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濯龍池畔解枷鎖

第7章 濯龍池畔解枷鎖

劉方聞言微驚。

垂眸望着水中晃動的燈影,正欲作答。

忽聞劉宏指尖叩在石欄上,清響混着錦鯉擺尾聲。

“莫不是有什麼煩心事?說與爲兄聽聽。”

張讓此時已經靜靜的退到了十步之外。

手中琉璃燈的光影在他臉上流轉,卻始終帶着那抹恰到好處的笑意。

時機到了。

劉方垂眸沉聲道:

“弟不知當講不當講……”

話音未落,劉宏指尖掠過劉方額間。

帶着子夜風露的涼意,似那兒時戲耍的親暱。

“當講不當講?便是弟要這皇位,兄也能給的了。”

水面倒映着兩人交迭的身影。

劉方心中泛起漣漪,故意撇撇嘴角:

“弟要這皇位作甚?兄長嫌累,弟難道就不嫌累麼?”

這語調倒有幾分像那少年頑劣。

劉宏聞言一笑,雙手重重按住他的肩膀:

“就該如此,在兄面前,莫要總端着那副老氣橫秋的模樣。”

劉方微微垂首,低嘆一聲:

“弟也沒法子,平日裡哪能像今夜這般鬆快。”

劉宏笑容微斂,“說說心中所掛之事……”

劉方垂眸,避開劉宏灼灼目光:

“那些蟄伏的世家大族,仍是心頭大患,還有黨人餘孽,雖經兩次清洗,卻仍在暗中積蓄力量。”

劉宏挑眉一笑,回首喚道:

“阿父,且近處共議。”

張讓步履輕悄,應聲上前:

“昨日與陛下所議之事,正該與馬大人細細說來。”

劉方心中一凜。

他重臨此世時,案頭那封關於“曹操”的密函,正是出自張讓。

而針對“曹操”的謀劃,也是以張讓爲主商議的。

如今看來,似乎有了新的變化。

張讓擡眼時,眼角皺紋裡盛滿笑意:

“此番還是多虧馬大人運籌……”

“曹操鬧出的動靜愈大,吾等便愈好借勢,手中彈劾黨人的證據便愈有分量。”

說到“曹操”二字,他眼角微擡,恰好與劉方目光相觸。

“蹇圖若死於出身宦門的曹操,雖可用卻有掣肘,如今世人皆知其死於世家子弟之手,便有了更大的周旋餘地。”

“原本需兩三年才能布完的局,提前了一步不說,藉着袁氏內部送來的把柄……”

張讓聲音壓得極低,池中錦鯉突然擺尾,濺起水花打溼鞋尖。

“可以使袁氏一時之間自顧不暇,便於吾等行事,這剪除世家羽翼之謀,或許一年之內便可成勢。”

劉方袖中指尖微微發顫。

忽憶。

桓帝延熹年間,第一次黨錮,李膺鉤黨之獄牽連天下。

靈帝建寧二年,第二次黨錮,竇武陳蕃伏誅。

卻不知,前世,那距今三年後的“黨錮再興”。

竟始於這洛陽北部尉棒殺蹇圖之事。

也就是說,曾經的“曹操”是第三次黨錮的引子?

劉宏見他神思遊離,忽而喚道:

“兄與阿父計議已定,弟有何策?”

劉方整衣長揖,上前半步:

“弟以爲,須得引蛇出洞。”

張讓垂首侍立,聞言目含精光。

劉宏傾身向前,玉冠流蘇輕晃:

“細說!”

“近幾年士人領袖相繼離世,郭泰、李膺皆成枯骨。”

劉方擡眼時,正對上劉宏眸中翻涌的興味。

“士人零落雖合吾等之意,可如今羣龍無首,各自依附在幾大世家門下,太過分散……”

“若能尋一人物,將他們重新聚在一起……”

劉宏露出一份瞭然,撫着下頜說道:

“許劭?無論家世還是名望,他倒是都合適,只是太過年輕,資歷尚淺,難以服衆。”

“兄所言不差,然年高望重者,豈能輕易掌控?”

劉方一頓,眼角餘光掃過劉宏的神色,繼續說道:

“須得尋個單以身份便足以爲魁首者,比如……”

恰時,張讓低沉的聲音從一旁響起:

“天子胞弟。”

四字如石入池,驚起滿池蛙鳴。

劉宏脣角微揚,與張讓對視間,二人眼中俱是鋒芒一閃。

……

劉方擡眼望時。

見劉宏似笑非笑的面容,又瞥見張讓嘴角那抹意味深長的弧度。

夜露沾衣,忽覺遍體生寒。

“陛下!”

劉方猛然長揖:

“臣……”

身側碎石滾落池中,“撲通”一聲驚破夜靜,萬千漣漪盪開。

張讓輕咳一聲,接過話來:

“馬大人且寬心,陛下與某計議此事,已逾半載……”

“欲根除此患,須得引而不發,待其自投羅網,唯有大人這般身份,方能成此樞紐。”

劉宏卻擺了擺手:

“阿父且退半步,容吾兄弟私語。”

待張讓退至三步外,他緩緩開口:

“弟可還記得,誅竇氏之後,兄欲讓弟做那閒雲野鶴,弟卻道天下未定,焉得清閒。”

“前年,兄欲爲弟正名,弟又推說‘馬元義’更便於行事。”

“兄知道弟怕什麼,可弟莫忘了……”

“這天下能有千萬個馬元義,兄卻只有一個胞弟劉方。”

夜風掠過池面,吹得水榭四角懸着的琉璃叮咚作響。

劉宏從袖中取出一卷黃綾:

“詔已擬好,封號隨弟挑。”

他望着黃綾上的硃筆,忽然想起前世受九錫之禮那日,也是這樣的明黃緞子,繡着同樣的蟠龍紋。

那位天子也是這般慷慨欣然。

可是……心裡盼着的唯有讓他早點死。

池中錦鯉忽而擺尾,攪碎滿池星輝。

劉方撲通跪地,膝頭壓在青磚上,涼意直竄心尖。

“謝……陛下隆恩。”

“好!明日朕便擬詔,昭告天下——”

“不可!”

兩道聲音同時響起。

一道來自劉方。

另一道,是張讓?

……

劉方怔然擡首,見劉宏亦目露詫異之色。

張讓默然退避半步,示意劉方先開口,眼角笑意琢磨難辨。

劉方暫且放置對張讓此舉的不解,在片刻間思索着劉宏的用意。

他這位兄長有些太急了…… 若明日金殿頒詔,將他這隱於暗處的棋子驟然推至臺前。

無異於將燭火置於風穴,看似榮耀加身,實則舉步維艱。

……

微風拂面,卷着荷香撲入襟懷,卻驅不散心頭的寒意。

昔年假死遁世。

化身宦者籌謀宮闕,扮作方士遊走州郡,織就暗網千絲。

那些蟄伏州郡的渠帥,寄身宦門的細作……

若因身份暴露而被世家大族順藤摸瓜,豈不前功盡棄?

在野之豪雄,在朝之暗樁,又該如何待他?

那些以“馬元義”身份相交之人,誰能不心生疑竇?

若是他有一絲異動,便如引火自焚。

更甚者,大計若敗。

世家必以“謀逆亂國”之名攻訐。

屆時千夫所指,青史筆伐。

罪名必較前世“漢賊”更重三分。

縱有百口,難辯一言。

若成?

功成之日。

走狗烹,良弓藏。

便是他身死之時。

雖有手足之情,終究難逃帝王權衡。

他在演,劉宏又何嘗不是?

……

劉宏冕旒輕顫,眉目間微凝霜色:

“怎的?嫌食邑輕薄?明日再加五千戶,另賜……”

劉方擡眸,見劉宏眸中微漾,知其心思已動。

“非也,弟豈圖宗親榮祿?”

“若以天子胞弟之身現世,正如將玉璧置於市朝,難免招致羣狼環伺。”

劉方整衣長揖:

“然,今太平道事涉八州,聲勢漸大,恐成衆矢之的。”

“弟欲再下一步暗棋,本爲兄長驅馳,但若驟登朝堂……”

“世家耳目遍於天下,知臣乃天子胞弟,必疑心四起,屆時羣起攻訐,反損聖德。”

夜風裹着荷香襲來,劉宏釋然一笑:

“弟慮及此節,足見深謀……”

“兄豈不知樹大招風?只是見弟多年漂泊,心下不忍吶。”

張讓適時趨前:

“馬大人深謀遠慮,陛下愛弟心切,然宗廟社稷爲重,正名之事,不妨徐徐圖之。”

劉方瞥向張讓,隨聲附和:

“阿父所言極是,弟亦知兄長之心,只是此時封王實在不妥。”

劉宏冕服珠串叮咚,探身問道:

“既如此,弟欲以何身份行世?”

劉方忽憶起前世一位故人:

“弟欲假中山靖王之後爲名。”

“中山靖王?”

劉宏訝然挑眉:

“景帝子劉勝?”

“正是。”

劉方頷首續道:

“中山靖王百二十子,枝蔓遍於四海,子嗣繁多難以細考,假此名可避鋒芒。”

劉宏沉思間,張讓忽然輕咳:

“中山靖王一脈終究是旁支……”

張讓話沒說完,劉宏長袖猛地甩在石欄上。

“旁支末裔,斷不可取!”

他忽然意識到失儀,聲線稍斂:

“旁支名微勢弱,何以服天下士人?縱有千般好處,終是落了下乘。”

劉方面色自若,眸中微起漣漪。

張讓此般刻意提醒,必有深意藏於言辭之外。

只是他一時之間摸不透其中緣由。

他垂首靜思,忽記起魯恭王劉餘一脈。

其裔孫劉焉、劉表皆爲一時豪傑,分據益州、荊州。

前世,倘若此二者未死,天下大勢尚未可說。

若假此名,未來或可與此二人形成犄角。

念及此,遂拱手道:

“魯恭王之後如何?”

劉宏聽罷,冕旒輕晃,玉冠流蘇拂過眼前:

“魯恭王乃景帝子,然終究是旁支。”

他頓了頓,目光落在池心亭的蟠龍柱上:

“依兄之見,還是以河間王之後爲名,大宗正統,血脈清晰,諸事皆宜。”

“兄長,且不說河間王之後的身份會引起世家疑心……”

劉方眉峰微蹙:

“河間諸王皆權勢正隆,若弟驟稱其裔,難免遭其猜忌。”

劉宏沉吟片刻,忽然笑道:

“弟無論以何支身份憑空於世,都會引起猜疑。”

“至於諸王……”

“無妨!但使河間王劉利、安平王劉續、勃海王劉悝、平原王劉碩四人作保,何愁名不正言不順?”

池中突然傳來“嘩啦”巨響,一條金鱗錦鯉躍出水面,尾鰭拍碎滿池月光。

劉方聞聽此四人,趁劉宏臨池賞鯉之際,心下暗忖。

劉利乃河間王,幼時曾於侯府見過數面,其餘安平王劉續、平原王劉碩卻素未謀面。

唯勃海王劉悝之名,如寒潭投石,驚起千層漣漪。

此人去年薨於獄中,天下盡知。

勃海王劉悝何人?

其乃恆帝劉志胞弟,傳聞稱其素行暴虐,魚肉鄉里。

恆帝在位時,就有過謀反之心。

然,恆帝念及一母同胞,心軟並沒有過於追究。

及劉宏登基,民間流言紛起,稱其憤恨帝位旁落,竟欲劫奪迎駕詔書。

前年勃海王劉悝謀反事泄,爲王甫所構,下獄拷訊。

去年劉悝在獄中不堪拷打而死,其妻、子百餘人均死於獄中,此事天下皆知。

王甫與他素來不合,親驗其屍,斷無生還之理。

然劉宏脫口提及此人,必非失言,定有蹊蹺。

夜風掠過廊柱,帶起銅鈴清響。

張讓忽以袖掩口:

“陛下,勃海王已死於獄中……”

觸及劉宏驟然冷下來的目光,遂垂首噤聲,琉璃燈在手中輕輕晃動。

劉宏面色微僵,轉瞬又恢復如常,擡手虛拂冕旒:

“近日操勞,竟忘了此事。”

他望向池中漸漸平靜的水面,嘴角勾起一絲淡笑:

“無礙,有劉利、劉續、劉碩三人足矣。”

劉方再次試探道:

“那渤海王……”

“弟莫要多心,不過順口一提。”

劉宏袍袖一甩,面上已無半分異色:

“明日着宗正修玉牒,便記弟爲河間王后裔,劉方,字元義,如何?”

劉方長揖及地,廣袖拂過青磚:

“一切但憑陛下定奪。”

劉宏擡手虛扶,面露苦色:

“又作此恭謹模樣,起來吧——”

(本章完)

第41章 袁紹圖謀漸明晰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12章 雒陽雲動謀八方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5章 夜叩北宮爲太平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28章 晚安老媽明天見(母親節五千字加更)第1章 銅雀夢斷熹平續第4章 雙珏交輝照宮闕第31章 茶空可續國不可(月票加更)第32章 今夜可是鴻門宴?第3章 尉府籌謀破玄機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15章 劉方三計鎖皇甫第19章 掖庭深處藏陰犬(月票加更)第4章 雙珏交輝照宮闕第1章 銅雀夢斷熹平續第2章 洛陽子夜逢故我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52章 託孤遺恨今不負第40章 雪夜舊案埋禍根第5章 夜叩北宮爲太平第43章 袁本初啊袁本初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第13章 吾有三問皇甫氏第52章 託孤遺恨今不負第5章 夜叩北宮爲太平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第35章 朕與皇叔心連心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30章 笑看滿堂皆貴胄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56章 醉客踉蹌疑雲起第8章 玉牒局中方成我第1章 銅雀夢斷熹平續第15章 劉方三計鎖皇甫第1章 銅雀夢斷熹平續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45章 紹一曰繼二曰導第7章 濯龍池畔解枷鎖第2章 洛陽子夜逢故我第45章 紹一曰繼二曰導第32章 今夜可是鴻門宴?第24章 雒陽亂成一鍋粥第3章 尉府籌謀破玄機第31章 茶空可續國不可(月票加更)第48章 少年自有少年氣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第37章 今生大夢誰先覺第49章 曲有誤皇甫郎顧(520加更)第24章 雒陽亂成一鍋粥第4章 雙珏交輝照宮闕第54章 門牆初立女子羞第23章 誰來擔這濁世名第50章 接着奏樂接着武第7章 濯龍池畔解枷鎖第21章 鴻池陂上投名狀第53章 龍門九子各不同第3章 尉府籌謀破玄機第39章 從未結束的內鬥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28章 晚安老媽明天見(母親節五千字加更)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第32章 今夜可是鴻門宴?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13章 吾有三問皇甫氏第16章 可是樑國橋公?第35章 朕與皇叔心連心第41章 袁紹圖謀漸明晰第44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第39章 從未結束的內鬥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第21章 鴻池陂上投名狀第1章 銅雀夢斷熹平續第43章 袁本初啊袁本初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12章 雒陽雲動謀八方第49章 曲有誤皇甫郎顧(520加更)第33章 宗室大棋誰執子第50章 接着奏樂接着武第32章 今夜可是鴻門宴?第53章 龍門九子各不同第4章 雙珏交輝照宮闕第34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加更)第5章 夜叩北宮爲太平第11章 胡人之患無窮矣第54章 門牆初立女子羞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35章 朕與皇叔心連心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43章 袁本初啊袁本初第40章 雪夜舊案埋禍根第23章 誰來擔這濁世名
第41章 袁紹圖謀漸明晰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12章 雒陽雲動謀八方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5章 夜叩北宮爲太平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28章 晚安老媽明天見(母親節五千字加更)第1章 銅雀夢斷熹平續第4章 雙珏交輝照宮闕第31章 茶空可續國不可(月票加更)第32章 今夜可是鴻門宴?第3章 尉府籌謀破玄機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15章 劉方三計鎖皇甫第19章 掖庭深處藏陰犬(月票加更)第4章 雙珏交輝照宮闕第1章 銅雀夢斷熹平續第2章 洛陽子夜逢故我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52章 託孤遺恨今不負第40章 雪夜舊案埋禍根第5章 夜叩北宮爲太平第43章 袁本初啊袁本初第20章 殘軀猶握烽煙函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第13章 吾有三問皇甫氏第52章 託孤遺恨今不負第5章 夜叩北宮爲太平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第35章 朕與皇叔心連心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30章 笑看滿堂皆貴胄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56章 醉客踉蹌疑雲起第8章 玉牒局中方成我第1章 銅雀夢斷熹平續第15章 劉方三計鎖皇甫第1章 銅雀夢斷熹平續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45章 紹一曰繼二曰導第7章 濯龍池畔解枷鎖第2章 洛陽子夜逢故我第45章 紹一曰繼二曰導第32章 今夜可是鴻門宴?第24章 雒陽亂成一鍋粥第3章 尉府籌謀破玄機第31章 茶空可續國不可(月票加更)第48章 少年自有少年氣第51章 三封手書映平生第37章 今生大夢誰先覺第49章 曲有誤皇甫郎顧(520加更)第24章 雒陽亂成一鍋粥第4章 雙珏交輝照宮闕第54章 門牆初立女子羞第23章 誰來擔這濁世名第50章 接着奏樂接着武第7章 濯龍池畔解枷鎖第21章 鴻池陂上投名狀第53章 龍門九子各不同第3章 尉府籌謀破玄機第39章 從未結束的內鬥第18章 橋家女子志凌雲第28章 晚安老媽明天見(母親節五千字加更)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第32章 今夜可是鴻門宴?第9章 一生無暇皇甫嵩第13章 吾有三問皇甫氏第16章 可是樑國橋公?第35章 朕與皇叔心連心第41章 袁紹圖謀漸明晰第44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第39章 從未結束的內鬥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第21章 鴻池陂上投名狀第1章 銅雀夢斷熹平續第43章 袁本初啊袁本初第14章 榻前論經結同門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12章 雒陽雲動謀八方第49章 曲有誤皇甫郎顧(520加更)第33章 宗室大棋誰執子第50章 接着奏樂接着武第32章 今夜可是鴻門宴?第53章 龍門九子各不同第4章 雙珏交輝照宮闕第34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加更)第5章 夜叩北宮爲太平第11章 胡人之患無窮矣第54章 門牆初立女子羞第29章 來日共飲雒陽水第35章 朕與皇叔心連心第25章 空函織網四方動(月票加更)第43章 袁本初啊袁本初第40章 雪夜舊案埋禍根第23章 誰來擔這濁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