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

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

劉方憑窗而立,雙眼愈發清亮。

雖徹夜未寐,面色卻不見疲態,反顯前所未有的輕暢。

似是心頭大石落地,又似兩魂終得歸一。

無論是原身劉方,還是前世曹操,終究是同類人。

生平皆不敢稍有懈怠,唯懼負了這亂世春秋。

驀然回首。

看這鏡中人兒不過雙十年華,他不禁啞然失笑。

天可憐見,竟教垂垂老矣的曹孟德重獲青蔥歲月。

前世六十載病痛纏身的暮氣,怎敵今朝十八載的勃勃生機?

他現在是大漢天子的皇叔,是太平道背後的操縱者。

是暗子遍佈深宮朝堂,大漢十三州江湖的無冕之王。

是通曉未來的重生者,是經歷了兩世共計八十載風霜的一代梟雄。

便是當今聖上欲圖之,又有何懼?

念及此,他忽而展顏,兩世未曾有過的暢快笑意自眼角溢出,連那抹滄桑亦悄然褪去。

再攬鏡自照時,只見少年眸中盡是銳意,哪還有半分老態?

……

案前微風輕拂,他執起狼毫,將這兩日籌謀細細梳理。

不管之後會發生什麼,現在的劉宏對他的所有籌謀,都還建立在兄弟情之上。

或者說,目前那還只是他作爲一個天子本能的權衡之術。

說實話,他並沒有取而代之的想法,至少現在沒有。

劉宏是一個很好的擋箭牌,那個位置對於他來說,是極大的束縛,無異於被困在牢獄中,有太多限制了。

趁着劉宏還可以信任他,他要去最大的利用皇權的便利。

劉宏這份衣帶詔可和他兒子劉協的不一樣。

案頭黃綾上“代朕巡狩”四字赫然在目。

什麼叫“代朕巡狩”?

巡狩本爲天子親行之禮,就像以前武帝南巡會稽、光武北狩中山……

吏治考察、民生安撫、軍事整備,皆爲巡狩範圍之內。

而劉宏又是用六璽之一的“行璽”蓋的印,這璽通常用來冊封諸侯、遣使外邦。

尤其是此詔無文,任他口傳天語。

就是說,他只要不在皇宮,所到之處便如聖上親臨。

便是擁兵自重,這詔也能做個名正言順的由頭。

多疑的毛病還是改不了,或許劉宏另有算計,只是他已然不懼。

憑如今的各種優勢和這衣帶詔,若是還闖不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業……

誠彼其娘之,令無恙乎?

不若早盥而寢之。

便是將來真要取了這皇位,又有何難?

至於得位正不正?他可一點不擔心這個。

劉方篡的位,和他曹操有什麼關係?

當然,這是開玩笑。

屆時真若三興炎漢,青史之上,哪個敢道他得位不正?

……

若單看這所思所想,劉方似換了個人。

可這蛻變看似瞬息,卻難爲外人道也。

說來玄妙,卻又不過是一念之間。

所謂,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

世間多少人,縱使讀破萬卷書、踏遍千山萬水,終是困在迷霧裡尋不見本心。

他重生於世,在引導少年曹操追逐“大漢徵西將軍”之夢時,也在這過程中尋得了與自己和解的契機。

他與年輕時自己的對話,恰似嚴父教導稚子。

可細究起來,僅是相似,卻截然不同。

遙想前世,他將滿腔抱負寄託於曹昂,盼其承繼大志。

奈何宛城一戰,白髮人送黑髮人。

曹丕心思過甚,曹植恃才傲物,曹彰多勇少智,最鍾愛的曹衝卻又早早夭折。

歷經諸多磋磨,他終是悟透。

縱使血脈相連,兒孫自有其命途,他人終究無法替代自己完成夙願。

昨夜張讓一言,如洪鐘震耳,似醍醐灌頂。

正所謂,一語驚醒夢中人。

他獨坐案前,徹夜未眠,往昔執念如蛛網般層層剝落。

待晨光初現,他立於銅鏡前,忽覺枷鎖盡碎。

或許可以借用一句話來形容他此刻的心境。

“解開昔日舊枷鎖,今日方知我是我。”

劉方很幸運,不僅僅是老天眷顧讓他重生,也幸運在,他得以頓悟困他半生的迷津。

這份頓悟,既是對年少遺憾的彌補,亦是對當下新生的成全。

……

當劉方心中一片清明,再看往昔蒙塵的天地,竟覺得都煥作新顏。

案牘間的陰雲、權謀裡的算計,於他卻似那向陽花,初綻而欣然。

晨風掠過窗櫺,吹動他垂落的鬢髮,指尖撫過案上未乾的墨跡。

不由生出幾分揮毫潑墨、指點江山的疏狂。

骨子裡的暮氣滌盪一空,年少意氣涌上心頭。

他嘴角勾起一絲弧度,翻起案頭密函,目光落在封諝之前所呈的三封上。

“皇甫規將死”

“大破鮮卑”

“劉康欲封”

“鉅鹿張角”

……

遙想前世皇甫規溘然長逝之時,他尚無名望,連前往弔唁的資格都不曾有。

皇甫規此人,年少便精研兵法,弱冠之年就可率八百甲士擊退羌軍,之後半生都在守境安民。

他更是一位文武全才,著有《舉賢良方正對策》等二十七篇文章,被尊爲“關西大儒”。

以剛直不阿、清廉愛士的品格聞名於世,與張奐、段熲並稱爲“涼州三明”。

其家族安定皇甫氏,世代鎮守西北邊疆。

同爲世家,卻與汝南袁氏、弘農楊氏等經學世家大不相同。

經學世家子弟多研習《易》《尚書》等經典,以“累世經學”爲根基。

比如,汝南袁氏世傳孟氏《易》學,家族成員走“通經致仕”之路,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而皇甫氏自武帝時期便憑藉軍功崛起,逐漸形成“世爲邊將,忠勇傳家”的傳統。

鼎盛之時,皇甫氏一門五侯,三代出名將,兩世有大儒。

而皇甫規有一侄兒,名爲皇甫嵩,這位劉方可是熟悉的很,前世他正是追隨皇甫嵩征討黃巾。

皇甫嵩乃鎮壓黃巾起義的首功之臣,以火攻之計,在長社借風勢大破敵軍,斬首數萬。

轉攻廣宗時,他與張樑激戰月餘,見黃巾軍因連勝而懈怠,便趁夜突襲。

雞鳴時分衝入敵陣,斬殺張樑,還焚燒張角棺槨以震懾敵軍,此役斬獲三萬餘人,逼得五萬敵軍投河而亡,一舉瓦解黃巾主力。

涼州之亂,陳倉被圍攻時,他力排董卓“速救”之議,堅守八十餘日。

待叛軍疲憊撤退,再率精兵追擊,大破敵軍,斬首萬餘。

所謂,“天下大亂兮市爲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論其一生,未嘗敗績。

論漢末之名將,皇甫嵩當爲魁首,此人有大用。

當以皇甫規之死,謀皇甫氏,謀皇甫嵩。

……

劉方捏着那封關於“皇甫規將死”的密函,持筆沉思。

狼毫浸在硯中太久,墨汁順着筆桿往下淌,在素帛上暈開個不規則的墨團,倒像是涼州版圖的縮影。 自武帝設河西四郡以來,皇甫氏便在這片土地上執戈守望。

近三代有度遼將軍皇甫棱威震匈奴,扶風都尉皇甫旗守關築塞。

到這一代的護羌校尉皇甫規與雁門太守皇甫節,更是將家族威名刻進了邊塞的塵沙中。

“護羌校尉,持節鉞,比二千石……”

劉方喃喃自語,狼毫在輿圖西側劃出一道弧線。

護羌校尉在大漢官制裡看似不如三公九卿,實則是西北邊疆的無冕之王。

有直接奏事權,可繞過三公直接向皇帝上疏。

持節鉞、掌生殺,可斷羌族紛爭,可監督郡政,可調動指揮邊郡太守、都尉和屯兵戍卒。

皇甫規坐鎮邊塞時,權重尊崇,邊塞諸事,無不在其掌握之中。

甚至遇羌人叛亂時,可不經朝廷批准先行出兵,享便宜從事之權。

有言,“羌人見規旗鼓,皆相率降”,那是數十年恩威並施攢下的震懾力。

而且這位老將軍不僅是個握刀的武夫,更是關西士人的精神領袖。

當年在平涼學館,講學十四年,培養門生三百餘人。

他硬生生在尚武成風的關西豎起了“耕讀傳家”的大旗。

馬融與他早年亦爲至交,尤其關於治理羌亂,兩人看法極爲一致。

雖然後來兩人政治立場發生了差異,但是馬融的門生,哪個不得對他執弟子禮?

其中就有後來名震天下的鄭玄和盧植。

就連那寫《潛夫論》的王符,與他也是“衣不及帶,屣履出迎”的至交。

雖然也逝世多年,可是他的門生還正值壯年呢。

還有那同爲“涼州三明”的張奐,他是被皇甫規舉薦爲度遼將軍的。

當年若不是張奐領兵誅了大將軍竇武,劉宏如何能坐穩龍椅?

這些盤根錯節的人脈,便是潑天的富貴。

“可惜,英雄暮年……”

劉方擱下筆,望向窗外。

如今他臥病在牀,護羌校尉府的符節已經移交。

可那些跟着他征戰多年的“銳士”,此刻可還都在邊關。

這些百戰精兵纔是皇甫氏最珍貴的遺產。

他們熟悉涼州每一條溪流的走向,能在一片無垠中辨明方向,手中的環首刀更是飲過無數胡虜的血。

輿圖往東,雁門郡的位置被他用硃砂點了個紅點。

皇甫節,皇甫嵩的父親,雁門郡太守。

他在此抵禦鮮卑、烏桓數十年。

劉方記得前世皇甫節病逝時,雁門百姓曾罷市三日,連鮮卑首領都派使者來弔唁。

這便是皇甫氏那讓敵人都敬重的風骨。

尤其是這兄弟二人,都戍守邊關半生,深諳屯田之術,這份傳承對於未來至關重要。

而皇甫氏與汝南袁氏、弘農楊氏這些經學世家素來不合,這也是謀取皇甫氏必備的一個條件。

帛紙上的字跡已列了六行:

“經學、士林、邊軍、屯田、門生、故吏。”

皇甫規死後,皇甫節估計也活不了多久了。

這些所有屬於皇甫氏的資源都需要有人接手。

皇甫嵩作爲皇甫氏這一代的爲首者,自然是當仁不讓。

現在皇甫嵩,應當是三十歲左右,這人有些過於完美了。

秉持忠勇傳家,平生無一敗績,對敵雷霆手段,對民聖人心腸。

其一生以漢室忠臣自居。

在天下大亂之初,當時他手握重兵,又佔據冀州等富庶之地,完全具備割據一方,甚至改朝換代的實力。

謀士閻忠以“韓信”爲例勸他趁勢而起時,他以“不敢懷貳”爲由斷然拒絕,堅持“守忠節而己”。

之後,甚至主動向朝廷交出兵權,返回雒陽任職。

等到他的侄子勸他討伐董卓,那時候皇甫嵩任左將軍,手握三萬關中精兵,他以“身爲朝廷大臣,怎可私自興兵?”爲由拒絕。

反遵董卓僞詔,堅持“君命不可違”,單騎赴長安,果遭下獄,幾至殞命。

等董卓借天子名義遷都時,要求皇甫嵩拆除洛陽周邊防禦工事,皇甫嵩也一樣照辦。

臨終之際,都還在恪守“臣子不得抗命”的教條。

忠節至此,令人唏噓。

“但正因如此,纔是可乘之機……”

劉方輕嘆一聲,擡眼回憶着前世的那道身影。

在狼煙滾滾中,身着染血的甲冑,卻仍不忘賑濟百姓的皇甫將軍……

皇甫嵩不是一個合格的家族繼承人,在亂世中皇甫氏幾乎亡於他的手中。

可是他用近乎無暇的一生,證明了對漢室的忠誠。

劉方不願稱之爲愚忠,這或許是許多人口中致命的弱點,在他這裡卻是最好的招牌。

對皇甫嵩來說,這一個衣帶詔,足矣。

他要做的,就是幫皇甫嵩將那些分佈在關西各郡的皇甫門生、邊軍舊部,匯聚到一起。

而且,皇甫嵩必須要到邊關去。

太平道起義之時,他絕對不能在,不然以他的性格必然請命。

“旬月之間,芟夷大難”,要是讓他再一個月就把黃巾之亂平定了,那可壞事了。

而且有皇甫嵩鎮守邊關,大漢必無外憂,他可以專心整治內患。

同時,皇甫規多次因直言彈劾權貴而遭陷害,他這一死,皇甫氏難得安寧。

雖然這也是他打算利用的一點,但多少算是幫着皇甫氏遠離朝堂的漩渦吧。

……

“時也,勢也。”

劉方投筆於案,目光凝注輿圖上星列的邊關要塞,脣角牽起一抹愴然笑意,些許蒼涼。

皇甫規將死,於漢室乃折柱之痛,於他劉方則爲乘時之機。

當那在朝堂屢遭讒忌的老將軍瞑目之際,當邊軍兒郎彷徨悲痛之時。

他只需持着皇甫規的遺命,拿出天子的詔書,現身於那靈堂之前,便能接過皇甫氏那杆浸染着幾代血淚的帥旗。

還有那帥旗之下的百戰部曲,屯田沃土,良馬勁騎……

注:

①皇甫規

《後漢書》:“功成於戎狄,身全於邦家”

《後漢書》:“熹平三年,以疾召還,未至,卒於彀城,年七十一。”

因劇情需求,略作調整,改爲在雒陽。

②皇甫嵩

《後漢書》中有相關記載。

1.破波才,擊彭脫,斬首數萬級。

2.擒卜己,斬首七千餘級。

3.戰張樑,獲首三萬級,赴河死者五萬許人,焚燒車重三萬餘兩。

4.燒張角,乃剖棺戮屍,傳首京師。

5.斬張寶,首獲十餘萬人,築京觀於城南。

6.唐德宗設武廟,六十四將皇甫嵩位列其中。

7.宋徽宗設武廟,七十二將中皇甫嵩再次入選,與白起、孫臏、霍去病等名將並列。

8.唐初史家則將其與衛青、霍去病並列。

9.北宋《十七史百將傳》:“……威名響徹天下”

10.明代《廣名將傳》其軍事才能被譽爲“漢末第一”

11.清代《廿二史札記》:“……功蓋天下”

12.《後漢書》中盛讚:

“功定天下,名蓋四海“。

“夙夜匪懈,至忠之節。”

(本章完)

第28章 晚安老媽明天見(母親節五千字加更)第55章 無名之輩何其多第10章 徐榮醉酒論禁軍第53章 龍門九子各不同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56章 醉客踉蹌疑雲起第36章 敬來日並肩踏雪第41章 袁紹圖謀漸明晰第47章 大人又有新歡了第30章 笑看滿堂皆貴胄第33章 宗室大棋誰執子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12章 雒陽雲動謀八方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16章 可是樑國橋公?第47章 大人又有新歡了第19章 掖庭深處藏陰犬(月票加更)第49章 曲有誤皇甫郎顧(520加更)第30章 笑看滿堂皆貴胄第28章 晚安老媽明天見(母親節五千字加更)第16章 可是樑國橋公?第33章 宗室大棋誰執子第50章 接着奏樂接着武第36章 敬來日並肩踏雪第22章 同袍相戈人作祭(月票加更)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26章 橋玄幼子不可失第3章 尉府籌謀破玄機第55章 無名之輩何其多第42章 天晴了走吧諸位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41章 袁紹圖謀漸明晰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32章 今夜可是鴻門宴?第10章 徐榮醉酒論禁軍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23章 誰來擔這濁世名第3章 尉府籌謀破玄機第33章 宗室大棋誰執子第46章 收心需借往昔債第33章 宗室大棋誰執子第42章 天晴了走吧諸位第5章 夜叩北宮爲太平第50章 接着奏樂接着武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5章 夜叩北宮爲太平第53章 龍門九子各不同第21章 鴻池陂上投名狀第44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第45章 紹一曰繼二曰導第39章 從未結束的內鬥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第48章 少年自有少年氣第30章 笑看滿堂皆貴胄第54章 門牆初立女子羞第36章 敬來日並肩踏雪第50章 接着奏樂接着武第22章 同袍相戈人作祭(月票加更)第12章 雒陽雲動謀八方第21章 鴻池陂上投名狀第15章 劉方三計鎖皇甫第32章 今夜可是鴻門宴?第38章 什麼叫汝南袁氏第22章 同袍相戈人作祭(月票加更)第24章 雒陽亂成一鍋粥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6章 龍庭舊夢手足情第15章 劉方三計鎖皇甫第31章 茶空可續國不可(月票加更)第55章 無名之輩何其多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38章 什麼叫汝南袁氏第22章 同袍相戈人作祭(月票加更)第53章 龍門九子各不同第36章 敬來日並肩踏雪第53章 龍門九子各不同第50章 接着奏樂接着武第3章 尉府籌謀破玄機第36章 敬來日並肩踏雪第44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第34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加更)第12章 雒陽雲動謀八方第23章 誰來擔這濁世名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第41章 袁紹圖謀漸明晰第52章 託孤遺恨今不負第13章 吾有三問皇甫氏第56章 醉客踉蹌疑雲起第5章 夜叩北宮爲太平第36章 敬來日並肩踏雪第23章 誰來擔這濁世名第40章 雪夜舊案埋禍根第3章 尉府籌謀破玄機第17章 若蒙不棄,某願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
第28章 晚安老媽明天見(母親節五千字加更)第55章 無名之輩何其多第10章 徐榮醉酒論禁軍第53章 龍門九子各不同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56章 醉客踉蹌疑雲起第36章 敬來日並肩踏雪第41章 袁紹圖謀漸明晰第47章 大人又有新歡了第30章 笑看滿堂皆貴胄第33章 宗室大棋誰執子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12章 雒陽雲動謀八方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16章 可是樑國橋公?第47章 大人又有新歡了第19章 掖庭深處藏陰犬(月票加更)第49章 曲有誤皇甫郎顧(520加更)第30章 笑看滿堂皆貴胄第28章 晚安老媽明天見(母親節五千字加更)第16章 可是樑國橋公?第33章 宗室大棋誰執子第50章 接着奏樂接着武第36章 敬來日並肩踏雪第22章 同袍相戈人作祭(月票加更)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26章 橋玄幼子不可失第3章 尉府籌謀破玄機第55章 無名之輩何其多第42章 天晴了走吧諸位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41章 袁紹圖謀漸明晰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32章 今夜可是鴻門宴?第10章 徐榮醉酒論禁軍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23章 誰來擔這濁世名第3章 尉府籌謀破玄機第33章 宗室大棋誰執子第46章 收心需借往昔債第33章 宗室大棋誰執子第42章 天晴了走吧諸位第5章 夜叩北宮爲太平第50章 接着奏樂接着武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5章 夜叩北宮爲太平第53章 龍門九子各不同第21章 鴻池陂上投名狀第44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第45章 紹一曰繼二曰導第39章 從未結束的內鬥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第48章 少年自有少年氣第30章 笑看滿堂皆貴胄第54章 門牆初立女子羞第36章 敬來日並肩踏雪第50章 接着奏樂接着武第22章 同袍相戈人作祭(月票加更)第12章 雒陽雲動謀八方第21章 鴻池陂上投名狀第15章 劉方三計鎖皇甫第32章 今夜可是鴻門宴?第38章 什麼叫汝南袁氏第22章 同袍相戈人作祭(月票加更)第24章 雒陽亂成一鍋粥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6章 龍庭舊夢手足情第15章 劉方三計鎖皇甫第31章 茶空可續國不可(月票加更)第55章 無名之輩何其多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38章 什麼叫汝南袁氏第22章 同袍相戈人作祭(月票加更)第53章 龍門九子各不同第36章 敬來日並肩踏雪第53章 龍門九子各不同第50章 接着奏樂接着武第3章 尉府籌謀破玄機第36章 敬來日並肩踏雪第44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第34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加更)第12章 雒陽雲動謀八方第23章 誰來擔這濁世名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第41章 袁紹圖謀漸明晰第52章 託孤遺恨今不負第13章 吾有三問皇甫氏第56章 醉客踉蹌疑雲起第5章 夜叩北宮爲太平第36章 敬來日並肩踏雪第23章 誰來擔這濁世名第40章 雪夜舊案埋禍根第3章 尉府籌謀破玄機第17章 若蒙不棄,某願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