 倒春寒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92章 兄弟三人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424.第424章 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