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來風急。
落葉掠過石案,劉方與橋玄對坐於老樹之下。
橋竹被徐奉領着往草叢深處去了,孩童的笑鬧聲漸遠,唯有蟋蟀振翅聲時斷時續。
可還記得“金背將軍”?
那可是橋竹的心頭肉,不過先前被劫,他一直在緊繃的狀態,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現在平安度過危機之後,橋竹越想越難過,正好現在這個話題不適合他在旁邊。
《三蒼》有言,“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
方纔,徐奉答應橋竹,最少要爲他抓一隻“宇將軍”回來,於是橋竹蹦跳着就跟徐奉跑了。
石案上茶盞騰起的熱氣,在漸涼的風裡散得七零八落。
兩人一時都沒開口,只是一起望着天邊最後一絲金紅褪盡。
當劉方將橋竹無恙的帶回來的時候,橋玄心中就已經知曉,此事與劉方脫不開干係。
剛纔外邊人多,劉方與橋玄心照不宣,都沒有談及此事。
此刻,劉方望着橋玄鬢角的霜色……
這一局,終究是要攤開來了。
“橋公……”
他指尖叩了叩石案,“實不相瞞,此事正是某從中籌謀。”
對於劉方來說,或者說對於曹孟德而言……
用人向來是,既用之,則信之。
若是所用之人,辦事不妥,他也不會將責任推到下屬身上。
橋玄手中的茶盞頓了頓,擡眼時目色如潭,無驚異,卻有一絲釋然。
他撫着蓋碗,“元義公肯直言至此,吾心甚慰。”
劉方嘴角勾起笑來,這笑裡帶着幾分如釋重負:
“幸而小公子安然,只是這局,到底是將橋公也捲了進來。”
橋玄擺擺手,示意他繼續說。
遠處傳來橋竹的一聲驚呼,想是尋着了蟋蟀,卻被徐奉低低的呵斥聲揉碎在晚風裡。
“方纔在皇甫府,吾等談邊關、論胡患,卻都留着半句話在喉間……”
“尤其是那鮮卑大捷,橋公可知,此爲胡人之餌?”
橋玄的眉峰驟然一凝,但是兩人都默契的沒有提那位取得大捷,卻被截殺的夏育。
劉方指尖在石案上虛畫了個半圓:
“檀石槐一統草原,建鮮卑王庭,如今正秣兵歷馬,準備亡吾大漢……”
茶煙朦朧裡,橋玄凝視着劉方眼底銳意。
他不會去質疑此事的真假。
既然劉方能這麼說出來,必是有依據和把握。
他幾次張口,最後似是在問劉方,也似是在問自己:
“若戰?”
劉方斬釘截鐵,“必敗。”
“可是此戰,或早或晚,無法避免。”
橋玄手中茶盞輕輕擱在石案上,發出清越的響:
“爲段紀明?”
四個字,道破了關節。
劉方頷首,目光落在石案上斑駁的樹影裡:
“段熲得了這大捷,怕是要連上十道摺子,求陛下北伐。”
橋玄此刻也確定了心中的猜測:
“某與段紀明同朝多年,又都曾於邊疆征戰,多少還是瞭解他的。”
話雖如此,聲音裡卻帶了幾分無奈。
段熲的剛猛,他是知道的,那可是見了胡人便要追着砍三十里的主兒。
他談不上急功近利,或者說從某種角度上,他也是個純粹的忠臣,一心想爲大漢消滅胡人之患。
只是如今的大漢,國庫空虛如洗,羌亂未平又要北征鮮卑,當真是要把這架老馬車往懸崖上趕?
劉方望着橋玄漸漸沉下來的面色,話鋒一轉:
“橋公可知,段紀明近日要遷潁川太守?”
這消息不是來源於別處,前世記憶中,段熲就是這個時間段調動的。
橋玄的瞳孔微微一縮,忽然明白了。
段熲不僅與諸多手握重權的宦者交往密切,在朝上因爲他這些年來的功績,也有許多支持者。
潁川,那是荀氏、陳氏等世家的根基所在。
若是在利益置換下,段熲再得了潁川士人的支持,加上宦者和朝中官員的力挺,這北伐之事,怕是板上釘釘了。
石案上的茶,早已涼透,卻無人再去續水。
劉方伸手按住橋玄擱在石案上的手背:“某知此舉愧對橋公,可若再拖,若真舉全國之力北伐……便爲時已晚。”
橋玄擡眼望來,“所以……”
“元義公是想逼段紀明一把?或者說……”
“逼死段紀明。”
“而此次雒陽之亂,老夫,身爲河南尹……也難以置身事外。”
雖然道盡其中籌謀,但橋玄的目光卻像極了看自家子侄的模樣……
盡是欣慰,無一絲責備。
劉方站起身,對着橋玄長揖及地:
“請橋公恕罪。”
世人皆知,段熲與王甫,一內一外,狼狽爲奸。
雖然劉方並未談及王甫,但是結合他那兄長渤海王被王甫以謀逆之罪殺盡滿門一事。
想必除掉段熲之後,下一步便是要對王甫出手了。
而此事一出,剛剛那堂中段熲與王甫的黨羽,應是一個都跑不了。
這位皇叔,當真是好算計啊。
……
遠處傳來橋竹不甘心的跺腳聲,想是蟋蟀鑽進了石縫。
橋玄揮了揮手,不知是笑那稚子,還是自嘲。
“元義公,談何有罪?”
話音剛落,橋玄已扶着石案起身,“該是某謝元義公纔是。”
他的腰板不如年輕人挺直,長揖時卻如青松般垂落:
“比起這雒陽繁華,某更羨那邊關日垂。”
“故,一謝元義公,讓某能從這雒陽蛛網裡抽出身來。”
“某虛度數十載,見遍無數嘴臉,卻難得真心……”
“公雖未言明其中波瀾,但某目中所見,乃公終究護小兒周全。”
“故,二謝元義公,不拿虛言相欺,坦誠相待。”
說到此處,橋玄聲音輕了些。
他望向廊下懸掛的風鈴,那是昨日他抱着橋竹繫上的。
“昔年,某亦有凌雲之意,方剛血氣。”
“得次子,取名爲羽,望其如鵬,展翅千里。”
“得幼女,取名爲蘭,望其守節,亭亭玉直。”
“熟料,長子早逝,宦海沉浮,某已年邁無勇。”
“再得幼子,取名爲竹,爲清流也好,做個閒雲野鶴也罷……”
“總之,不願他再踏入這紛爭半步。”
隨着一句句話的落下,橋玄眼中鋒芒也逐漸煥起。
“某這些年一退再退,躲了又躲……可今日之事似當頭棒喝。”
“時局將傾,箭似離弦,大勢之下,何處可躲?”
“故,三謝元義公,點撥之恩……”
“某既爲漢臣,雖老矣,豈有退縮之理!”
遠處傳來徐奉催促橋竹的聲音,稚子不甘心的嘟囔聲裡,混着廊下風鈴的叮咚響。
風輕過,將這些溫情灌入兩人二中。
國……家……
若國之將傾,何以家爲?
可……
若是決心入局,便註定了,如離弦之箭,再無回頭之路。
待橋玄話音落下,劉方卻恍然失語。
像此生初見時那般,橋玄緩緩走到劉方近前。
掌心沉沉的落在劉方肩上,“茶盞,空了可以再續……”
“可這大漢的江山,若倒了,便再難扶起了。”
橋玄鬢角的銀絲在風裡揚起,“某這把老骨頭……”
“總還能爲元義再擋幾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