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回蘭州

很快越來越多關於南京大屠殺的細節,通過南京軍情局人員的電臺發送過來,不少證據也被他們掌握。不過南京畢竟已經是日佔區,而且日本人也是見人就殺,所以軍情局人員爲了拿到那些證據,也付出了不少代價。

對於如何應對日軍所策劃的南京大屠殺一事,李衛國無法一個人做主,於是就把八路軍總部的一切事務,交給了參謀長徐向淺,參謀處處長陳更、政治部副主任程雲暫時管理。而他帶着任畢時、林標一行,西渡黃河,前往蘭州。

不像山西此時到處是狼煙四起,百姓放棄家鄉,流離失所。很多村莊要不是被日本人給屠光了,要不就是早在日本人來之前跑沒影了。反正此時山西很多地方,百姓都沒法安生的生活,每天都過着心驚肉跳的日子。

不像山西,一河之隔的陝西確是另外一個景象,雖然路上也有很多從山西甚至河北逃亡過來的難民,但是此時的他們,臉上確是充滿着笑容。

因爲他們發現,相比於戰亂不停的山西,陝西卻是一個好地方,起碼日本人沒有打過來。而且八路軍還承諾給他們分配土地,雖然是還往西邊的甘肅、寧夏、青海等地,不過也總比過流離失所的日子。

抗戰前,中共中央還在爲根據的人口較少感到擔心,因爲無論是工業建設,還是徵召士兵,都需要大量的人口。但是在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共發現有着很好的機會,因爲河北、山西等地相繼被日軍侵略,很多百姓都在往後方逃往。

除了那些認可重慶政府的社會人士,寧願走遠點到四川、雲南、湖南等地。其他很多人,什麼百姓、學生等寧願跑到近一點的陝西、甘肅等地。

當然這些人能來西北,中共地下黨員的宣傳動員佔一個因素,還有八路軍在山西的戰績也讓很多學生看到抗日勝利的希望。就連一些學校,也因爲到底留在西安、蘭州,還是去重慶、成都、昆明等地,內部產生了不小的分歧。

優勢雙方各執一詞,誰也奈何不了誰,於是很多學校就出現了分裂,去西南的便繼續跟着逃亡,不想走的就留在西安等地。

由於中共打算平衡西北各族人口,增大漢族的比例以方便掌控西北,所以中共也出臺了不少政策,吸引這些百姓前往更西北的甘肅、寧夏等地定居。對於中共來說,他們知道這個時候想吸引那些逃亡的百姓去甘肅、寧夏等地只能祭出土地這個大殺招。

此時的西北很多地方都是荒無人煙,雖然戈壁灘、荒漠不少,但是也有不少地方適合耕種。而對於這些逃亡過來的人來說,甘肅、寧夏等地雖然遠了點,但是人家八路軍給分土地,這就已經讓他們很高興了。

此時的他們一無所有,能有土地就不錯了,而且八路軍還說了第一年可以免除農業稅收。

這個政策的出臺,讓前往蘭州、、銀川,甚至更西邊的威遠、張掖、敦煌的路上都有着大量的逃難人羣,所以李衛國一行人一路上基本都是與那些逃難隊伍結伴。

。。。。。。

過了黃河,此時黃河西岸,八路軍獨立二師的隊伍正在加緊的修建防禦工事。別看現在日軍因爲大雪暫停了進攻,但是開春後,絕對會捲土重來,誰也料不準,日軍會不會攻打黃河以西的陝西等地。

而且現在陝北的延安等地已經成了前線軍隊的後勤轉送中心,還有些相當一部分軍工廠,所以這裡的安全十分的重要。所以此時的獨立二師也算是充當防守陝北的重任,保證後方的大量物資能通過這裡朝着河東(陝西段的黃河以東)地區運送。

呂梁到延安的距離大約有兩百公里左右,加上李衛國趕時間,所以到了黃河以西的綏德縣後,就捨棄了戰馬,轉而乘坐汽車前往第一站延安。

由於位於蘭州的第一汽車廠已經在開始生產汽車,所以根據地一般的中共高層出行就可多了一個選擇。不過由於之前朱得坐汽車出了車禍,也讓一些領導人對於汽車這玩意有點害怕,有時候寧願騎馬。

李衛國乘坐的專車是之前從美國引進的福特汽車生產線,生產的一款四輪小汽車,適合於軍隊指揮員以及政府官員使用。車子是是敞篷的,後面有着可以摺疊的擋雨蓬,雖然趕還沒出現的吉普車差一些,但對於這個時候的中共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這款車被命名爲紅星,由於產量原因,現在西北總共不到200輛,一般人肯定是沒法做的,一般都是配給那些高層人員乘坐的。李衛國的坐的這輛就是他的專屬車,不過爲了節省油料,他一般只在根據地乘坐,到了前線他基本是騎馬。

而在李衛國車的後面,還有兩輛卡車,類似於後世的解放牌,軍民兩用的,可以拉貨也可以拉人。這個車也是第一汽車製造廠生產的,不過名字確是不叫‘解放’,而是‘東風’。

“衛國,這個車坐着還是要比騎馬快,而且還舒服不少!”李衛國的這輛紅星牌汽車上,坐在他旁邊的任畢時,感受着車外吹來的風,笑着說道。

紅星牌汽車在那種標準的公路上能開到90公里,不過在這種土質公路上,也就能開到40公里。40公里對於後世的車來說,那速度就是很慢的了,不過對於這個年代來說算是不錯的了。

這個時候的車,在野外大多都只能開40-50公里每小時,這也是技術的原因。雖然速度只有40公里,但也比騎馬好。

一般的情況下,八路軍的戰馬一天最多跑個100公里出頭的樣子,再多的話,馬就着不住了。相比之下,汽車一天跑個2、300公里沒什麼問題,這也大大節省了這些高級人員的往返時間,所以在根據地推行汽車是很有必要的。

“那肯定的,這個汽車又不會疲勞,沒有了直接加點油就能跑,不像馬,跑一段路就得休息會兒,太耽擱時間了!所以這次回去,我一定建議讓根據地的高層幹部出行儘量使用汽車,這也方便不少。”

感受着車外那吹來的並不刺臉的風,李衛國笑着對任畢時說道。

“根據地有些同志因爲朱老總那件事,都不敢用汽車,出行都是起碼,那個汽車就放在院子基本荒廢着。”

任畢時由於去過蘇聯,也長過見識的,對於汽車並不排斥,在他看來朱得那件事畢竟只是一次意外,誰也沒想到突然會出車禍。加上他的身體不像其他人那麼好,騎馬的話還是有點不適,所以更喜歡乘坐汽車。

“這可不行,本來根據地這種配給高層同只乘坐的汽車就不多,在那荒廢着不用怎麼行。朱老總的事畢竟是一次意外,起碼還有摔傷的呢,這些人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李衛國搖了搖頭道。

前線的中高級軍官一直嚷着給他們也配備車輛,但都被李衛國給否決了。本來前線的條件就苦,你還開個車,這也太招搖了,而且要是遇到沒油,這個車就趴窩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本來這個車產量暫時並不高,生產線也還在熟悉中,與其放在前線起不到多大作用,還不如在後方使用呢。

“你也別怪他們,畢竟很多人都還沒習慣現在的條件,以前他們都是吃苦吃得太多了,苦日子過慣了,一下條件變好了不適應很正常,等過段時間都適應了,也就沒什麼問題了。”

任畢時這個人也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一般情況下也不會說別人的壞話,即便是在李衛國的詢問下也是以那些人還沒適應過來爲藉口。

“哼,三大主力會師西北有兩年了吧,這些人還沒有適應過來,這個適應能力也真夠差的!”

其實李衛國也知道這個時候根據地,有不少黨內幹部的心思有着不小的變化,一些不好的現象也在產生。不過由於事情也沒造成什麼大的影響,他又在前線指揮軍隊作戰,所以也就沒工夫的去管這些事,就連有些高層幹部自己是想都有點浮動,更別說下面的人了。

現在的西北,周恩萊去了重慶,朱得去蘇聯養病去了,李衛國、任畢時在前線,後方只有老毛、惲代英、洛甫。惲代英忙着根據地的經濟建設,一天也忙得要命,洛甫也在忙工業方面、以及與蘇聯那邊打交道,都對黨內作風問題缺乏關注。

“這些問題,其實老毛他們也有所察覺,但是覺得有些人都是長征過來的,以前受的苦不少,加上又沒有造成什麼危害,所以老毛也就沒有深究。”

任畢時解釋道。

“主席是好心,可是有些人偏偏不知好歹,這纔剛剛幾年,就出現作風問題,要是等我們抗戰勝利後,甚至建立新中國後,他們豈不是更腐化。

這種風不可長,等回到蘭州,我一定要在會議上說說這事,不能我們軍隊在前面奮勇殺敵,有些蛀蟲在後面只知道享福。”

也不知道是爲什麼,只要提到關於作風問題,李衛國就很激動,有可能是後世的一些思想作怪。

其實說起來,那些現在在革命途中出現作風、政治等問題的,主要是兩種人。

一種是,本來就是窮苦出生的,開始覺得鬧革命有飯吃,就跟着一起鬧革命,結果稍微條件好了,就開始亂來,比如說已經被老將給槍斃了的向忠發,那就是典型。

還有一種是出生比較好的知識分子或者地主家庭,他們鬧革命是因爲接受了西方思想,其中一部分就比較認同中共的革命理念,就加入中共鬧革命。

這種人在革命前期非常的多,但是隨着革命的道路往後走,中間有勝利有失敗,很多時候還得過苦日子。本來那些地主家出來的人,從小嬌生慣養,哪受得了什麼苦,所以這些人經常半途而廢,鬧革命鬧一半就脫離革命,或者投靠反動派。

“衛國,這種事中央下達一些相關指示就行,也沒大動干戈了,現在非常時期,沒必要自損。而且有些人,抓幾個典型殺殺不良風氣,震懾那些宵小就行,等以後大局穩定了,再去清算。”

任畢時聽到李衛國的話,心裡也有點擔心,他也怕因爲這個事,在根據地大動干戈。萬一控制不住局面,後果就嚴重了,所以便出言善意提醒一下,也算是爲那些初次犯錯的人求個情,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放心,這個事我知道分寸!這兩天我也有點累,我先眯一會兒,到了延安叫我!”

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前線待着,李衛國沒怎麼說過安穩的覺,這纔剛說睡會,就直接在車上睡着了。而任畢時看見李衛國睡了,也就不便打擾,讓他跟前面的警衛員聊天,也沒什麼聊的,所以也眯着眼,小憩一會兒。

。。。。。。

“首長,首長!”

“到了?”正在熟睡的李衛國,聽到有人在叫自己,本來睡得就不深的他,很快就醒了。

“首長,已經能看見延安城那座塔了,而且剛剛駐守延安的關師長、航空縱隊的左司令、黃副司令已經派人來說,三位首長正在延安城外,等着大首長您的到來!”前面的警衛員,輕聲的說道。

“是嗎?他們倒是有心了!”

李衛國睜開了眼,看見車外有着數十名騎兵,想來就是關嚮應派來護送他的。

“衛國,我們這是要到延安了?”這時旁邊剛纔睡着了的任畢時此時也醒了。

“馬上就到了,起來清醒一會兒吧!老關、老左他們派人來迎接我們了!”

“哦!”

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86章 皇姑屯事件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153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五)第133章 九一八(三)第500章 撤離冀中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153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五)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第158章 西征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255章 相聚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448章 後續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42章 大婚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511章 察哈爾反擊戰(九)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398章 大同戰役(二)第86章 皇姑屯事件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356章 綏寧會戰(十六)第230章 奇襲太原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168章 西征(十一)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第511章 察哈爾反擊戰(九)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95章 入川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49章 平叛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601章 興安嶺雄風(一)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268章 綏西攻防戰(三)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49章 平叛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71章 崛起(二)第29章 武漢之戰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322章 殲1戰鬥機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109章 中東路事件(二)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568章 戰平漢線(四)第96章 入川(二)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9章 空閒之餘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
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86章 皇姑屯事件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153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五)第133章 九一八(三)第500章 撤離冀中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153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五)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606章 興安嶺雄風(六)第158章 西征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255章 相聚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448章 後續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42章 大婚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511章 察哈爾反擊戰(九)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398章 大同戰役(二)第86章 皇姑屯事件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356章 綏寧會戰(十六)第230章 奇襲太原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168章 西征(十一)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第511章 察哈爾反擊戰(九)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666章 華北大掃蕩(十五)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95章 入川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49章 平叛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490章 南洋風雲(二)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601章 興安嶺雄風(一)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268章 綏西攻防戰(三)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49章 平叛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71章 崛起(二)第29章 武漢之戰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322章 殲1戰鬥機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109章 中東路事件(二)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568章 戰平漢線(四)第96章 入川(二)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9章 空閒之餘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241章 奇襲太原(十)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