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大勝而歸

許敬宗撫須道:“這些事光靠涇陽一縣的人力是做不完的,按照太子殿下的設想,我們還要在涇陽的西北方向種上一大片樹林,一直種到河西走廊的祁連山以西。”

若是這些都是爲他自己謀利,上官儀就算是不要命了,也要去東宮告發許敬宗。

看在他都是爲了涇陽建設,幾乎奉獻了他的所有時間的份上,那就暫時不和這個人割袍斷義了。

一個有志向的東宮儲君,總讓上官儀有種不踏實的感覺。

如果太子沒有這麼大的志向,還讓人覺得踏實一些。

許敬宗的爲官之道,以及他在關中任一個縣丞的作風,上官儀實實在在地感覺被上了一課。

而長安城的文學館內,李泰要整理各種典籍,與一羣學士整理各種要點也是忙得腳不沾地。

儘管今天休朝,中書省內還是有很多官吏在忙碌,他們還在爲了如何治理剛打下來的吐谷渾爭論,還有的也在爲了今年賦稅收繳苦惱。

自武德七年開始,關中各地的賦稅收繳一直都是個很頭疼的問題。

最開始的時候,大概是武德四年,收繳中原各地的賦稅,還要看當地豪強或者世家高門的臉色,更不要說還有不少地方的鄉民連皇帝是誰都不知道,官府的門朝哪裡開的都沒見過。

至少現在好點了,但依舊是一件令人頭疼的工作。

陰沉的天空剛有些雨水落下,風又大了些,傾盆大雨籠罩了整座長安城。

連續幾日酷熱炙烤後的屋頂,大雨一澆下,便形成了一片水霧。

東宮,李承乾不緊不慢又飲了幾杯茶,聽着徐孝德講述這幾個月他在外奔波時遇到的見聞。

說多了就覺得口渴,徐孝德又喝一口茶水,問道:“殿下,爲何要在東宮種葡萄?”

李承乾朝着殿門口走了兩步,正好到會有三兩滴雨水落在身上,又不至於溼了衣服的距離,道:“因孤的弟弟妹妹喜歡吃葡萄。”

忽然笑了笑,又解釋道:“或許太照顧弟弟妹妹們的感受,在你看來是孤太過寵溺他們,因此耗費人力物力就爲了一口葡萄,是不該這麼做的。”

“雖只是東宮一草一木罷了,但以小見大……還是不該,你是東宮長史,奉父皇旨意來教導孤,就算是你現在批評孤如何不是,也是應該的。”

徐孝德氣餒一嘆。

李承乾伸手接了一些屋檐流下來的雨水,緩緩道:“你知道嗎?西域人光是向關中賣葡萄,他們都賺翻了,西域人一直在賺中原的錢,這世上怎麼能有這種事?”

雨勢漸漸小了,隆隆的雷聲卻還在炸響,徐孝德作揖道:“殿下,待臣回去查問坊市。”

見他要走了,李承乾又道:“帶一些茶葉回去。”

“謝殿下。”他拿出一個布囊,裝入小小一袋茶葉,快步離開了崇文殿。

寧兒低聲道:“殿下,是否用飯了。”

李承乾點頭重新坐下來,端起碗安靜地吃着黍米飯。

傍晚時分,涇陽又送來了許敬宗的工作簡要。

因許敬宗已成了關中鄉民眼中的酷吏,所以他治下的涇陽縣全是好人,沒人敢做壞事。

這個許敬宗是許國公給太子殿下辦事的,也是東宮門下的一位幹吏。

寧兒在一旁整理着書卷,時而看向正在書寫回復的殿下,看看是否需要研磨了。

許敬宗是東宮幹吏,杜荷是殿下放在涇陽的錢袋子。

那麼徐孝德與于志寧,就是殿下將他們留在東宮的良心。

寫完對涇陽的回覆,李承乾讓小福安排宮裡的太監送去涇陽。

等弟弟妹妹們從立政殿回來,李承乾走入東宮菜園子,看着這個糟心的地方。

在冬天的時候,這個菜園子還是很喜人的。

到了關中不缺蔬菜的季節,這裡就顯得多餘。

李承乾擡頭看着葡萄架子,見到有淡綠色的一點,扒開了蓋着果實的葉子,有小小一串葡萄。

葡萄的果實很小,與豆子差不多大小,只比芝麻大上一些。

摘下這一串葡萄之後,李承乾將它當作下一季葡萄的種子,而後將眼前的葡萄架子給拆了。

這葡萄架子從春季開始種一直到了入夏,也沒見到葡萄,東宮上上下下,在這裡花費了不少心血。

三兩個宮女看着一幕,殿下也不顧會不會髒了衣裳。

小福擔憂道:“寧兒姐,殿下該不會是生氣了?”

寧兒神色平靜道:“你看太子殿下的笑容,一定很高興。”

小福低聲道:“葡萄沒有種出來,怎麼會高興呢?”

“嗯。”餘下的幾人也是這麼認爲的。

又過了一個時辰,整個葡萄架子都被殿下拆了,這個菜園子看起來才寬闊了不少,令人舒心。

季節已經過了,等關中入秋,就不可能再長出葡萄。

如果成功了,那麼東宮只需要賣葡萄的種子就能賺數不清的錢。

剛剛摘下的那一串“微型”的葡萄,可以用來作種子,當然了光看成色也不知道來年用這種子種出來的葡萄會怎麼樣。

挑選了一些較爲乾枯的葡萄藤蔓,李承乾用它們來烤肉,弟弟妹妹圍着火而坐。

李治賊賊地從自己的房間中拿出一個酒壺,小聲道:“皇兄,這是葡萄釀。”

李承乾烤着肉好奇道;“你哪裡來的葡萄釀?”

“父皇藏着的,弟弟給帶來了。”

“嗯。”李承乾將葡萄釀放在一旁的桌上,道:“伱不準喝。”

李治還是眼饞地看了一眼酒壺,嘟囔道:“想喝一口。”

李承乾一手撫着太陽穴,斜坐着道:“那就喝一小口。”

“當真?”

“明天給你考試,過了六十分給你喝。”

一旁的李慎輕聲一笑。

李治不悅道:“你笑什麼?”

李慎低聲道:“皇兄怕不是連三十分都難。”

“你!”

眼看李治和李慎又要吵起來,被李麗質瞪了一眼,這對兄弟這才老實許多。

肉就要烤熟了,李承乾將一些煮好的蘆筍與芹菜也端了上來,吩咐道:“一口肉一口菜,每個人都要吃蔬菜。”

其實,李承乾心裡還是很高興,今年種出來的葡萄也不是一無所獲,至少得到了能夠結出果實的種子。

寧兒留下幾截較好的葡萄藤,餘下的全部都燒了。

眼不見心不煩,這些葡萄讓殿下心煩,還不如一把火燒了,燒了之後就不會煩了,大快人心!

到了夜晚,人就會清閒下來,李承乾捧着一卷書看着。

寧兒收好了東宮,從一旁的壺中拿出一些茶葉,道:“殿下,可以用茶了。”

李承乾道:“睡前就不喝了。”

寧兒點頭,又將茶葉放回了壺中。

前賢聖人的書都是教人如何做一個好人的。

這些書看久了便會很枯燥,容易犯困。

李承乾捧着書,換了一個坐姿,挨着油燈看,又道:“準備一些茶葉給父皇,還有母后,皇爺爺,明天再給舅爺送去。”

寧兒又問道:“河間郡王那邊不用送嗎?”

“不用了,明天他一定來蹭飯。”

“喏。”

皇帝是很喜歡打牌的,他喜歡這個帶着一些運氣與博弈的遊戲。

近日來常常在武德殿與父皇玩到很晚。

這也是陛下爲何在七月初七那天,只在曲江池匆匆露了一面的原因。

皇帝與皇后在曲江池坐了片刻,就回來找皇爺爺打牌了。

殿內,牌局正在繼續,李世民親自發着牌。

不多時,東宮的掌事女官寧兒小步走來,她端着一個盤子,盤子上放着的是三個罐子。

來到牌桌邊,寧兒道:“陛下,這是殿下送來的。”

李世民還在整理手中的牌沒說話。

長孫皇后給了她一個眼神。

寧兒會意之後,便將盤子放在了一旁,沖泡好三碗茶水,而後默不作聲地離開武德殿,快步回了東宮。

武德殿內的牌局依舊在繼續,在宮裡人的眼中,皇帝父子一家能夠坐下來,心平氣和地打牌,這再好不過了,不論嬪妃還是宮女都替陛下高興。

李淵每每出牌都很謹慎,沉聲道:“聽說吐谷渾大勝了?”

“嗯。”李世民應了一聲,而後拿起一旁的茶碗,喝下一口茶水,蹙眉看着手中的牌,手裡的茶碗遲遲沒有放下。

又是低頭看向茶碗中漂浮的茶葉,良久不語。

殿內,沒人說話,宮女與太監安靜地站在一旁,不敢出聲。

又是一局牌打完,長孫皇后起身道:“天色不早了,妾身還要去照料兕子,這孩子沒人哄着睡不着的。”

李世民撫着額頭點頭,而後讓一旁的老太監來替皇后。

牌局一直到了深夜,李世民和李淵都發現了一件怪事,根本不困,反而是越打越精神。

茶水泡了好幾遍,碗中的茶葉都沒味了,這才換了一些茶葉又沖泡了一碗。

過了子時之後,一旁的太監都昏昏欲睡,有宮女靠着殿內的柱子都已經睡着了。

太上皇與陛下還在牌局上廝殺。

翌日,等天亮的時候,羣臣早早就在殿內了。

李承乾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又是插科打諢的一天。

再看李泰還是老樣子,在朝中每個人都好像是他的朋友。

注意到站在朝班中的長孫無忌,李承乾向舅舅禮貌微笑。

也沒有言語,舅舅與大外甥之間也只是眼神交匯了片刻。

李恪在一旁問道:“皇兄,遊園的那天沒去嗎?”

李承乾揣着手道:“去了,不過孤很早就回了東宮。”

“那真是可惜了,可不知那晚李泰有多麼放浪形骸。”李恪說着話,目光剮了一眼還在與朝臣說笑的李泰。

在他眼裡,好像是太子沒去遊園,纔會讓李泰囂張的。

李承乾低聲道:“你最近做什麼呢?”

李恪道:“在軍中射箭,尉遲恭將軍在教弟弟行軍。”

李承乾中肯點頭道:“好好學。”

“喏。”

言至此處,李承乾又補充一句,“不用在意李泰。”

李恪板着臉,“嗯。”

這兩個弟弟分明就不是一個賽道的,李泰完全是個文科生,李恪一直在衛府中鍛鍊着,這兩人有什麼可比的嗎?

李承乾苦惱地看了眼皇位。

不多時,隨着太監的一聲高喝,羣臣當即噤聲,一同躬身作揖行禮。

父皇腳步緩慢走到皇位邊,而後揮袖坐下。

李承乾注意到今天一早父皇的臉色不是太好,似乎是熬夜了?

早朝正常開始,今日的早朝很平靜,皇帝也沒什麼興致,三省六部各自彙報完之後,早朝就草草地結束了。

如果每天早朝都能這麼順利地結束,時間充裕還能回去睡個回籠覺,能隔三差五給個假期就更好了。

前腳剛走到東宮,皇叔李孝恭腳步匆匆來了。

皇叔是東宮的錢袋子之一,他要是不來東宮了,那就是出大事了。

現在還能健步如飛,看來形勢一片大好。

“聽說了嗎?勝光寺的天竺老僧最近也不知道出什麼事了,他總說罪孽深重,要懺悔半月,誰也不見。”

李承乾好奇道:“皇叔怎麼知道的?”

李孝恭走入崇文殿,與往常一樣坐下來,順便煮着麪條,笑道:“這長安城又不大,老夫怎會不知?”

李承乾頷首不語。

李孝恭又拿出五塊銀餅,道:“紅樓還沒有結局,有人要收買老夫,說是有了結局一定先給他們家,這銀餅老夫一個人拿着不踏實,你也該拿的。”

李承乾默不作聲拿過銀餅,交給一旁的宮女,小聲道:“給寧兒。”

李孝恭重重一拍桌子,感慨道:“聽說昨夜陛下在武德殿徹夜打牌,這件事被魏徵知道了,那老兒就在甘露殿,指着陛下的鼻子罵。”

終於,李承乾來了興致,小聲問道:“一晚上沒睡?”

“也不知是哪個好事小人傳出來的消息,這宮裡的小人太多了,殺都殺不完。”

李孝恭皺眉想了片刻,又道:“這件事說來有點古怪。”

“如何古怪了?”

“陛下徹夜打牌也就算了,武德殿的那位老人家也徹夜未眠,照理說這把年紀了,不該如此的,難不成吃了什麼猛藥?”

李承乾道:“呵呵,孤怎麼會知道。”

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第321章 臂膀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269.第269章 蘇勖第49章 上架感言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95章 合力撈魚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第514章 驚蟄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第86章 補貼與孝順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385.第385章 登基269.第269章 蘇勖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325章 佳節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97章 謠言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174章 分寸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6章 小女徐慧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50章 天分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174章 分寸第165章 難免的207.第207章 演武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170章 多錢善賈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207.第207章 演武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3章 太子講故事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243.第243章 雪後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52章 爺孫倆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
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第321章 臂膀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269.第269章 蘇勖第49章 上架感言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95章 合力撈魚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第514章 驚蟄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第86章 補貼與孝順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385.第385章 登基269.第269章 蘇勖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325章 佳節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97章 謠言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174章 分寸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6章 小女徐慧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50章 天分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174章 分寸第165章 難免的207.第207章 演武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170章 多錢善賈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207.第207章 演武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第3章 太子講故事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243.第243章 雪後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52章 爺孫倆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