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

徐州,乃華東重鎮,位於蘇北地區,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隴海線、津浦線在這裡交匯,素有‘五省通衢’之稱。在38年時,國民黨軍隊更是在這與日軍爆發了一場總兵力近百萬人的大會戰,而國民黨軍隊也在這場戰鬥中獲得了臺兒莊大捷。

現在的徐州早已被日軍佔領,迄今已經是第六個年頭。

作爲兩大鐵路的交匯地,這個地方的經濟照理說應該很繁榮,而且附近的國民黨軍隊和新四軍根本無法威脅城高牆厚的徐州城。

不過從半個月前,徐州就開始變了,街頭上多了不少日本兵,連進出城門的檢查也十分的嚴密。日僞軍也不像之前那麼囂張跋扈,反而是用着懷疑的目光盯着周圍,好像誰都是他們的敵人似的。

這個禮拜更誇張,雖然城裡的日軍少了不少,但是日僞軍的巡邏部隊明顯增加,城牆、街道上都修建了不少防禦工事。城樓上那一挺挺機槍一直都嚴陣以待,漆黑陰森的槍口,還有平時看不見的火炮也都拉了出來,讓人不寒而豎。

不用想,城裡的百姓也知道應該有什麼發生,不然日軍不會這麼如臨大敵。

徐州城畢竟是大城,日軍南北火車都得往這過,加上日戰區也有不少經濟活動,就讓徐州的流動人口比較大。雖然日軍對於言論把持的嚴,但還是有不少小道消息傳了出來。

有人說新四軍混進了徐州城,要炸日軍指揮部;也有人說,新四軍就在城外,要進攻徐州城。

對於這些小道消息,城裡的普通百姓自然不清楚真僞,不過看不時路過的一對對全副武裝的日本兵,百姓們都是退避三舍。生怕遇到一個不講理的鬼子兵,給他們喂顆花生米。

作爲重要的鐵路樞紐,火車站無疑是最忙碌的。隴海線東臨連雲港,鬼子把從蘇北、皖北地區掠奪的資源,像煤炭什麼的,就可以通過隴海線運到連雲港,然後通過輪船運回日本。雖然日本在中國的佔領區沒有他們最爲需要的石油等資源,不過煤炭、糧食等資源還是挺多的,特別是煤炭,這是東南亞不能大量給日軍提供的。

由於北邊戰事打響,津浦線現在已經中斷,天津的火車到不了濟南,南京這邊這邊的火車也大都在徐州挺住。雖然日軍在棗莊等地還有一個日軍師團,不過現在徐州以北的津浦鐵路也就徐州到棗莊一帶還是安全的,再往北,鐵軌都不知道被扒了多少。

所以北上的火車就不能繼續往北開了,本來還打算北上做生意或者討生活的百姓只能在徐州下車。加上徐州以西的隴海線現在也有大量新四軍出沒,往西開的火車也就只能停在徐州,無法啓程。

這就造成徐州這幾天的人比較多,這也給日軍的防務增加了不少負擔。大量堆積的物資,需要有人把守;那些停留的人得需要有人看管,誰也不知道里面有沒有中**隊。

王成是南京的一個商人,不過他不是南京本地人。37年的南京大屠殺後,南京的百姓銳減至少一半,現在南京的人大多是從附近地方遷進來的。

雖然成了亡國奴,但是長三角這些百姓總不能手無寸鐵的跟鬼子去鬥吧,所以還是得想辦法過日子。好在現在日本人並不是想把佔領區的中國人趕盡殺絕,他們也需要中國人給他們提供糧食、資源等。

ωwш▲ тTk án▲ ¢○

王成算不上好人,因爲他現在跟在爲汪精衛政權賣命。因爲有個老鄉在汪精衛政府當官,他就投靠了過去,藉着他那個老鄉的虎皮幹了點買賣。

本來這次是打算去濟南談個買賣,由於買賣較大,讓人去,他不太放心。所以就親自出馬,帶着幾個親信坐上了去濟南的火車,不過運氣差,一到徐州,他乘坐的那輛火車就停了,日本人逼着他們下了火車,說是火車要徵作軍用。

一下火車,王成就發現,並不止自己這輛火車被叫停,前兩天到這的火車也都停在這了,日本人根本不讓他們繼續往北開。

不過王成發現,火車站的情況不太對,大量的日僞軍在巡邏,不少地方還在大興土木,好像是在修工事。他看到有幾個人因爲‘行動可疑’,結果日本人二話不說,直接一槍打死。都在日戰區生活這麼久,這些人自然不想白白送命,日本人這麼一開槍,車站混亂的情形一下就變好了,即便前面擁堵,也都老老實實的跟着隊伍走。

這個時候能做起火車的也都不是一般人,而且還是日戰區。那些日本人也就挑看着好欺負的中國人動手,也就是殺雞儆猴。

“都給我排好隊,別亂來,現在是非常時刻,要是惹怒了皇軍,別怪我沒有提醒你們。”

火車站的站臺處,一個穿着黑色便衣的中國男子拿着一個話筒在那喊話,他的腰間別着一個毛瑟手槍,而在他旁邊還有不少端着槍的日僞軍。

王成對於火車不能北上感到好奇,就來到那個便衣男子,遞給了一根菸過去,客氣地說道,“兄弟,這怎麼回事,爲什麼火車不讓北上了。”

那個便衣男子,看到王成還有他身後跟着的幾個便衣男子,腰間明顯彆着槍,不過想到敢這麼明目張膽,肯定是有所依仗。

不過這畢竟是猜測,現在是非常時期,也由不得這個便衣男子不重視。只見他眉毛一挑,手上按着腰間的手槍,冷冷地說,“兄弟是哪的?”

看見對方的樣子,王成就知道對方誤會了,把手中的煙先放下,從兜裡取出兩個證件,遞給了對方,“兄弟,別誤會,我是南京來的,這是我的證件。”

證件有兩個,一個是汪精衛政府頒發的,用的是中文;一個是日本人頒發的,用的日文。便衣男子看到中文證件就大概相信了,不過還是把那個日本人頒發的證件拿給了一個翻譯看,只見那個翻譯對便衣男子嘰裡呱啦說了幾句。

至於說的什麼,王成也沒聽見,不過他明顯發現,便衣男子不像之前那麼戒備了。

“王兄,不好意思,原來是自己人。兄弟也是職責所在,不要怪罪。”便衣男子把證件遞了回去。

“沒事,都給皇軍幹事。我就想問問,這怎麼回事,我這還打算去濟南辦點事呢,到這就不讓往北走了!”王成知道這裡不是南京,他肯定得態度好點,就又把手裡的煙遞給了對方一支,並請教道。

王成拿出一個打火機,先給對方對方點上,然後自己也點了一根。兩人就在那開始吞雲吐霧道。

或許是看到王成也是給日本人賣命,也或許是見王成挺客氣的,便衣男子倒也沒有隱瞞,“王兄,我勸你還是回去吧,今明兩天最好就回去,濟南你是去不了了。”

“爲什麼?”王成好奇道。

便衣男子看了一下週圍,發現沒人管他,便低聲對王成說,“山東打起來了。聽說北面的八路軍正在對山東各地的皇軍發起進攻,棗莊往北的鐵路都被扒了不少,火車根本沒法開。”

“什麼?”聽到這個消息,王成吃驚道。

“王兄,你沒看見皇軍現在都在嚴陣以待嗎?山東已經亂了,聽說八路軍拿下了不少縣城。

遠的不說,就拿徐州東邊,昨天皇軍跟新四軍交上了手。聽說皇軍出動了一兩萬人,皇協軍也出動了數千人,人都是一火車一火車的拉過去。新四軍好像更多,起碼有三四萬。

現在徐州都不安全了,你還去濟南做生意,趁早回吧!”便衣男子勸道。

聽到山東已經亂了,王成也傻眼了。他走之前沒有得到這個消息啊,怎麼突然就打起了。要是真的這樣,那還真不能去濟南了,看樣子只能返回了。不過他也沒着急立刻回去,他還得給南京的人打個電話,確定一下事情的真僞,再決定是否折返。

就在王成跟便衣男子在那聊天的時候,又一輛火車到了,不過這輛火車拉的不是人,而是軍火。因爲火車一到,立馬有幾百個鬼子站在附近戒嚴,然後押着車站的苦力去搬運這些物資。王成對於日本人的那一套還是比較瞭解的,一看就看出了正在卸的貨是軍火物資,他明白眼前的男子沒有騙自己。

。。。。。。

此時不僅火車站等地防衛森嚴,作爲徐州日軍指揮部的院子防守更加嚴密。可謂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大門口更是用沙袋堆了幾層防禦圈,指揮部附近還有防空炮的存在。

指揮部裡滴滴的電報聲以及指揮官的咆哮聲,更外面認真執勤的哨兵形成鮮明的對比。軍官們也不像平時那麼懶散,一個個都很忙碌,即便遇到相識的,也就打個招呼就忙自己的去了。

“告訴酒井康,一定要把那幾萬新四軍給我消滅,不能讓他們給我北上山東。”

鬆井太久郎(中國派遣軍參謀長)那憤怒的臉上青筋鼓起,鼻樑上的眼睛都差點掉下來,面前的桌子也被他拍得直響。旁邊的唐川安夫(中國派遣軍參謀副長),則是在旁邊勸着鬆井久太郎,希望對方保持冷靜。

對於酒井康所面臨的困境,唐川安夫比較瞭解。現在他們日軍已經沒有四聯隊師團,17師團也是一個三單位師團。精銳聯隊被抽調一個,之前與新四軍和國民黨軍隊戰鬥後,補充的新兵讓部隊戰鬥力大幅下降,所以面對幾萬新四軍有點力有不逮。

其實不止17師團,整個華北的日軍都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太平洋戰場開闢後,數十萬精銳日軍被抽調至東南亞以及太平洋諸島。大量的精銳被抽調,華北的軍隊在從珍珠港後的一年半內,損失了不少精銳士兵。

而補充來的新兵要麼是四十來歲的中年人,要麼是十七八歲的年輕人。年齡大的,體力不行;年齡小的要麼只接受過幾個月的訓練就匆匆上戰場。雖然單兵作戰能力要比中**隊強點,但像以前那樣保持的絕對優勢,已經很難了。本來日軍的人數就不多,要是單個士兵的素質下降,整個部隊戰鬥力就會被極大地削弱。

雖然17師團加上65師團的一個旅團總人數有兩萬多人,可是蘇北的新四軍可不止他們攔住的那幾萬人。他們這一攔,就像捅了馬蜂窩,蘇北的新四軍都在四處出擊,徐州附近的幾千兵力肯定不能動,靠皇協軍那羣不靠譜的也夠嗆,自然只能把65師團的那個旅團抽調回來。

這次戰鬥主戰場是山東,山東屬於華北派遣軍12軍的轄區,照理說跟13軍沒關係。不過現在華北戰局實在是太過糜爛,光靠13軍原本的幾個師團根本不可能是八路軍的對手。而徐州對於山東戰局又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13軍只能插手這場戰鬥。

本來開始的時候許繼慎部過隴海線的時候,日軍沒插手。不過在粟玉率領兩個師從徐州以東穿越隴海線的時候,跟日軍17師團交上了火,今兒就爆發了這場大戰。

這場戰鬥其實都不在雙方的計劃內,17師團本是作爲支援山東的後備力量;粟玉部也只是想越過隴海線,去參加山東的戰鬥。現在倒好,作爲雙方的援軍,卻在蘇北爆發了激戰。

不過一開始日軍就不佔優勢,因爲軍隊太過分散,新四軍兩個師相聚很近,支援很快。加上有着粟玉這個帥才指揮,即便日軍有着裝備優勢,但也無法壓制新四軍,所以鬆井太久郎纔會這麼生氣。

不好意思,今天大半天沒網,直到下午五點多網纔好。

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232章 天津(七)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193章 東征(三)第195章 東征(五)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4章 安仁之戰第320章 長治之戰(一)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329章 天津(四)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395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一)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461章 華北大掃蕩(十)第66章 秘密協議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298章 援助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162章 西征(五)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112章 夜襲(二)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49章 平叛第53章 武漢起義(二)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439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二)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289章 晉東南之戰(十三)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47章 平叛(二)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547章 43年的到來(二)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40章 在襄陽(三)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406章 百團大戰(一)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479章 渡河戰役(二)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339章 天津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434章 交易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357章 綏寧會戰(十七)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12章 北伐開始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
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464章 華北大掃蕩(十三)第232章 天津(七)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51章 起義前夕(二)第193章 東征(三)第195章 東征(五)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4章 安仁之戰第320章 長治之戰(一)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309章 第一次反掃蕩(三)第329章 天津(四)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395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一)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570章 戰平漢線(六)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461章 華北大掃蕩(十)第66章 秘密協議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298章 援助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162章 西征(五)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112章 夜襲(二)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49章 平叛第53章 武漢起義(二)第596章 津浦線風雲(十二)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439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二)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289章 晉東南之戰(十三)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47章 平叛(二)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第469章 華北大掃蕩(十八)第547章 43年的到來(二)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609章 興安嶺雄風(九)第40章 在襄陽(三)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406章 百團大戰(一)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636章 大結局(上)第540章 太原光復(一)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479章 渡河戰役(二)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339章 天津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434章 交易第409章 百團大戰(四)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357章 綏寧會戰(十七)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296章 新四軍首戰(二)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234章 中日山西空戰(二)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12章 北伐開始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