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胡人之患無窮矣

第11章 胡人之患無窮矣

劉方望着硯臺裡凝結的墨汁,喉間突然泛起苦澀。

那時,皇甫嵩大醉酩酊之後,正是握着這樣一支狼毫,在輿圖上畫出泣血般的硃紅。

那聲嘆息彷彿還縈繞在耳畔。

皇甫嵩癱坐胡牀,滄桑的面容被搖曳的光影割裂成兩半:

“敗的豈止是一場仗?”

他用手指叩擊着輿圖上那片染血的鮮卑疆域:

“這是把大漢的脊樑骨生生敲斷了。”

皇甫嵩的痛苦,遠不止於那場戰役的大敗。

更是有心救國,無力迴天……

他幾乎耗盡皇甫氏所有力量,在那北地太守任上卻近乎毫無建樹。

“捷報傳來那日的鑼鼓猶在夢中。”

“熟料,這所謂大破鮮卑的喜訊,竟是檀石槐精心編織的羅網……”

……

這場慘敗給大漢撕開了巨大的傷口,邊防軍主力遭受毀滅性打擊。

直觀來看,是將士的大量傷亡和財糧的慘重損失。

而更嚴重的是,此後大漢對鮮卑不得不轉爲被動防禦,失去了主動出擊的能力。

從此長城以北再無漢家炊煙,鮮卑的彎刀如黑色惡潮,讓那邊境諸郡人口十不存一。

將雁門、代郡的百姓逼得南遷,昔日村落只剩斷壁間的鴉鳴,河套再次淪陷。

“邊陲蕭條,靡有孑遺。”

“鮮卑如虎,漢將如鼠。”

念及此處,劉方不由苦笑。

前世,這話像瘟疫般傳遍九州,對劉宏來說,就像無數雙手在將他從那龍塌上扯下。

南匈奴單于身負重傷,熬不過次年便魂歸草原,南匈奴部由此生出離心,大漢對諸多歸附部落的掌控也逐漸變弱。

每年二十餘億錢的軍費窟窿!將國庫啃噬得千瘡百孔。

直到烏桓、南匈奴也徹底反叛,胡虜交侵,邊境不寧,屯田之事更是瓦解。

戰火蔓延至遼西,太守趙苞在亂軍之中喪命。

趙苞是中常侍趙忠的族兄,也是爲數不多被他視爲至親的人。

以至於,趙忠在悲憤之下,徹底投身黨錮之爭。

後來,也就有了那個與張讓齊名的奸佞之臣。

“羌亂更是剜心之痛……”

皇甫嵩當年的話猶在耳邊,他痛心於未能延續皇甫規時期控制羌人的良好局面。

羌亂對於大漢來說,僅段熲的“以戰養戰”策略,就導致軍士死者十有四五,四十四億錢流水般淌進戰場。

好不容易靠皇甫規、張奐的懷柔換來片刻安寧,卻隨着一人離世,一人辭官化作泡影。

……

窗外忽起一陣嗚咽的朔風。

前世隨皇甫嵩征討黃巾時的記憶,愈發清晰。

當他們在中原與黃巾軍廝殺正酣時,北地的羌人聯合小月氏,裹挾着叛軍邊章、韓遂,席捲黃河沿岸。

那些剽悍的騎兵雙手沾滿漢人的血,將代表着“羌亂”的戰旗插遍了涼州各地。

平黃巾三年後的陳倉城下,猶記得皇甫嵩身披玄甲,立在瞭望塔上凝視叛軍營寨的模樣。

寒月映着他霜白的鬢角,鐵甲在風中發出細微的震顫。

“圍而不攻……”

老將的聲音低沉如暮鼓:

“不是不想攻,是大漢的底氣,早被掏空了。”

糧草漸盡,叛軍卻越聚越多,那場無聲的對峙,何嘗不是大漢瀕死前的呻吟。

五年!涼州的戰火從未熄滅。

運糧車隊絡繹不絕地向西而去,卻如投入無底洞般再無音訊。

朝堂之上,崔烈的諫言尖銳刺耳:

“不如棄了這累贅之地!”

傅燮怒目圓睜,將笏板重重擊在玉階:

“涼州若失,關中危矣!”

劉宏雖採納了後者,可西北這片疆域於大漢而言,已名存實亡。

鮮卑的鐵蹄、羌人的彎刀、南匈奴與烏桓的反叛,如無數利刃同時剜向大漢的軀體。

國庫的存銀見底了,朝廷便開始明碼標價地賣官鬻爵。

田賦收不上來,就每畝加徵十錢。

雖然都是以軍費的名義,大漢軍伍也的的確確需要這筆救命錢。

可是,別說百姓能不能背起這沉重的賦稅,能苟延殘喘的活下去都算是老天眷顧了。

邊境淪喪,更讓那曾經駝鈴悠揚的絲綢之路,只剩斷壁殘垣與荒墳野鬼。

中原與西域的商隊絕跡,北方諸多豪族紛紛舉家南遷,昔日繁華的州縣,漸漸寂寥。

大漢已至生死存亡之際。

或許正因如此,劉宏等不及了……

於是讓劉康進行所謂的告密一事,藉着世家清除劉方這個權勢滔天的威脅之後,就直接發動太平道掀桌子了。

……

“這便是馬元義殞命的根由麼……”

劉方揉了揉鼻端,指尖抵着眉間思忖。

無論這推測是否切中要害,當務之急終究不是探尋真相。

鮮卑之患如懸頂利刃,今生說什麼也不能讓那場大戰這麼快就開啓。

這不是勝敗的問題,更非單靠良將精兵便能化解的困局。

縱使他能聚齊前世所知的豪傑猛將,如今的大漢也難以支撐起來一場“國戰”。

漢室積弊已入膏肓,糧草調度、後勤補給,哪一處不是千瘡百孔?

鮮卑人早已在塞外織就天羅地網,或許那張巨網已然收緊。

牽一髮而動全身,若與鮮卑開戰,烏桓、匈奴等胡人必不會坐視。

更何況如今鮮卑正值鼎盛,檀石槐一統草原,率部連取大捷,士氣如日中天。

還有這些年攢下來的一羣久經沙場的精兵悍將,而且塞外更是胡騎的主場。

最要命的是,漢廷對鮮卑的真實情況知之甚少,連落子都不知道該落到何處。

此等局勢,與前世官渡之戰截然不同。

非止兵力多寡之差,更無“十勝十負”的周旋餘地。

現在的大漢若打這場仗,必敗。

可這一戰,或早或晚,終究避無可避。

劉方閉目長嘆,萬千思緒如亂麻纏繞,終化作一聲沉鬱嘆息。

他整了整衣袍,擡眼掃過堂中衆人,沉聲道:

“諸事進展如何?”

許劭素來長鬚輕捋,此刻卻罕見地斂了閒適之態,面色凝重道:

“治世執綱律,亂世蕩不臣。某對曹操的品評已傳揚開去,不出幾日,士林之中必起波瀾。”

“街頭巷尾、茶寮酒肆,都已安排妥當,自會有人在民間爲曹操造勢。”

蹇碩眯着眼,聲音較平日低了幾分,恭聲道:

“遵大人令,已叮囑曹操入宮後的應對之策。”

封諝上前半步,語氣極緩:

“張公所備的僞證,皆已收齊……” 封諝的聲音隨着佝僂的身子更低了幾分:

“三日內,恆帝幼弟現世的密函,定能送到雒陽各大世家的案頭。”

言罷,封諝後退一步,與衆人分侍兩旁待命。

劉方目掃衆人,沉吟少頃,緩緩開口:

“元惑,盡遣麾下暗樁,務必在最短時間內,將鮮卑的內情呈於吾案頭……”

他頓了頓,補充道:

“至少要查明其內部勢力分佈,以及在邊關的動向。”

“子將,待雒陽諸事辦妥,便讓恆帝幼子攜衣帶詔之事傳遍九州。”

劉方看向許劭和封諝:

“此事,着元惑安排太平道衆協同辦理。”

封諝與許劭聞言,皆垂首應道:

“喏。”

劉方轉而望向蹇碩:

“子烈,汝再去告知孟德,他入宮面聖之後,切勿接受任何封賞,只消懇請一事——戍衛邊關,以表封狼居胥之志。”

他目光一沉,繼續道:

“其二,從今日起,明面上與王甫劃清界限,着意調查他與渤海王劉悝之事的關聯……”

“實際上,要藉此查明這些年有哪些宗室入過宮,以及宗室諸王與宮內的往來情況。”

說罷,劉方取過案上帛筆,邊寫邊道:

“張奐如今雖避世家中,但他與胡人對峙半生,對邊關局勢瞭如指掌。”

他筆尖微頓:

“皇甫規與他是摯友,同爲涼州三明,若得知他重病將亡,必會前來相見。”

“吾早年與他有些交情,他知曉馬元義天子近侍的身份……”

“子寥,汝以羽林郎的身份,攜吾書信前往弘農尋訪他。”

“一來向他說明鮮卑與羌人之患,二來告知皇甫規將死之事,將張奐隱秘地請至雒陽,共商邊關大事。”

劉方頓了頓,又道:

“另外,找封諝調兩個暗子協助,將他們留在弘農,近期緊盯弘農楊氏的動向。”

徐榮一邊記錄,一邊點頭,右頰那道橫貫的淺疤隨之一顫,略顯猙獰。

劉方的目光從徐榮身上移開,忽然想起,此時袁紹應該剛服喪期滿回到雒陽。

前世他並未得到袁紹所贈的袁氏把柄,顯然昨日曹操與袁紹之間發生了前世未曾有的變故。

他記得清楚,袁紹這段時間在雒陽自稱隱居,表面上不輕易結交賓客,實則暗中與黨人和俠義之士往來密切。

張邈、何顒、許攸等人,此刻應該都在他的府上。

前世,這幾人與他皆爲至交好友。

前世,他棒殺蹇碩叔父,遭貶頓丘令,困頓之際,幸得張邈暗中資助,方解危局。

後來,他於陳留舉義旗,張邈率先響應,彼時勢微,實賴張邈庇護,方得初立根基。

不過,世事無常,與陳宮、呂布合謀背刺他的,也是張邈。

許攸,就是官渡之戰時,叛離袁紹,助他火燒烏巢的大功臣。

也是那個喚他阿瞞,恃功而驕,終被許褚怒斬的狂生。

何顒是名副其實的清流黨人,士林翹楚,也是後來籌劃行刺董卓的主謀。

這幾個人都皆曾夜訪北部尉府衙,與曹操把酒言歡,痛斥閹黨禍國,意氣風發。

看來袁紹早有圖謀,只是前世因他宦官之後的出身,不敢完全向他託付。

這一次,曹操主動找他,他能相助,估計跟袁氏的內鬥有關。

談及袁紹,劉方忽憶起一樁趣事。

昔日袁紹母喪丁憂,辭官歸鄉守孝,帶了一堆車騎隨從。

馬上就要進入汝南時,袁紹聽聞許劭在此,恐遭惡評,竟遣散賓客,獨乘一車悄然歸宅。

念及此處,劉方忽而撫掌而笑,目光投向許劭。

許劭見狀一怔,不由拱手問道:

“明公緣何發笑?”

劉方笑意更甚:

“方纔想起一樁趣事,子將與那袁本初交情如何?”

許劭心領神會,亦展笑顏:

“豈止相識,汝南袁氏與汝南許氏世代聯姻,吾與袁紹也算是自幼相熟……”

“且吾二人皆在世家紛爭中身不由己,可謂同病相憐。”

他頓了頓,續道:

“汝南袁氏與陳郡袁氏同出一脈,汝南許氏與南陽許氏亦是同源。”

“世家之間千絲萬縷,看似鐵網一張,實則明爭暗鬥不斷。”

言罷,許劭眸光微閃:

“明公之意,在下已然領會……”

“袁紹身邊的許攸,正是某引薦,待至午後,某便尋機一探虛實。”

劉方頷首,目光滿是嘉許。

前世他麾下的諸多心腹幕僚,在這個時間點,基本沒有超過十歲的。

能得許劭這般聰慧幹練之人輔佐,實乃幸事。

“諸事便交付於爾等。”

話音稍頓,劉方又看向封諝,忽而問道:

“元惑,可知田晏、臧旻二人?”

封諝聞言不由一怔,原本佝僂的脊背這下都快趴到地上了:

“大人真乃神人也!鮮卑大捷後,今晨方見此二人奏表抵至雒陽。”

“皇甫規臥病沉痾,田晏便是接任護羌校尉之人,昔日段熲戍守邊關時,田晏與夏育皆爲其帳下司馬。”

他頓了頓,語氣愈發恭敬:

“田晏征戰羌地,屢立奇功,建寧二年的漢陽之戰,他激厲士卒,身先死戰,力挽狂瀾……”

“而臧旻現任揚州刺史,其奏表詳述許昭叛亂近況,更特爲丹陽太守陳夤、吳郡司馬孫堅請功。”

封諝的諂媚之語是次要的,主要是他那眼中不加掩飾的敬仰與崇拜,讓劉方心中確實舒坦。

這人啊,不管活了多少歲,這與生俱來的虛榮心,真是……剋制不了。

封諝雖然只是寥寥數語,可是這裡面信息量太大了。

孫堅就是那未來的江東猛虎,孫策與孫權之父,這個不必多提。

田晏、臧旻,連同剛上表奏捷的北地太守夏育。

就是他們三個,在三年後,組成了被鮮卑打爛的三路大軍。

不過,那時夏育已經官拜護烏桓校尉,而田晏調任破鮮卑中郎將,臧旻也升爲匈奴中郎將了。

就像前面說的,此戰無論誰來,都是必敗的局面。

所以,這不代表三個人就是無能之輩。

反而,臧旻出身寒門,田晏與夏育起於微末,都是憑着真刀真槍的戰功一路升遷上來的。

“相關之事,細細說來。”

看着劉方一副饒有興趣的模樣,封諝將聲音又拔高了三分:

“夏育與田晏,都是狠厲驍勇之輩,跟隨段熲於羌地征戰多年……”

注:

①檀石槐統一鮮卑部落

《後漢書》:

“檀石槐乃立庭於彈汗山歠仇水上,去高柳北三百餘里,兵馬甚盛,東西部大人皆歸焉。因南抄緣邊,北拒丁零,東卻夫餘,西擊烏孫,盡據匈奴故地,東西萬四千餘里,南北七千餘里,網羅山川水澤鹽池。”

《後漢書》:

“檀石槐死,時年四十五,子和連代立。和連才力不及父,亦數爲寇抄,性貪淫,斷法不平,衆畔者半……”

②北伐失敗後

《後漢書》:

“三將敗後,朝廷始知鮮卑強盛,不可卒制,乃遣使持印綬封檀石槐爲王,欲與和親。檀石槐拒不肯受,寇鈔滋甚。”

(本章完)

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第43章 袁本初啊袁本初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37章 今生大夢誰先覺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21章 鴻池陂上投名狀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第38章 什麼叫汝南袁氏第5章 夜叩北宮爲太平第17章 若蒙不棄,某願第30章 笑看滿堂皆貴胄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23章 誰來擔這濁世名第30章 笑看滿堂皆貴胄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35章 朕與皇叔心連心第39章 從未結束的內鬥第7章 濯龍池畔解枷鎖第38章 什麼叫汝南袁氏第50章 接着奏樂接着武第31章 茶空可續國不可(月票加更)第34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加更)第42章 天晴了走吧諸位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12章 雒陽雲動謀八方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第1章 銅雀夢斷熹平續第41章 袁紹圖謀漸明晰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15章 劉方三計鎖皇甫第44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第32章 今夜可是鴻門宴?第55章 無名之輩何其多第5章 夜叩北宮爲太平第56章 醉客踉蹌疑雲起第53章 龍門九子各不同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7章 濯龍池畔解枷鎖第47章 大人又有新歡了第2章 洛陽子夜逢故我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31章 茶空可續國不可(月票加更)第30章 笑看滿堂皆貴胄第37章 今生大夢誰先覺第54章 門牆初立女子羞第49章 曲有誤皇甫郎顧(520加更)第30章 笑看滿堂皆貴胄第1章 銅雀夢斷熹平續第22章 同袍相戈人作祭(月票加更)第12章 雒陽雲動謀八方第28章 晚安老媽明天見(母親節五千字加更)第10章 徐榮醉酒論禁軍第38章 什麼叫汝南袁氏第45章 紹一曰繼二曰導第33章 宗室大棋誰執子第34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加更)第26章 橋玄幼子不可失第19章 掖庭深處藏陰犬(月票加更)第35章 朕與皇叔心連心第23章 誰來擔這濁世名第43章 袁本初啊袁本初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第4章 雙珏交輝照宮闕第1章 銅雀夢斷熹平續第19章 掖庭深處藏陰犬(月票加更)第13章 吾有三問皇甫氏第37章 今生大夢誰先覺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第22章 同袍相戈人作祭(月票加更)第35章 朕與皇叔心連心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53章 龍門九子各不同第15章 劉方三計鎖皇甫第38章 什麼叫汝南袁氏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35章 朕與皇叔心連心第56章 醉客踉蹌疑雲起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12章 雒陽雲動謀八方第13章 吾有三問皇甫氏第16章 可是樑國橋公?第47章 大人又有新歡了第15章 劉方三計鎖皇甫第44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第46章 收心需借往昔債第19章 掖庭深處藏陰犬(月票加更)第38章 什麼叫汝南袁氏第17章 若蒙不棄,某願第40章 雪夜舊案埋禍根第21章 鴻池陂上投名狀第33章 宗室大棋誰執子第8章 玉牒局中方成我第41章 袁紹圖謀漸明晰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
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第43章 袁本初啊袁本初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37章 今生大夢誰先覺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21章 鴻池陂上投名狀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第38章 什麼叫汝南袁氏第5章 夜叩北宮爲太平第17章 若蒙不棄,某願第30章 笑看滿堂皆貴胄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23章 誰來擔這濁世名第30章 笑看滿堂皆貴胄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35章 朕與皇叔心連心第39章 從未結束的內鬥第7章 濯龍池畔解枷鎖第38章 什麼叫汝南袁氏第50章 接着奏樂接着武第31章 茶空可續國不可(月票加更)第34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加更)第42章 天晴了走吧諸位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12章 雒陽雲動謀八方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第1章 銅雀夢斷熹平續第41章 袁紹圖謀漸明晰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15章 劉方三計鎖皇甫第44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第32章 今夜可是鴻門宴?第55章 無名之輩何其多第5章 夜叩北宮爲太平第56章 醉客踉蹌疑雲起第53章 龍門九子各不同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7章 濯龍池畔解枷鎖第47章 大人又有新歡了第2章 洛陽子夜逢故我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31章 茶空可續國不可(月票加更)第30章 笑看滿堂皆貴胄第37章 今生大夢誰先覺第54章 門牆初立女子羞第49章 曲有誤皇甫郎顧(520加更)第30章 笑看滿堂皆貴胄第1章 銅雀夢斷熹平續第22章 同袍相戈人作祭(月票加更)第12章 雒陽雲動謀八方第28章 晚安老媽明天見(母親節五千字加更)第10章 徐榮醉酒論禁軍第38章 什麼叫汝南袁氏第45章 紹一曰繼二曰導第33章 宗室大棋誰執子第34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加更)第26章 橋玄幼子不可失第19章 掖庭深處藏陰犬(月票加更)第35章 朕與皇叔心連心第23章 誰來擔這濁世名第43章 袁本初啊袁本初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第4章 雙珏交輝照宮闕第1章 銅雀夢斷熹平續第19章 掖庭深處藏陰犬(月票加更)第13章 吾有三問皇甫氏第37章 今生大夢誰先覺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第22章 同袍相戈人作祭(月票加更)第35章 朕與皇叔心連心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53章 龍門九子各不同第15章 劉方三計鎖皇甫第38章 什麼叫汝南袁氏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35章 朕與皇叔心連心第56章 醉客踉蹌疑雲起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12章 雒陽雲動謀八方第13章 吾有三問皇甫氏第16章 可是樑國橋公?第47章 大人又有新歡了第15章 劉方三計鎖皇甫第44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第46章 收心需借往昔債第19章 掖庭深處藏陰犬(月票加更)第38章 什麼叫汝南袁氏第17章 若蒙不棄,某願第40章 雪夜舊案埋禍根第21章 鴻池陂上投名狀第33章 宗室大棋誰執子第8章 玉牒局中方成我第41章 袁紹圖謀漸明晰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