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第429章 讓步

第429章 讓步

長孫無忌坐在一間屋內,面前放着一張紙,油燈的燈火忽明忽暗,想着應該在紙上些什麼,又見妹妹端着一碗麪湯而來,她道:“兄長,吃點吧。”

“嗯。”

“這是要寫什麼?”

目光又落在紙張上,他回道:“想給陛下寫一些話語,還未想好如何落筆。”

“是要辭官,話不知從何說起?”

“是啊。”

用罷麪條,長孫無忌就有了思緒,提筆而起,一手挽着袖子便開始書寫。

直到這份書信到了宮裡,李承幹看着書信沉默不語,信上所寫的都是當年的往事,原來舅舅於幼年喪父,被異母兄長孫安業趕出了家門,舅舅與母后兄妹兩人輾轉了許多家,都沒有人願意收留。

這是舅舅的書信,也是心裡話,早年的遭遇讓他心中堅定,定要成爲一個有建樹的人。

好在後來有舅爺收留,自那以後就開始勤奮苦學,數年間便已是博學多識的才俊,與舅爺在諸多豪族間走動。

其實在所謂的長孫家,也就是前隋的長孫氏這個門閥眼中,他們並不看得起舅舅與母后。

這是舅舅多年的心路歷程,直到後來結識了父皇,母后與父皇結爲連理,李家與舅舅已是莫逆之交。

在信中,舅舅還說當年父皇要給長孫氏門閥一些教訓,但舅舅阻止了這件事,便與長孫氏的門閥斷了情分。

之後便是大業末年,天下各路豪傑揭竿而起,李家便是其中一支。

那時候長孫氏的門閥還沒抓住這一次機會。

若舅舅依舊是長孫家的子弟,那多半會是各路豪傑中的一支,但自從被舅父收留後,舅舅別無依靠,決然加入了李家的陣營。

隋末的畫卷拉開,那時的人有很多恩怨情仇,再之後的事,就是李家掃平關中,出關征戰。

舅舅的一生並不順利,年幼時受盡族人冷落,在羣雄並起的時代找到了機會。

看完了長長的一卷書信,這何止是書信,這也是一份告老奏章,李承幹提筆在奏章上寫了批註之後,便讓人送了下去。

見到丈夫的心情並不好,寧兒走上前按着他的肩膀道:“是遇到什麼煩心事了?”

李承幹緩緩開口道:“舅舅告老了。”

蘇婉捧着整理出來的衣裳,道:“陛下若難受,不如出去走走散散心?”

今夜的星辰很漂亮也沒有云層遮擋,李承幹望着星空道:“朕在這裡坐一會兒就好。”

蘇婉與寧兒也坐下來,安靜地陪着。

恍惚間,寧兒看到陛下已回到了當初少年時的模樣,那時候的陛下也喜這般仰望星空。

寂靜的一夜過去,陽光再一次照在了長安城,剛睡醒的人們走出家門,感受着早晨時刻的涼意。

元宵未至,幹慶四年的正月,新年的氣息依舊在,人們在一片歡慶中聽到了消息,趙國公告老了。

這個消息震動朝野,趙國公的告老來得太突然。

之後又有消息傳來,是太上皇允許告老的,由陛下批覆。

當人們還在因爲這個消息議論,在鴻臚寺當值的郭待舉倒是輕鬆一笑。

一起在新年當值的文吏問道:“何故發笑?”

郭待舉沒有答話,但心裡隱約有一種感覺,趙國公離開朝堂也就是說貞觀一朝與現在的過渡,已完成了。

該向貞觀一朝告別了,以往陛下在處理政事時,或多或少會問詢輔政大臣,也就是趙國公的想法。

那時,陛下要爲趙國公的想法有所考量。

既然趙國公告老,也就意味着往後的陛下再也沒有輔政大臣的幫扶,需要一個人面對天下。

這也是有益處的,從此陛下不會再有束縛了。

趙國公所主持編寫的《唐律疏議》依舊被朝中保留着,朝中許多事都要按照這份疏議來安排律法。

人們震驚還未結束,皇帝又連續下了一道旨意,封阿史那社爾爲突厥大可汗,統御陰山與漠北。

命左衛將軍高侃爲北庭安撫使,於元宵之後前往朔州任職。

命遼東道行軍總管張儉,設置安東都護府,任職都護,遣支教夫子五百人,前往遼東。

命遼東郡守備將軍高延壽前往新羅,於白江口建設東海都護府。

命王玄策爲天竺守備將軍,統領天竺軍務,協助崇文館建設天竺,建設天竺都護府。

吐蕃大臣茹來傑協助唐軍征討有功,封唐蕃安撫使,遞交往來文書概要,與大唐共治吐蕃,以幫扶天竺都護府,吐蕃將士皆賜鬆州田畝,可入長安四方館。

正在長安養病的松贊干布剛喝完一碗藥,是在太醫署醫官張文仲的目光下喝完的。

松贊干布道:“這種藥湯還要喝多久?”

張文仲背起藥箱子,道:“聽聞贊普這些天總是睡不好,剛剛的湯藥是用來安神的。”

“多謝。”

“敢問贊普近來是因何事睡不着,藥只能爲輔,徹夜不眠多數也與心事有關。”

松贊干布道:“你是醫者,不是應該只問病症?”

張文仲笑着道:“醫者治病,但得病的人更需要養心,若贊普心中有放不下的事,這湯藥恐無大用。”

“我沒有心事。”

張文仲作揖,而後快步離開了。

總以爲皇帝是離不開輔政大臣的,松贊干布先前是如此以爲的,趙國公雖告老了,那位皇帝似乎更強大了。

松贊干布道:“他身爲皇帝,若想要一展手腳,本可以早讓輔政大臣告老的。”

祿東贊回道:“事關皇帝與臣子的情誼,現在的唐人越來越重情重義了,皇帝如此,皇帝的子民也如此。”

“輔政大臣是他的束縛,這個皇帝沒了束縛纔會讓人覺得可怕。”

祿東讚道:“兩個安撫使,三個都護府!”

松贊干布平靜道:“大唐兩年一次的科舉,爲朝中儲備了大量的官吏,這也難怪,李唐的科舉一次接着一次。”

身居長安多年的祿東贊,也記得當年的往事,那時陛下還是登基之初,就有人進諫讓陛下減緩科舉,以免造成朝中官吏冗餘。

而如今,再想當年的進諫,看看如今的朝中舉措,眼下儲備的官吏都不夠給這位陛下用的。

松贊干布低聲道:“中原各地的人不斷來長安,他們要爲天可汗效力,可惜吐蕃沒有這麼多人。”

入夜之後,元宵佳節剛過的這天深夜,長安城發生了一件事,數十具屍體躺在吐蕃人的院外。

死的都是吐蕃人,而且都是吐蕃的壯年男子。

上官庭芝與京兆府少尹顏勤禮聽到急報,急匆匆趕到這裡,巡夜的官兵已將這處宅邸圍了起來。

而此刻吐蕃人的宅邸,院門緊閉,一點動靜也沒有。

巡夜的正是金吾衛將軍李道彥,一個個火把將這處宅院外牆照得燈火通明。

上官庭芝上前問道:“將軍,情形如何?”

火光下,李道彥神色凝重地回道:“欽陵堵着院門。”

顏勤禮觀察着滿地的屍體,打量着這些人的面容與穿着,道:“吐蕃人?”

上官庭芝遲疑道:“吐蕃人要殺吐蕃人?”

顏勤禮吩咐道:“去各個街坊查問一番,再去問詢這兩天當值的城門郎,近來出入長安的都是哪些吐蕃人?”

“喏!”

京兆府的官吏先一步離開了。

上官庭芝從一具屍首的懷中搜出了一張紙,他蹙眉道:“是崇文館的紙張?”

但再一看這張紙張寫着的是吐蕃文字,他又看了看緊閉的院門,走上前詢問,“贊普可安好?”

門內傳來了吐蕃人的話語聲,似乎在交談。

“我乃大理寺少卿上官庭芝,得知長安城有命案,前來查問,還望見諒,請贊普出來一見。”

院內又安靜了下來,也沒人講話了。

上官庭芝又道:“贊普再不開門,我們就闖門了,職責所繫,還望見諒。”

他剛退後幾步,正要吩咐大理寺的人動手撞門。

卻見院門打開了,院內還有不少的屍首橫在當場,一羣吐蕃人將松贊干布與祿東贊護在中央。

大理寺的官吏舉着火把紛紛走入這處院子,警惕着四周,也警惕着這些吐蕃人。

看來這一次鬧得不小,不僅刺客死了不少,連平日裡護在松贊干布身邊的熟面孔都死了幾個。

現在松贊干布身邊的人,比以前更少了。

祿東贊用吐蕃語大喝一聲,欽陵以及一衆吐蕃人紛紛退後,放任唐人的官吏進來。

上官庭芝眼神示意,一羣官吏便走入了這處宅院的各個房間,開始搜查。

“職責所繫,這是必要的查問,長安城很久沒有命案了,不查清楚下官不好與朝中交代。”

松贊干布緩緩點頭。

“這書信似乎是要交給贊普?”

祿東贊接過書信,看了一眼便神色惱怒,又交給了贊普。

松贊干布看到書信劇烈咳嗽了起來,身體都爲之顫抖。

祿東贊憤然道:“我要回吐蕃,我要殺了茹來傑。”

唐使前往天竺之時遭遇劫掠之後,茹來傑便去馳援了,他與唐軍將領共同打仗。

起初在長安聽到這個消息時,覺得王玄策的一萬人打不過阿羅那順的四十萬大軍。

松贊干布看着書信的內容,都是茹來傑對朝中將領的講述,並且還說了吐蕃未來的事宜。

可其中最不該有的是……茹來傑要在吐蕃再立贊普。

祿東贊憤怒道:“他是吐蕃受人尊敬的智者,他竟然敢這麼做!”

松贊干布還在咳嗽着,書信已從手中滑落,好一會兒直到臉色都咳紅了,這才緩過氣來。

唐蕃之交的前提就是吐蕃贊普需要留在長安。

“他是個野心家,他早晚會自食惡果。”松贊干布拉住就要衝出去的祿東贊,又笑道:“我還沒死,唐人與天可汗也不會讓我死。”

又有人來稟報道:“顏少尹,查問了近日值守的十位城門郎,他們是元宵夜裡進入長安。”

一衆唐人官吏皆是神色難堪,元宵歡慶之時,看來往後每次解除宵禁都要好好盤問了。

數十條人命,雖說都是吐蕃人,這件事說大也大,說小也小,不論怎樣,京兆府,大理寺,長安各衛府都難辭其咎。

松贊干布道:“大理寺與京兆府能否不過問?”

還未等眼前的人回話,松贊干布又強調道:“這是我們吐蕃自己的事,與唐人無關。”

顏勤禮道:“若不發生在長安城也就罷了,可眼下另當別論。”

松贊干布閉着眼,深吸一口氣,緩緩道:“此事我只與天可汗當面說。”

“好,我等會稟報朝中,在陛下送來旨意之前,在這裡的一應人等都不得出入。”

“好。”

松贊干布與祿東贊答應了。

如此大規模的刺殺,不可能說算就算了,更別說事涉唐蕃之交。

翌日,朝中依舊是休沐的狀態,李承幹在長安城的曲江池約見了松贊干布。

“天可汗。”松贊干布行禮道。

看對方面色蒼白,一副風中殘燭的模樣,李承幹揣着手道:“坐吧。”

“謝天可汗。”

“昨晚這裡很熱鬧,但因吐蕃人的事,朝中又恢復了宵禁。”

“是我打擾了天可汗的雅興。”

“贊普不用這麼說,這世上總會有意外的。”

松贊干布低下頭,又咳嗽了兩聲。

李承乾道:“朕不希望你出事,會讓太醫署的醫官再來看望病情。”

“茹來傑出使天竺回到吐蕃了,他要在吐蕃另立贊普。”

“哦,不是什麼大事,只要這不是你們吐蕃的風俗就好,否則你們隔三差五殺幾個人,這長安城如何安寧?”

聞言,站在後方的上官庭芝與顏勤禮當即低下頭,擺出了願領責罰的態度。

“唐蕃之交是我與天可汗約定的,越來越多的唐人官吏去吐蕃走動,茹來傑要在吐蕃另立贊普,他又不想現在就與唐人劃清干係,他需要大唐給予吐蕃幫扶,也礙於唐蕃之交他必定要殺我了,否則天可汗是不會答應再立贊普的。”

李承乾道:“誰說朕不會答應了?”

松贊干布嘆道:“朝中爲何不在吐蕃建設都護府?”

“還有呢?”

“這是我最大的讓步。”

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286.第286章 轉變第32章 拜訪舅爺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572章 長安再見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165章 難免的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358.第358章 軍心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525章 塞人騎兵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385.第385章 登基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第34章 儲君心事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102章 科舉揭榜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326章 蘇亶家事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325章 佳節第323章 新爺孫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379.第379章 歸長安第32章 拜訪舅爺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16章 德智體美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3章 太子講故事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513章 華清宮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第165章 難免的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559章 不可分割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423.第423章 江邊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
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286.第286章 轉變第32章 拜訪舅爺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572章 長安再見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165章 難免的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358.第358章 軍心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525章 塞人騎兵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385.第385章 登基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第34章 儲君心事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102章 科舉揭榜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第326章 蘇亶家事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325章 佳節第323章 新爺孫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379.第379章 歸長安第32章 拜訪舅爺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16章 德智體美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3章 太子講故事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513章 華清宮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第165章 難免的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559章 不可分割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423.第423章 江邊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