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

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

李世民牽着孫子與孫女的手走下了城樓。

李承幹收起長刀,走下城樓時,讓內侍擡着爺爺的輪椅也下了城樓。

待父皇帶着孩子們離開,爺爺也回了武德殿,李承幹看夜色也已深,這纔回了兩儀殿。

翌日,上元節會連續慶賀三天,朝中還未開朝,皇帝就讓人打掃皇城與太極殿。

今天,任中書侍郎,監修國史的來濟前來覲見。

李承幹在興慶殿的墨池邊接見了這位老臣,在臣子來看國史是很重要的,修撰國史也是臣子們的心中所願。

其實史書都是後人所寫的,隋書是唐人寫的,晉書也是唐人修撰的。

在朝臣的選擇上,能夠任職中書侍郎的官吏都是頗有資歷的,再以私心上來說,李承幹希望增加中書侍郎的人數,讓中書省儘可能成爲朝堂的核心。

來濟走上前行禮道:“陛下。”

李承幹讓人搬來椅子讓這位老臣坐下,再讓人提來了暖爐。

披着大氅的李承幹望着灰濛濛的天,道:“上元節前溫暖了幾天,怎麼現在又冷了,今年的倒春寒也不知要持續多久。”

來濟回道:“陛下,今年的雪是好雪。”

言罷,看着灰濛濛的天也沒有要下雪的意思,只有寒風一陣陣地吹過。

李承乾道:“現在的墨池也清澈了許多,以前的父皇總是喜練字的。”

來濟道:“當年的陛下還時常與虞公,歐陽詢共談歷代的大家。”

“嗯,只是當年虞公過世之後,父皇就很少再練字了,偶爾也有,卻沒有當年這麼熱衷。”

“當年陛下的書法,也是坊間的一大墨寶,不知如今是否還寫字?”

李承幹揣着手道:“父皇現在喜種地。”

來濟忽然一笑,又道:“種地也好。”

可能是虞世南過世,歐陽詢離開之後,父皇也沒了人共同探討書法,自那時之後就很少再動筆書寫了。

李承幹又覺得至今爲止,自己的書法都比不上父皇,寫出來的字勉強算是工整。

也並不是每個皇帝都要善書法的,父皇的確開了一個好頭,只是這個好頭到自己這裡就要停下了。

來濟遞上一卷書,道:“陛下,這是自幹慶元年至今的國史摘要。”

李承幹拿過史書只是稍稍看了眼,便又交還給他,“往後國史可以多記錄一些鄉民們的生活記錄,至於朕的事能寫少一些就好。”

來濟蹙眉道:“若後人想要尋陛下的生活,最好有完整的記錄。”

李承乾道:“朕只是覺得生活方式若是經常被後人拿出來指摘,朕在天有靈,恐不會舒坦。”

“嗯……”來濟有些猶豫,又道:“臣領命。”

“若國史有規章,你要寫朕的生活以及愛好,或者是喜怒,你多寫一些也無妨。”

來濟道:“臣會自行斟酌。”

李承幹不想爲難這個老人家,恐怕別的皇帝對自己國史也有各種牽掛與焦慮。

只是讓後人覺得大唐幹慶一朝的皇帝,生活太過簡單,應該也算是好事吧。

來濟詢問道:“近來,臣在尋找一個人。”

李承乾道:“誰啊。”

“玄奘。”

“他怎麼了?”

來濟道:“臣寫罷樑公的事蹟,再看罷王玄策的記述之後,發現了玄奘,得知去年時玄奘回到了長安,但如今又不知去了何處?”

國史的記錄是不受皇帝的控制的,各代的史官是不是都與來濟一樣也不可知。

李承幹給一旁楊內侍遞去眼神。

對方會意之後,便腳步匆匆離開。

待他再回來時,帶來了一份密奏。

李承干將密奏遞交給來濟,道:“自己看吧。”

“喏。”來濟接過密奏看着上面的內容,隨後又道:“當真是這樣嗎?”

“嗯,他去了河西走廊支教,朕命崇文館保密了,也不知玄奘是不是一時興起,還是要用後半生支教,他說過要爲大唐祈福一生,他去支教倒是比祈福更管用。”

“他的蹤跡朕不會瞞着你,但伱不要大肆喧譁,也不要讓人去打擾玄奘。”

來濟從一旁的內侍手中拿過毛筆,而後在玄奘的那一行之後寫下,不知所蹤。

玄奘在史書上的記錄也就這麼幾筆,他的人生在史書上,就以還俗當作結果,以不知所蹤畫上了句號。

來濟此來就是爲了這件事,陛下自小是個好孩子,有些事不必明說,他也知道該怎麼寫,隨後起身道:“臣告退了。”

李承幹依舊站在墨池邊,稍稍頷首。

半刻時辰之後,李承幹又看向一旁銀杏樹,現在只剩下了枯枝,已看不到枯黃的銀杏葉,只等來年長出新芽。

“爹!”

聽到身後的呼喚聲,還有奔跑的腳步聲,李承幹轉身抱起女兒,問道:“今天想吃什麼?”

孟極想了想道:“想吃蛋炒飯。”

李承乾道:“好啊,今天親手給你做。”

“要加蔥花。”

“好。”

楊內侍笑着跟在陛下身後。

皇宮內,又吹過一陣風,如今李衛公已過世了,可軍中又有了很多年輕將領,這些將領都是心懷壯志,一心要位列凌煙閣的。

距離開朝還有兩天,餘下的這兩天,這位皇帝什麼都不做,就陪着家人。

如今的皇帝,子嗣並不多,可好在這個家安寧又祥和。

皇帝的子嗣不多自然會讓人議論,武德與貞觀一朝,皇帝的子嗣何其多。

如今沒人給皇帝送美人畫像了,可依舊少不了人詢問皇帝的家事,旁敲側擊地想要往皇帝的宮裡塞女人。

這種事自登基之後,至今爲止,有種沒完沒了的感覺。

上元節慶賀結束的第三天,因現在的早朝延後,李承幹早起鍛鍊之後,還有空閒爲早朝做一些準備工作。

楊內侍遞上一份名冊,道:“近來詢問陛下的家事的人都有記錄。”

李承幹接過名冊,看着其中的內容,上面就有孔家,盧家,太原的王家,甚至還有杜家與隴西的舊族李家。

現在的蘇婉是爺爺選的孫媳婦,也是母后與父皇擇定的,自然是不會更改。

在妃子上只有寧妃一人,至於孔家,盧家就不用多說了,楊內侍記錄得很仔細,太原的王家應該是王神唸的一系,那是記錄在魏書中的人物。

李承幹看罷,就將這封名冊交還給他,“但凡與這些人家有關聯的內侍都驅逐出宮。”

“這……”

“怎麼?他們揹着朕與人探尋朕的家事,朕應該將他們丟進太液池餵魚嗎?如今那池子的魚確實不夠肥了。”

楊內侍忙道:“喏。”

今天宮裡恐怕又有一批內侍會不見,或者是被驅逐,楊老是一個十分忠心的內侍,他手腳麻利地處理了三十餘個內侍,但凡掌班的內侍都在他的眼皮下。

人都是善於用手中的資源謀私的,這一點在宮牆內可見一斑。

李承干將這些事都交給蘇婉與寧兒主持,就去了早朝。

以前陛下還是太子時,就始終是形單影隻了,如今在太極殿,有上百位官吏等候着這位皇帝前來早朝,陛下不孤單了。

隨着李承幹穿着天子冠冕走入太極殿內,羣臣行禮。

在羣臣的目光下,李承幹在皇位上坐好,就讓一旁的內侍唸誦旨意。

旨意很簡單,依舊是秉持着節儉的作風,大唐依舊不富裕,不強大的種種話語,再是恭賀新年。

李承乾道:“朕知道如今朝中比之往年富裕,但朝中的開支依舊不少,諸位在朝中任職俸祿單薄,如今正值新年,朕讓人準備了賞賜,待早朝結束,諸位在承天門前領賞賜。”

羣臣再一次行禮,高呼道:“謝陛下。”

接下來便是各部稟奏國事,吏部今年要調任七十餘名官吏前往西域,建設安西四鎮,並且崇文館要派支教夫子三十餘名,前往吐蕃。

在新年時崇文館便有了安排,要在中原增設崇文館百餘處,其中包含遼東與江南,蜀中幾處道州。

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于志寧訴說着今年的各項支出。

殿內,上到各部尚書下到各部侍郎皆在大殿內,今年剛開始,朝中就要拿出數萬貫開支,這讓衆人的壓力很大。

其中壓力最大的就是兵部,因今年還要增添不少兵員,也不知朝中還能否應付。

待陛下都應允之後,羣臣這才放心,似乎陛下咬了咬牙。

只有于志寧依舊神色平靜,這幾萬貫的開支其實並不算多。

只有侍中馬周與于志寧兩位掌管調度的重臣才清楚,現在的財況富裕,哪怕陛下什麼都不做,養活天下官吏數年內都不用發愁。

只不過在羣臣的擔心中,以及外界的謠言中,皇帝每一次花大錢都是令人擔憂的。

再者說,說不定還有人高興,那些反抗支教的人越是覺得朝中入不敷出,他們越是高興。

那些人叫囂得越熱烈,實則陛下越是平靜,絲毫不將那些叫囂放在耳中。

太極殿內的早朝一直進行到午時,皇帝這才接見了各國的使者。

此番來唐的吐蕃使者是桑布扎,小勃律國的王子,還有阿史那社爾,以及天竺使者,南詔王的兒子邏盛炎與回鶻諸部。

南詔使者進獻了西南諸國的寶物,天竺使者進獻了諸多金銀與象牙杯,阿史那杜爾則是最實在,進獻了地圖,他打下了漠北的大片疆域,並且如今他的族人正在征戰靺鞨人。

皇帝接受着羣臣的朝賀,朝中讓各國使者繼續修建天可汗大道,天可汗有意無意提起了吐蕃與大唐往來的重要道路,修建出一條吐蕃與大唐可以容納騎兵與馬車行進的馳道。

這條馳道的地理位置就是唐蕃古道。

到了下午時分,幹慶六年的第一場大朝會結束了,蔥嶺的諸胡沒來朝賀,大食人也沒有向大唐進賀的意思。

第一批來唐的大食使者至今還被扣押在長安城,何況兩國已有了戰爭。

今年前來朝賀的周邊小國並不多,主要是唐軍太猛。

下朝之後,羣臣三三兩兩離開太極殿。

褚遂良走在人羣中,問向身邊的于志寧道:“還以爲今年陛下會有什麼大安排。”

于志寧道:“你以爲要什麼大安排?”

四周都是三三兩兩走着,一邊說話一邊走的朝臣,平日裡褚遂良與于志寧走得並不近。

偶爾還是能說上一兩句話,再者說于志寧也不是許敬宗那一派的人。

他壓低嗓音又問道:“照理說前後走了兩位輔政大臣,今年陛下應該大展身手。”

于志寧瞅了他一眼,道:“陛下行事向來不會大張旗鼓的。”

褚遂良頗爲贊同地點頭,“也對,這纔是我們的陛下呀。”

皇帝依舊是個低調的皇帝,自還是太子時,就是如此。

下了早朝之後,李承幹留下了阿史那社爾用飯。

“陛下,臣懊悔。”

李承幹讓人給他倒上酒水,問道:“你懊悔什麼?”

阿史那社爾頓足道:“臣應該跟着大軍去征討蔥嶺。”

“你打了一年靺鞨人,也不容易,西面的事對你而言,太遠了。”

“若陛下再有西征之意,臣願領三萬騎兵,奔赴蔥嶺。”

“先不說蔥嶺,靺鞨人很難纏嗎?你打了一年還未拿下?”

“回陛下,靺鞨人都居於深山中,有時冒出幾頭熊,或者幾頭虎,打靺鞨人容易,山中猛獸最難對付。”

李承幹飲下一口羊肉湯,道:“需要朕幫你嗎?”

他搖頭道:“無須陛下擔憂,再有一年臣必定橫掃靺鞨,捉幾頭大熊與猛虎給陛下取樂。”

阿史那社爾是個樸實的莽夫,靺鞨地理位置在遼東以北,那裡都是山林,而他這個突厥人習慣了平原作戰,闖進山林中,並不是他所擅長的作戰方式。

“朕不急於開疆拓土,當年父皇東征的確有很多靺鞨人相助高句麗人,這筆賬遲早要算,你也不用着急,能夠全身而退最重要,再者說,朕也會派人掃平他們。”

阿史那社爾行禮道:“喏。”

“高延壽如何了?”

“高延壽上月纔到臣的麾下,不過他從遼東來到草原之後,就病死了。”

“病死了?”

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367.第367章 看洛陽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第42章 正義的一戰467.第467章 運糧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257.第257章 活捉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第84章 戰書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32章 拜訪舅爺1.第1章 太子殿下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第55章 認真的一箭第92章 兄弟三人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385.第385章 登基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169章 願爲前鋒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446.第446章 寒風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84章 戰書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12章 等暖風來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197.第197章 叔叔們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179章 效益368.第368章 新設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531章 只有利益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260.第260章 談人生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115章 各縣彈劾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493.第493章 李孟嘗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77章 立冬宴席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第168章 一夜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358.第358章 軍心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32章 拜訪舅爺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365.第365章 宴席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159章 父子春遊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37章 舅爺與舅舅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131章 折衝府
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367.第367章 看洛陽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第42章 正義的一戰467.第467章 運糧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257.第257章 活捉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第84章 戰書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32章 拜訪舅爺1.第1章 太子殿下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第55章 認真的一箭第92章 兄弟三人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385.第385章 登基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169章 願爲前鋒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446.第446章 寒風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84章 戰書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12章 等暖風來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197.第197章 叔叔們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179章 效益368.第368章 新設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531章 只有利益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260.第260章 談人生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115章 各縣彈劾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493.第493章 李孟嘗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77章 立冬宴席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第168章 一夜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358.第358章 軍心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32章 拜訪舅爺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365.第365章 宴席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159章 父子春遊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37章 舅爺與舅舅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131章 折衝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