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

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

“只有一個嗎?”

“回陛下,傳聞中只有一個。”

蘇亶用所見所聞的事實來書寫故事,其實玄奘的故事本就是熱血的。

一個有故事的社稷總是能夠感染很多人,大唐其實有很多故事,不論是玄奘還是平陽公主,又或者是父皇,李承幹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值得被書寫下來,以故事的形式傳播在大唐的孩子之間。

大唐的故事要有一種不畏艱險一往無前的精神,纔能有更多人敢於開拓與探索。

李承幹放下了這卷剛編寫完不久的故事,道:“挺好的。”

蘇亶撫須道:“若陛下覺得有不妥之處,臣可以加以改正。”

“不用,就按照事實依據來寫,成書之後便可以下發到各路的支教夫子手中。”

“喏。”

將空間留給蘇亶一家人,皇后一家人多半有很多話要講。

李承幹坐在兩儀殿外,聽着他們的話語聲。

在蘇亶所寫的故事中,玄奘一路西行遇到了很多艱難險阻,但他一直沒有放棄與波頗的約定,他將經書帶了回來,並且在天竺與上萬僧人辯論。

往後的唐人也能走出來,並且堅持心中的信念,信念可以是各種各樣,爲了自己,也或者爲了家國社稷,再者說又或是一個約定。

當關中再一次迎來風雪的時候,李承幹走入凌煙閣內,看着凌煙閣的畫像。

當年的鄭公依舊在畫像中栩栩如生,向來嚴肅的老人家,在畫像中是那麼地和藹,只是看着完全感受不到當年他指着皇帝鼻子罵的模樣。

鄭公已是唐人最寶貴的精神,大唐並不需要天人三問,或者是谷那律的辯經是爲了給崇文館的教化製造武器。

誰說書籍不能是武器了,一直在虧損的涇陽縣作坊,還在運轉,上千名工匠每天都在印書。

“你怎麼來這裡了?”

聽到身後的話語聲,李承乾道:“兒臣來這裡看看。”

李世民上前道:“他們一個接着一個地離開人世,朕也就只能在這裡看看了。”

父子倆在一旁坐下,李承乾道:“驪山冬獵可還愉快?”

李世民拿過茶杯,拿在手中,道:“你的國事如何?”

“還可以。”

“你把李義表封爲禮部侍郎了?”

“明年纔會有旨意。”

“天竺如此遙遠的地方你也要治理嗎?”

“兒臣知道父皇的顧慮,路途太遙遠,不好控制。”

李世民伸手拍了拍兒子的肩頭,又道:“朕知道你一心想要謀奪吐蕃。”

“讓父皇見笑了,松贊干布至今還不肯將吐蕃的子民交給朕。”

“你大可以將他殺了。”

“大唐與吐蕃又會陷入無止境的恩怨中,現在他活着有用。”

李世民笑道:“人心你也想要,疆域你也想要,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李承乾道:“有什麼不好嗎?”

父子倆又同時拿起茶杯飲下一口,看着凌煙閣的衆畫像出神。

凌煙閣外,三個內侍站在門口,聽着兩位皇帝的話語,雖說如今的太上皇已不住在宮裡了,說是在宮裡住得煩了,便在外面修了一個村子。

其實新帝登基之後,陛下一直關注着國事。

凌煙閣又傳來了話語聲。

“父皇的身體,最近還好嗎?”

“如今執掌國事人的是你,麗質與東陽還將諸多國事送來,朕有心養病,可……”

李承乾道:“可何以解憂?”

“你也很清閒,你還是太子的時候很忙碌,你看看你現在,整日不是釣魚就是看書,又或者練練箭術?現在朕看到那些國事就煩,以前也煩,如今更甚。”

“兒臣倒不覺得煩。”

李世民冷哼一聲。

李承幹又道:“兒臣的生活沒有父皇那麼多姿多彩,是因當時父皇還在位,宮裡的人實在是太多,現在靜謐了不少,便能清醒地處置國事。”

父皇板着臉離開了,獨坐在凌煙閣內,享受着這一刻寧靜的時光,飲下一口茶水。

又坐了片刻,一陣風吹入凌煙閣,李承幹這才站起身,將窗戶關上。

宮裡還是有內侍行事不夠仔細,李承幹又扶正了鄭公的畫像,確認它端正之後,方纔滿意離開。

凌煙閣的門緩緩關上,隔絕了外面的寒風。

長安城內,宗正寺卿李崇義帶着一隊人,這隊人都帶着各自的一樣樣禮品。

這是皇帝的宗室諸多親眷送來孝敬老太公的。

高士廉正在院子裡看着崇文館新編寫的故事書。

“老太公,宗正寺卿來了。”

“讓他進來。”

“喏。”

李崇義帶着一隊宗正寺卿的官吏走入院中,讓人將一箱箱的禮物放下,又解釋道:“老太公,這是宗室諸多親眷給您送來的賀禮。”

高士廉道:“老朽就算是高壽,也不用他們來祝賀,煩。”

“那……”

“怎麼?宮裡的那位也收宗室親眷的賀禮嗎?”

李崇義明白老太公說的是誰,又解釋道:“這些年宗室諸王來長安朝賀的人越來越少,但送的賀禮卻比往年多,也還有宗室親眷去拜訪老太爺的。”

高士廉躺在竹椅上,身邊還有兩個內侍候着,問道:“承幹收了嗎?”

李崇義道:“陛下從來不收賀禮,所以現在朝中的官吏也很少收賀禮了,一來陛下有表率,二來容易被御史臺的官吏盯上。”

“老朽的外孫向來是表率。”高士廉驕傲地笑着道:“這些賀禮都帶走吧,不用送來了。”

李崇義神色犯難,道:“老太公,還有陛下送來的賀禮。”

“嗯……”高士廉撫須道:“那就將陛下的賀禮留下。”

李崇義從衆多禮箱中找出其中一箱,讓人將其餘的禮箱帶了出去,從中取出一個木盒子,是三支毛筆。

高士廉接過毛筆,仔細打量着,注意到筆端末尾的一些端倪,便會心一笑,這是用孩子的初發所制。

李崇義又道:“陛下還給了許多粱米與肥皂,以及一些糕點,陛下給朝中每個官吏都分發,按照官吏品階不同,還會有額外的賞賜,但朝中上到中書令,趙國公,下到鄉縣主簿都有賞賜。”

高士廉的目光依舊在筆上。

看老太公也沒有心思聽自己說話,李崇義便自覺離開了。

長安城內,同樣收到賀禮的還有趙國公,送禮的依舊是李崇義。

讓人送走了宗正寺卿,他坐在書桌邊,看着陛下送來的禮,今年陛下送給朝中各部官吏的賀禮都不同,如給民部的是算盤,禮部是大氅,御史臺是鏡子,中書省的人則是紙張。

長孫無忌看着打開這卷書的封口,送給自己的則是一卷書,看着書中的內容是當初陛下與自己說過的話語。

往事種種浮現在心中,那是第一次在曲江池談話,那時候的陛下還是太子,才十五歲。

如今一晃已過去了十五年,陛下如今三十歲了。

長孫無忌看着記錄着的每一段談話,笑容浮上了心頭,忽有一種陛下已長大了,再也不用自己的扶持。

元宵還未到,正月已過去十天。

長孫無忌坐着車駕來到了北苑外的一處村子,他從車駕上走出來,四周還有三三兩兩的村民聚在一起講話,也有一羣孩子正在玩鬧。

這個村子很安寧,還有幾隻鴨子正在叫喚着,它們搖搖晃晃走在田地裡,冬日裡還是這般地怡然自得。

村子看似寧靜,長孫無忌也明白這裡的村民其實都是當年的百騎禁軍。

走到一處田埂邊,陛下正在縫補着一雙鞋,看着鞋子的大小,恐怕就是孩子的。

“兄長。”

“我來看望陛下。”

如今的長孫皇太后已有了幾縷白髮,雖說很少。

長孫無忌如今也已兩鬢斑白了,他走到一旁道:“陛下。”

李世民依舊縫補着布鞋,沒好氣道:“在宮裡看你們行禮也看夠了,在這裡就不用行禮。”

“喏。”

李世民翻看着鞋子的兩面,確認縫補好了,這才放下,道:“你來做什麼?”

長孫無忌道:“臣來告老辭官。”

“你現在是承乾的臣子,不用向朕來告老的。”

長孫無忌又道:“這就是他的意思。”

李世民站起身,道:“你明明是他的臣子,他纔是現在執掌天下的皇帝,卻讓你來向朕辭官?”

“這正是陛下的安排,因臣是陛下的舅舅。”

李世民坐在椅子上,一腳踩在椅子的邊沿就這麼擱着,一手拿起茶碗喝着熱水,打量着對方許久,又道:“你捨得離開嗎?”

長孫無忌笑道:“如今朝野,也沒有幾個舊人了。”

李世民呵呵一笑,道:“是啊,現在朝中也就剩下程咬金,牛進達,薛萬徹這些老將軍,哼!那小子從來不講情面。”

“是陛下很清楚,臣若辭官……出於孝道,陛下定要挽留,但若是太上皇的意思,陛下就會准許。”

“輔機?”

“臣在。”

“你放得下嗎?”

長孫無忌正要開口,但又收住了聲,三緘其口後又道:“臣老了。”

李世民道:“朕看你還能再活二十年。”

“但願再活二十年。”

“你與朕這輩子,也算是一場佳話了?”

長孫無忌行禮道:“若臣告老了能與陛下依舊如當年,縱馬于山林,如當年一樣射獵,那便是佳話。”

“哈哈哈!”李世民指了指他,笑道:“還是舅父思慮甚遠。”

長孫無忌忙行禮道:“原來陛下都知道。”

“朕說了,你不用行禮。”李世民再給倒上一碗熱水,遞給他,道:“不是朕都知道,是舅父告知朕的,多年來舅父是在偏幫承幹,可每一件事都會對朕說,他老人家說這江山是李唐的,他幫太子就是幫朕。”

言罷,李世民接着道:“以前的舅父從來不會管朕的家事,也不知道舅父看中了承幹什麼,之後你與舅父屢屢在暗中幫他。”

言至此處,李世民的語氣又重了幾分道:“別以爲朕看不出來。”

長孫無忌慚愧一笑,道:“臣也不知道幫了陛下多少次,如今已想不起來了,只有陛下一直記得。”

“再後來宗室也好,朝野也罷,有人覺得得罪了東宮太子就是得罪了你長孫無忌,也得罪了舅父,那小子的權勢一天比一天大。”

長孫無忌不敢苟同這番話,可能出於一個父親的心意,陛下覺得那時的太子權勢太大,就是自己與舅父造成的。

一直都是這樣的脾氣,以前是這樣,現在成了太上皇也沒有變過。

李世民又抱怨道:“輔機啊,朕不在長安了,也不想住在宮裡,朕本想着你是他舅舅,能夠多多管束他,現在連你都要告老,承幹以後會變本加厲,誰還能管得住他。”

當年的布衣之交,現在的長孫無忌一言不發。

李世民重重放下茶碗,道:“不論是誰告老,朕都高興,唯獨你!朕不想你告老。”

長孫無忌放下手中的茶碗,不顧先前的警告,行禮道:“如此,臣就只能割袍斷義了。”

“你敢!”李世民拍案而起,指着他道:“朕也好,承幹也罷,從未薄待你,你敢與朕割袍斷義,朕就讓承幹查沒你的所有家產,將你發往西域去種樹。”

再看他又笑了,李世民氣不打一處來,又道:“怎麼,你真要去西域種樹?”

長孫無忌道:“還望成全。”

扭過頭不去看對方的一張臭臉,李世民揮袖道:“辭了吧,勞碌了半輩子,你也該歇歇了。”

長孫無忌又一次拜倒行禮道:“謝陛下成全!”

李世民伸手扶起他,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點頭道:“自當年虎牢關一戰之後,你與朕都不容易,敬德他們也是,好不容易啊……這江山總算是穩固了。”

長孫無忌稍稍擡頭,忍着通紅的眼眶。

李世民雙手揹負,這位五十三的太上皇竟顯露出了些許的佝僂,嘖舌道:“善終,善終,可嘆吶,你們都善終了。”

長孫無忌也望向遠處,看着遠處還多些許積雪的景色。

無言良久,君臣兩人又笑了。

夜裡,長孫無忌沒有回長安,想來宮裡的那位陛下也知道了自己來見太上皇。

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513章 華清宮第314章 臘月215.第215章 存糧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325章 佳節第87章 通達?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第573章 終章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524章 同盟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42章 正義的一戰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176章 唐人的城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17章 他要卷死孤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79.第79章 家宴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360.第360章 歸心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第91章 及冠賀禮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493.第493章 李孟嘗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269.第269章 蘇勖第15章 你猜我猜?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535章 有很多人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260.第260章 談人生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252.第252章 范陽案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337.第337章 “奇觀”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第128章 風波乍起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97章 謠言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35章 越活越平庸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13章 耿耿於懷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第132章 豪傑依舊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493.第493章 李孟嘗274.第274章 新年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第13章 耿耿於懷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27章 長安傳聞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第86章 補貼與孝順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62章 對錯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70章 家事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
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513章 華清宮第314章 臘月215.第215章 存糧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325章 佳節第87章 通達?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第573章 終章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524章 同盟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42章 正義的一戰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176章 唐人的城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17章 他要卷死孤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79.第79章 家宴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360.第360章 歸心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第91章 及冠賀禮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493.第493章 李孟嘗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269.第269章 蘇勖第15章 你猜我猜?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535章 有很多人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260.第260章 談人生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252.第252章 范陽案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337.第337章 “奇觀”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第128章 風波乍起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97章 謠言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35章 越活越平庸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13章 耿耿於懷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第132章 豪傑依舊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493.第493章 李孟嘗274.第274章 新年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第13章 耿耿於懷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27章 長安傳聞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第86章 補貼與孝順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62章 對錯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70章 家事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