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些步兵,日軍還有一個戰車第三師團在泰安附近,館陶有個日軍獨立戰車第三旅團,濟南有個獨立戰車第四旅團。
除了山東本地的日軍,日軍在河北、以及江淮地區也有大軍囤積。
在邯鄲附近,日軍有三個師團和一個混成旅團,兵力約六萬人;徐州附近,日軍也有兩個師團在那裡駐紮,隨時可以增援山東等地;在商丘、亳州也有日軍一個兩旅團制師團和一個混成旅團,兵力約兩萬人。
要是山東日軍作戰不順,這六個師團和兩個混成旅團約十萬日軍可能增援山東。我們起碼面對的日軍就可能接近三十萬。”
“三十萬?”
聽到劉伯成的介紹,彭得淮心裡也不禁冷吸一口氣,估計這場大戰是八路軍面對日軍規模最大的一次吧。至於其他將領心裡除了忐忑,也激動不已,自己部隊參加這麼大規模的作戰,想想都刺激。
“三十萬是肯定的,而且河北、察哈爾等地的日軍,除了邯鄲的三個師團,還有七個師團分佈在石家莊、察南、平津等地。
而且軍情局南洋分局傳回消息說,緬甸日軍有超過兩個師團正在仰光裝船,動向不明,我懷疑是打算增援華北戰場。”劉伯成拿着那封情報推測道,不過他也不確定,畢竟軍情局也無法獲得日軍具體的調動命令。
“日軍從南洋調軍了?”聽到這個消息,彭得淮也很吃驚。
對於整個現在亞太戰局,八路軍裡面也就少數人比較瞭解,彭得淮和劉伯成就是其中兩個人。不過他們主要還是負責華北這邊,對於南洋等地的日軍瞭解的不多,但還是知道點情況。
李東、董振堂等人都有點雲裡霧裡,其他人就更不行了,根本搞不懂兩位首長怎麼扯到幾千公里外的國外去了。這就是他們的區別,帥纔對於戰局看的更廣、更全面,而將才一般只侷限於某個戰場,要是放在整個華北戰場他們就有點懵了。
看見彭得淮詢問自己,劉伯成也沒法確定,便搖了搖頭道,“日軍肯定是從南洋調軍了,是不是調回中國戰場還不得而知,不過我覺得可能性很大。”
“要真是這樣那就有意思了!”彭得淮摸了摸下巴笑着說道。
其實彭得淮等人不知道此時日軍第15軍司令官牟田口廉也正在罵街呢。本來他是想進攻英帕爾,就出動他的15軍就行,而且他十分有信心,便一直向上面建議。
本來緬甸現在的戰局,進攻英帕爾也不是不行。因爲要是日軍拿下英帕爾,盟軍的物資基地就向日軍徹底敞開,到時候緬北以及雲南的遠征軍可能就出現沒有彈藥的情況。
要知道英帕爾是印度東北部的東大門,而現在美國給中國以及自己在亞洲戰場使用的軍事物資都堆放在印度東北部地區。要是日軍佔領英帕爾,這些物資基地就很危險,整個國民黨軍隊都會因此受到極大影響。
不過天公不作美,緬甸西部山區一直下雨,山洪不斷,泥石流、滑坡到處都有,短時間內根本不適合行軍。而此時日軍在華北面臨着八路軍的巨大壓力,日軍兵力也嚴重不足,於是就有人建議從南洋調兵。最後日軍大本營決定從緬甸戰場抽調了兩個師團去中國戰場,而且這兩個師團就是15軍下屬部隊,於是15軍的力量一下就少了近半,牟田口廉也的英帕爾計劃就宣告夭折。
當然牟田口廉也得感謝八路軍,要不是有八路軍,牟田口廉也或許就會把近十萬日軍折損一半在緬西山區。雖然八路軍也不好對付,但起碼這兩個師團是去打敵人,而歷史上的英帕爾作戰的損失大多都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很多士兵都沒見到英聯邦軍隊就死在了半路上。
不管牟田口廉也如何謾罵,但這都跟彭得淮等人沒關係,此時指揮部都被30萬日軍這個數字嚇到了。
按照以前的管理,進攻日軍一般都會投入一倍於日軍,也就是得60萬軍隊,而這次他們有那麼多軍隊加入這場戰鬥嗎?
指揮部裡,許權中忍不住問道,“首長,那我們這次有多少軍隊參加,我們面臨的日軍可有三十萬,我這底氣有點不足啊。”
“哈哈!權中,你這也有信心不足的時候!”由於在場的還有許光達,而且兩人都是縱隊副司令一職,爲了區分開來,彭得淮只有直呼其名。
不過對於許權中的擔憂,彭得淮倒沒有怪罪,這些事都是要說的,畢竟面臨這麼多日軍,誰都有壓力,就連彭得淮也一樣。要是這場仗打贏了,日軍那就真叫元氣大傷;要是八路軍敗了,短時間只能跟日軍僵持,想要再發起進攻,起碼得幾個月的準備時間。
劉伯成也笑了笑,不過卻不打算自己來講解了,剛纔說那麼多,嘴都有點幹了。他便把這個事情交給了一旁的張雲億,“張參謀長,你來給大家介紹這次參與部隊的情況吧,也讓諸位同志充滿信心。”
“好的,首長。”張雲億打開自己手中的筆記本,便開始慢慢說來。
“。。。。。,我們此次參加這次戰鬥的,數量其實並不少。
第一縱隊的129師、獨8師,第三縱隊的獨11師、獨12師,第七、第八縱隊的六個師,第十一縱隊的獨2師、獨5師,十五縱隊的三個師,十二縱隊的三個師,第二裝甲師和一個炮兵師,2個航空師。
除此之外,第一縱隊的獨7、獨32兩個師留守長治以及安陽;第十一縱隊中,許是友的獨30師留守新鄉,獨35師留守鶴壁、濮陽等地。
這些都是八路軍方面的,爲了此次作戰,新四軍還支援了我們四個師,已經北上。
所以對於這次戰鬥,不算留守的四個師,我們一共投入了22個師,2個航空師,1個裝甲師,一個炮兵師,兵力空前強大總兵力差不多60萬人。”
15縱隊就是67軍新番號,對外繼續稱呼67軍,三個師的番號分別爲44師(原107師)、45師(原108師)、46師(原117師)。38軍內部番號爲14縱隊,三個師的番號則是獨42師(原17師)、43師(原177師)。至於騎兵第二軍的番號則爲第二裝甲軍,三個師番號不變。
“什麼?60萬人?”
“居然新四軍也要參加?這次真有點意思了?”
“這麼說,我們倒真不用擔心了,這麼強大的兵力,倒真能跟日軍大幹一場了。”
聽完張雲億的介紹,在場的軍事將領都信心十足,開始他們以爲只有現場這些將領的部隊,沒想到還有那麼多部隊。這比他們預想的兵力多了近20萬,要是這樣還沒有信心,估計不用上級處分他們,他們自己都會主動做檢討。
雖然戰鬥計劃都已經佈置好了,不過本確定在八月十號的作戰行動,因爲一些原因推遲到了八月十三號。原來是67軍和那個炮兵師因爲一些原因,沒能及時趕到預定地點,所以開戰時間只能推遲幾天。
‘8.13’這個時間倒是有點特殊,六年前的這天,日軍和**在淞滬地區轟轟烈烈的展開了一場淞滬會戰。雙方投入的軍隊差不多一百來萬(國民黨本來計劃是投入80萬,可實際上很多部隊要麼沒能及時趕到,還沒趕到戰鬥就輸了。),打了差不多三個月,最後還是以日軍戰勝結束。
而這一場戰鬥,僅僅是**軍隊加上日軍的總兵力就接近百萬,就是不知道這場戰鬥誰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即便**投入的軍隊有一半裝備都很差,不過人數在這裡擺着,註定這場戰鬥會成爲整個中國的焦點。
。。。。。。
在彭得淮的一聲令下,8月13號這天,參與第一輪進攻的30萬大軍,便如猛虎下山,直撲山東各地的目標。
此次山東作戰,以豫北八路軍爲主,因爲這裡的八路軍裝備好,戰鬥力也經過數次大戰磨練的不錯。日軍也是把豫北的當作主要防備對象,也就是這個原因。要知道沂蒙根據地可是有近十萬山東軍區的正規軍,游擊隊也有數萬,而日軍在周圍囤積的部隊也就幾萬人,而且大多還是屬於警備部隊性質的混成旅團。
豫北八路軍進攻方向就兩個,一個是東北邊的聊城,一個東南方向的菏澤。
進攻聊城的八路軍由董振堂指揮,率領麾下的129師、獨8師,獨5師和第二裝甲師,總兵力差不多九萬餘人。進攻菏澤等地的八路軍則由王以哲指揮,指揮麾下的15縱隊三個師,而新四軍兩個師組成的北挺第一支隊,也會從豫淮蘇三省交界處北上魯西南,跟王以哲的15縱隊匯合。
至於新四軍另外兩個師組成的北挺第二支隊則是從徐州以東地區,匯合山東軍區一部牽制魯南、蘇北之敵。
山東軍區方面,除了與新四軍一起牽制魯南之敵的獨25師,獨3師、獨26師進攻兗州。
115師則是做出佯攻濟南的姿態,迷惑濟南日軍,讓其不敢輕易調兵增援其它戰場;獨23師和獨24師聯合進攻膠濟鐵路。
第三縱隊的的獨11師進攻德州,獨12師南下與董振堂部夾擊聊城。
至於十一縱隊兩個師和十二縱隊三個師作爲預備隊,暫時在魯豫交界處集結,然後根據具體戰況再做具體安排。
雖然說是八月十三號行動,但是八路軍第二裝甲師在許光達率領下早就在11號就秘密到了範縣。在13號正式作戰命令下達後,他的一個坦克團帶着一部分步兵就突襲了只有一個大隊鬼子防守的臺前縣。由於許光達部是凌晨發起進攻,日軍根本沒有來得及反應,不到兩個小時就被八路軍攻破城防。
八路軍突襲臺前縣,沉寂了幾個月的山東一下就被點燃起來,八路軍正式朝着山東日軍發起了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