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

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

韓瑗一次次行禮,快步逃出了甘露殿。

李世民望着他的背影,看着殿外正在清掃積雪的宮人,道:“朕的家事,讓你見笑了。”

換作是太子,太子早已與外戚宗室劃清了界線。

只是貞觀初年,一切都還在建立,當時候征戰天下的將領也有不少陛下宗室中人。

那時候也是迫切需要人手,韓瑗在兵部任職也是早年前,朝中缺人時的決定。

杜正倫回道:“陛下有陛下的難處,臣能理解。”

李世民重新坐下來,低聲道:“洛陽的事一波三折,是當初忽視了。”

“陛下,臣查明崔仁師已離開了洛陽去了太原。”

“嗯,朕知道,博陵士族與太原都忤逆了朕的旨意,你覺得朕管他們的家事,是過分了嗎?”

杜正倫回道:“陛下所作所爲沒錯。”

李世民失落道:“可惜克明過世得太早,朕依舊記得克明是如何向朕舉薦你的……”

杜正倫立在甘露殿內聽着陛下說起了當年與伯父杜如晦之間的往事。

言罷,李世民又是一聲嘆息,道:“朕記得那時候伱只是一個弱冠少年,如今已經有了當年克明的幾分風範。”

“臣不敢與伯父比較。”

“去見過杜荷了嗎?”

杜正倫道:“臣去見過幾次,也看過杜荷的家業。”

李世民頷首道:“你的這個族弟如今可是長安城頗有名望的商賈。”

杜正倫回道:“他行商講究信譽,因此在關中的商賈與許多人願意給他情面,也是因杜陵一系的情面,杜荷的貨物總能得到關中權貴的喜愛。”

說起杜荷,杜正倫又有些失落,道:“人各有所長,杜荷雖說很少與太子之間走動,可他常說東宮太子是他要瞻仰的人。”

“杜荷是你的堂親,承幹是朕的兒子,他們晚輩間的事就讓他們自己去安排吧。”

“臣知道分寸。”

李世民遞給他一個令牌,吩咐道:“你去左衛軍,在尉遲恭麾下領一支三百人的兵馬,去洛陽查探,期間不要輕易袒露身份,在一旁觀察就好,事無鉅細記錄好,向朕稟報。”

杜正倫作揖道:“臣領命。”

李世民板着臉又吩咐道:“只向朕稟報。”

“喏。”

杜正倫朗聲應下,“臣告退。”

人前腳剛走,李承幹便來了。

兩人在殿前相遇,杜正倫躬身行禮,而後快步離開。

李承幹在殿內正要與他打個招呼,對方腳步匆匆就走了。

先有錯愕,但又只好走入甘露殿。

“東宮做了些醬牛肉,給父皇送來了。”

聽到兒子慵懶的話語聲,李世民看着名冊點頭。

將食盒放下,李承幹揣着手道:“剛剛杜侍郎……”

“你看看吧。”李世民打斷話語,讓太監將名冊遞給太子,“這是凌煙閣功臣的名冊,你覺得如何?”

李承幹打開名冊一列列國公的名字都在上面,一共看到最後方,遲疑道:“原來真沒有兒臣的名字。”

李世民喝着茶水道:“也沒有朕的名字。”

“將來兒臣若是即位了,可以在名冊上增加名字嗎?”

李世民輕笑道:“你若是個明君,自然是可以的。”

凌煙閣是去年開始修建的,二十四個國公的名字躍然捲上。

有還在世的,也有不在人世的。

其中就有舅爺與舅舅,還有得到盧國公名號的程咬金大將軍,姑丈改成了譙襄公加封荊州都督,與久住高陵縣身患重病至今的長孫順德,他是母后的族叔。

李世民道:“這些都還只是暫定的,朕還在考慮,想看看他們往後的品行再做定奪。”

李承干將名冊放在一旁,揣着手良久不語。

“怎麼?這上面沒有你的名字,你就有埋怨了?”

“父皇,兒臣還沒埋怨呢。”

李世民打開食盒,看到了已切成片的醬牛肉,心情不錯地點頭,“與朕喝酒。”

“兒臣不喝酒的。”

“你……”李世民已經放好了酒碗,低聲道:“一個男兒不喝酒,像什麼話?”

“兒臣當值期間不能飲酒。”

李世民已拿起了筷子,一副你愛喝不喝的樣子,指着桌對面的位置,示意坐下。

“倒一杯熱茶。”

當殿下走入殿內,太監早已準備好了茶水

父子倆相對而坐,李承幹揣着手看着眼前冒着熱氣的茶水,看父皇一口酒一口醬牛肉吃得正歡。

李世民指了指後背就有太監上前,讓他撓着,一邊道:“朕當年征戰多地,至今留下了不少舊病。”

“父皇多注意身體。”

“嗯。”李世民吃着醬牛肉點頭,抿了一口酒水,道:“鄭公對你很欣賞。”

鄭公是個不會自我內耗的人,他疾惡如仇,是非明確。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自己要面對什麼。

李世民擱下筷子,示意太監不用撓了,道:“這朝中如鄭公這樣的人有很多,馬周與權萬紀是。”

“還有刑部尚書劉德威亦是,中書舍人高季輔,還有張行成,又如一直以來崇鄭公的劉洎,你可知朕爲何要將這些人放在關鍵的位置上?”

“父皇是覺得朝中需要這樣的人,需要有人對抗那些禍害社稷的人。”

李世民點頭,無奈道:“若是沒有這些人,這洛陽案就查不下去了,就像你今天所言,寧可一直痛苦且清醒,不能麻木地活着。”

李承乾笑道:“兒臣一時說了這麼多,讓父皇見笑了。”

李世民低聲道:“你是儲君,你是太子,你的一言一行代表着一個太子立場,你選了一條很艱難的路,你自己選的。”

“選就選了,這沒什麼。”

李世民會意一笑。

看父皇吃得正香,李承干將茶碗中的茶水喝完,道:“兒臣去立政殿看望母后與小兕子。”

“朕與你一起。”

皇帝擱下筷子與太子走出了甘露殿。

太監整理着殿內,目光看向殿外走在風雪中的皇帝父子。 忽見陛下一隻手搭在了太子的肩膀上,似乎在低聲說着話,像極了尋常家庭一個不着調的親爹與一個無可奈何的兒子。

太監們的臉上帶着笑容,被冬日裡的冷風一吹,回神後他們手腳麻利地整理碗筷。

李承幹揣着手,時而伸手扶一扶有些醉意的父皇。

父子倆走到立政殿之後,母后扶着醉醺醺的父皇躺下。

“父皇今天吃了醬牛肉,就多喝幾杯,蜀中的瀘州酒還是很醉人的,冷風一吹更醉了。”

小兕子正在看着一幅幅星圖,神情很專注。

醉醺醺的父皇忽然冷哼道:“不想喝酒就直說,朝中都休沐了,你當什麼值。”

李承幹板着臉,望着外面的雪景不語。

“承幹,看過凌煙閣的名冊了?”

“兒臣看過了。”

長孫皇后坐在一旁折迭着衣裳,又道:“你父皇擬好了凌煙閣名冊之後,就十分得意地說讓承幹看看這份名冊。”

“名冊上沒有兒臣的名字。”

“你是儲君,你是太子,你的名字自然不用寫在上面。”

“兒臣倒沒什麼,麗質多半會不高興的。”

長孫皇后將折迭好的衣裳放在膝蓋上撫平,低聲道:“麗質雖說有些胡鬧,她還是懂事的。”

小兕子提着一張星圖而來,道:“皇兄,明達看不懂。”

要不怎麼說,李淳風道長與袁道長的教導,頗有一種師父領進門,全看弟子悟性的風範。

抱起還只有膝蓋高的妹妹,李承干將她放在桌上,看着一張張的星圖。

小兕子盤腿而坐,她指着紙張,稚嫩的嗓音帶着一點埋怨,道:“這上面就只有一個個黑點。”

只看這些黑點的話,別說小兕子了,就是別人看了也會一臉迷茫。

李承乾乾脆在立政殿坐下來,耐心地教妹妹。

星圖上有南北東西的方向標,李承干將這些星圖重新整理,圖中的方向座標上也寫着卦象,想起李道長擅用八卦當座標。

李承乾道:“兕子,李道長給你的羅盤呢?”

殿內的宮女從書架上拿出一個小羅盤遞給太子殿下,她也想看看殿下是如何看懂星圖的。

李承幹解釋道:“圖上有標記與卦象,那麼我們先找到北斗七星的星圖,再以北斗七星爲基準,利用方向與八卦,將這些星圖拼起來。”

“拼圖!”

李承幹寵愛地捏了捏妹妹的小鼻子,道:“明達真聰明。”

長孫皇后看着眼前的兄妹,面帶笑容。

李承幹對着羅盤上的卦象,還有方位,將一張張星圖拼湊起來,桌子不夠大,兄妹倆便坐在了地上,半個時辰後三十餘張星圖鋪滿了地面。

李世民睡醒了,正一臉疑惑,有些睡懵。

小兕子開心道:“拼好了。”

其實李道長完全可以將星圖一整張交給小兕子,或許是他平日裡對星空的瞭解已經到了不需要星圖的地步,星空上的每個星宿所在瞭然於胸。

這種能力有些不可思議,可放在半生都在研究這些學識的李道長身上,好像又是理所當然的。

殿外終於有了陽光灑進來,一縷陽光穿過窗戶,照在了兄妹倆的臉上。

李承幹耐心地教妹妹,將星圖完整地畫在一張紙上。

長安城內,朝中各部的都休沐了,京兆府也迎來了假期,不過許敬宗依舊很忙,他正在瞧着江南兩道的客商與杜荷公子討價還價,沒完沒了。

得知京兆府休沐了,李治與李慎就出宮來找狄仁傑玩,一路上有薛萬備護送,這是太子殿下吩咐的。

三個小孩子走在長安街頭,來到了一條街巷,這裡圍着的人很多。

狄仁傑解釋道:“那是京兆府的官吏在講課,一年了這冰天雪地的也要出來講。”

李治好奇道:“他們不休沐的嗎?”

“家父休沐了,他還睡着呢。”

狄仁傑無奈說道。

來長安的這一年多,狄仁傑胖了,本來就圓圓的臉蛋,現在更胖了。

講課的是個十六七歲的年輕人,他頭戴着璞頭,手拿着一根樹枝,指着掛在牆上的一張紙,紙上寫着字。

他朗聲道:“寧可一直痛苦地保持清醒,也不要麻木而渾渾噩噩地活着。”

話音落下,四周的目光都看向了黃色紙板上的兩行字。

他繼續:“朝野皆知,太子殿下是個言出必行的人,當初太子殿下說過的話語,這兩年一直都在踐行着。”

“彩!”有人拍手叫好。

狄仁傑小聲道:“太子當真在太極殿說出這句話嗎?”

李治一臉的驕傲道:“那是自然。”

狄仁傑又問道:“那太子殿下爲何說這話呢?”

“這……”李治看向求助地看向李慎,蠢萌地問道:“皇兄爲何說這話。”

李慎痛苦地撓了撓頭,道:“爲何呢?”

晉王與紀王兩兄弟想了良久,薛萬備無言地看着,太子殿下的弟弟實在是……

三個孩子的心思很快被餅香給吸引,也不再糾結這個問題,讓薛萬備買了三個胡餅,坐在街角吃着。

那講課的年輕人又道:“今天太子殿下還說了,關中依舊不富裕,未來的十餘年間,朝中依舊會踐行開源節流的方略,不得鋪張浪費。”

他放下手中的木棍,朝着太極殿躬身行禮道:“當今陛下自登基之初就提倡節儉之風,太子踐行至今,這難道不是一段佳話嗎?”

這當然是一段佳話,太子踐行當今陛下的節儉之風。

李治沒有在太極殿,也不知道今天的太極殿發生了什麼,但他與李慎心中打心裡爲皇兄感到驕傲。

因爲皇兄關中有了自己的葡萄,因皇兄宮裡的生活更好了。

這些都是眼前可以見到的,兄弟倆懂得不多,可他們知道誰爲他們好,誰在爲這個家好。

因此,李治與李慎儘管有時被姐姐與皇兄教訓打罵,可心裡還是很佩服的。

“爺爺總說李家三代兒郎,應該個個都是身體健碩的。”

狄仁傑緩緩扭頭看向講話的李治,問道:“晉王殿下健碩嗎?”

李治提了提寬大的袖子,想要脫下外衣讓他看看自己胳膊上的肌肉。

李慎雙手撐着下巴道:“皇兄的肌肉比鴨蛋還小,就不要露出來了。”

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493.第493章 李孟嘗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116章 用心險惡446.第446章 寒風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第35章 越活越平庸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116章 用心險惡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78.第78章 解氣?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270.第270章 新家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286.第286章 轉變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74章 太子拜師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270.第270章 新家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517章 大宛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141章 陳倉縣尉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第131章 折衝府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371.第371章 虎牢關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138章 從不退讓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97章 謠言第87章 通達?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301.第301章 親衛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13章 耿耿於懷第554章 無底洞270.第270章 新家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34章 儲君心事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525章 塞人騎兵
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493.第493章 李孟嘗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116章 用心險惡446.第446章 寒風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第35章 越活越平庸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116章 用心險惡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78.第78章 解氣?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270.第270章 新家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286.第286章 轉變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74章 太子拜師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270.第270章 新家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517章 大宛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141章 陳倉縣尉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第131章 折衝府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371.第371章 虎牢關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138章 從不退讓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97章 謠言第87章 通達?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301.第301章 親衛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第13章 耿耿於懷第554章 無底洞270.第270章 新家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34章 儲君心事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525章 塞人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