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

甘露殿內,太子說完之後,文武雙方又開始爭論了起來。

李承乾乾脆在一旁的暖爐邊坐下來,感受着片刻的清閒,拿起一旁的核桃,且先不顧眼前的爭論,扭頭看向一旁的太監。

老太監注意到太子的眼神,小步上前道:“太子殿下有何吩咐?”

李承乾笑道:“這核桃味道不錯,是哪裡進貢的?”

老太監眯眼微笑,回道:“是皇后讓人採買的,說是高陵長孫氏置辦的。”

原來是母后家的親族,心中確定之後,李承幹詢問道:“宮裡還有多的嗎?”

眼前的殿內,羣臣還在爭論着,從如何速戰速決如何先拿高昌,再誅欲谷設。

衆人很快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想要征服西域,就要先拿下高昌王,其中話語不限於讓高昌王來長安獻舞,或者將高昌王吊死在河西走廊。

多麼蠻橫狂野的朝代……

老太監的話語聲很輕,也不該打擾眼前文武的議論,小聲對太子道:“殿下,宮裡還有不少。”

李承幹稍稍點頭沒有再多言。

甘露殿的討論一直到了傍晚時分,還沒有結束,看來衆人晚飯也要在這裡用了。

見父皇與衆人都沒有注意到自己,李承幹默不作聲地離開了。

走入寒冬的風雪中,宮裡的宮女清掃出一條小道,小道還顯得溼漉漉的。

李承幹披上自己的大氅,揣着手一路走回東宮。

走到半路上,先前的老太監腳步匆匆追了上來,“太子殿下!太子殿下!”

李承幹回頭看去,道:“一大把年紀了,不要這麼急匆匆的。”

老太監遞上一個籃子,道:“這是皇后交代,交給太子的。”

聞言,李承幹揭開籃子布蓋的一角,確認了一眼裡面都是香氣撲鼻,熱乎乎的核桃。

老太監笑着道:“皇后還說了,殿下平時就容易上火,不要吃太多了。”

李承幹接過籃子道:“孤近來要用腦的時候太多,也不像父皇有這麼多的能臣武將可以出謀劃策。”

“殿下說得是。”

“以後這種事不用你親自來送一趟。”

“老奴也是怕耽誤了事。”

李承幹提着籃子道:“有勞你了,會讓人送鹹鴨蛋來。”

“謝殿下。”

寒冬的關中,一道旨意在風雪中送出了長安城,是天可汗喝令高昌王與欲谷設劃清界限,維護西域安定,與西域諸國抵禦欲谷設,並且來長安面見天可汗。

這道旨意有警告的意思,如果高昌王不來長安城,那這道旨意就是戰書了。

國與國的戰爭是複雜的,也是需要比拼國力的。

李世民在立政殿一早睡醒,便拿着手中的卷宗看着。

長孫皇后整理着要給孩子們的新衣,道:“承幹說近來的核桃味道很不錯,妾身讓人給他送了一籃子。”

李世民沉默着,點了點頭,目光還在卷宗上。

“這孩子看不上多麼奢華的生活,倒是喜歡吃核桃。”

殿內安靜良久,跟隨李淳風道長打坐之後的小兕子回到立政殿,她小步走到母后身邊,神色期待的道:“母后,明達想去東宮玩。”

長孫皇后拿起一旁的小布袋子,又看了看丈夫道:“母后與你一起去。”

李世民放下了手中的卷宗,道:“朕也去看看父皇。”

皇帝與皇后,還有小公主都離開甘露殿。

現在的東宮,李承幹張弓搭箭,從高到矮的弟弟妹妹也都拉着弓,五支箭矢齊齊放出。

李承乾道:“看看誰的箭矢沒有在靶子上。”

小福快步跑去,看了一眼大聲回道:“晉王與紀王的箭矢沒在靶子上。”

李承幹滿意點頭道:“東宮今天的值日就交給他們了。”

李治委屈道:“這不公平!”

東陽低聲道:“怎麼不公平了?”

李治委屈地努着嘴,面對這個平日裡就很嚇人的東陽皇姐,實在是無力反駁。

本來給孩子們休息,都打算好好玩一天。

李麗質放下了手中的角弓,道:“誰讓伱們想練箭的,你們的靶子最近,這已經很公平了。”

李治與李慎低着頭,滿是委屈地接過小福遞來的掃帚與刷子。

小福笑着道:“有勞殿下。”

李慎委屈道:“小福!你手腳最麻利了,幫我!”

“不行。”她搖頭道:“小福還要準備今天的飯食,幫了紀王與晉王就會耽誤吃飯的。”

“啊……”李治哀嚎着走回東宮掃地。

李淵看着兩個慘兮兮的孫子,咧嘴笑着,花白的鬍子撫個不停。

“皇兄!皇姐!”小兕子快步跑來。

李麗質轉身抱住跑過來的妹妹,看着她凍得紅彤彤的耳朵與鼻子,再看遠處正在一起走來的父皇與母后,躬身行禮。

李承幹放下手中的弓,向寧兒投去眼神。

她收到眼神,便去安排人準備桌椅告知小福今天陛下與皇后也來了,飯食就要多準備了。

李淵道:“二郎,聽說你要對西域用兵了?”

李世民也在崇文殿前坐下來,看着鬚髮蒼白的父皇,“是啊,高昌王還是一意孤行,朕便試試他們的斤兩。”

“好啊,早該如此了。”李淵稍稍點頭,又看向一旁的孫兒,問道:“出征的糧草可準備好了。”

不用皇兄回答,抱着小兕子的李麗質道:“皇兄早就將糧草囤積在邊關了,既能將關中的糧倉清理出來,將糧食囤積在邊關,不論何時出兵,將士們心裡都有了底氣。”

李淵嘆道:“當年打仗可沒有這麼多的準備,將士出征在外,後方有足夠的糧草,這很好。”

一家人開始商討起了對西域戰事的安排。

就連李麗質也能說上一兩句話,她講道:“現在在河西走廊囤積的糧草可以運送到吐谷渾,大軍行軍就能減少很大的負擔。”

李世民瞧着正喝着茶水一言不發的兒子。

東陽又拿出一些卷宗來,放在了一旁的桌上,道:“這是皇兄讓人收集的西域近況,是去年的。”

李世民拿起其中一卷,道:“什麼時候去查探西域的?”

聞言,見兩個妹妹都看向自己,李承幹剝着核桃解釋道:“這些年與西域的貿易往來很頻繁,當初這些商賈一邊在西域行事貿易,將路線以及西域的近況都查問清楚了,父皇或許不知,這兩年吐蕃的變化也很大。”

李世民看着卷宗蹙眉道:“這些商賈都是你的人?”

李承幹搖頭道:“當然不是了?”

“那朕怎麼聽說現在河西走廊聚集了這麼多的商賈,是什麼人一聲令下,讓他們在去年秋天就停下了貿易,全部遷居武威郡。”

“父皇,商賈是一羣很敏感的人,他們得知戰爭的端倪,就會做出趨利避害的行爲,這不奇怪。”

長孫皇后聽到父子倆又說起國事,神色不悅問道:“是在朝堂大殿上說不完這些話嗎?”

東宮的錢袋子就拴在京兆府,即便那些商賈不是聽從太子號令,肯定也都聽從京兆府號令的。

父子倆同時安靜了下來,並排坐在桌邊剝着核桃。

李承幹小聲道:“最近父皇還上火嗎?”

“喝了半個月的涼茶,好多了。”李世民嘴裡嚼着核桃道:“睡得也很不錯,你怎麼樣了?”

李承幹搖頭道:“喝了半個月涼茶,不管用。”

言罷,還指了指側臉的幾顆痘痘。

李世民頷首道:“朕那裡還有幾根山參,你喝點蔘湯試試?”

“好呀。”

李承乾點頭。

李世民又低聲道:“你少吃點核桃。”

李承幹又拿起茶碗,頷首不語。

皇帝夫妻來東宮用了飯,皇后親自給太子殿下剃了鬍子,又給太子修理髮髻,修理面容。

陛下小睡了片刻,皇后給東宮孩子們都修理好了長髮之後,這才離開。

貞觀十一年一月中旬,一個叫做張玄弼的人帶着一家幾口人來到了長安城,他是早年前的益州參軍,又是大儒弟子。

人到中年的張玄弼在太液池邊見到了正在休沐的皇帝與太子。

以往東宮太子是不休沐的,因皇帝休沐太子就要監理國事,只是今年的許多事都安頓好之後。

發現去年該做的事都做完了,今年的事還要等着各處的奏報。

李承幹是清閒到休沐的。

接過母后煮好的蔘湯,李承幹嚐了一口蹙眉道:“母后加了蜜水,味道更好了。”

長孫皇后道:“以往你小時候就經常喝,現在你身體也硬朗了,卻也不用常喝。”

“謝母后。”

長孫皇后笑道:“稚奴,餘下的這些湯你都喝了吧。”

“啊……”李治正埋頭給父皇整理拼圖,聞言忽然擡頭,隨即應下,將鍋內的熱乎乎的蔘湯,咕咚咕咚地飲下。

不遠處,皇帝正在與張玄弼說着話。

李承幹拿着一根徑直的魚竿,手握處的魚竿的尾端是用玉石製成了的,玉石與竹子的交界處還鑲嵌着金邊,看着很是華貴。

光是這玉的質地與金邊足可見價值不菲了。

“母后,這是誰送的?”

“你舅爺託人做的,讓人送來的,知道你喜歡釣魚,今年你也十九了,他老人家怕活不到你二十歲那年。”

李承幹忽然一笑道:“看來舅爺平時清貧,藏着的財貨一定不少。”

長孫皇后有些無奈道:“你舅爺與母后說過了,等他過世之後,他積攢下來的家業也都交給母后了,母后也管不好那些家業,你舅爺說可以交給你打理。”

“舅爺的家業很大嗎?”

思量了片刻,母后的話語纔來。

“家業不大,蜀中九百畝田。”

“蜀中的田?”

“嗯。”長孫皇后將一個木盒子放在膝蓋上,低聲道:“那九百畝是鹽場,當年你爺爺讓你舅爺去治理蜀中,那時候置辦下來的。”

“還有高履行一脈,你舅爺也都安排好了,已經讓他們去了渤海祖地,等老人家過世了,就在長安行葬禮,渤海的親族戴孝就足矣。”

李承幹聽到舅爺給他自己安排的後事,忽然一笑道:“這還真是舅爺的一貫的作風。”

舅爺要將九百畝鹽場送給母后,當真是一份厚重的家業。

其實舅爺一直以來對他自家的孩子不怎麼疼愛,反倒是母后一系很在心。

當年母后與舅舅就是舅爺一手撫養大的,也將母后嫁給了當時還年少的父皇,那時候的父皇就與舅舅長孫無忌是布衣之交。

如果說舅爺最不放心的,那就是現在的母后了。

也是自晉陽起兵之後,舅爺一直以來支持父皇的原因。

不多時,李慎快步跑來,道:“父皇讓皇兄去見見張玄弼先生。”

李承幹放下了手中的精緻魚竿,走向太液池中的水榭。

現在的太液池結着一層冰,李慎往冰面上砸了一塊石頭,冰面只是被砸出一些白色的劃痕,也沒見冰層破裂。

今天的冬季確實很冷,李承幹在冷風中吐出一口白霧。

去年的關中天氣大起大落,從冬季到了現在還是這麼酷寒。

走到水榭的近前,能夠聽到張玄弼正在向父皇天花亂墜地講着話。

李承幹安靜地坐在一旁,揣着手,閉目養神。

說話間,張玄弼的目光時不時看向一旁的太子殿下。

李世民撫須笑道:“承幹,還不見過先生?”

李承幹依舊坐着,稍稍作揖道:“見過玄弼先生。”

張玄弼笑道:“臣去過范陽,去過山東各地,在河北道見過遍地荒蕪的旱地。”

“嗯,今年確實不好過。”

李承幹頷首道。

“聽聞太子殿下在潼關屯糧,及時將糧草送去了各地乾旱已久的州縣,今年雖說大旱,可卻沒有出現什麼人命,實在是難得。”

聽到有人誇兒子,李世民還是很驕傲的。

李承乾道:“老先生過譽了,孤都是讓下面的人施爲,再者說官府就是要庇佑境內之民,這是應該的。”

“難怪,難怪。”張玄弼又是向眼前的父子磕頭納拜,他大聲道:“大唐有賢君如此,臣爲天下人賀。”

李世民連忙道:“先生不用行此大禮。”

張玄弼甚至抹了抹眼淚,他又道:“臣自到了關中,便見了京兆府在關中的種種舉措。”

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158章 講學第568章 長安之南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62章 對錯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146章 早朝缺席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351.第351章 少了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215.第215章 存糧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429.第429章 讓步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11章 圖表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第104章 夕死可矣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85章 兵馬未動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535章 有很多人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269.第269章 蘇勖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95章 合力撈魚250.第250章 夜釣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87章 通達?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41章 大勝而歸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第82章 搶還是買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12章 等暖風來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6章 小女徐慧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15章 你猜我猜?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第2章 “人肥”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163章 杖責304.第304章 寒冬第169章 願爲前鋒250.第250章 夜釣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520章 戰前267.第267章 蘇亶第121章 負重鍛鍊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321章 臂膀第326章 蘇亶家事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257.第257章 活捉第80章 漠北恩怨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
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第158章 講學第568章 長安之南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62章 對錯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146章 早朝缺席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351.第351章 少了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215.第215章 存糧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429.第429章 讓步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11章 圖表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第104章 夕死可矣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85章 兵馬未動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535章 有很多人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269.第269章 蘇勖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95章 合力撈魚250.第250章 夜釣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87章 通達?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41章 大勝而歸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第82章 搶還是買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12章 等暖風來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6章 小女徐慧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15章 你猜我猜?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第2章 “人肥”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163章 杖責304.第304章 寒冬第169章 願爲前鋒250.第250章 夜釣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520章 戰前267.第267章 蘇亶第121章 負重鍛鍊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321章 臂膀第326章 蘇亶家事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257.第257章 活捉第80章 漠北恩怨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