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

“念!”此時的井關仞淡淡地說道。

“嗨!報告師團長閣下,巖鬆軍司令官命令我們立即想辦法突圍,放棄臨汾等地,爲帝國保存有生力量。”來人認真地說道。

聽到來人所說的話,日軍36師團部的一衆人員,都放下手中的忙的事情,看向一旁的沉思的井關仞師團長。他們在臨汾這附近已經堅守了有一段時間了,沒想到援軍沒有等到,卻等到一封突圍的命令。

“納尼?巖鬆司令官不是派了35師團正在往我們這增援嗎?還有第九師團不也撤到了太原嗎?爲什麼要突圍?”井關仞中將一連串的疑問。

“報告師團長閣下。35師團在靈石、介休一帶,被八路軍一部給擋住了,數次進攻都無法突破,無法來支援我們;第九師團現在可戰之兵不足15000,損失比較大,急需休整。”

“八嘎!”井關仞低聲地罵道。

井關仞可是一個日軍中將,雖然只是丙種師團的中將,但也是一個日軍高級將領。這時候的日軍將領都想的是在戰場奮勇殺敵,爲他們的天皇以及帝國效忠,征服中國就是他們的共同夢想。

但是命運老是跟他們開玩笑,36師團打的仗不少,不過大多時候都是跟國民黨方面打,因爲晉西南地區之前一直是國民黨的聚集區。開始打的是晉綏軍,後面又打中央軍,雖然不能說百戰百勝,但是大多時候都很輕鬆,晉綏軍以及中央軍雖然有一些能打的將軍,但是也改變不了雙方的態勢。

中條山之戰可謂是36師團打的最輕鬆戰鬥,隨後這個師團也參與了對武士敏的98軍的作戰行動,在之後就沒有了那麼順利了。閻錫山被俘時期,36師團也奉命前去搭救被困的筱冢義男等人,並跟八路軍38軍交上了手,可惜並沒有佔得上風,雖然佔領一些原屬於晉綏軍的地盤,但是並沒有解救出筱冢義男等人。

但是現在這些曾經被36師團佔據的城市,現在大多被八路軍所佔領,日軍只能龜縮在鐵路沿線的幾個城池,局面轉變的很快。

“將軍,我們現在怎麼辦?”這時旁邊一個大佐參謀長詢問着在那臉色不太好的井關仞。

不過井關仞並沒有回答自己這個手下的話,而是拿起電話,接通了第一軍軍司令官巖鬆義雄的電話。

“司令官閣下,我是36師團長井關仞!”

。。。

“嗨,卑職明白,一定遵從岡村司令官的命令!”

兩人在那通了近十分鐘的話,中間井關仞也曾數次跟巖鬆義雄發生爭執,顯然不贊同突圍的命令。但是後面聽說是岡村司令官的意思,井關仞也就不敢在反對了,岡村寧次的手腕可比前任幾個司令官還要強勢。

“將軍?”在看見井關仞放下電話的井關仞,旁邊的那個大佐不禁詢問道。

“命令部隊集合,做好突圍的準備。明天航空部隊將會掩護我們發起突圍,我們當務之急是保存有生力量,腳下的這個城池,我們遲早會拿回來的。”也不知道巖鬆義雄到底跟井關仞說了什麼,反正接完電話的井關仞態度大變。

“嗨!”

。。。。。。

“日軍要突圍?真的假的?什麼時候,具體的情況知道嗎?”此時臨汾以西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叫段村的小村莊,38軍軍長孫蔚如拿着一封電報疑惑地問道。

這裡是38軍的臨時指揮部,指揮官自然是孫蔚如這個軍長,他指揮的是李興中的177師加上軍部直屬部隊一共3萬多人,把日軍36師團一部包圍在臨汾。

他手中的電報,是剛纔他們的技術人員監聽日軍的電話得到的,鑑於消息的重要性,就很快傳到了孫蔚如的手上。

“應該是真的。這是日軍第一軍司令官巖鬆義雄跟36師團長井關仞的通話,假不了。不過具體的情況,我們的技術人員也無法得知。

我們的技術人員會的日語不太多,所以監聽到的信息也都是不完整的,只知道日軍要突圍,從哪裡突圍,什麼時候突圍,這些都不知道。”

一旁剛剛升任爲38軍政委的習鍾勳,無奈地說道。習鍾勳今年纔不到30歲,就成爲軍政委,也算是年輕有爲。當然由於他的資歷不是太高,所以他的這個軍政委只是破格提拔,跟其他的軍政委或者縱隊政委比還是差了不少。

不過政委一職不像其他的軍事主官的職位。軍長、師長等提拔都有着嚴格的考覈制度,沒有戰功以及資歷、能力的話,不會輕而易舉的被提拔。政委不同,這是中共用來控制軍隊的,政委人員首先得是黨員,而且還是有能力、對黨忠誠的黨員。因爲習鍾勳之前在山西、綏遠的工作都很出色,組織上經過一番考慮就把其提拔爲了38軍政委。

“那這難辦了?沒有突圍時間和突圍方向,我們的想要制定計劃就不是那容易!”一旁的177師師長李興中擔憂道。

“興中,其實也沒有那麼麻煩。日軍突圍方向很好判斷,現在67軍已經在北上,在我們兩軍之間的那些日軍都是甕中之鱉,翻不起大浪了。東邊是太嶽山區,又是我們前線指部核心根據地;西邊是我們,日軍不會傻到從這個三個方向突圍。

若是井關仞想突圍,無非是從北面突圍,匯合在霍縣附近的36師團其他部隊,這樣日軍的突圍纔有可能成功。

時間也好辦,讓我們的情報人員時刻留意城內日軍的動態,近萬人的突圍行動不可能沒有一絲動靜。”孫蔚如比較樂觀地說道。

“軍長說得對,現在我們佔據着主動,我們只需要以不變應萬變就行。”習鍾勳贊同道。

習鍾勳雖然參加革命早,但是年齡不大,剛來成爲政委的時候,說實話真有不少人不滿,都在懷疑這個小夥子有沒有能力擔任軍政委一職。不過之後的一段時間,李興中等人也就逐漸放下了之前的輕視心裡,別看這個小夥子年齡不大,但是幹事挺有能力。特別是在軍事上,也不是那種啥也不知道的軍盲,比不少政委都要靠譜點。

就在第二天,井關仞率領固守臨汾的36師團主力一共8600多人,加上3000皇協軍,在日軍超過40架戰鬥機的掩護下,發起了突圍。於此同時,日軍方面損兵折將的第九師團也出動,配合35師團在晉中平原一帶進攻攻入晉中平原的八路軍那個步兵師,策應36師團的突圍行動。

雖然孫蔚如這邊對於日軍的突圍行動提前便已得知,但是奈何日軍的空中力量太過強大,八路軍的戰鬥機大多都被牽制在晉中平原,其他地方的戰鬥機因爲航程問題,無法參與對日軍掩護機羣的攔截行動。

儘管孫蔚如手上有三萬多人,算上霍縣的那個師也有將近六萬人,但是沒有類似坦克的突擊力量,加上臨汾北上的道路都是平原地形,雖然鐵路都被刨斷,可是八路軍還是沒能擋住日軍的突圍。愣是讓井關仞率領36師團主力突出了八路軍的重圍,給日軍保存住了一個師團的部隊。

得知日軍突圍,八路軍這邊是喜憂參半。高興的是,36師團這一走,晉西南殘留的那幾千日軍可就沒有支援,即便如何頑抗,也都是八路軍的囊中之物。憂的是,讓一股日軍逃出了包圍,有點美中不足的感覺。

不過也沒辦法,在177師被日軍的飛機炸得部署混亂的時候,北面的八路軍沒能及時堵住缺口。特別是薄一玻率領的獨32師,因爲是這個師在攔截日軍35師團的南下。

這個師是由決死一縱隊改編而來的,裝備比較雜,不過主要跟以前的晉綏軍用的是差不多的武器,重武器也比較少,人也不是很多,全師也就近兩萬人。

之前能擋住日軍的進攻,除了天上有飛機幫忙,地上還有進攻霍縣的38軍一個旅支援,不然獨32師早就在日軍35師團的進攻下潰敗了。

本來抵擋日軍35師團就有點吃力,突然背後出現一支求生慾望極強的日軍,薄一玻這支部隊根本擋不住。要不是追擊日軍的177師及時趕到,說不定獨32師還會被日軍前後夾擊出現潰敗。

不過也還不錯了,畢竟日軍不是晉綏軍那種軍隊,不可能一下就給消滅那麼多的。現在八路軍相當於已經控制了山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區域,日軍暫時控制的區域只有晉中平原、正太線以及北同蒲線長以南段的鐵路沿線的區域,還有個晉東南丟失的晉城。

比起日軍全盛時期佔領了山西一半多的領土來說,日軍的損失可謂巨大,特別山西還是重要的煤礦產地。現在大同已經被八路軍拿下,日軍在山西控制的煤礦直接少了一大半,這個損失可謂之慘重。

。。。。。。

北平城郊的翠明莊(今東城區南河沿大街一號),這是一處有着三層樓、中西合璧綠琉璃瓦頂式樓房。大門爲硬山調大脊,頂上覆着綠色琉璃瓦,帶吻獸、垂獸及小獸。

這個地方在北平被日軍佔領後,被開闢成了一個招待所。而岡村寧次出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後,就徵用了這個地方,成了一個他沒事居住的、放鬆的地方。

現在的華北方面軍有兩個司令部,一個是鐵獅子衚衕原段祺瑞執政政府的辦公地,還有就是這個翠明莊。

深夜的翠明莊窗外積雪皚皚,幽幽的燈光從窗戶上沾滿了積雪的玻璃後透出,爲了個寒冷的深夜帶來一絲光明。屋外,那些穿着厚厚軍裝日軍士兵正在寒冷的氣候下認真地執勤,來回走動的巡邏兵纔在雪地上都是‘吱吱’作響。

至於屋內則是暖和至極,屋裡的人更是穿着夏季軍裝,絲毫感受不到寒冷。翠明莊的燈光從37師團覆滅的消息傳來之後,晚上基本沒有滅過,每天都有大量的日軍軍官接受岡村寧次的召見。

這個冬天,對於整個日軍來說是個好冬天,但對於華北方面的日軍來說,卻是一個十分難熬的冬天。先是大同久攻不下,後面八路軍居然在冬季發起進攻,並在晉西南迅速推進,佔領日軍控制的城市。

日軍的節節敗退,讓華北方面的那些漢奸心裡也是搖擺不定,都在擔心日本人還能不能保障他們的安危,八路軍對他們這些漢奸可都是絲毫不手軟。

不過這些打擊,沒有讓岡村寧次的心態變得消極,雖然局勢變化太大,但他也在積極地調整心態,儘量維護日軍在華北的統治。

“司令官閣下,這是支那派遣軍司令部以及大本營的電報,你要不要看一下?”一旁的有末精三拿來一封電報來到岡村寧次面前。

“放那吧,無非就是指責我的失誤,只要我這個司令官還在職一天,就不用管它!”岡村寧次淡淡道。

自從37師團覆滅之後,上面對岡村寧次的的批評那是不斷,要不是天皇的支持,說不定岡村寧次此時都被免職了。

“嗨!”

“36師團撤回來了嗎?”岡村寧次起身來到窗戶面前,看着外面還在飄灑的雪花,認真地問道。

“撤回來了,不過損失較大,戰前將近17000多人的36師團,現在只回來9000多人,輔助部隊損失最大,三個步兵聯隊的損失稍微小點。”有末精三低聲說道。

“司令官閣下,我認爲應該讓關東軍繼續派兵增援我們華北方面軍,現在八路軍在山西的攻勢太猛,我們的部隊嚴重不足,再這麼下去,山西可能不保。”一旁的參謀長安達二十三認真地說道。

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183章 會師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第218章 激戰板垣師團(六)第494章 中國軍隊在緬甸(一)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401章 大同戰役(五)第322章 殲1戰鬥機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29章 武漢之戰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61章 大撤退(一)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166章 西征(九)第96章 入川(二)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111章 夜襲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319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三)第543章 太原光復(四)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197章 東征(七)第178章 營救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246章 新的任命(二)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72章 崛起(三)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382章 僞南京國民政府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5章 安仁之戰(二)第385章 第三次大規模掃蕩第99章 漢中攻略第70章 崛起(一)第374章 晉西事變(六)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383章 空降兵第一團第199章 東征(九)第302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三)第39章 在襄陽(二)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167章 西征(十)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343章 綏寧會戰(三)第417章 百團大戰(十二)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543章 太原光復(四)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328章 天津(三)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616章 興安嶺雄風(十六)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
第518章 收復外蒙(五)第183章 會師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第218章 激戰板垣師團(六)第494章 中國軍隊在緬甸(一)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546章 43年的到來(一)第401章 大同戰役(五)第322章 殲1戰鬥機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29章 武漢之戰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61章 大撤退(一)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166章 西征(九)第96章 入川(二)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111章 夜襲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319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三)第543章 太原光復(四)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24章 武漢之戰(五)第197章 東征(七)第178章 營救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437章 黃公略歸國第246章 新的任命(二)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72章 崛起(三)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382章 僞南京國民政府第397章 大同戰役(一)第282章 晉東南之戰(六)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5章 安仁之戰(二)第385章 第三次大規模掃蕩第99章 漢中攻略第70章 崛起(一)第374章 晉西事變(六)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383章 空降兵第一團第199章 東征(九)第302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三)第39章 在襄陽(二)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167章 西征(十)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349章 綏寧會戰(九)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343章 綏寧會戰(三)第417章 百團大戰(十二)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553章 日軍的反擊(四)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543章 太原光復(四)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328章 天津(三)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616章 興安嶺雄風(十六)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187章 《莫斯科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