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第488章 陳子昂

隨着杜正倫一起回到長安的還有滿滿一車秋梨。

洛陽的梨不僅汁水多,吃起來還很爽口,李承幹吃着梨聽着杜正倫稟報。

“陛下,高刺史說念在那些學子爲陛下摘梨,能否寬恕他們?”

李承乾道:“他們與人打架也是爲了維護崇文館,他們爲朕摘梨,朕當然寬恕他們,望來年科舉,朕能夠見到他們。”

杜正倫行禮道:“天下學子必會感念陛下仁義。”

幹慶九年,秋,一個消息送入了長安城,小勃律國發生了內亂,小勃律國的老國王過世了。

鴻臚寺的人認爲這件事定有吐蕃大臣茹來傑從中作梗。

欽陵回到了吐蕃,也與茹來傑爆發了矛盾,雙方几次要大打出手。

吐蕃的雪山前,一輛華貴的車駕停在了布達拉宮之前,這個時節的邏些正在下着大雪。

邏些城內一片寂靜,吐蕃人在這座城中躲避着嚴寒。

王玄策帶着妻子天竺女王與孩子來到了邏些城前。

茹來傑親自前來迎接。

“哈哈!我的吐蕃兄弟!”王玄策張開雙臂與他在雪中抱了抱,用力拍了拍他的後背。

茹來傑已是一頭白髮,眼神倒依舊很精神,他道:“聽聞王將軍已是天竺道的行軍大總管,恭賀大將軍。”

王玄策打趣道:“也有你的一份功勞。”

茹來傑嘆道:“你的孩子都這麼大了?”

王玄策領過這個孩子,道:“叫茹爺爺。”

這孩子用十分地道的關中話語道:“茹爺爺。”

“哈哈哈!”

茹來傑在雪中大笑着,笑了好久好久。

這是第一次,王玄策聽到這位老人家如此開懷的笑聲。

唐人是最守約的,一旦達成了約定,不論是奔赴千里都要赴約,這是諸國對唐人認知。

而唐人也一直都在踐行着約定,不論是西域人還是吐蕃人,都被唐人的這種精神,心悅誠服。

王玄策當初與茹來傑約定過要一起登上雪山。

布達拉宮後方的雪山並不好爬,王玄策來到一處雪山頂,從這裡可以一眼看到邏些城的全景,還有雪山下的牛羣與吐蕃的僧人。

茹來傑張開雙臂,高呼了一聲。

雪山上風聲呼號,淹沒了他的呼聲。

他道:“這裡的雪比較淺,到了雪山深處就會遇到狼羣了。”

王玄策盤腿坐在雪地上,深吸一口氣,又緩緩吐出一口熱氣,一身唐人的衣袍正在風中獵獵作響。

茹來傑笑道:“你是第一個登上吐蕃雪山的唐人。”

王玄策緩緩睜開眼,問道:“你經常登雪山嗎?”

茹來傑也盤腿坐下來,回道:“很久沒有爬了,人老了,也爬不動了。”

想到當初衆人一起在天竺歷險,又奔赴千里馳援蔥嶺,茹來傑臉上總是有笑容,這是他這輩子最耀眼的壯舉,他註定會被人們寫在史書,他覺得他的名字一定會出現在唐人的史書上。

茹來傑盤腿而坐,閉上眼似乎在傾聽雪山的風聲。

王玄策也閉上眼安靜地坐着。

良久,王玄策才睜開眼,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跟我去天竺吧。”

茹來傑搖頭道:“吐蕃的孩子還需要我。”

“別以爲某家不知道,你在吐蕃的處境並不好,欽陵一直都在欺壓你,他回來了吐蕃的勇士都願意追隨他,你被拋棄了。”

茹來傑低下頭,道:“是天可汗讓你來勸說我的嗎?”

“不是天可汗的意思,是我想讓你去天竺。”

茹來傑搖頭道:“我要埋骨在這裡,在雪山上,我要讓的屍骨在風雪中成爲枯骨,我的枯骨應該是現在的樣子,在雪山上望着東方。”

王玄策灌下一口青稞酒,又將酒囊遞給他。

茹來傑拿過酒囊也灌下一口。

“你不該死在雪山上,這樣只會讓欽陵覺得你軟弱。”

茹來傑眼神中閃過一絲精芒,道:“等我死了,等贊普死了,他也會另立贊普的,並且他也會成爲吐蕃最有權勢的大相,他是個很有野心的孩子,他從小就是這樣,若不加以管束不僅是吐蕃的隱患,也會是大唐的隱患。”

“天可汗爲了對付我,讓這個孩子來邏城,其實大可不必,這孩子將來會比我更有野心,他的野心會害死他的,會讓他死得很慘,我是在救吐蕃的孩子們,欽陵千萬不要擁兵自重。”

王玄策扶着他站起來,又道:“走吧,去天竺,在你死之前,我們與大食人再大戰一場。”

茹來傑眼神中閃爍着別樣的光芒。

王玄策道:“大唐與大食早晚還有一戰,下一仗就是你死我活了,不會太久的。”

茹來傑拄着柺杖與王玄策一起走下雪山,他問道:“你現在還需要看兵書嗎?”

“不看了,我把我的兵書送人了。”

茹來傑道:“每一次大戰當前你都會看兵書。”

“嗯。”

“你不看兵書,還能打贏嗎?”

“哈哈!”王玄策爽朗笑道:“我心中自有兵書,至於那捲兵書無非只有寥寥數字,真正的兵書不在書中,在我的心中。”

兩人重新走到雪山下。

欽陵策馬而來,朗聲道:“王將軍。”

這個少年人回到吐蕃,精氣神更好也顯得更健壯了,這孩子應該天生就該活在這片高原上。

在長安城時,他很虛弱,回到了吐蕃他又精神飽滿。

王玄策笑道:“欽陵,茹來傑要與我去天竺。”

“好!”

“我們還要吐蕃的兵馬。”

“可以。”

一應條件欽陵都答應了,茹來傑離開時帶走了三千吐蕃兵。

離開吐蕃地界準備前往天竺時桑布扎親自前來送行。

桑布扎道:“你輸了,你輸給天可汗與贊普了。”

茹來傑用吐蕃人的禮儀,向着東方的廣袤天地間行禮,道:“有天可汗與贊普在,這吐蕃亂不了。”

桑布扎道:“你攻打小勃律國得到的財寶太多了,現在欽陵也想去攻打。”

“去吧,孩子嘛,就是要打仗的。”

茹來傑用吐蕃的口音說出了一句關中話。

一行人帶着牛羣與戰馬,還有人離開了吐蕃。

桑布扎向着遠行的隊伍行禮,他知道茹來傑再也不會回來了。

穿過一片山澗,眼前有一條小溪,小溪是從遠處的雪山流淌下來的,茹來傑捧起清水飲下一口,道:“蔣師仁與李義表沒來嗎?”

王玄策道:“他們不來了。”

坐在奢華馬車內的天竺女王,道:“只要他們在天竺有孩子就好。”

茹來傑又見到了跟在王玄策身後的年輕將士,道:“這是新的唐人將軍?”

“末將王孝傑。”

茹來傑感慨道:“年輕的唐人將軍,還望你們在攻打大食人時,依舊這般驕傲。”

王孝傑正色道:“那是自然。”

王玄策從這個裨將手中拿過酒囊,道:“他是新豐縣人,他帶來了新豐酒,你嚐嚐?”

茹來傑飲下一口酒水道:“好酒。”

以前,這位吐蕃老人從來不會吃別人的食物,也不會喝別人的酒水。

現在他變了很多,竟然會喝唐人的酒水了。

衆人休息了一夜,夜裡王玄策給他講述着現在的長安城,以及松贊干布最近遇到的事。

再一次啓程,過了半月,衆人到了天竺地界,從一片樹林中走出一頭龐大的戰象。

王孝傑第一次看到如此龐然大物,手放在刀柄上十分警惕。

天竺女王走上前,用手輕撫着自己的戰象,流着淚道:“回來了。”

戰象似乎心有所感,也流下了淚水。

小天竺王站在母親身邊,他有着唐人的五官,有着天竺人的膚色,伸手怯生生地撫着象牙。

直到戰象溫順地坐下來,天竺女王抱着小天竺王重新坐在了戰象的背後。

當年與它一別已有數年,聽天竺的臣民講述。

這頭戰象十分通人性,一直徘徊在南北兩地,等着主人回來。

當戰象重新站起來,天竺女王坐在象背上,張開了雙臂,四周的天竺臣民紛紛下拜。

王玄策此番回來是來準備戰爭的。

準備唐人與大食的最後一戰,提前來籌備兵馬與糧草。

茹來傑道:“唐人與大食戰爭註定會是一場漫長的遠征,不知天可汗要等到何時動兵?”

王玄策道:“不是現在,可能還要等幾年,若大食人一旦東進,天竺就要出兵率先與大食交戰。”

茹來傑笑道:“王將軍有充裕的時間準備大戰。”

戰爭還未到來,可在茹來傑的想象中,那一定是一場彪炳史冊的龐大戰爭。

那時,唐人帶着蔥嶺全境兵馬,以及天竺,吐蕃,西域兵馬,一場浩大又驚天動地的戰爭,這片大地上只能有一個霸主。

大地的另一頭,大雪紛飛的天山,白方策馬帶着一隊西域兵,來到了碎葉城。

現在的碎葉城內還有不少胡商,可碎葉城外依舊沒有人煙,當年的牧民依舊不在。

蔥嶺大戰之後,這裡就一直這樣,沒有任何的變化,也難以恢復。

白方翻身下馬牽着馬兒帶着西域兵進入碎葉城內。

隨着白方一起來的,還有一個張大安的唐人官吏。

張大安身兼崇文館夫子與京兆府的通判官身,在洛陽,吐蕃,長安都任職過。

漕運之爭,許敬宗的名額給了張大安,可卻輸給了許圉師。

那之後,張大安自請來到西域,建設西域的京兆府。

有唐人官吏快步跑來,道:“下官崔玄暐,見過張通判。”

白方遞上一卷文書道:“奉安西都護府命,末將前來戍守碎葉城。”

崔玄暐接過文書,確認之後又問道:“不知將軍帶了多少兵馬?”

白方道:“三百人。”

崔玄暐頷首:“碎葉城乃是蔥嶺隘口,恐怕……”

張大安解釋道:“都護府知曉碎葉城糧草緊張,這三百人除了來戍守關隘,也是來這裡屯田的,大軍就在後方,不必擔憂。”

崔玄暐又道:“碎葉城正缺一位驍勇的守備將軍,將軍自便。”

“哈哈哈!”白方朗聲一笑,他也覺得自己是驍勇的,便開始與張大安吩咐事宜。

對白方來說他只有三百西域兵是因西域剛收棉花,實在是騰不出太多人手,運送棉花的人手都不夠。

不過三百兵就三百兵,白方覺得就算是攻城略地也足夠了。

當年對敵兩倍於唐軍的大食人都無所畏懼,守一個碎葉城有什麼難的,三百足矣。

碎葉城早已不是當年模樣,這座碎葉城是當年紀王李慎改建的,一切都是仿照長安城而來。

崔玄暐見到張大安身邊跟着一個四五歲模樣的孩子,問道:“他是……”

張大安笑道:“在下還未成家,這是故人的孩子,他叫陳子昂。”

崔玄暐撫須笑道:“眉眼開闊,將來定是個好少年。”

陳子昂穿着厚實的衣裳,目光正在打量着四周。

張大安解釋道:“這孩子的父親好神仙之術,隱居山林了,在下不想因他生父的執迷不悟耽誤,這才帶在身邊,好好教導。”

白方開始了碎葉城的守備事宜,一個個西域兵與唐軍混在一起站在了碎葉城的城頭上。

碎葉城亦有一條大街,貫穿整座城。

張大安抱着情緒並不高的陳子昂,道:“丟東西了?”

陳子昂低聲道:“張說呢?”

“他在安西都護府爲官。”

“賀知章呢?”

“他生病了,要留在安西都護府。”

陳子昂看了看四周,低下頭又低聲問道:“我們能回去嗎?”

張大安道:“等忙完了碎葉城的事,我們就回去,你要勇敢,不要害怕生人。”

“嗯。”

看這個孩子還是一副怯生生的模樣,張大安道:“在長安有一個很聰明的孩子,他叫駱賓王,他七歲就能作詩了,你呢?”

陳子昂掰着手指數着,又擡了擡,似乎是記不清自己幾歲了。

都說碎葉城是一個苦寒之地,待張大安真的在這裡住下來,開始查閱這裡的卷宗,才知這裡其實是個很富庶的地方。

本來,人們聚居之地就沒有貧寒的。

人們的天性讓他們選擇了富庶的地界聚居,所謂苦寒之地那也是相對於更富庶的地方而言。

張大安也是第一次來到碎葉城,他察看了這裡的土質,翻閱了司農寺留在這裡的卷宗,得出結論之後,就讓人奏疏送去長安。

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第572章 長安再見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379.第379章 歸長安360.第360章 歸心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524章 同盟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559章 不可分割第12章 等暖風來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360.第360章 歸心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56章 告老辭官429.第429章 讓步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484.第484章 比試第132章 豪傑依舊第113章 班底構成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499.第499章 千秋殿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132章 豪傑依舊第533章 冬至大壽第179章 效益第62章 對錯第517章 大宛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86章 補貼與孝順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190.第190章 下蛋了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362.第362章 祭拜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23章 太子游長安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第175章 莫要內耗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第170章 多錢善賈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213.第213章 旱情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161章 監察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
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第572章 長安再見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379.第379章 歸長安360.第360章 歸心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524章 同盟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559章 不可分割第12章 等暖風來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360.第360章 歸心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56章 告老辭官429.第429章 讓步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484.第484章 比試第132章 豪傑依舊第113章 班底構成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499.第499章 千秋殿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132章 豪傑依舊第533章 冬至大壽第179章 效益第62章 對錯第517章 大宛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86章 補貼與孝順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190.第190章 下蛋了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362.第362章 祭拜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375.第375章 登泰山第23章 太子游長安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第175章 莫要內耗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第170章 多錢善賈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213.第213章 旱情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161章 監察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