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

劉仁軌以前是個縣尉,之後又在咸陽縣任職,再去京兆府。

縱觀他的仕途,十餘年間晉升並不慢。

尤其是如今的皇帝注重臣子才能,因此朝臣也在能力上有着內卷的趨勢。

在西州,劉仁軌的能力讓衆人大開眼界。

西州京兆府內,劉仁軌任用了三百西域人在安西四鎮任職,並且在各個部族中重新設立部族長,挑選能夠任用的人手治理一地部族。

這對陳舊的西域部族來說,劉仁軌的行爲一度威脅了西域的民風。

西域的京兆府內,劉仁軌對李奉誡道:“西域想要有改觀,必須從規制上進行改變,哪怕有部族反叛,也請李都護鎮壓。”

李奉誡瞭然道:“那是自然。”

“以往建設安西四鎮,他們沒有看到根本,建設安西四鎮更重要的是治人,只有將人治好了,才能將西域治好。”

西州京兆府外,剛到西域的牛進達聽着府內的話語道:“長安京兆府來的官吏果然不一般。”

薛仁貴朗聲道:“末將先去庭州了。”

牛進達神色恢復了嚴肅又叮囑道:“如有需要,儘管知會老夫。”

“喏。”

薛仁貴又一次來到了西域,與以前相比西域的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裡的人更多了。

只要人口足夠,薛仁貴覺得可以在這裡拉起一支十萬人的西域人大軍。

出了西州城,薛仁貴一路前往庭州,如今這裡的坎兒井比當年更多。

碎葉城外,白方與張大安帶着三百兵馬在這裡種了千餘畝田地,趕着糧食播種的時節,還在讓人繼續開墾。

正值五月,張大安跟着白方來到了伊犁河。

白方指着河畔道:“河兩岸都能種棉花,今年與往年相比,是最多的一年。”

棉花地周邊,還有不少西域人在走動,他們也在等着棉花采摘的一天。

張大安坐在馬背上,還能看到遠處天山上的積雪,以及天山腳下的灰黑色的土地,也有一片片的草地,馬匹正在悠哉地走在草地上吃着草。

這裡的一切都很安寧,再往前走就能看到西域人,爲郭駱駝與天可汗立下的雕像。

這兩座雕像有九尺高,雕像是面朝東方的。

張大安見到還有西域人正在搬運着石料。

白方解釋道:“他們還想爲現在的天可汗建雕像。”

兩人並駕齊驅,走在天山腳下,忽有士兵策馬而來,道:“天竺急報!出事了,還請兩位速速回碎葉城。”

張大安拉着繮繩道:“出什麼事了?”

“回通判,是東天竺國與大食開戰了,都護府有令,還請速回碎葉城。”

白方道:“這就回去,還請告知都護府,我定會守住碎葉城。”

“喏!”

士兵又回了西州。

兩人也只好離開天山腳下,在回碎葉城的路上,張大安又見到了柴哲威正帶着一隊唐軍與吐蕃兵進入了天山,正在往伊塞克湖的方向而去。

張大安與他們遙遙相看一眼,並沒有停下駕馬朝着碎葉城而去。

重新回到碎葉城,張大安有些憂慮,守碎葉城的只有三百人,而最近的一支援軍就是柴哲威大將軍所率領的那支兵馬,在伊塞克湖。

好消息是大食人與東天竺國打起來,不見得會打到碎葉城。

白方激動地道:“終於要與大食算舊賬了。”

張大安道:“大食人還未到蔥嶺地界。”

白方道:“當年在怛邏斯城下,王玄策將軍帶着天竺人襲擊了大食的後方,讓大食十萬兵馬埋骨雪原,是大食在報復天竺。”

衆人在碎葉城警戒了三天,又有一個消息傳到了碎葉城,小勃律國的國王帶兵去馳援了東天竺,大食人又退兵了。

慕容順對大食人是有仇怨的,這一次他只是幫東天竺打退了大食人,下一次說不定就是正面交鋒了。

慕容順與其他西域人不同,他協助東天竺打退了大食人之後,便回了小勃律國,傳言這位新的小勃律國王一直都在練兵,招兵買馬,吸納人口,揮金如土。

小勃律原本有三萬兵馬,但慕容順大肆徵人口入軍中,幾乎小勃律國的所有男丁都在軍中。

如此,可見其人野心,他要將小勃律所有人都訓練成戰士,要帶着舉國之力與大食人決一死戰。

這個仇怨也是因大食人殺了他的一個兒子。

慕容順的兒子有很多,死了其中一個,他下定了決心滅了大食,哪怕唐軍不相助。

西州,安西都護府內,劉仁軌面前站着五個帶着斗笠的不良人,看着手中的書信。

“殺死兒子的仇人就在不遠處,換作是某家也會與其不死不休,倒是同情慕容順。”

不良人道:“府尹,是否要繼續查探?”

劉仁軌搖頭道:“不用了,將這裡的事與近來的急報都記錄下來,告知長安的京兆府。”

“喏。”

五個不良人快步離開。

劉仁軌擱下手中的筆,雙手揹負走到屋外,看着熱鬧的西州城,這裡的人似乎早已習慣了戰爭。

大食人的戰爭距離西州還很遙遠,即便大食人進入了蔥嶺短時間也不會危及西州,有天山的屏障在就算是大食人來了,憑藉天山也能與其周旋。

但若大食人真的進入蔥嶺越過了碎葉城,那麼當年薛仁貴樑建方攻打蔥嶺那一仗就白費了。

這不是朝中想要的結果,守住碎葉城是朝中最後的底線。

在西州,劉仁軌的權力與安西都護府的都護李奉誡是相等的。

從某些事來說,權力比李奉誡更大,因他可以在西域選拔官吏。

今天,劉仁軌走在西州城內,他路過一處食肆時見到一個很熟悉的身影。

再一看,對方沒有頭髮,像是一個僧人卻沒穿着僧袍,這人有些消瘦,正在食肆內吃着一張餅。

劉仁軌走上前,道:“你怎麼來西州了?”

“來崇文館取幾卷書籍。”

說着話,玄奘遞上一卷文書。

劉仁軌接過文書,確認是崇文館的文書,又詢問道:“你可以在這裡等着,我去取來。”

玄奘道:“好。”

劉仁軌離開這裡,腳步匆匆地離開食肆,再回來時帶着一個行囊,放在玄奘的面前。

“多謝。”

“你真的還俗了嗎?”

玄奘沒有回話,而是揹着行囊就出了城。

知道玄奘行蹤的人很少,甚至有人懷疑玄奘已經死了。

見到崇文館的文書之前,劉仁軌根本不知道他竟然在支教,而且一直在河西走廊。

西州的急報到了七月才送到長安城,安寧村外,父子倆正在於菟的事計較着。

“父皇,讓孩子去試試吧。”

李世民戴着斗笠遮擋着頭頂的陽光,道:“他是太子。”

李承乾道:“兒臣開得先例不少,中書省的侍郎都有十餘位。”

“西域不是關中,他若有個好歹……”

李承幹接着道:“無妨,會有人看管着他,他不會有事的。”

“他還小。”

“正是因他還小,讓他多去看看這個世間,他需要鍛鍊,若現在不讓他,他會掛念很久的。”

李承乾道:“兒臣與婉兒,還有蘇亶都考慮好了,讓於菟去試一試。”

李世民道:“他此去要多久?”

“最多兩年,待他回來也該十六歲了。”

“這孩子能在沙場馳騁嗎?”

坐在父皇身邊,李承幹接着道:“兒臣會讓飛虎隊保護他,還會有一羣人跟隨他一起去西域。”

李世民低聲道:“讓李道彥一起去。”

“好。”

翌日,當今太子前往西域的消息傳遍了朝野,出發前宮裡宮外忙前忙後,爲當今太子準備了不少東西。

魏昶打量這支龐大的隊伍,低聲道:“就連太子都要去西域,看來真的要打仗了。”

顏勤禮道:“你安排多少不良人護衛?”

“回府尹,安排了一百不良人,藏匿在太子隊伍中。”

顏勤禮道:“本想讓你親自跟着太子一起去,可京兆府有諸多事還離不開不良帥。”

魏昶道:“某家自當是聽從京兆府號令。”

長安城外,李治對裴炎道:“沒想到你也去西域。”

裴炎回頭看了看正在趕來的紀王與裴行儉,還有狄仁傑,道:“當初一戰的賬,總要找回來。”

隊伍的前方是樑建方大將軍的隊伍,當初與大食人在蔥嶺作戰的人都在了,唯獨少了張柬之。

李治看了眼在城門口抹着眼淚的張柬之,道:“裝作不認識他。”

李紀會意一笑。

於菟不想坐在車駕內,而是策馬在樑建方後方。

“太子殿下,可還有交代的話語。”

於菟朗聲道:“父皇,母后,爺爺奶奶都交代好了,可以動身。”

程處默帶着飛虎隊的人手與樑建方的隊伍合軍,又道:“我等奉命保護太子殿下。”

李景恆也策馬跟上來,道:“大食與東天竺已開戰了,戰火早晚會波及蔥嶺,我等要早做準備。”

身下的戰馬不安地走動着,於菟朗聲道:“聽聞欽陵也在天山是嗎?”

李景恆緩緩點頭。

薛萬備也騎在馬背上,就在太子的身後。

長安城頭相送的坊民越來越多,長安城門前早已水泄不通。

於菟回頭看向城頭,他見到了站在城頭相送的父皇,母后,還有妹妹與弟弟。

樑建方朗聲道:“將士們,此去西州七千裡!”

話語聲迴盪在長安城前。

樑建方再道:“開拔!”

隊伍朝着西州方向開始行進,於菟手中拿着望遠鏡,坐在馬背上回頭看向城頭上的景色。

“大將軍,此去碎葉城多少裡。”

聽到太子的問話,樑建方道:“此去碎葉城一萬里。”

長安城的城頭上,李承乾道:“這孩子現在意氣風發。”

小鵲兒道:“哼,回來時多半是哭着來的。”

蘇婉悄悄抹了抹眼淚道:“回去吧。”

一家人從長安城的城牆回了皇宮。

長安城下,駱賓王看着離開的大軍道:“老師,我也想去西域。”

其實駱賓王的年紀與太子一般大,李義府道:“不用着急,將來你有機會去西域的。”

“御史也能去西域嗎?”

李義府點頭道:“當然。”

皇宮內。

孩子離開了,總覺得兩儀殿空空的。

蘇婉與往常一樣正在盤算着賬目。

李承幹看着近來堆積的勸諫奏章,家中很寧靜,小鵲兒與小孟極正在教着李渺如何識字。

寧兒收拾着孩子們要換的衣裳。

讓太子隨軍出征自然引來了羣臣的勸諫,李承幹一份份地看着,大抵上都是一些國之儲君不能隨意離開都城的話語。

李承幹忽然想起了爺爺的話語,李家的兒郎就該健壯的,也該驍勇善戰。

自父皇那一輩起,父輩們都是在征戰中成長的,宗室中人都有軍功在身,李神符,李道玄,哪怕是現在的河間郡王李孝恭,江夏郡王李道宗。

或許是隔輩的緣故,李家總要有戰功出身的子弟,況且如今的稚奴與慎弟也有戰功在身。

此番跟隨於菟將領很多,這兩年在西域也早已鋪好了路。

李承幹坐到妻子身邊,道:“朕不想這孩子心中有遺憾。”

蘇婉道:“妾身明白陛下用心。”

牽着妻子的手,李承乾道:“爺爺在世的時候,常說李家的兒郎皆是翹楚,爺爺與父皇那一輩如此,朕希望往後的李家兒郎也是如此。”

蘇婉握着丈夫的手點頭。

李承幹又道:“哪怕這個小子當不好皇帝,朕留下來的家底也足夠他揮霍了,大不了有了孫子,朕好好教導孫子。”

聽到丈夫說以後的事,蘇婉忽然又笑了。

見到父皇與母后笑了,李渺也跟着笑了起來。

小鵲兒雙手叉腰,一臉耿耿於懷地道:“父皇,東陽姑姑說有人要往宮裡塞女人?”

李承乾道:“他們塞不進來的。”

小鵲兒道:“賊心不死。”

“姐姐,賊心不死是什麼?”小孟極上前問道。

“就是一心想給父皇添麻煩的壞人。”

李承幹閉上眼躺在竹椅上,聽到了宮殿屋頂傳來的鳥鳴聲,再仔細聽又聽到了鳥兒撲扇翅膀飛起的動靜。

有內侍快步而來,“陛下,趙國公求見。”

第181章 老師家事420.第420章 戰象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第56章 告老辭官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525章 塞人騎兵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446.第446章 寒風446.第446章 寒風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368.第368章 新設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554章 無底洞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270.第270章 新家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27章 長安傳聞第161章 監察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420.第420章 戰象365.第365章 宴席第17章 他要卷死孤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484.第484章 比試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137章 波斯奇物207.第207章 演武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314章 臘月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514章 驚蟄第95章 合力撈魚第76章 就孤最平庸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146章 早朝缺席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97章 謠言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第316章 人的孤獨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61章 迎接陛下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27章 長安傳聞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第176章 唐人的城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179章 效益
第181章 老師家事420.第420章 戰象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第56章 告老辭官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525章 塞人騎兵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446.第446章 寒風446.第446章 寒風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368.第368章 新設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554章 無底洞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270.第270章 新家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27章 長安傳聞第161章 監察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420.第420章 戰象365.第365章 宴席第17章 他要卷死孤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484.第484章 比試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137章 波斯奇物207.第207章 演武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314章 臘月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514章 驚蟄第95章 合力撈魚第76章 就孤最平庸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146章 早朝缺席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97章 謠言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第316章 人的孤獨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61章 迎接陛下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27章 長安傳聞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第176章 唐人的城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179章 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