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

忽聽到身後的箭矢破空聲傳來,險而又險地從玄奘的肩膀上方擦過。

後方傳來了吐蕃人的罵聲,是在抱怨這一箭空了。

在馬背上的玄奘對突如其來的變故還有些恍惚,卻見馮德遐抽刀而出,砍斷了馬車與馬匹連接的繩子,又聽到一聲鞭響。

是馮德遐將鞭子重重抽打了身下的馬兒。

馬匹吃痛狂奔,玄奘幾乎從馬背上摔下,低下身子牢牢抓着繮繩,夾着馬伕腹。

馬兒已不受控制,怎麼都停不下來,玄奘再回頭看去,見到馮德遐也在後方,那些吐蕃人正在追着。

空曠的平原上,只有風聲不斷在耳邊呼嘯。

也不知跑了多久,再回頭看去,玄奘已看不到身後的馮德遐,也見不到吐蕃人的兵馬。

他也不知道自己跑到了哪裡,應該還是在吐蕃地界,經書丟了,人也丟了。

馬兒終於平靜了下來,玄奘望着四周的曠野,一時間又迷茫了。

馬兒跑得太久了,幾乎是已脫力,玄奘只好翻身下馬,讓馬兒得以休息,而他自己走到河邊捧起河水,飲了好幾口。

等重新冷靜下來之後,玄奘重新審視了一番周圍的環境,四周空曠見不到活人,只有風在不斷地吹過。

似乎是又要下雪了,近處是一條平靜的河流,遠看是一片雪山。

寒風吹着單薄的僧袍獵獵作響,他在河邊盤腿坐下來,閉着眼平穩呼吸,細細回想着這些天來的種種。

玄奘怎麼都想明白,爲何世人會如此。

他也不明白,他一個僧人是怎麼捲入了大唐與吐蕃之間的明爭暗鬥,兩國之間恩怨竟是這麼複雜。

良久,天色也入夜了,風更大了,雪也更大了。

玄奘牽着馬繼續沿着河一路走,應該可以沿着河找到了人家。

風雪越來越大,玄奘牽着繮繩一路走着,馬背上已有了不少積雪,馬兒鼻孔在冷空氣中呼出熱氣。

終於,玄奘在漫天的風雪中發現了遠處的一點火光,從風中聽到了吐蕃孩子的歌謠聲,唱的正是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故事。

他牽着馬兒快步上前,當來到這處營帳前,玄奘用自己僅會的吐蕃語與他們交談。

這家牧民對待僧人很友好,玄奘的馬匹也得到了照顧,玄奘也坐在溫暖的營帳中可以度過這一夜。

當玄奘說出自己是唐人時,這些吐蕃牧民的目光中多了一些希冀。

本來,玄奘是覺得經過青海的一戰,唐軍與吐蕃的戰爭讓松贊干布與祿東贊一敗塗地。

還以爲這些牧民會對自己一個唐人充滿敵意,但牧民並沒有牴觸,反倒是問起了是否可以前往青海。

玄奘聽着這家人講述,喝下一口熱青稞,原來是他們知道青海的牧場更好,有很多吐蕃人去了青海與衆多唐軍生活在一起。

玄奘聽到他們說起了崇文館,一種可以教吐蕃人說關中話,說中原語言的官邸。

他們也想讓自己的孩子學唐人的語言,看唐人的書籍。

玄奘起初很不理解,這些牧民爲何會這麼想,明明松贊干布一直想讓吐蕃再次壯大,並且他也一直在這麼做。

對此,玄奘只能將其歸結爲牧民的慕強,牧民的生活特徵決定了他們容易依附強者,而現在的唐軍就是最強大的。

相反地,松贊干布儘管苦心孤詣,可他終究是失去了祿東贊。

那吐蕃孩子說了一句,一直往東走就能找到唐軍,最近有越來越多的唐軍會進入這片地界,唐軍會給吐蕃的孩子吃食與書籍。

在這處帳篷中躲了一夜的風雪,休息之後,天剛亮玄奘牽着自己的馬與這家牧民道謝之後,策馬離開。

那吐蕃孩子問向身邊的爺爺,道:“他爲什麼不去東面。”

那孩子的爺爺道:“不知道呀。”

孩子又問道:“今天唐軍還會來嗎?”

那老人家老人家枯燥的臉帶着笑容回道:“會來的。”

孩子道:“我要把這個玄奘的事說給唐軍聽。”

老人家依舊點頭。

“唐軍會給我肥皂嗎?”

“只要他們帶來了,就會給你。”老人家嘴裡咬着馬鞭子的一端口齒不清地回道,他黑白分明的大手拿着繩子的兩端,很快一個漂亮的馬鞭制好了。

孫兒拿着漂亮的馬鞭,歡呼雀躍地玩耍着。

玄奘一路策馬,他從來時的路趕着。

經書對他來說無比重要。

失去了經書,就算是回到了大唐又有何用。

邏些,馮德遐身爲唐使,吐蕃人自然不敢動他分毫。

“贊普,你究竟是什麼意思!你怎能出爾反爾!”唐使的怒吼聲從屋內傳來。

緊接着是松贊干布的話語,“我已經在懲罰犯錯的勇士了。”

屋外,幾個吐蕃勇士跪在地上,他們正在忍受着鞭打,一聲不吭地在雪天忍受着鞭笞。

“犯錯?”馮德遐的語調高了幾分,又道:“你想要殺了玄奘。”

松贊干布道:“我沒想殺了玄奘。”

馮德遐惱怒道:“是你的勇士動手的。”

面對唐使的責罵,松贊干布平靜地道:“是勇士自作主張,我已經在懲罰他們了,唐使若還不滿意,我可以殺了他們。”

馮德遐氣得呼吸沉重,他一揮衣袖道:“這就是你背地裡安排的。”

松贊干布笑道:“我已派人去尋找玄奘了。”

“玄奘是大唐的犯人,但他終究是唐人,他若是死在了吐蕃,你就等着迎接唐軍吧。”

松贊干布神色冷靜地坐着,安靜地聽着屋外的鞭打聲。

馮德遐又走了,也不知道他去做什麼,這位吐蕃的常客真的生氣了。

一個吐蕃的大臣走入屋內,說了一些話語。

松贊干布瞭然點頭,屋外的鞭笞也停下了。

當然是不願意讓玄奘這麼回去,如果能夠收服玄奘,吐蕃甚至可以得到天竺人的支持,也可以得到泥婆羅的全力相助。

就算是真留不住玄奘,他也不想玄奘如此順利地回大唐。

接連兩天,馮德遐都在尋找玄奘,他一度懷疑這個和尚是不是早就凍死在高原了。

於是,馮德遐乾脆就在邏些等着,看着來來往往的吐蕃勇士,等着關於玄奘的消息。

一處吐蕃的雪山下,松贊干布在吐蕃勇士的護送下,放飛了一隻鷹。

而這一幕正好被玄奘看到。

換作別人想要在高原上找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可對吐蕃的贊普來說在高原上找人反而很容易。

看到站在遠處的玄奘,松贊干布招了招手,並且讓身邊的勇士全部散去。

猶豫了片刻,玄奘這才上前行禮道:“贊普。”

松贊干布笑道:“我已懲戒了犯錯的勇士,我從未想過要冒犯你,我希望大唐可以與吐蕃和睦相處,你也可以平安地回到大唐。”

玄奘低聲道:“我的經書。”

“就在邏些,你可以隨時去取。”

“多謝贊普。”

眼看玄奘就要離開,松贊干布又道:“慢着。”

玄奘腳步停下,又回頭看去,看着松贊干布還站在雪山下,臉上掛着和善的笑容。

他大聲道:“我將經書還給你,你可以幫助吐蕃人講解佛經嗎?”

玄奘又猶豫了。

松贊干布走上前,望着遠處的雪山,道:“我的勇士犯了錯,但你又活了下來,天竺王說過你是一個擁有極高智慧的人,我向來欽佩有智慧的人,就像是大唐的太子。”

玄奘唸了一聲佛號,朗聲道:“可以。”

松贊干布與玄奘並肩走着,接着道:“你看,吐蕃對你是極爲友善的,只是勇士們知道你不願意留在吐蕃作爲上賓,卻要去大唐做一個犯人,他們覺得你冒犯了我。”

玄奘道:“我不會記恨任何人。”

“是啊,你與他們不同。”松贊干布望向不遠處三三兩兩的吐蕃勇士,又接着道:“他們都是一般人,而你不同。”

玄奘接着道:“若唐軍前來捉拿,我一定要跟隨他們回去,還請贊普給予方便。”

松贊干布笑着道:“好,只要唐軍來捉拿你,我就讓你離開。”

帶着玄奘來到邏些,看着他進入一處寺廟,也將經書交還。

松贊干布站在寺廟前,神情很失落,極爲地失落。

“唐使又來了。”

聽到一旁的勇士話語,松贊干布再一次見到了憤怒的馮德遐。

“贊普!你又要放他走,又要殺他,現在又留下他,你究竟是要如何!”

寺廟外,馮德遐大聲道。

松贊干布笑着道:“這一次是玄奘主動要留在吐蕃的,我沒有強迫他。”

“你!”

“勞煩唐使回稟他們,就說玄奘願意留在吐蕃,等他將這裡的事辦好,我會放他回去的。”

馮德遐觀察着這個贊普的笑容,咬牙切齒接着道:“好,贊普的手段,我領教了。”

松贊干布苦笑不語。

接連半月,玄奘每天就吃一碗青稞,每天醒來之後就給吐蕃人講經,就這樣持續了這些時日。

這一次玄奘第三次向松贊干布告別。

第一次是他從泥婆羅來到了吐蕃,第二次是幫助吐蕃開鑿了佛窟,第三次便是現在。

松贊干布深知留不住玄奘,他遞給玄奘一件衣裳,道:“這是吐蕃人的衣裳,希望你能留下。”

玄奘也回贈松贊干布一卷編譯好的經書。

此來吐蕃,玄奘幫助吐蕃修鑿了佛窟,編譯了經書,這一次他跟着馮德遐又一次踏上了歸途。

這一次沒有吐蕃勇士跟着,也沒有半路上的伏擊。

玄奘騎在馬背上,他低聲道:“世人是很有意思的,當我一無所有地前往天竺時,有很多人想要我的性命,當我從天竺回來之後,他們卻想要我的經書。”

馮德遐道:“你應該慶幸,現在的唐軍很強大。”

玄奘唸了一聲佛號,閉上眼沉默不語。

與玄奘相處這麼久,馮德遐極爲討厭玄奘的做派,他是一個相信世人皆善的人,他相信松贊干布也是一個善良的人。

一個勸全天下人善良的和尚,就像是一尊活着的佛。

馮德遐不這麼想,他覺得松贊干布之所以會放過他,是因他若繼續爲難玄奘,對他這個贊普名聲不好。

於吐蕃來說,天竺王與泥婆羅人對吐蕃的態度很微妙。

天竺王放過了玄奘,泥婆羅人也放過了玄奘,若玄奘真心實意願意留在吐蕃,那就也罷了。

可若是吐蕃爲難玄奘,這對將來的吐蕃來說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更會失去泥婆羅這樣的盟友。

馮德遐習慣用局勢來判斷敵人。

而玄奘卻用佛心來判斷人。

一路就快走到了青海地界,在這裡的牧民也圍了上來,牧民的孩子們紛紛圍着嬉笑。

玄奘還看到了那天夜裡照顧他一夜的那戶吐蕃牧民。

進入青海地界內,馮德遐懸着的心這才放下來,因從這裡開始,就是唐軍統治的地界,如今的吐蕃兵馬不敢越過半步。

走到青海湖邊,在這裡走動的唐軍越來越多。

玄奘也終於可以一直說關中話了,他見到了一片廣袤的田野。

馮德遐解釋道:“大軍在天山征討欲谷設,太子下令在青海屯田,用來緩解關中的耕種壓力,現在這裡的大片田畝都是唐軍的,吐蕃的牧民也可以在這裡種糧食。”

玄奘掃視着田地中勞作的吐蕃人,在這裡的吐蕃牧民很多。

馮德遐解釋道:“青海一戰唐軍贏了,可我們善待了這裡的牧民,並且與他們生活在一起,讓他們一起享受唐人在青海的治理成果,並且教化他們,讓他們讀唐人的書,你看看那些孩子,他們正在讀論語與唐人的故事。”

玄奘親眼看着一羣吐蕃孩子跟着一個夫子讀着識文解字,甚至還有吐蕃人正在玩着一些以往他沒有見過的遊戲。

十多年了,玄奘一路西行見過很多風景,有不少地方都是數年不變的風景,可這短短十多年,他覺得要重新認識現在的大唐。

馮德遐領着玄奘見到了戍守在青海的牛進達將軍與李震大將軍。

李震雖說是將領,可他近來一直主持農事建設相關的事宜,並且還兼領河西走廊的貿易互通。

今天趕巧,兩位大將軍都在。

279.第279章 清查第74章 太子拜師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215.第215章 存糧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23章 太子游長安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131章 折衝府第130章 請你道歉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554章 無底洞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559章 不可分割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93章 苦惱的舅舅269.第269章 蘇勖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170章 多錢善賈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533章 冬至大壽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323章 新爺孫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16章 德智體美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第115章 各縣彈劾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250.第250章 夜釣274.第274章 新年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533章 冬至大壽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60.第260章 談人生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第55章 認真的一箭第12章 等暖風來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365.第365章 宴席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257.第257章 活捉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
279.第279章 清查第74章 太子拜師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215.第215章 存糧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23章 太子游長安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131章 折衝府第130章 請你道歉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554章 無底洞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559章 不可分割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93章 苦惱的舅舅269.第269章 蘇勖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170章 多錢善賈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533章 冬至大壽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323章 新爺孫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16章 德智體美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第115章 各縣彈劾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250.第250章 夜釣274.第274章 新年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533章 冬至大壽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60.第260章 談人生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第55章 認真的一箭第12章 等暖風來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365.第365章 宴席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257.第257章 活捉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