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

裴炎以前就設想過,設想吐蕃併入大唐的很多種可能,其中還有各種官吏來往,官邸的建設,甚至兵馬調度與支教,或者是戶籍相關的一大堆繁雜事務。

先前朝中有議論過如何讓吐蕃併入大唐,在討論的過程中分成了好幾派,有的人主張緩緩教化,或者要用數年或十數年之久。

還有的人認爲就應該出兵直接剷除吐蕃的反對勢力,直接剷平自然就沒人抗爭了。

甚至有人覺得將吐蕃的子民全部徵發到天竺去,留下土地給大唐,不過這個想法一出來就被很多人反對了。

大抵上,還有一些更不着邊際的想法。

裴炎回想起今年年初時發生的很多事,不過在陛下面前,還是躬身行禮,十分鎮定的模樣。

劉仁軌的神色則凝重了幾分,他不是因爲陛下的話語而神色凝重,而是因爲吐蕃的一封密信。

這份密信所寫的是,吐蕃地界內企圖號召吐蕃人與大唐敵對的吐蕃舊貴族。

原本崇文館與吐蕃的都護府對這些舊貴族還算是客客氣氣的,雙方安然無事地過了十年。

大唐已經給了他們顏面,但現在他們卻成了反對大唐的最大阻力。

劉仁軌道:“陛下,吐蕃歸入大唐的社稷大計,若有人執意與大唐爲敵,臣以爲這些人死不足惜。”

裴炎也道:“陛下,臣以爲若總要死一些人,不如就殺個乾淨。”

陽光照在河面上,照耀得渭河也是波光粼粼的,李承幹揣着手目光看着對岸,低聲道:“吐蕃人心皆向大唐,那些貴族也只是爲了自己的利益而已,若吐蕃併入大唐是大勢所趨,這個大勢不可阻擋,那些舊貴族執意與大唐爲敵,無非是他們想要這個過程中得到更大的利益。”

說起利益,裴炎與劉仁軌的神色多了幾分複雜。

李承幹在河邊的一塊乾淨石頭上坐下來,低聲道:“可朕什麼都不想給他們,甚至還要將那些舊貴族的牧場再分配給底層的牧民。”

劉仁軌道:“臣聽聞松贊干布給陛下寫了一封信。”

李承乾道:“那封信也只是松贊干布給朕告一聲平安,說他平安到了吐蕃。”

裴炎道:“陛下,臣願奔赴吐蕃助陛下將吐蕃收來。”

“你不能去,讓兵部的張說去一趟萊州。”

“喏。”

裴炎心中疑惑陛下不是要收吐蕃嗎?怎麼忽然又說起東海了。

李承幹又道:“劉侍郎,吐蕃的事,你讓兵部的郎中郭待舉走一趟。”

劉仁軌當即又行禮道:“臣領命。”

裴炎心中很疑惑,陛下爲什麼要將這麼重要的事交給年輕人,其實他們也可以再出關的。

後方,盧照鄰與一衆文吏站在一起等着陛下與兩位兵部侍郎談完。

“也不知道陛下與他們說了什麼。”一個稍稍年長一些的文吏,注意到盧照鄰的目光,忙行禮自我介紹道:“在下高崇禮。”

盧照鄰聽着名字有些耳熟,“你是高侃大將軍的兒子?”

“正是,在下原本在咸陽縣任職縣令,最近才調任秘書監。”

盧照鄰又稍稍點頭,擡眼又見到了劉仁軌腳步匆匆行禮,而裴炎還站在陛下的身邊,講述着話語。

大抵是說到了什麼爲難的事,裴炎一直在行禮。

之後,裴炎也快步離開了。

又見陛下在河邊獨坐了半晌,纔有內侍腳步匆匆而來,讓衆人可以上前記錄陛下今天出遊的言行。

重新回到陛下身後,盧照鄰袖子裡還藏着一本辭官的奏章,可見陛下正對關中現狀滔滔不絕地說着,也就只能一直記錄,根本沒有遞奏章的時機。

今天,陛下的話語要記錄下來,而後張貼在朱雀門前,直到黃昏時陛下都回宮了,盧照鄰都沒能把自己手中的辭官奏章遞上去。

回了長安之後,盧照鄰身爲禮部侍郎還要爲科舉的事忙碌,這份辭官奏章他只能留到以後再遞交給陛下,看着朝中爲科舉忙碌的衆人,盧照鄰心中的責任感再一次升起,將精力投入到了科舉的準備中。

回到家中,盧照鄰看着自己的辭官奏章不語,如今的朝堂變化很多,每個人都在爲了自己職責在做事,忙碌一直是朝堂的現狀。

這與盧照鄰起初預想的朝堂生活不同,結交名仕,與人交談……在這裡這些都沒有,唯一有的只有一心爲社稷的朝臣。

而當初所想的生活,對盧照鄰來說也只能憧憬。

“盧侍郎。”

門外傳來了呼喚聲,盧照鄰尋聲看去,是一個禮部的文吏,詢問道:“怎麼了?”

“許尚書今天說了要弘文館的學子名冊。”

盧照鄰不動聲色將辭官奏章放到了一旁的書架上,藏了起來,頷首道:“我會安排的。”

“多謝。”

這個文吏又腳步匆匆地離開。

盧照鄰暫且不打算辭官了,繼續忙碌着禮部的事,爲今年的科舉奔波。

閒暇之餘,他才聽說郭待舉去了吐蕃,而張說去了萊州處置東海的事宜。

郭待舉去吐蕃倒也說得過去,吐蕃是如今的社稷大事。

可讓張說去東海,又是爲了什麼?的確是令人費解。

也沒有明確的旨意,多半是兵部的調令,傳聞當年太上皇東征時在萊州建了不少海船,兵部此行多半也只有與這件事有關。

幹慶十三年五月的下旬,關中就要入夏了,郭待舉帶着一隊兵馬從長安城一路來到了青海。

郭待舉見到了如今的吐蕃都護府的都護李安期。

“原本這一次劉侍郎是要親自來的,不過陛下好似對兵部另有囑託,就讓下官來了一趟。”

李安期牽着戰馬走着,又道:“你們來了就好,你們再不來某家就要大開殺戒了。”

郭待舉這一次來帶着兵部的調令,可以調動都護府兵馬,此番前來他勢在必得,定要爲當今陛下辦好這件事。

從青海一路來到吐蕃,郭待舉適應着吐蕃的環境與氣候,也會喝一些吐蕃人的奶茶,吃一些糌粑。

李安期一直陪同着郭待舉,與他講述着如今的吐蕃情形。

“其實在以前,吐蕃的那些舊貴族還是好收買的,甚至只要我們唐軍給予一些好處,他們也會爲唐軍做事。”

郭待舉反問道:“爲何又不能收買了?”

“安寧地久了,他們覺得大唐與吐蕃不會再開戰了。”李安期雙手揹負,望着寧靜的藏布江道:“只要大唐與吐蕃不開戰,他們就可以一直向唐軍要好處。”

郭待舉有些疑惑,他落後半步跟着,“難道他們就不覺得,唐軍有朝一日不會再給他們好處嗎?”

李安期道:“正是因他們這麼想過,纔會一直想要與大唐爲敵。”

聞言,郭待舉的神色多了幾分肯定,道:“果然是一幫蟲豸。”

如今的吐蕃崇文館有越來越多的吐蕃孩子,而這十餘年間,學成的孩子正在不斷前往大唐。

去過大唐的孩子又回來了,那些在長安學成的吐蕃學子回來之後,就會帶着更多的吐蕃孩子前往大唐。

周而復始持續了很多年,如今崇文館的吐蕃學子,從五歲到十五歲有六百餘人。

若算上已經學成的學子,在崇文館的走動的吐蕃學子有近三千人。

而這三千人就是吐蕃的三千戶人家,一個學子成家之後一戶就成了兩戶人。

因此,幹慶一朝在吐蕃建設多年的基礎上,形成了一股以長安城爲中心的向心力。

而這個向心力除了崇文館的支教造成的,還有一個個有關於唐人與吐蕃的故事。

大唐雖說沒有治好松贊干布的病,卻讓松贊干布活到了現在,並且安全地回到了吐蕃。

如果這些還足以讓郭待舉完成兵部的大業,他就回長安辭官。

李安期道:“但凡兵部所需,儘管告知我們都護府。”

“多謝。”

郭待舉來吐蕃的第三天,他沿着藏布江走着,終於見到了一間由石塊與牛糞,還有布料建起來的一間屋子。

屋子前還有三頭牛正在慢悠悠地吃草,還有十餘隻羊愜意地走在陽光下。

郭待舉邁步走上前,走入這間屋子中,見到了松贊干布。

松贊干布看着一卷書,道:“這是你們關中的書,以前我想看書還需要讓我們的勇士去買,現在不用去買,也不用派人去吐蕃抄錄,你們的人會源源不斷地將書籍送來。”

郭待舉道:“不管是吐蕃還是中原其他地方,我們一直在這麼做。”

一頭白髮的松贊干布坐在火盆邊,放下手中的書,又拿起火盆上的鍋倒出一碗有些濃稠的奶茶,“喝點吧。”

郭待舉接過鬆贊乾布端來的奶茶,飲下一口,低聲道:“以前我喝過一位吐蕃老人家的奶茶,他叫茹來傑,不過他過世了,那時候還是在蔥嶺。”

松贊干布笑道:“味道如何?”

郭待舉道:“我以前喝過的奶茶,沒這麼濃。”

見松贊干布走出了屋子,郭待舉也跟着走出來,重新見到了陽光。

其實郭待舉不喜他的屋子,這間屋子遮蔽了太多的陽光,而且也並不通風

“我一直以爲吐蕃人的房子都是帳篷,這屋子住着舒服嗎?”

松贊干布搖頭道:“如果你們唐人一直好問,你們知道的就會越多,聰明的人會謙遜,自大的人不會去問。”

郭待舉又道:“贊普久居長安多年,應該不喜這樣的屋子。”

松贊干布道:“吐蕃大多的屋子都是這樣的,我住在長安城這麼多年習慣了唐人的屋子,我知道唐人的房子漂亮又舒服。”

“可我是吐蕃的贊普,我若是不住這樣的屋子,我建設一個不一樣的?”松贊干布又搖頭,“若真是那樣,吐蕃的子民就會覺得我已不是吐蕃人,我和他們不一樣了。”

“我是贊普我就要和吐蕃的子民一樣,如此才能幫助天可汗將吐蕃交給大唐治理。”

兩人見面,才說了三句話,松贊干布就搖了兩次頭。

郭待舉上前一步,“既然贊普也想……”

松贊干布打斷的話,“你們打算怎麼做?”

“我們會將吐蕃的土地再進行均分,讓沒有牧場的牧民得到牧場,讓沒有牛羊的牧民得到牛羊,讓每個人都能有衣食,讓每個孩子都能夠來崇文館。”

“我會丈量貴族的土地,之後會重新均分,最底層的人得到田地,那麼他們就會擁護我們,而貴族就是我們共同的敵人。”

這沒什麼不能說的,因郭待舉的人手已經在這麼做了。

郭待舉說了一句劉仁軌交代過的話語,他言道:“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死一些人,那就要死得乾淨。”

松贊干布很喜歡這個年輕人的坦誠,又遞給他一塊風乾的牛肉。

讓郭待舉很意外的是松贊干布是站在陛下這邊。

“不知吐蕃大相如今在何處?”

松贊干布道:“他不會打擾你們行事的。”

既有了松贊干布的表態,又有了他的保證,郭待舉此行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很順利,順利得讓郭待舉覺得不真實。

在以前吐蕃的雨季很少,一年之中大概只有這麼一兩月,近年來吐蕃的雨季忽然多了。

正值夏天,今晚的吐蕃下着雨,一個唐人官吏帶着一羣吐蕃的牧民在一個吐蕃貴族的牧場走着。

吐蕃貴族的牧場很大,這片雪山下的整座牧場都是一戶人家的,這戶人家只有三個孩子,他們根本不需要這麼大的牧場。

遠處傳來了幾聲大吼,是唐人的官兵押着這片牧場的貴族而來。

領着牧民的唐人官吏正是郭待舉,他朗聲對押送而來的舊貴族道:“現在,這裡的土地都是天可汗的,按照大唐的律法,天可汗的臣子有權分配天可汗的土地。”

那吐蕃貴族還在用吐蕃語怒罵着,他的怒罵聲在雨中顯得微弱。

郭待舉又道:“天可汗的旨意是爲了吐蕃與大唐的長治久安,阻撓天可汗旨意,並傷害兩地人心者,一律以謀逆罪論處。”

站在郭待舉身後的吐蕃牧民是最忠誠的追隨者,也是這場變革的既得利益者,原本他們連個養牛羊的草地都沒有。

這一刻,他們看到吐蕃貴族的家僕提着刀朝着大唐官兵衝來,還未等大唐的官兵動手,郭待舉身後的牧民冒着大雨,他們腳踩着泥濘,衝向了那些家僕,雙方在雨中毆打在一起。

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167章 夏收第93章 苦惱的舅舅第326章 蘇亶家事286.第286章 轉變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219.第219章 調令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41章 大勝而歸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237.第237章 笄禮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213.第213章 旱情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17章 他要卷死孤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第88章 活得明白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267.第267章 蘇亶第161章 監察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82章 搶還是買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190.第190章 下蛋了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170章 多錢善賈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49章 上架感言第104章 夕死可矣270.第270章 新家第42章 正義的一戰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493.第493章 李孟嘗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第70章 家事第87章 通達?第152章 東宮舊人358.第358章 軍心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
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167章 夏收第93章 苦惱的舅舅第326章 蘇亶家事286.第286章 轉變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219.第219章 調令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41章 大勝而歸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237.第237章 笄禮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213.第213章 旱情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17章 他要卷死孤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第88章 活得明白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267.第267章 蘇亶第161章 監察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82章 搶還是買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190.第190章 下蛋了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170章 多錢善賈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49章 上架感言第104章 夕死可矣270.第270章 新家第42章 正義的一戰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493.第493章 李孟嘗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305.第305章 學不了的個人魅力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第70章 家事第87章 通達?第152章 東宮舊人358.第358章 軍心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