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

李世民從兒子身邊的位置離開,來到妻子身邊,看她也有了許多白髮,低聲道:“觀音婢,你看看承幹。”

長孫皇太后先是看了眼丈夫,又看了看自己的兒子,道:“怎麼?還在抱怨他不給你建設夏宮?”

李世民板着臉又沒再多言。

這件事已過去很多年了,至今還擱在父子倆心上。

雖說沒有明確的旨意,但承乾的舉動大有要將整個老君山都賜給小兕子的架勢。

щщщ ⊙ttkan ⊙C〇

當今陛下只是給了老君山賜了一個地名,那麼從此老君山就成了一個與皇帝有關的地方。

整個天下都是陛下的,給一個地方賜名當然也可以。

李承干將六個字遞給一旁的明達。

李淳風一手拿着拂塵,行禮道:“謝陛下。”

李世民看着承幹只是用一個老君山就留住了李淳風,而且這個老君山所謂的天文臺,還沒有正式去建設,只是用了一個由頭。

再看這個兒子,李世民低聲道:“觀音婢,朕總覺得……”

長孫皇太后笑道:“陛下覺得如何?”

李世民壓低聲音,挪了挪椅子,不動聲色地靠近坐在桌邊的妻子,道:“朕總覺得,以前高估了承幹這孩子的人品。”

長孫皇太后搖頭道:“承幹不是聖人,他爲了社稷總需要用些手段的。”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一旁望着自家的宗廟,蹙眉良久不語。

長孫皇太后看着兒子的背影,又對邊上寧兒與蘇婉道:“是承幹擁有的太少,他才更需要這些手段。”

寧兒稍稍點頭,低聲道:“其實當年還在東宮,陛下就清楚,父皇擁有的能力,是獨一無二且得天獨厚的。”

蘇婉也道:“要說子如父,但陛下成不了父皇那樣的人,陛下很早就知道了。”

不是誰都能活成太上皇那樣,一個天下英雄都敬仰的天可汗。

哪怕現在的陛下是一個嚴苛的皇帝,那又如何?陛下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要活成父皇那樣的人。

寧兒道:“母后莫要擔憂,陛下很明白要治理好社稷絕非要成爲父皇那樣的人,而是要治理社稷需要什麼樣的人。”

長孫皇太后點頭,蘇婉是名門之女,寧兒久居東宮時常陪着承幹看書,這兩個女子的見地都與尋常女子不同。

以往,蘇婉的堅定還在那種很古典的名門之女的想法,可她嫁給承幹之後,變化也越來越多,一直在改變着武功蘇氏,她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變了。

長孫皇太后思量完這些,對這兩位兒媳婦十分地滿意,這世上恐怕沒人比她們更適合承幹了。

宗廟前,香火依舊旺盛,老太爺與老太公的靈位立在上方,只留下了兩行字,再無其他。

每年這個時候,都要拜祭祖先,現在的老太爺與老太公也是李家的祖宗了。

楊內侍顫顫巍巍拿着一炷香,給李家的祖宗們上香。

這支香是陛下賜給他的,他能夠給皇帝家的祖宗上香,一時感動得老淚縱橫。

小兕子道:“皇兄,明達先去找鵲兒她們了。”

李承幹頷首道:“去吧。”

她的道袍隨風而動,手執拂塵離開了這裡。

李淳風低聲道:“陛下,貧道已將平生所學都傳授給了晉陽公主。”

這位道長是不是真將一身所學都傳給了小兕子還不好說,況且從以往的瞭解來看,這位道長很有可能藏私。

注意到陛下還帶着懷疑的目光,李淳風道:“陛下,貧道的確將畢生所學都傳授了公主。”

“當真?”

陛下的神色像是剛剛回神,顯然還是一副不信的樣子,李淳風又道:“難道陛下還不信貧道嗎?”

“朕不是這個意思。”

“放眼如今道門,但凡道門子弟能與晉陽公主的學識比肩恐怕世上並無幾人,再者即便是那些道門中的隱士也未必能比公主殿下更通星象,公主殿下天賦異稟。”

李承乾道:“李道長,朕很感謝你治好了兕子的先天不全。”

李淳風嘆息一聲,神色又平靜了下來,道:“陛下大可不必言謝的。”

“李道長。”李承乾的話語頓了頓笑道:“朕會讓人在老君山建設一個迄今爲止最大的望遠鏡與天文臺,朕會在山上重新建設一個道觀。”

“謝陛下。”

“你不讓朕言謝,道長也不必。”

李淳風又問道:“近來可有人再向陛下進言有關封禪之事?”

其實皇帝也可以封遍天下名山的,也不是沒有朝臣這麼進諫過,就是當初說遷都的那些人提起過,再者說泰山封禪這種事,名義上還是太子時就已算是封禪了。

大唐自立國以來,算是第一個以太子身份在泰山封禪的。

再之後,李承幹就對封遍天下名山沒什麼興趣了。

李淳風又說了他對數術與星象的見解,李承幹安靜地聽着,在李道長的講述中,他這些年走了中原許多地方,正在尋找着大地自轉的奧秘,但這又是一個難題,譬如說大地爲何會自轉,並且自轉的動力又在哪裡?

很值得高興的是,李道長的專研中終於有了一種類似重力與氣壓的假說,雖說只是推論還沒有正式地做出結論,可也已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了。

大唐終於有它的重力學說了,並且這個學說還會在皇帝的作勢下,從老君山開始發揚光大。

儘管,李淳風也覺得這種想法太過荒謬,在人們想當然的生活中,早已習慣瞭如今的環境,人們本能地以爲現在環境就是應該的。

因此,李淳風也不打算在這個學說上多費心血,而是想要推測出,太陽,月亮與地球在更廣袤的時間尺度上的變化規律。

李淳風十分真誠地道:“陛下,是否可以讓老君山延續數百年,記錄上百年的日月規律。”

“這對皇帝家來說輕而易舉,李道長多慮了。”

“謝陛下。”

“祝願李道長能夠完善大唐的天文學識,人們不能忘了時常擡頭看着星空,朕甚至覺得人的第一次啓蒙就是從看星星開始的。”

李淳風道:“陛下,貧道以爲該是第一次有人知道了節氣的變化規律與耕種的規律,那麼那人就掌握了權力。”

這話讓李承幹不知該如何反駁,應該說沒法反駁,其實人們想要獲得權力很簡單,只要得到別人所不知道的知識,並且這個知識是必要的。

那麼你就能獲得絕大部分的資源與權力。

再到了後來,從人類歷史觀來看,之後的權力越來越複雜,也越來越集權。

就像是一個通曉天時地利的人,能夠統治一個村落,教導這個村落的人們耕種與繁衍,那麼這個人就成了這個村落的領主,再之後這個領主需要保護村落就需要有兵馬。

領主需要教化村落就需要有文臣。

慢慢地,這個體系就出現了階層,也出現了一個個更多複雜的利益團體,或者是權力的許諾下,養出了一個個的門閥與世家。

這是在李道長理解下,權力的形成邏輯,一個頗具道門風格的想法,也頗爲深入人心。

其實李淳風是一個很有才學的人,李承幹忽然覺得與他談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接下來要與父皇一同去凌煙閣,李承幹一路上還在與李淳風說着話。

幾個內侍跟在一旁,可能是太上皇覺得陛下與道長的話語聲煩了,腳步聲也更快了一些。

太上皇就快要走到凌煙閣了,陛下還遠遠落在後方與李道長說着話,一旁的內侍們很着急,他們也不知道該跟着陛下走,還是該跟着太上皇走前面。

看這個架勢,太上皇多半是因陛下只顧與李道長講話,還有些惱了?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凌煙閣,當大唐的兩位皇帝走入凌煙閣,衆人這才長出了一口氣。

李承干與李淳風從人類文明出現了集體觀念開始討論,甚至討論就快討論到了人類文明的最後形態。

這並不奇怪,李道長雖說癡迷天文,但對於皇帝在人文上的困惑,這位道長還是很願意解答的。

在李道長的論述中,他覺得人類到了最後可能就沒有所謂的集體,而是一個個的獨立個體,並且不再有戰爭。

聞言,李承乾道:“李道長,朕不這麼認爲。”

李淳風道:“貧道願聞其詳。”

李世民先一步走上了凌煙閣的臺階,忍受着兒子這種一邊走一邊論道的話語聲。

李承幹聽着父皇踩在木製樓梯的腳步聲,跟上腳步一邊道:“朕以爲以後恐怕沒有這麼美好。”

李淳風問道:“爲何?”

“李道長,千百年來,人們熬過了一個個寒冬與酷暑,可人所需的資源是越來越多了,哪怕現在還有人爲溫暖掙扎,卻有人還在兼併土地。”

李淳風點頭,頗爲贊同。

“李道長所言的未來太美好,可朕覺得未來是黑暗的,因爲朕是個皇帝,站在皇帝的視野看天下,對資源的梳理也更清晰,對朕而言,土地是資源,糧食是資源,人!也是朕的資源。”

“放眼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人們爲了僅有的資源你死我活,朕以爲以後的戰爭會更殘酷,因戰爭死亡的人會越來越多,這是朕眼中的將來,一個很黑暗的未來。”

聽着這番話語,從陛下的話語聲中聽出一個黑暗且無情的未來。

可太上皇還是神色平靜地給鄭公與樑公上香。

李承幹也拿過內侍遞來的香,解釋道:“可能是因爲朕是皇帝,朕的所想所慮,更現實也更殘酷了,人應該往美好去想的,只不過是些短淺之見,李道長不要誤會。”

言罷,李承幹向着凌煙閣畫像行禮上香。

在凌煙閣二十五位功臣中,還在人世的不用上香,那些離開人世的功臣前都放着香爐。

未來數百年,皇帝會對凌煙閣更崇敬,只要皇帝一直這麼做,人們就會爲了登凌煙閣爲社稷而奮鬥。

李世民道:“承幹,你覺得人是惡的嗎?”

李淳風退到一旁,看着兩位皇帝的背影行禮。

李承幹揣着手道:“父皇,兒臣也不知,李道長覺得呢?”

人應該想得美好一些,可聽完陛下的話,李淳風也沉默了,可能或許人就該是惡的,或許未來就該是這麼黑暗的。

小兕子一路走到千秋殿,看到李渺笑着道:“驄兒。”

一個六歲的孩子快步跑來,他是皇兄最小的兒子。

千秋殿是安定公主的住處,明達牽着李渺的手走入殿內,這座宮殿自從賜給鵲兒,這裡就成了小孟極與李渺玩鬧地方。

李渺道:“姐姐,姑姑來了。”

正在寫着字的小孟極先上前,拉着姑姑的手道:“明達姑姑。”

小兕子一手牽着一個孩子,再看小鵲兒還在寫字,她又道:“今日得閒來看看你們。”

李渺道:“姑姑要去老君山了嗎?”

小兕子解釋道:“姑姑不去,李道長他老人家去老君山,說是要在老君山上建設一個很大的望遠鏡,要看星星。”

李渺疑惑道:“那站在老君山上,不是距離星星更近嗎?”

小兕子道:“我們所站的幾百尺高算什麼,哪怕是到了老君山的山頂,其實我們依舊距離星空很遠,那一點距離算不得什麼。”

李渺穿着有些寬大的衣裳,胖臉帶着疑惑。

小兕子耐心地解釋道:“如果天很高很高,我們擡頭所見也不過是星空的一小片,即便是爬上了老君山,我們也碰不到星星的,至於究竟有多高,就算是爬上老君山,也顯得微不足道。”

小孟極問道:“那李道長去老君山做什麼?”

小兕子又道:“星星的位置是會變化的,如果得到天時到了,或者是某一顆星星距離我們最近的時候,就像是月亮距離我們最近時,能夠算出星星的移動規律。”

李渺問道:“那李道長要在老君山上很久嗎?”

小兕子思量片刻,道:“嗯,可能會很久吧。”

李渺一臉崇拜地道:“我可以拜姑姑爲師嗎?”

“好呀。”

小兕子當即就答應了,又道:“但想要學好,你從現在開始就要學好數術。”

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186.第186章 杜正倫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74章 太子拜師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第165章 難免的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47章 伏允的下場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358.第358章 軍心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第82章 搶還是買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第161章 監察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第181章 老師家事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237.第237章 笄禮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第76章 就孤最平庸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309.第309章 發兵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92章 兄弟三人第92章 兄弟三人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573章 終章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第172章 精氣神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362.第362章 祭拜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286.第286章 轉變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87章 通達?386.第386章 新年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365.第365章 宴席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167章 夏收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
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186.第186章 杜正倫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74章 太子拜師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第165章 難免的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47章 伏允的下場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358.第358章 軍心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第82章 搶還是買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第161章 監察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第181章 老師家事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237.第237章 笄禮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第76章 就孤最平庸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309.第309章 發兵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92章 兄弟三人第92章 兄弟三人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573章 終章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第172章 精氣神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362.第362章 祭拜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286.第286章 轉變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87章 通達?386.第386章 新年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365.第365章 宴席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167章 夏收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