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戰前

樑建方坐在上首,嘴裡嚼着牛肉目光還看着這位從小勃律的使者,神色中沒太多的善意。

在場的諸多將領都沉默地吃着肉與餅。

若小勃律國能來相助,自然是好的,可樑建方總覺得心裡不太爽利,仔細一想,再看眼前這使者穿着一身斑斕的衣衫,尤其是想到他的身份,在此之前應該有個前提,他們聽從唐軍將領是應該的必要的,這是自覺而不是要求。

這些細枝末節的事,自然不是樑建方所關心。

他關心的是建功封侯,位列凌煙閣,任何想要阻撓他登上凌煙閣的人,都要剷除。

包括這位小勃律國的使者,哪怕他說得再好聽,到了戰場上會不會聽唐軍的話,還是兩回事。

一方面,樑建方作爲這裡的行軍主管,他要看好這些將領,一方面樑建方還要巴結好太子。

再者說,他樑建方也可以揹着太子登一次泰山,泰山而已!

再說得現實一些,裴行儉,薛仁貴,程處默,李景恆這些年輕人,將來都是朝中的將領。

本就比他們年長一輩的樑建方心中有着莫大的壓力,更不要說太子身邊的薛萬備,人家一門三兄弟都爲李唐效命至今。

還有狄仁傑與裴炎都是不容小覷的。

這個時候若不能立下大功,位列凌煙閣,樑建方就覺得自己這輩子算是到頭了,這是他這輩子最後一次拼搏的機會。

而眼前的小勃律使者的三萬兵馬,樑建方沒有放在眼裡,依舊吃着餅撕咬着牛肉沒有理會。

聽從大將軍號令?想聽從唐軍號令的人太多了,不缺小勃律國一個,也不想分給他們太多的功勞。

這些人能跟在唐軍後方,撿一些剩下的功勞就足夠了。

“報!”有士兵快步而來,行禮道:“大將軍,英公有令!”

聞言,樑建方如條件反射般站起身,擦了手之後,接過書信,眯着眼看了片刻,舉着英公的書信,大聲道:“英公有令!大食人猖獗,蔥嶺之事涉及伊犁河安寧,涉及伊犁河乃至天山南北數十萬人的安居!”

“爲保天山安寧,爲保伊犁河,爲了數十萬大唐子民的安居,爲了他們的安寧,我大唐折衝府絕不退讓半步,傳令!”

話音落下所有人站起身。

樑建方大聲道:“薛萬備,裴行儉領一萬兵馬責令三天之內,拿下大宛王城與周邊二十里的所有部族。”

薛萬備朗聲道:“喏。”

再看眼前衆人,樑建方道:“待婁御史,劉府尹到怛邏斯城,再行西進!”

“喏!”

衆將齊齊應聲。

既然薛萬備要去大宛城,太子勢必也要一起去攻打大宛。

英公的軍令是婁師德送來的,這位御史還在來怛邏斯城的路上,從腳程來推斷,現在應該是出了碎葉城,正在往怛邏斯城趕來。

再看眼前的衆人,大致上,這一次攻打大食的將領悉數都在了,此戰究竟要打到什麼地步誰也不清楚。

總之,樑建方,裴行儉,包括西域守備將軍白方,都做好了立大功的準備。

五萬唐軍在怛邏斯城已夠擁擠了,劉仁軌還帶來了三千安西軍,也不知道安西都護府之後會不會再派人過來。

反正碎葉城內有吃不完的糧食,怛邏斯城的糧食也充足,人吃馬嚼之下,在夏季之前不會缺糧食。

本就擁擠的怛邏斯城容不下三萬小勃律人,只能讓他們與薛萬備先去攻打大宛,唐軍佔據了大宛與怛邏斯城,之後的戰略佈局就更清晰了,可以分兩路大軍進攻。

即便退守,也可以讓怛邏斯城與大宛城呈掎角之勢,相互照應。

樑建方對他自己作出的安排很滿意,不論進退都尚可,進可攻打蔥嶺以西的諸國,退可固守怛邏斯城與大宛。

太子與薛萬備,裴行儉已離開,城樓下傳來了戰馬的嘶鳴聲。

樑建方看着眼前這個巨大的沙盤,戰前的最後一個準備,拿下大宛,只待萬事俱備,西進攻打大食人。

既然大食人不甘心,大唐十分樂意與他們再較量一番。

看着薛萬輩與裴行儉,帶着太子以及大軍離開了怛邏斯城,白方神色振奮。

張大安遞給他一個水囊。

白方揭開水囊上的木塞,仔細聞了聞道:“這是關中酒水?”

張大安解釋道:“關中的新豐酒,留得不多了。”

白方仰頭痛飲而下,將水囊中的酒水一口氣飲幹,高高拿起水囊,連剩下的幾滴都不放過。

張大安道:“還想再喝,就要等這一仗打完了。”

白方道:“我很喜歡英公的話。”

“是嗎?”張大安從他手中拿回水囊,問道:“英公的哪句話?”

“英公說我們這一仗是爲了數十萬西域子民,西域人也是天可汗的子民,我們是爲了數十萬西域子民而戰。”

“的確。”張大安覺得白方已觸及到了朝政方面的智慧。

其實白方是個很有天賦的人,只不過他自小沒人教他。

張大安聽着白方的話語,也望着遠去的大軍。

白方道:“當年我在龜茲見到了玄奘,那時候我覺得玄奘是這個世上最有智慧的人,玄奘在龜茲與上千僧人辯論,他贏了。”

張大安頷首,道:“聽說過。”

白方又道:“以前我覺得跟着玄奘,我就可以成爲像他那樣的人。”

張大安撫須思量片刻,笑道:“聽說你背棄了玄奘?”

白方道:“玄奘是玄奘,我是我,我不想成爲玄奘那樣的人,也不想成爲佛,我看崇文館的文章才知道,人該自愛,我是個活在現世的人,人就該是活生生的。”

夜裡的蔥嶺依舊是嚴寒的,風聲呼嘯而過,吹過一片戰火的大宛城。

大唐向大宛城發起了攻城,戰火吞沒了城門,在被攻破的城門前,還有大隊的唐軍立在城外,將這座城團團包圍。

而城內,還有裴行儉帶着三千唐軍殺入了大宛城。

大宛失去了戰馬之後的第三天,唐軍向大宛城發動了進攻,城內四處可見廝殺的場面。

安延偃爬到一處雪山的山坡,在嚴寒的寒風中他的眉眼上結着一些冰晶,大口出着氣,回頭看去,見到了大宛城內已是火光點點。

或許再過幾天,大宛城就會只剩下唐軍,唐軍會帶走城內的所有人以及牲畜,財寶。

安延偃只能繼續西逃,大宛城遲早是守不住的。

他翻過這片山坡,一路走下雪山,就見到了一隊人正舉着火把而來。

當對方到了眼前,安延偃躬身行禮。

來人正是黑衣的大食,這些大食人拿過安延偃遞來的一袋金沙,確認之後將人帶走了。

夜風呼號下,這片雪山又恢復了寧靜。

而大宛城內,發了瘋的大宛王提着刀向唐軍衝去,他跑了一段路,卻被地上的屍體絆倒在地。

狀似癲狂的大宛王,鬚髮散亂,他剛要站起身又被唐軍押倒在地,等再看清眼前的景象,卻聽到了後方傳來馬蹄聲。

馬蹄聲由遠而近,越來越密集。

也不知道是因眼睛是紅的,還是夜空被火光染紅了,幾片飛灰從眼前飄過,大宛王見到了從火光走來的唐軍。

唐軍的大將軍裴行儉坐在馬背上,一手提着繮繩,一手提着馬槊,目光睥睨。

馬兒走得並不快,他們的戰馬上,甲冑上都沾着血跡。

只用兩個時辰,唐軍就攻下了大宛的城牆,又用了一個時辰平定城中的亂象,所有大宛人都拜服在地上。

令大宛人感到絕望的是城外情形,在大宛城外還有三萬多大軍沒有進城,而唐軍只是用三千人,就攻下了大宛城。

唐人跋涉一天一夜,甚至沒有休息,就開始攻城。

大宛王派人出去求援,求援的人甚至剛離開不到半天,大宛的城門就破了。

現在隨着源源不斷的唐軍進入大宛城,大宛城的城牆以及各個要道都由唐軍把持,這座城就此易主了。

於菟拉住繮繩,他一手拿着弓,目光看了眼躺在地上的大宛王,道:“裴將軍,此人如何處置?”

裴行儉淡淡道:“押送長安。”

於菟笑道:“好!裝入囚車,押送長安。”

裴行儉又覺得這個大宛王多半會死在押送長安城的路上,這老人家已經瘋了。

於菟帶着兵馬走入了大宛的王宮,這裡的皇宮並不大,於菟覺得這裡有些低矮。

接下來隨着薛萬備進入城中,這座城內一切資源,包括人口,牲畜都被歸類。

薛萬備道:“告知樑大將軍,老夫已拿下大宛城。”

“喏!”傳令作揖迴應,翻身上馬,駕着馬匹離開。

裴行儉見薛萬備也進入了王宮,他拍了拍馬匹的馬脖子,道:“血汗馬很好,可惜了。”

薛萬備看了眼正在讓人搬着金子的太子。

他收回目光道:“可惜什麼?”

汗血馬在水池邊正在飲水,裴行儉聽着馬匹的飲水聲,道:“可惜即便是在大宛,這樣的好馬只有三百匹,其餘的戰馬雖好,卻不是汗血馬。”

薛萬備道:“汗血馬不是最好的。”

裴行儉道:“大宛王擁有戰馬,卻不會養戰馬,換作別人該能夠養出更多的汗血馬,他坐擁如此好的地界,卻不加以利用,享受着如此多的富貴,卻不想着壯大自己。”

大宛王不值得可惜,會有如此結局也不會有人去同情他。

在這個野蠻的蔥嶺,即便不是唐軍,也會有別人去吞併他們。

直到所有唐軍都進入城內了,才讓小勃律國的三萬大軍進入大宛城,這就是唐軍的規矩,小勃律國可以在邊上或者後方撿一些功勞。

而這些功勞是大是小,還要由安西都護府說了算。

至此,當劉仁軌與婁師德來到怛邏斯城,四萬唐軍駐守在怛邏斯城,而在大宛城有裴行儉與薛萬備所領的一萬唐軍與三萬小勃律國援軍。

唐軍佔據兩城,兵馬八萬。

在這個蔥嶺地界,唐軍已成了最大的勢力,目前爲止也不知道大食人佈置了多少兵馬。

不過對如今的唐軍來說,只要大食人不大舉進攻,唐軍拿下石國,東曹該是勢在必得。

唐人拿下了大宛,只用了一夜,在蔥嶺一些胡商的傳聞中,一夜之間大宛就換了主人。

怛邏斯城內,樑建方聽着劉仁軌與婁師德的話語聲。

劉仁軌道:“李義琰將軍與都護李奉誡帶着兩萬兵馬已到了碎葉城。”

在他們動身前往怛邏斯城時,守備將軍與安西都護的都護後腳就到了碎葉城,大唐的西北防線一直延伸到了碎葉城以西。

婁師德詢問道:“太子何在?”

樑建方道:“去大宛城了,婁御史放心,太子身邊有裴行儉與薛萬備。”

聽着樑建方不鹹不淡的話語,婁師德一臉的憤怒,拍案道:“你明知道老夫此來是要尋太子殿下,你還讓太子前往大宛?”

劉仁軌道:“老夫看過軍令了,去大宛是太子的決定,樑建方只讓薛萬備與裴行儉去了。”

換言之,樑建方不能命令太子,太子去哪裡只有太子自己決定。

儘管婁師德覺得樑建方是刻意爲之,也找不出什麼毛病。

婁師德道:“給老夫一匹快馬,這就趕去大宛,老夫身上有陛下旨意。”

樑建方給身邊的裨將遞去一個眼神,又對婁師德道:“自便。”

劉仁貴看着這位御史快步離開,又道:“張大安呢?”

“張少尹在整理城中輜重,我們就要開拔了,後方糧草籌備需要他來調度。”

怛邏斯城的所有將領包括京兆府與安西都護府的官吏,都有要事在身,沒有一個是閒着的,包括崔玄暐每天都要盤算軍中用度。

劉仁軌作揖離開,就去城內尋找張大安。

石國距離怛邏斯城並不遠,唐軍決定休整兩天,便要開拔攻打石國,如今城內比往常還安靜許多,城內的將士們也不再喧譁,而是積極準備着要用的乾糧,或者兵器,以及可以藏在身上的匕首,或者縫好甲冑。

還有的正在不停地往嘴裡塞着吃食,直到吃飽也塞不下了才停下,還有人乾脆就這麼睡着,到了大軍開拔那天才會醒來。

第33章 孫神醫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16章 德智體美第146章 早朝缺席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336.第336章 老府兵503.第503章 老君山269.第269章 蘇勖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第93章 苦惱的舅舅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16章 德智體美第56章 告老辭官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第542章 再遇玄奘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376.第376章 封禪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132章 豪傑依舊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第512章 倒春寒第514章 驚蟄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第86章 補貼與孝順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267.第267章 蘇亶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181章 老師家事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269.第269章 蘇勖第90章 天大的誤會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第325章 佳節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97章 謠言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554章 無底洞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79.第79章 家宴第116章 用心險惡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49章 上架感言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274.第274章 新年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446.第446章 寒風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423.第423章 江邊
第33章 孫神醫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16章 德智體美第146章 早朝缺席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336.第336章 老府兵503.第503章 老君山269.第269章 蘇勖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第93章 苦惱的舅舅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16章 德智體美第56章 告老辭官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第542章 再遇玄奘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376.第376章 封禪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132章 豪傑依舊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第512章 倒春寒第514章 驚蟄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第86章 補貼與孝順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267.第267章 蘇亶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181章 老師家事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269.第269章 蘇勖第90章 天大的誤會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第325章 佳節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97章 謠言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554章 無底洞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79.第79章 家宴第116章 用心險惡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49章 上架感言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274.第274章 新年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446.第446章 寒風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423.第423章 江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