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第484章 比試

幹慶九年四月,正是關中景色最好的時節。

皇帝邀請了朝中諸多大臣在渭河邊看着景色,皇后與寧妃也邀請了諸多大臣的女眷。

皇后與一羣女眷坐在一個高坡上,從這裡可以一眼看到,正在玩鬧的孩子們。

小於菟策馬在草場上,張弓搭箭,一箭就落在了靶子上。

而後又有一個孩子策馬入草場,同時也張弓搭箭,一箭落在了靶心,比太子更精準。

圍觀的孩子們又發出一陣歡呼聲。

十三歲的於菟拉住繮繩,看到對方將自己的箭術比了下去,大聲喝問道:“報上名來!”

“崇文館學子,王孝傑!”

於菟眼神中燃起了挑戰的興致,朗聲道:“崇文館學子中竟有如此人物!”

王孝傑抱拳道:“見過殿下。”

於菟朗聲道:“可願拜在領軍衛麾下?”

王孝傑也朗聲迴應道:“在下只想讀書,只是赴約前來與殿下較量箭術。”

兩個孩子的年紀差不多,於菟對這個同齡孩子又多了幾分賞識。

蘇皇后看着這一幕低聲道:“這些孩子聚在一起就是容易鬧。”

樑國夫人道:“皇后,孩子們就要熱鬧一些的。”

“師母說得是。”

聽到皇后稱呼自己師母,樑國夫人笑着道:“怎能當得起皇后稱師母。”

蘇婉牽着師母的手,道:“樑公是陛下的老師,夫人當然是師母。”

樑國夫人捂嘴笑着。

一旁的其餘婦人都知道,這個樑國夫人就不是一個好惹的人,別看她在皇后這邊如此和藹,平日裡做鄰居的幾家都清楚,房玄齡家的妻子最彪悍。

小鵲兒領着一個小女孩而來,這個小女孩好似剛學會走路,走得很辛苦。

蘇婉問道:“這是誰家姑娘?”

那丫頭看了看牽着手的公主殿下,又看看眼前這位華貴的皇后,有些笨拙地行禮道:“小女上官婉兒。”

樑國夫人解釋道:“她是上官儀的孫女。”

蘇婉好奇地看着這個小丫頭,道:“是個很靈醒的丫頭。”

小鵲兒又領着上官婉兒離開了,兩個丫頭似乎很合得來。

在後方,是陛下與一羣大臣正在散步。

以前陛下還是太子時,總是孤身一人。

現在陛下身邊有了這麼多臣子相隨,已不是當年孤身一人的模樣了。

李承乾道:“老師,按照未來十年的發展,金錢會不斷地流向運河與關中。”

年邁的房玄齡拄着柺杖道:“這樣也好,金錢集中,朝中收起賦稅也更方便了。”

一旁還有人推着輪椅,待樑公走得累了就能坐在輪椅上,推着他老人家走。

相較於年邁的樑公,陛下的舅舅也就是趙國公雖說鬚髮也白了大半,但身體顯然更好,縱是須發白了,還保持着風度,頗有一種老年帥哥的風範。

修繕運河確實遇到了不少困難,好在用了幾萬人力,用了十餘萬貫,耗時兩年總算是建設成了運河的漕運。

現在的運河才能暢通使用,也算是將楊廣當年留下來的工事加以完善了。

也不知楊廣在開鑿這條運河時,是否有想到過現在的局面。

運河造福了沿岸的道州,只是當工部真的開始接手運河的修繕事宜之時,一度想要罵楊廣。

因楊廣當年開鑿運河挖塌了好幾處平原,導致幹慶一朝的工程到了後半段,大部分人力都在清淤泥。

原本最多五萬人的準備,一下子擴招到了近十萬人,朝中的成本陡然劇增。

大興基建真不是人乾的事,修建運河同樣真不是人做的事,朝中想要將拋出去的修繕成本收回來,這本錢不知要經營多少年,才能回來。

說不定在回本的過程中,又遇到了什麼事,還要繼續修繕,本錢繼續加大。

修繕運河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路上縫縫補補,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文學館一度增派了上千人,到現在還在運河沿岸實地察看地質情況。

好在現在能夠暢通運行了,既然建設好了這條運輸線,往後朝中就要做好隨時修繕的準備。

李承幹又道:“朕聽聞了周邊諸國的戰事,南詔也就罷了,給小勃律國與吐蕃送去了旨意,他們總算是停戰了。”

許敬宗道:“趙國公,近來陛下爲諸國這些事,費神許久。”

李承乾笑道:“倒也說不上是費神,朕希望天下太平,不要總是打打殺殺的。”

許敬宗連忙道:“臣也如此以爲,若是天下都太平了,陛下也就不用這麼費心了。”

跟在一旁的褚遂良臉色一黑,心說真想將許敬宗的嘴撕了。

上官儀咳了咳嗓子,對許敬宗這人的言語,也很不滿。

不過許敬宗還是一個很忠心的人,陛下讓他去西域種樹,說不定他真的就去了。

短暫地沉默了片刻之後,長孫無忌道:“聽說攻打小勃律國的吐蕃兵馬是茹來傑所帶。”

“朕在王玄策的軍報,以及蔥嶺的軍報中見到過這個人的名字,聽說他垂垂老矣,沒想到他活到了現在。”

長孫無忌接着道:“松贊干布常說他是吐蕃的贊普,可如今他在長安無法控制吐蕃,就算是在吐蕃的桑布扎,其權勢也不能與茹來傑抗衡,這個茹來傑在天竺與蔥嶺的兩次大勝,在吐蕃軍中很有威望。”

“陛下。”長孫無忌接着道:“先前茹來傑貿然向小勃律開戰,陛下一道旨意就讓他停戰,他還是很忠心。”

李承幹嘴裡嚼着杏仁,“舅舅說得在理,茹來傑挾兵權自重,是要告訴朕,他能夠號令吐蕃,朕應該放棄鬆贊幹部,從而讓他扶持一個新的吐蕃贊普。”

“此人是吐蕃的智者,也是吐蕃的大臣,這位老者城府很深頗有算計,是一個很棘手的人,朕覺得不好對付。”

長孫無忌低聲道:“不如派人暗殺?”

“真的可以嗎?”

房玄齡道:“陛下,老朽以爲只是刺殺太過拙劣了。”

李承乾道:“老師以爲呢?”

思忖了片刻,房玄齡低聲道:“茹來傑在吐蕃手握兵權,他是吐蕃的大臣又是有兵權,這樣的人威脅太大了。”

從道義上來講,大唐與吐蕃是兄弟之交,大唐作爲上國如此算計他們不太好,不是很地道。

可他與小勃律的戰爭,也充分體現了一個文臣掌握兵權後,他的權力有多大。

他甚至可以不看松贊干布的臉色。

換言之,吐蕃的內部有很大的問題,權力還是失衡了。

長孫無忌雙手揹負,停下腳步,“陛下,祿東讚的兒子如今還在長安城嗎?”

李承幹剝開一個杏仁輕描淡寫地道:“還在長安掃大街,他當年是犯什麼事來着?”

許敬宗回道:“吐蕃內亂。”

李承幹又是頷首,“欽陵在吐蕃能夠發動內亂,他在吐蕃還是有威望的,說不定只要此人一回吐蕃,就可以限制茹來傑,來分化權力。”

還未等舅舅與老師講話,李承幹又道:“朕知道這麼做很冒險,恐怕是放虎歸山,也可能會留下來後患,但大唐已在吐蕃建設了都護府與崇文館,青海的兵馬可以直撲吐蕃,祿東贊與松贊干布會繼續留在長安,朕有恃無恐。”

房玄齡道:“要如何封賞呢?”

李承乾道:“讓他與孩子們比一比騎射。”

長孫無忌會意一笑。

在許敬宗的安排下,吐蕃大相祿東贊之子欽陵策馬來到這處獵場。

當這個吐蕃人出現在這裡,聚在一起的孩子們頓時緊張了起來。

欽陵騎在馬背上,手拿着長弓,身後的箭筒沒有箭矢,他讓馬兒緩慢前進,警惕着四周。

於菟頗有敵意地看着來人道:“你就是祿東讚的兒子?”

欽陵如今二十歲了,他看着身高比自己還差一截的皇子,拉着繮繩讓馬兒後退了幾步,警惕四周。

郭正一上前道:“大唐與吐蕃是兄弟之交,陛下有旨,殿下與這位吐蕃大相之子比試。”

於菟提起自己的弓,笑道:“好啊,正好我難尋對手。”

太子與欽陵各自策馬來到草場上起點,馬兒正在不安地打着響鼻。

郭正一給兩個少年人遞上了箭矢。

這種箭矢的箭頭是特製的,不能要人命,但箭頭依舊是鐵器,也會造成皮外傷。

高坡上,李承幹迎風而立,看着草場上的比試。

小鵲兒領着一個丫頭前來,道:“父皇這是上官婉兒。”

李承幹看着這個走路還有些不順暢的小丫頭道:“你就是上官婉兒啊。”

她向當今皇帝行禮。

看到自己的孫女與公主殿下走得這麼近,上官儀的神色緊張,又不好開口言語。

隨着鼓聲響起,草場上的比試也開始了。

當於菟策馬衝向草場,四周立刻有了歡呼聲,看似在提前慶賀勝利。

隨後欽陵也策馬而起,以更快的速度衝向草場。

鼓聲更快,也更密集,在鼓聲的作用下圍觀的孩子們也更加興奮。

於菟朝着遠處的靶子放出一箭,箭矢十分精準地落在靶子。

隨後一支更快的箭矢從後方而來,箭矢飛掠而過,重重釘在了靶子上,似乎是因力道太大,靶子還往後晃動了幾下。

心中驚訝之餘,見欽陵已策馬到了前方準備朝着第二個靶子放箭。

於菟拉起繮繩,催促着馬兒跟上。

四周的鼓聲越發密集,於菟追趕上前,幾乎是同時,兩人的箭矢脫離弓弦,落在了靶子上。

擺放在草場的靶子再一次因箭矢重重紮在上方,而發生晃動。

在靶子後方舉着盾牌的士兵,甚至能夠聽到箭矢在紮在靶子上那重重的悶響。

面對第三個靶子,於菟拉起弓弦,拿着弓弦的手泛紅,待弓弦拉滿放開,箭矢呼嘯而出。

也是同時,兩人的箭矢落在了靶子上,戰馬也是同時衝出了草場。

於菟拉住繮繩,讓馬兒停住。

欽陵道:“你比我年幼,有了如此射術很了得。”

於菟也道:“你也是一個十分好的對手。”

“我在你這個年紀時早有如此水平,只是多年不練生疏了。”欽陵刻意拉高了幾分語氣,道:“若是換作以前,你已輸了。”

於菟道:“不論你以前如何,下一次我一定贏你。”

士卒上前看了靶子後,朝着高坡揮動了令旗,示意這一次是平局。

有內侍快步而來,行禮道:“陛下有旨意,封欽陵爲邏些行軍大將軍,前往吐蕃主持吐蕃兵事。”

欽陵朝着高坡高聲道:“謝天可汗!”

而後這個吐蕃人就離開了。

於菟回到了薛萬備身邊,神色多有挫敗。

薛萬備勸道:“殿下已做得很好了,也沒有輸。”

於菟低聲道:“我下一次一定贏。”

“吐蕃人善騎射,殿下想要勝過他還需要練很多年,正如他所言,欽陵在長安多年,對箭術已生疏,要是換作以前,說不定朝中的老將軍都不見得是他的對手。”

於菟道:“我會贏的。”

薛萬備又勸道:“其實以前陛下的一句話還是很有意義的。”

“父皇說過什麼?”

“當年朝中大將軍還在爲是否要征討吐谷渾還在爭論,太子殿下卻說於社稷來說對錯沒有這麼重要,倘若只問對錯只會越論越糊塗,只論輸贏只會讓人越來越變得不擇手段。”

於菟聽了臉上的挫敗之意又消退了不少。

高坡上,李承幹看着那個遠去的吐蕃人,欽陵回到吐蕃勢必要招攬當年的吐蕃勇士。

這個人會給茹來傑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哪怕吐蕃再一次出現內亂,對大唐來說就是有益的。

會背後耍手段的,大有人在。

相比謀略,吐蕃人還不是中原的對手。

等欽陵將吐蕃鬧得雞飛狗跳之時,就是吐蕃都護府行動的時候。

有一騎快馬而來,來人是守備長安的李道彥,他稟報道“陛下,新羅道行軍總管大軍到長安了,前來覲見。”

李承幹吩咐道:“讓他明天再來見朕。”

“喏。”李道彥猶豫了片刻,又道:“可是,他要見金法敏。”

“那就讓他見吧,無妨。”

許敬宗上前道:“陛下,臣願走一趟。”

“有勞許尚書了。”

“臣告退。”

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153章 崇文館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49章 上架感言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441.第441章 塞人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163章 杖責351.第351章 少了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66章 大將軍教導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47章 伏允的下場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206.第206章 真話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481.第481章 山下骨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第11章 圖表第159章 父子春遊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第32章 拜訪舅爺309.第309章 發兵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90章 天大的誤會301.第301章 親衛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96章 以前的事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260.第260章 談人生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554章 無底洞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66章 大將軍教導215.第215章 存糧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104章 夕死可矣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207.第207章 演武260.第260章 談人生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314章 臘月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第316章 人的孤獨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385.第385章 登基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
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153章 崇文館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49章 上架感言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441.第441章 塞人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163章 杖責351.第351章 少了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66章 大將軍教導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47章 伏允的下場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206.第206章 真話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481.第481章 山下骨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第11章 圖表第159章 父子春遊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第32章 拜訪舅爺309.第309章 發兵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90章 天大的誤會301.第301章 親衛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96章 以前的事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260.第260章 談人生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554章 無底洞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66章 大將軍教導215.第215章 存糧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104章 夕死可矣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207.第207章 演武260.第260章 談人生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314章 臘月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第316章 人的孤獨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385.第385章 登基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