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

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

李世民牽着孫子與孫女的手走下了城樓。

李承幹收起長刀,走下城樓時,讓內侍擡着爺爺的輪椅也下了城樓。

待父皇帶着孩子們離開,爺爺也回了武德殿,李承幹看夜色也已深,這纔回了兩儀殿。

翌日,上元節會連續慶賀三天,朝中還未開朝,皇帝就讓人打掃皇城與太極殿。

今天,任中書侍郎,監修國史的來濟前來覲見。

李承幹在興慶殿的墨池邊接見了這位老臣,在臣子來看國史是很重要的,修撰國史也是臣子們的心中所願。

其實史書都是後人所寫的,隋書是唐人寫的,晉書也是唐人修撰的。

在朝臣的選擇上,能夠任職中書侍郎的官吏都是頗有資歷的,再以私心上來說,李承幹希望增加中書侍郎的人數,讓中書省儘可能成爲朝堂的核心。

來濟走上前行禮道:“陛下。”

李承幹讓人搬來椅子讓這位老臣坐下,再讓人提來了暖爐。

披着大氅的李承幹望着灰濛濛的天,道:“上元節前溫暖了幾天,怎麼現在又冷了,今年的倒春寒也不知要持續多久。”

來濟回道:“陛下,今年的雪是好雪。”

言罷,看着灰濛濛的天也沒有要下雪的意思,只有寒風一陣陣地吹過。

李承乾道:“現在的墨池也清澈了許多,以前的父皇總是喜練字的。”

來濟道:“當年的陛下還時常與虞公,歐陽詢共談歷代的大家。”

“嗯,只是當年虞公過世之後,父皇就很少再練字了,偶爾也有,卻沒有當年這麼熱衷。”

“當年陛下的書法,也是坊間的一大墨寶,不知如今是否還寫字?”

李承幹揣着手道:“父皇現在喜種地。”

來濟忽然一笑,又道:“種地也好。”

可能是虞世南過世,歐陽詢離開之後,父皇也沒了人共同探討書法,自那時之後就很少再動筆書寫了。

李承幹又覺得至今爲止,自己的書法都比不上父皇,寫出來的字勉強算是工整。

也並不是每個皇帝都要善書法的,父皇的確開了一個好頭,只是這個好頭到自己這裡就要停下了。

來濟遞上一卷書,道:“陛下,這是自幹慶元年至今的國史摘要。”

李承幹拿過史書只是稍稍看了眼,便又交還給他,“往後國史可以多記錄一些鄉民們的生活記錄,至於朕的事能寫少一些就好。”

來濟蹙眉道:“若後人想要尋陛下的生活,最好有完整的記錄。”

李承乾道:“朕只是覺得生活方式若是經常被後人拿出來指摘,朕在天有靈,恐不會舒坦。”

“嗯……”來濟有些猶豫,又道:“臣領命。”

“若國史有規章,你要寫朕的生活以及愛好,或者是喜怒,你多寫一些也無妨。”

來濟道:“臣會自行斟酌。”

李承幹不想爲難這個老人家,恐怕別的皇帝對自己國史也有各種牽掛與焦慮。

只是讓後人覺得大唐幹慶一朝的皇帝,生活太過簡單,應該也算是好事吧。

來濟詢問道:“近來,臣在尋找一個人。”

李承乾道:“誰啊。”

“玄奘。”

“他怎麼了?”

來濟道:“臣寫罷樑公的事蹟,再看罷王玄策的記述之後,發現了玄奘,得知去年時玄奘回到了長安,但如今又不知去了何處?”

國史的記錄是不受皇帝的控制的,各代的史官是不是都與來濟一樣也不可知。

李承幹給一旁楊內侍遞去眼神。

對方會意之後,便腳步匆匆離開。

待他再回來時,帶來了一份密奏。

李承干將密奏遞交給來濟,道:“自己看吧。”

“喏。”來濟接過密奏看着上面的內容,隨後又道:“當真是這樣嗎?”

“嗯,他去了河西走廊支教,朕命崇文館保密了,也不知玄奘是不是一時興起,還是要用後半生支教,他說過要爲大唐祈福一生,他去支教倒是比祈福更管用。”

“他的蹤跡朕不會瞞着你,但伱不要大肆喧譁,也不要讓人去打擾玄奘。”

來濟從一旁的內侍手中拿過毛筆,而後在玄奘的那一行之後寫下,不知所蹤。

玄奘在史書上的記錄也就這麼幾筆,他的人生在史書上,就以還俗當作結果,以不知所蹤畫上了句號。

來濟此來就是爲了這件事,陛下自小是個好孩子,有些事不必明說,他也知道該怎麼寫,隨後起身道:“臣告退了。”

李承幹依舊站在墨池邊,稍稍頷首。

半刻時辰之後,李承幹又看向一旁銀杏樹,現在只剩下了枯枝,已看不到枯黃的銀杏葉,只等來年長出新芽。

“爹!”

聽到身後的呼喚聲,還有奔跑的腳步聲,李承幹轉身抱起女兒,問道:“今天想吃什麼?”

孟極想了想道:“想吃蛋炒飯。”

李承乾道:“好啊,今天親手給你做。”

“要加蔥花。”

“好。”

楊內侍笑着跟在陛下身後。

皇宮內,又吹過一陣風,如今李衛公已過世了,可軍中又有了很多年輕將領,這些將領都是心懷壯志,一心要位列凌煙閣的。

距離開朝還有兩天,餘下的這兩天,這位皇帝什麼都不做,就陪着家人。

如今的皇帝,子嗣並不多,可好在這個家安寧又祥和。

皇帝的子嗣不多自然會讓人議論,武德與貞觀一朝,皇帝的子嗣何其多。

如今沒人給皇帝送美人畫像了,可依舊少不了人詢問皇帝的家事,旁敲側擊地想要往皇帝的宮裡塞女人。

這種事自登基之後,至今爲止,有種沒完沒了的感覺。

上元節慶賀結束的第三天,因現在的早朝延後,李承幹早起鍛鍊之後,還有空閒爲早朝做一些準備工作。

楊內侍遞上一份名冊,道:“近來詢問陛下的家事的人都有記錄。”

李承幹接過名冊,看着其中的內容,上面就有孔家,盧家,太原的王家,甚至還有杜家與隴西的舊族李家。

現在的蘇婉是爺爺選的孫媳婦,也是母后與父皇擇定的,自然是不會更改。

在妃子上只有寧妃一人,至於孔家,盧家就不用多說了,楊內侍記錄得很仔細,太原的王家應該是王神唸的一系,那是記錄在魏書中的人物。

李承幹看罷,就將這封名冊交還給他,“但凡與這些人家有關聯的內侍都驅逐出宮。”

“這……”

“怎麼?他們揹着朕與人探尋朕的家事,朕應該將他們丟進太液池餵魚嗎?如今那池子的魚確實不夠肥了。”

楊內侍忙道:“喏。”

今天宮裡恐怕又有一批內侍會不見,或者是被驅逐,楊老是一個十分忠心的內侍,他手腳麻利地處理了三十餘個內侍,但凡掌班的內侍都在他的眼皮下。

人都是善於用手中的資源謀私的,這一點在宮牆內可見一斑。

李承干將這些事都交給蘇婉與寧兒主持,就去了早朝。

以前陛下還是太子時,就始終是形單影隻了,如今在太極殿,有上百位官吏等候着這位皇帝前來早朝,陛下不孤單了。

隨着李承幹穿着天子冠冕走入太極殿內,羣臣行禮。

在羣臣的目光下,李承幹在皇位上坐好,就讓一旁的內侍唸誦旨意。

旨意很簡單,依舊是秉持着節儉的作風,大唐依舊不富裕,不強大的種種話語,再是恭賀新年。

李承乾道:“朕知道如今朝中比之往年富裕,但朝中的開支依舊不少,諸位在朝中任職俸祿單薄,如今正值新年,朕讓人準備了賞賜,待早朝結束,諸位在承天門前領賞賜。”

羣臣再一次行禮,高呼道:“謝陛下。”

接下來便是各部稟奏國事,吏部今年要調任七十餘名官吏前往西域,建設安西四鎮,並且崇文館要派支教夫子三十餘名,前往吐蕃。

在新年時崇文館便有了安排,要在中原增設崇文館百餘處,其中包含遼東與江南,蜀中幾處道州。

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于志寧訴說着今年的各項支出。

殿內,上到各部尚書下到各部侍郎皆在大殿內,今年剛開始,朝中就要拿出數萬貫開支,這讓衆人的壓力很大。

其中壓力最大的就是兵部,因今年還要增添不少兵員,也不知朝中還能否應付。

待陛下都應允之後,羣臣這才放心,似乎陛下咬了咬牙。

只有于志寧依舊神色平靜,這幾萬貫的開支其實並不算多。

只有侍中馬周與于志寧兩位掌管調度的重臣才清楚,現在的財況富裕,哪怕陛下什麼都不做,養活天下官吏數年內都不用發愁。

只不過在羣臣的擔心中,以及外界的謠言中,皇帝每一次花大錢都是令人擔憂的。

再者說,說不定還有人高興,那些反抗支教的人越是覺得朝中入不敷出,他們越是高興。

那些人叫囂得越熱烈,實則陛下越是平靜,絲毫不將那些叫囂放在耳中。

太極殿內的早朝一直進行到午時,皇帝這才接見了各國的使者。

此番來唐的吐蕃使者是桑布扎,小勃律國的王子,還有阿史那社爾,以及天竺使者,南詔王的兒子邏盛炎與回鶻諸部。

南詔使者進獻了西南諸國的寶物,天竺使者進獻了諸多金銀與象牙杯,阿史那杜爾則是最實在,進獻了地圖,他打下了漠北的大片疆域,並且如今他的族人正在征戰靺鞨人。

皇帝接受着羣臣的朝賀,朝中讓各國使者繼續修建天可汗大道,天可汗有意無意提起了吐蕃與大唐往來的重要道路,修建出一條吐蕃與大唐可以容納騎兵與馬車行進的馳道。

這條馳道的地理位置就是唐蕃古道。

到了下午時分,幹慶六年的第一場大朝會結束了,蔥嶺的諸胡沒來朝賀,大食人也沒有向大唐進賀的意思。

第一批來唐的大食使者至今還被扣押在長安城,何況兩國已有了戰爭。

今年前來朝賀的周邊小國並不多,主要是唐軍太猛。

下朝之後,羣臣三三兩兩離開太極殿。

褚遂良走在人羣中,問向身邊的于志寧道:“還以爲今年陛下會有什麼大安排。”

于志寧道:“你以爲要什麼大安排?”

四周都是三三兩兩走着,一邊說話一邊走的朝臣,平日裡褚遂良與于志寧走得並不近。

偶爾還是能說上一兩句話,再者說于志寧也不是許敬宗那一派的人。

他壓低嗓音又問道:“照理說前後走了兩位輔政大臣,今年陛下應該大展身手。”

于志寧瞅了他一眼,道:“陛下行事向來不會大張旗鼓的。”

褚遂良頗爲贊同地點頭,“也對,這纔是我們的陛下呀。”

皇帝依舊是個低調的皇帝,自還是太子時,就是如此。

下了早朝之後,李承幹留下了阿史那社爾用飯。

“陛下,臣懊悔。”

李承幹讓人給他倒上酒水,問道:“你懊悔什麼?”

阿史那社爾頓足道:“臣應該跟着大軍去征討蔥嶺。”

“你打了一年靺鞨人,也不容易,西面的事對你而言,太遠了。”

“若陛下再有西征之意,臣願領三萬騎兵,奔赴蔥嶺。”

“先不說蔥嶺,靺鞨人很難纏嗎?你打了一年還未拿下?”

“回陛下,靺鞨人都居於深山中,有時冒出幾頭熊,或者幾頭虎,打靺鞨人容易,山中猛獸最難對付。”

李承幹飲下一口羊肉湯,道:“需要朕幫你嗎?”

他搖頭道:“無須陛下擔憂,再有一年臣必定橫掃靺鞨,捉幾頭大熊與猛虎給陛下取樂。”

阿史那社爾是個樸實的莽夫,靺鞨地理位置在遼東以北,那裡都是山林,而他這個突厥人習慣了平原作戰,闖進山林中,並不是他所擅長的作戰方式。

“朕不急於開疆拓土,當年父皇東征的確有很多靺鞨人相助高句麗人,這筆賬遲早要算,你也不用着急,能夠全身而退最重要,再者說,朕也會派人掃平他們。”

阿史那社爾行禮道:“喏。”

“高延壽如何了?”

“高延壽上月纔到臣的麾下,不過他從遼東來到草原之後,就病死了。”

“病死了?”

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3章 太子講故事第15章 你猜我猜?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316章 人的孤獨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82章 搶還是買第6章 小女徐慧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257.第257章 活捉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186.第186章 杜正倫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第56章 告老辭官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207.第207章 演武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第15章 你猜我猜?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150章 仗義出手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420.第420章 戰象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213.第213章 旱情第97章 謠言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168章 一夜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190.第190章 下蛋了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172章 精氣神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49章 上架感言237.第237章 笄禮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478.第478章 臣慚愧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76章 就孤最平庸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213.第213章 旱情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85章 兵馬未動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
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3章 太子講故事第15章 你猜我猜?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316章 人的孤獨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82章 搶還是買第6章 小女徐慧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257.第257章 活捉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186.第186章 杜正倫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第56章 告老辭官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207.第207章 演武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第15章 你猜我猜?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150章 仗義出手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420.第420章 戰象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213.第213章 旱情第97章 謠言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168章 一夜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190.第190章 下蛋了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172章 精氣神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49章 上架感言237.第237章 笄禮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478.第478章 臣慚愧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76章 就孤最平庸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213.第213章 旱情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85章 兵馬未動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