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

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

劉方扶着皇甫規躺回榻上之後,皇甫規泛起一陣有節奏的輕咳。

忽聽得靴聲整齊如戰鼓,候在門外的皇甫子弟魚貫而入。

前後步距一致,尊卑有序,皆龍行虎步。

爲首者腰背微佝卻自有山嶽之威,正是退職雁門太守皇甫節,也是皇甫嵩的父親。

次者,便是皇甫嵩。

後續,有與皇甫嵩同輩的兄弟,也有以皇甫嵩之子皇甫堅壽爲首,皇甫酈等尚且年幼的稚子。

衆人挺胸昂首,無一絲雜聲,盡顯將門風範。

待諸多大小身影落定,面朝手持衣帶詔立於塌前的劉方,同時伏地行禮。

劉方縱然兩世爲人,八十載閱歷,也控制不住此刻激盪的心神。

前世他也笑過那劉玄德哭出了個西蜀大業,可是這回,他似有明悟。

因爲他剛剛流的每一滴淚,都未曾作假。

術,固然重要。

然,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至此,大義已成,需收人心了。

……

劉方正欲開口,忽見鬢髮如霜的皇甫節搶上三步,蒼顏上滿是愧色:

“元義公海涵,逆子先前多有冒犯。”

言罷,皇甫節袍袖一甩,側身讓出一條道。

只見滿臉不屑的徐奉大步從人羣中昂首而出,侍立在劉方身邊,臨了還不忘剜皇甫嵩一眼。

皇甫嵩脣角微抽,喉間輕咳一聲,緊隨徐奉的步伐,在離劉方三步處便垂袖長揖:

“元義公……”

皇甫嵩方要見禮,劉方已急忙出言打斷。

論及面上年歲,二人倒似同輩。

可在他心中,皇甫嵩於前世有提攜授業之恩,又兼其才德,實乃長輩般的人物,豈敢受此大禮?

於是劉方搶在皇甫嵩下拜前托住他雙臂,言辭懇切道:

“皆爲漢家兒郎,豈用在乎此等小節?”

“此後……大漢邊關之安危便要仰仗義真了。”

此時的皇甫嵩,雖已被舉爲孝廉、茂才,卻因叔父病重尚未赴任。

但是皇甫嵩這個人,就算是在家中,也心繫時局,時刻關注着天下事。

尤其是作爲皇甫氏的接班人,他自少年時,就已經開始接觸地方防務,鑽研戰術。

就比如針對羌人騎兵機動性強的特點,他創出的“車陣拒馬”之術:

簡單來說就是以戰車圍成防禦圈,內中弩手、長矛兵嚴陣以待,如此一來,羌騎縱是來勢洶洶,衝鋒之威也能被有效剋制。

這戰術後來在長社之戰中,經他改進爲“火攻車陣”,成了擊敗黃巾軍的關鍵所在。

按原本軌跡,皇甫嵩要到光和三年,也就是六年後,纔會調任北地太守。

但經此一番,再加上劉方打算從中斡旋,這一世他應該很快就能赴邊關任職,得償報國之志。

……

皇甫嵩立於門外時,聽劉方一番肺腑之言,就已經胸中熱血翻涌,敬意升騰。

待推門而入後,本就心生歉意,此刻看到劉方眼中灼灼赤誠,以及劉方所說的這句話。

這位將門虎子眼眶瞬間通紅,後退三步,將衣袍一甩,雙膝重重砸於地上:

“嵩雖寸功未立,然蒼天可鑑,日月爲證!願在此立誓,此生必不負大漢,不負明公所託!”

位居兩端的皇甫規與皇甫節兩兄弟,此刻雖然未有多言,但是拳拳之心也溢於臉上。

忽有童稚之聲響起,只見皇甫氏的一衆孩童都學做大人模樣,齊刷刷跪於皇甫嵩身後:

“……蒼天可鑑!日月爲證!此生必不負大漢,不負明公所託!”

本欲收心的劉方,忽然仰頭大笑,可是無論頭擡到何處,也擋不住熱淚從兩頰滑下:

“若世人皆如皇甫,吾大漢何愁不興?吾大漢!何愁不興!”

徐奉看了眼劉方,不知想到些什麼,嘴角罕見的掛上了絲微笑,再看向皇甫嵩時,眼神已然變得親切。

隨後,將原本一直掛在身前的漢劍一拽,甩至背後。

大步走到了皇甫嵩身側,直接將皇甫嵩從地上拉了起來。

而後俯下身子,摸了摸皇甫堅壽的頭,又回頭看向皇甫嵩,下巴輕點,說道:

“汝,不錯。”

言罷,在皇甫嵩還有些茫然的時候,就轉身回到了劉方身側。

原本肅穆的氣氛,霎時間變得有些歡愉。

臥在榻上的皇甫規與另一端的皇甫節相視一笑。

劉方笑着拍了拍一旁徐奉的肩膀,而皇甫嵩也微微斜着頭看向徐奉,忍不住笑了出來。

或許徐奉的行爲看起來有些逾矩,但是對於在場的人來說,徐奉這番赤子般的行爲,恰恰與此刻衆人心中的赤子之志相得益彰。

原本一身暮氣的皇甫規,也如枯木逢春般多了幾分朝氣。

就連聲音都顯得更有氣力,他沉聲問道:

“元義公說有三問,不知這第三問……”

劉方聞言,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這……卻是私事。”

皇甫規見方纔還大義凜然的劉方,此刻竟露出這般神態,不禁啞然失笑:

“元義公但講無妨。”

說實話,自方纔與劉方交談,皇甫規便常有錯覺,彷彿眼前這弱冠少年的面容下,藏着個與自己年紀相仿的靈魂。

此刻見劉方這般情態,才恍回神來,心中不由感慨,漢室何其幸哉,代代有如此英傑出世……

劉方哪知曉皇甫規心中所想會無限接近於真相,只是拱手道:

“久聞威明公博通五經,德隆望尊,教化四方,如北斗照耀寰宇,晚生莫不心嚮往之。”

“方不敏,少好典籍,然才疏學淺,於詩、書大義多有困頓。”

“今未備束脩之禮,卻貿然提及此事”

話未說完,皇甫節已擡手虛按,替皇甫規打斷了劉方的話。

“元義公萬萬不可說這般話!”

皇甫規也順着話,繼續說道:

“吾兄所言極是,元義公若這般實在是折煞老夫了……”

“且不論元義公地位尊崇,亦不論元義公所行大義之事。”

“某已知自己時日無多,一來沒什麼可教元義公的,二來也沒資格收元義公爲弟子。”

劉方見兩位老者接連謙讓,當下不再猶豫,退後兩步,整肅衣冠,以古禮長揖到地: “威明公謬讚了,晚生身爲漢室宗親,行大義乃分內之事,不足爲道……”

“然於春秋災異之變、周禮兵刑之學,實如盲人摸象。”

“今斗膽相求,非圖師名,實欲求一解惑之門徑。”

說實話,前世的他不僅僅懂經學,而且還是博覽羣書,通經致用的實踐派。

漢制選官以“孝廉”“明經”爲標準,他弱冠之年就被舉孝廉爲郎,這代表在當時,他的經學修養就起碼達到了士人的合格線。

更別說之後還有幾十年的積累,他又喜歡作詩,少不了引經據典,而且他畢竟是自詡要比周公的人……

皇甫規見劉方行此大禮,言辭懇切,也不由升起了傳道之心:

“元義公所惑何事?可與老夫言之?”

“威明公病體違和,方本不該叨擾……”

劉方直起身,沉聲道:

“只是曾讀威明公《上疏請辭》中‘察舉當重實績’之論,恰與方研讀《莊公篇》時的困惑不謀而合,故而斗膽略表愚見。”

原本半倚病榻的皇甫規,聞言竟強撐着坐直身子,渾濁眼眸中閃過一抹銳芒:

“願聞其詳。”

劉方負手在室內踱步,聲調沉穩:

“世人皆以‘譏失教’歸罪莊公,然方觀《左氏》載‘大叔完聚,繕甲兵’,知莊公實乃待其自斃。”

“此非失教,實失於‘度’,周室東遷,鄭爲畿內諸侯,若早誅共叔段,恐啓列國弒親之端。”

“然縱其坐大至‘克段於鄢’,終成春秋貶筆……”

話音戛然而止,他突然指向壁上懸掛的涼州輿圖:

“此正似威明公延熹年間治羌,初不急於剿殺,反以屯田誘降沈氐諸部,待其氣衰而撫之,正是深諳‘時’與‘度’之妙。”

皇甫規瞳孔微縮,當年在湟中谷地築壘屯田的往事,竟被劉方以經義相契。

他勉力支起半身,咳嗽數聲:

“《左氏》重禮制,故以‘失教’爲譏,《公羊》言‘大一統’,則貴王化之行。”

“元義公以‘度’解‘時’,倒合《易》中‘變通配四時’之旨。”

劉方拾起案上殘卷,指尖掠過“大一統”三字:

“方以爲此‘統’非獨疆域,更在人心。”

“昔光武皇帝定鼎,先收銅馬軍心,後行度田之法,正是‘王者無外’的註腳。”

“今豪強佔田逾制,‘萬民怨痛,泣血叫號,誠愁鬼神而感天心。原禍所起,皆吏過爾。’(注:皇甫規摯友王符《潛夫論》語),若只守‘王者無外’的舊解,不修‘制民之產’的實務,與莊公縱弟何異?”

皇甫規忽然以指叩牀:

“好個不修實務!今之察舉,多舉德行高妙卻不通吏事之輩,與‘明經’本意相去甚遠!”

劉方取案上殘卷進前:

“威明公請看,王景治河以‘十里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此乃‘疏而非堵’的通變之道。”

“方以爲治吏亦當如此,嚴刑峻法如築堤壩,輕徭薄賦如導清流,二者不可偏廢。”

皇甫規劇烈咳嗽起來,卻擺手示意不必打斷。

劉方再進前一步,壓低聲音:

“正如節信公(王符)所言,國以民爲基,貴以賤爲本……”

皇甫規掙扎着坐直身子,緩緩撫須:

“是極,本末何足相供?則民安得不飢寒?飢寒並至,則安能不爲非?”

“元義公解‘大一統’爲‘人心一統’,恰合《周禮》‘以俗教安,以刑教中’的王政綱領,但說易行難啊……”

劉方默然片刻,忽然一聲長嘆:

“《公羊》言‘王者必改元立號’,非改年號,是改人心……”

一時寂靜,皇甫節望向兄長蒼白的面容,見他目光卻愈發熾熱。

皇甫規望着案頭殘卷,突然咳得面色潮紅:

“當年在湟中,某教羌人讀孝經,今日在雒陽,公教某讀人心,元義公啊……”

他緩了緩氣息,目光灼灼:

“老夫這病榻雖小,此番卻偏要試試,能否容得下元義公這天下大義。”

劉方聞言,長揖及地。

皇甫規忽而釋然一笑,眼中滿是激賞:

“某治《左氏》多年,今日方知‘六經注我’之妙,既如此,某更無推辭之理……”

說罷,竟強撐病體支起半身,向劉方回了個半禮:

“某無才收徒,然可代先師行納徒之禮,元義公若不嫌棄,便與某執同門之儀如何?“

言畢,他以指爲筆,在案上畫下兩道平行墨跡,正是“同輩共學”之意。

劉方望着那兩道墨跡,忽然想起前世皇甫嵩曾言,皇甫規雖爲大儒卻並無師承。

是啊,皇甫氏自皇甫規之前盡是邊關之將,被稱作粗鄙之人,素來不受經學世家的待見。

待皇甫規功成名就之時,已經年過半百,少時無人可拜,暮時亦無人可拜。

忽然明悟,這是這位老將軍特意爲他鋪設的臺階,既全了自己拜師的誠意,又免了尊卑之礙。

他喉頭一熱,再次下拜時已改作同輩相揖之禮:

“既蒙先生引爲同門,方當執弟子之禮侍奉左右。”

“萬萬不可!”

皇甫規猛然扣住他的手腕,那掌心雖已消瘦,卻仍留着經年握劍磨出的硬繭。

他氣息急促,眼中卻閃着灼灼光芒:

“某今日代師收徒,實乃爲元義公大義所感!”

話音未落,便劇烈咳嗽起來,蒼白的面容泛起病態的潮紅。

他強撐着向皇甫節投去一道求助的目光,沙啞着嗓子道:

“速遣族中子弟,將此事傳於諸生!”

皇甫節早已紅了眼眶,他明白,兄長這是在用最後的氣力爲這位大漢皇叔鋪路,當即朗聲道:

“義真,素遣快馬六百里加急,往涿郡盧氏、北海鄭氏、陳留蔡氏……”

“各送拜帖,言明威明公代師收徒,新同門劉元義公將於秋分時節,赴太學觀禮。”

……

劉方望着榻上倚着錦墊假寐的皇甫規,老者眉梢猶凝笑意,似還浸在方纔論經的餘韻裡。

他心中泛起幾分自嘲,前世無緣得見此公,今生本欲算計,未曾想……

所謂對皇甫氏的收心之計,反倒是被此公,被皇甫氏折服。

皇甫規也好,皇甫節也罷,又怎會不知,他所謂的“解惑求問”,不過是借個由頭……

可他們卻又都心甘情願的爲他這位皇叔鋪路。

皇甫規與馬融、王符,以及蔡邕的業師胡廣等大儒皆是平輩至交,唯獨馬融晚年與皇甫規因政見不合而有所嫌隙。

而皇甫規此舉於劉方而言……

便是日後那名滿天下的鄭玄、盧植、蔡邕,見劉方雖不必執弟子之禮,但若論起輩分,也實實在在矮了他半截。

世人皆知皇甫規治學別具一格,不拘泥於某家師法,擅“通經致用”之道。

以儒學精要論軍政大事,借兵法妙理闡釋經義,與他可謂是志同道合。

二人相談間,字字句句皆有惺惺相惜之意。

只嘆,相識恨晚。

劉方望着榻上氣息漸弱的皇甫規。

縱然惜此公將辭於世,感此公相助之恩,仍有一樁不得不爲之事……

(本章完)

第11章 胡人之患無窮矣第48章 少年自有少年氣第39章 從未結束的內鬥第35章 朕與皇叔心連心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48章 少年自有少年氣第42章 天晴了走吧諸位第48章 少年自有少年氣第54章 門牆初立女子羞第40章 雪夜舊案埋禍根第49章 曲有誤皇甫郎顧(520加更)第54章 門牆初立女子羞第53章 龍門九子各不同第56章 醉客踉蹌疑雲起第34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加更)第6章 龍庭舊夢手足情第19章 掖庭深處藏陰犬(月票加更)第8章 玉牒局中方成我第45章 紹一曰繼二曰導第45章 紹一曰繼二曰導第39章 從未結束的內鬥第2章 洛陽子夜逢故我第43章 袁本初啊袁本初第37章 今生大夢誰先覺第30章 笑看滿堂皆貴胄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42章 天晴了走吧諸位第44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第52章 託孤遺恨今不負第24章 雒陽亂成一鍋粥第16章 可是樑國橋公?第2章 洛陽子夜逢故我第28章 晚安老媽明天見(母親節五千字加更)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48章 少年自有少年氣第28章 晚安老媽明天見(母親節五千字加更)第42章 天晴了走吧諸位第13章 吾有三問皇甫氏第39章 從未結束的內鬥第46章 收心需借往昔債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28章 晚安老媽明天見(母親節五千字加更)第33章 宗室大棋誰執子第50章 接着奏樂接着武第36章 敬來日並肩踏雪第37章 今生大夢誰先覺第17章 若蒙不棄,某願第33章 宗室大棋誰執子第52章 託孤遺恨今不負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8章 玉牒局中方成我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第54章 門牆初立女子羞第5章 夜叩北宮爲太平第17章 若蒙不棄,某願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4章 雙珏交輝照宮闕第43章 袁本初啊袁本初第13章 吾有三問皇甫氏第46章 收心需借往昔債第50章 接着奏樂接着武第15章 劉方三計鎖皇甫第45章 紹一曰繼二曰導第7章 濯龍池畔解枷鎖第52章 託孤遺恨今不負第22章 同袍相戈人作祭(月票加更)第33章 宗室大棋誰執子第8章 玉牒局中方成我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42章 天晴了走吧諸位第1章 銅雀夢斷熹平續第17章 若蒙不棄,某願第2章 洛陽子夜逢故我第10章 徐榮醉酒論禁軍第1章 銅雀夢斷熹平續第41章 袁紹圖謀漸明晰第10章 徐榮醉酒論禁軍第54章 門牆初立女子羞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44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第4章 雙珏交輝照宮闕第41章 袁紹圖謀漸明晰第13章 吾有三問皇甫氏第2章 洛陽子夜逢故我第10章 徐榮醉酒論禁軍第41章 袁紹圖謀漸明晰第31章 茶空可續國不可(月票加更)第44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
第11章 胡人之患無窮矣第48章 少年自有少年氣第39章 從未結束的內鬥第35章 朕與皇叔心連心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48章 少年自有少年氣第42章 天晴了走吧諸位第48章 少年自有少年氣第54章 門牆初立女子羞第40章 雪夜舊案埋禍根第49章 曲有誤皇甫郎顧(520加更)第54章 門牆初立女子羞第53章 龍門九子各不同第56章 醉客踉蹌疑雲起第34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加更)第6章 龍庭舊夢手足情第19章 掖庭深處藏陰犬(月票加更)第8章 玉牒局中方成我第45章 紹一曰繼二曰導第45章 紹一曰繼二曰導第39章 從未結束的內鬥第2章 洛陽子夜逢故我第43章 袁本初啊袁本初第37章 今生大夢誰先覺第30章 笑看滿堂皆貴胄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42章 天晴了走吧諸位第44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第52章 託孤遺恨今不負第24章 雒陽亂成一鍋粥第16章 可是樑國橋公?第2章 洛陽子夜逢故我第28章 晚安老媽明天見(母親節五千字加更)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48章 少年自有少年氣第28章 晚安老媽明天見(母親節五千字加更)第42章 天晴了走吧諸位第13章 吾有三問皇甫氏第39章 從未結束的內鬥第46章 收心需借往昔債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28章 晚安老媽明天見(母親節五千字加更)第33章 宗室大棋誰執子第50章 接着奏樂接着武第36章 敬來日並肩踏雪第37章 今生大夢誰先覺第17章 若蒙不棄,某願第33章 宗室大棋誰執子第52章 託孤遺恨今不負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8章 玉牒局中方成我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第54章 門牆初立女子羞第5章 夜叩北宮爲太平第17章 若蒙不棄,某願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4章 雙珏交輝照宮闕第43章 袁本初啊袁本初第13章 吾有三問皇甫氏第46章 收心需借往昔債第50章 接着奏樂接着武第15章 劉方三計鎖皇甫第45章 紹一曰繼二曰導第7章 濯龍池畔解枷鎖第52章 託孤遺恨今不負第22章 同袍相戈人作祭(月票加更)第33章 宗室大棋誰執子第8章 玉牒局中方成我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42章 天晴了走吧諸位第1章 銅雀夢斷熹平續第17章 若蒙不棄,某願第2章 洛陽子夜逢故我第10章 徐榮醉酒論禁軍第1章 銅雀夢斷熹平續第41章 袁紹圖謀漸明晰第10章 徐榮醉酒論禁軍第54章 門牆初立女子羞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44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第4章 雙珏交輝照宮闕第41章 袁紹圖謀漸明晰第13章 吾有三問皇甫氏第2章 洛陽子夜逢故我第10章 徐榮醉酒論禁軍第41章 袁紹圖謀漸明晰第31章 茶空可續國不可(月票加更)第44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