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東征(三)

“大家好,我叫李衛國,是現在成立職位最高的紅軍指揮官,這次找你們來也是我的意思!”

看着眼前這些神色各異的商人、鄉紳,李衛國來到客廳正上首的位置,揮了揮手,然後便大聲的介紹道。

“李長官,不知道您這是把我們叫過來有什麼事嗎?”此話一出場面頓時安靜起來,都屏住氣看這位紅軍長官怎麼回答,這個事可是在座的所有人的共同問題,不由得他們不認真。

看着眼前這些人那個緊張的樣子,李衛國不禁笑了笑,“你們放心,我知道你們擔心什麼。我在這裡可以給你們保證,只要你們今後遵紀守法,不通敵,不賣國,你們的合法財產我們不會侵佔的。

不過有一點,你們在座的都是家裡有大量土地的人,我們雖然不會沒收你們的土地,但是你們必須降租降息,具體的如何降法,我們後面即將到來的政府人員會告訴你們。

現在是國難當頭,我們gcd倡導的一直是聯合抗日,我希望你們可以參與我們政府的日常工作,爲咱們延安的發展盡一份力!”

“真的假的?不過降息我們就收入變少了,損失也不小啊!”

“能保住土地就不錯了,你若是跑了什麼的,這些土地gcd可是全給充公,一點也不給你留,知足吧!”

。。。。。

在李衛國昨晚講話後,下面的人便開始在那議論,都在探討是否合適。作爲這些人來說,都是唯利是圖,肯定會有人不同意,但是在紅軍的槍桿子面前,不同意也的同意。

對付這些人,紅軍有的是辦法,要是放在甘肅、寧夏等地,早就給你全沒收了,人也給送到勞改營,到時哭去吧。而現在gcd爲了團結抗日,所以纔對陝北新佔領的地盤採取比較寬鬆的政策,若是這樣還有人抵抗,那就只能殺雞儆猴了。

這些人就是賤,你要來個比較溫柔的政策吧,都覺得紅軍好欺負的,只有來狠的這些人才能被鎮住。就拿現在日本人對付日佔區的中國人來說,除了用那些漢奸來消除不滿者的敵意,還用鐵血手段把那些反抗的人解決了,剩下的人懾於權威,就不敢輕舉妄動了,乖乖的成爲了良民。

這兩天由於部隊還在探查黃河邊的情況,尋找合適的渡河位置,但爲了不打草驚蛇,所以李衛國就留在延安,會見這些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給他們說明我黨的主張以及政策,讓他們消除敵意,一起致力於延安的發展。

至於東北軍,則是安全的撤到了富縣,對於紅軍的遵守諾言,張學良還是蠻感激的。特別是他被消滅的那支騎兵師,被俘獲的也都被放了出來,那些受傷的也都被包紮好了,可見紅軍的誠意還是挺足的。

對於武器,紅軍也都歸還給他們,沒有索要一支槍,這倒是讓張學良很驚訝!

“楊兄,怎麼紅軍現在這麼大方了,我撤回來的部隊,紅軍都把槍給我們了!而且我聽下面的人說,紅軍的武器怎麼也是制式化了,要知道這可是一件大工程。”

張學良來到楊虎城這裡,把自己的疑惑說了出來,要知道現在國內軍隊實現武器制式化的沒幾支。

別看老蔣的中央軍強大,但是現在除了一些外購的步槍,也基本都是七九式步槍、漢陽造之類的,當然現在也在開始裝備新式的中正式步槍(毛瑟1924),但老蔣的中央軍一百多萬,全部換成統一的也差點事。

除了中央軍也就他東北軍了,不過那是以前的東北軍了,現在失去了瀋陽兵工廠這個武器來源,東北軍的武器基本都是老蔣發的了,武器制式化也就笑話了。

而在部下的彙報下,張學良得知紅軍方面步槍都是漢陽造還有毛瑟98系列的步槍,這不得不讓他感到驚訝。難怪紅軍戰鬥力這麼強,子彈統一口徑之後,後勤供應就省了很多事,戰鬥也就變強了。

當然現在紅軍方面在李衛國的建議下,已經開始減產漢陽造了,畢竟相對於紅四式步槍以及38式步槍來說,漢陽造有點落後,性能方面也都差不少事。

之前那是因爲紅軍的產能跟不上,但現在隨着那些機器設備的大量到來,一個新的大型兵工廠正在緊鑼密鼓的興建之中,而建成的兵工廠步槍只生產一種,那就是紅四式步槍。

“不用那麼驚訝,紅軍在安康有一家不小的兵工廠,能生產步槍、火炮等一些列武器。我的情報人員發現,在蘭州有着不少的蘇聯人,估計現在中共跟蘇聯那邊達成了協議,有着蘇聯扶持,武器制式化有什麼問題。

我的情報人員都發現,甘肅有着飛機呢還有那個什麼坦克,中共現在實力大增啊!”

楊虎城一臉見怪不怪的樣子,他之前沒少在紅軍那買武器,雙邊又建立着比較默契的聯繫,所以這些不算機密的機密也知道點。

“這中共不會是跟蘇聯達成什麼賣國協議了吧,不然蘇聯怎麼會大力扶持他們!”

對於蘇聯張學良是又恨又怕,當年的中東路事件讓他臉面丟盡,但是卻不得不承認,蘇聯的實力很強,他打不過。

他跟蘇聯人打過交道,都是一羣無利不起早的人,不相信中共會不付出代價就能讓蘇聯人給中共大力援助。當然若是咱們這位少帥知道中共的代價都是他的家產換來的,不知道是什麼想法,是氣死呢?還是氣死呢?

“誰知道,不過應該不會吧,中共在現在這個節骨眼,應該不會這麼沒眼力勁,冒天下之大不韙出賣國家利益吧,而且就算出賣,他拿什麼出賣。

新疆是在盛世才的控制下,蘇聯跟中共有沒有挨着。我們現在應該擔心如何應對南京那邊的質問。”

楊虎城可不想追究這個事,中共賣不賣國跟他沒關係,因爲他不知道。他更關心眼前事,本來老蔣是打算來一次圍剿的,結果沒想到,剛開打,他們的軍隊都被趕回了陝西,就算老將不知道具體細節,但楊虎城也得把事情矇混過去吧!

“多報點損失,就說補給困難,沒有軍餉下面的士兵沒動力打仗,讓南京方面多發點軍餉過來吧!”

張學良也沒什麼好點子,先瞞住再說,反正這也是他們地方軍閥慣用的招數。這也就造成只要一提剿共,老蔣經常收到很多來自地方的要錢的電報,說是沒錢軍心不穩,武器彈藥奇缺無法剿共之類的。

對於這些電報,老將也是心知肚明,但是他又不得不給這些地方軍閥錢,誰讓他現在中央軍的實力還並不算很強大。現在老蔣手上的中央軍也就不到兩百萬,但是各地零零散散的地方武裝加起來起碼的3、400百萬,是老蔣的兩倍了。

就拿川軍來說,即便現在別紅軍打了不少以及裁了一些,但是加起來還是有着四、五十萬,更別說什麼湘軍、桂軍、粵軍、東北軍、晉綏軍這些地方武裝了,所以老蔣也是沒轍。

在老蔣看來,只要地方的軍閥得到錢肯出兵就好說,他老蔣實力雄厚,這點錢還是能掏出來的。他的想法就是,只要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讓地方的軍閥跟紅軍拼個你死我活再說,他就等着出來收拾殘局。

“先瞞着再說吧!對了我剛看了一下,這次紅軍的動作好像不是來針對我們的,而是另有其人!”

楊虎城一臉神秘的樣子,倒是引起了張學良的好奇。

“誰?”

“有可能是閻錫山!”遠在延安的李衛國沒有想到,自己的意圖沒有被閻錫山發現,但是卻讓局外人的楊虎城知道了。

張學良也很驚訝,便問道,“何以見得?”

楊虎城見對方還不明白,便細說道,“因爲我得知了北面這股紅軍的指揮官是李衛國,他現在是紅軍高層,他出現的地方一定圖謀甚大。

現在紅軍的敵人就三股,我們東北軍以及西北軍聯軍,榆林的井嶽秀,還有就是黃河對岸的閻錫山。

我們聯軍實力強大,李衛國不可能在這個時候跟我們撕破臉大戰,所以只是把我們趕回了陝西;

榆林雖然有個22軍,但是其實就是一個師外加一些零散部隊,犯不着李衛國親自出動,直接讓一個軍長或者師長就能搞定,但是紅軍這次居然沒有進攻榆林;

上面兩個可能就沒有了,那就只有一個可能,就是黃河對岸的山西。現在山西兵力薄弱,晉綏軍大部分都在晉北以及綏遠,太原附近其實兵力並不多,要是數萬紅軍攻入山西,就猶如狼入羊羣啊!”

“你這一說我覺得也有可能,那要不要給閻錫山提醒一下?”不得不說,張學良做事還真缺乏主見,這個都要問別人。

“提醒什麼?又不是打的我們,要是閻錫山那裡戒備森嚴,紅軍不打了,反而來打我們怎麼辦?我們就坐着看戲就行,反正損失的不是我們,着急的也是閻錫山跟老蔣!

有一個閻錫山肯轉移老蔣對我們的關注,我們就別去自討麻煩了。漢卿,你還是保住你的東北軍再說吧,別去給其他人操心了!現在這個架勢,紅軍比老蔣更積極抗日,說不定你以後打回東北,,還需要紅軍幫場子呢!”

反正楊虎城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自保,然後再勸着老蔣抗日之類的,其他的事他可不關心。

張學良想了一會兒,便點頭回答道,“你說的沒錯,我們就靜觀其變吧!”

張學良也是權衡利弊過的,打紅軍不見得能打贏,無論打贏還是打不贏,他手下的士兵絕對會犧牲很多。

而遠在太原的閻錫山卻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同僚已經猜出紅軍的作戰意圖了,卻沒有告訴他,害得他後面損失慘重。

。。。。。。

1936年3月,東征紅軍除了留下兩個師的部隊提防井嶽秀以及東北軍之外,剩下約6萬人的部隊在一個晚上悄悄地來到了綏德和清澗之間的黃河邊上,準備在那裡渡過黃河,而這一切黃河東岸的晉綏軍卻是一點不知!

東征軍兵分三路,北路一彭雪楓第六軍兩個師爲主,在郭家溝鎮渡河,過河之後直逼吳堡縣和柳林縣;

中路則是李衛國帶着吉鴻昌第八軍三個師,在王家河鎮渡河,直撲晉綏軍在黃河東岸的司令部所在地義牒鎮。

南路則是由劉伯成指揮其第三軍兩個師,從延川縣渡河,直撲對方的永和縣,然後從霍州北上,一起進攻太原。

戰鬥,在當天晚上十點打響,六萬紅軍在數百里的黃河西岸發起進攻,在面臨這麼多紅軍的進攻,晉綏軍僅兩個旅的部隊措不及防。

在隨着大軍渡過了黃河以後,李衛國率領軍隊直接撲向了敵人的司令部義牒鎮。由於部隊都分散開來,執行各自的任務去了,現在李衛國身邊只有第八軍杜保國的24師!

杜保國,陝甘寧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參加過清澗起義,以前是陝北游擊隊的隊長。在劉志單等人到了陝北之後,跟着劉等人一起打下了偌大的陝甘寧根據地,現在是第八軍24師師長!

“杜保國,命令你的部隊,拿下這個鎮子!”

看着遠處那個還閃爍着微弱燈光的鎮子,李衛國對着身邊的杜保國吩咐道。

“是!偵察營,還有71團的士兵跟我來,目標前面的這個敵人司令部所在地!”

在李衛國的命令一下,只見這位杜師長親自帶着自己師屬偵察營以及一個團的部隊,衝了上去!

至於李衛國則在自己警衛營的掩護下,在遠處觀察着戰場情況!

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263章 晉綏根據地(四)第500章 撤離冀中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343章 綏寧會戰(三)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212章 激戰板垣師團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329章 天津(四)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61章 大撤退(一)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449章 後續(二)第133章 九一八(三)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63章 大撤退(三)第584章 緬甸反擊戰(十)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196章 東征(六)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256章 西北聯合大學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39章 在襄陽(二)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第200章 東征(十)第199章 東征(九)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268章 綏西攻防戰(三)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328章 天津(三)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616章 興安嶺雄風(十六)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71章 崛起(二)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382章 僞南京國民政府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339章 天津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185章 根據地風雲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195章 東征(五)第579章 緬甸反擊戰(五)第88章 陝北(二)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14章 升職第367章 調動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316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154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六)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66章 秘密協議第192章 東征(二)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69章 家的感覺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195章 東征(五)第362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二)
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263章 晉綏根據地(四)第500章 撤離冀中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第343章 綏寧會戰(三)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212章 激戰板垣師團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329章 天津(四)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61章 大撤退(一)第532章 觀察團事件(六)第449章 後續(二)第133章 九一八(三)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408章 百團大戰(三)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63章 大撤退(三)第584章 緬甸反擊戰(十)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196章 東征(六)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497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四)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256章 西北聯合大學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39章 在襄陽(二)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第200章 東征(十)第199章 東征(九)第67章 南昌起義、工農紅軍第四軍第268章 綏西攻防戰(三)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328章 天津(三)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616章 興安嶺雄風(十六)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71章 崛起(二)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382章 僞南京國民政府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339章 天津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575章 緬甸反擊戰(一)第422章 皖南事變(二)第185章 根據地風雲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195章 東征(五)第579章 緬甸反擊戰(五)第88章 陝北(二)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14章 升職第367章 調動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588章 津浦線風雲(四)第316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630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五)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154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六)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66章 秘密協議第192章 東征(二)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69章 家的感覺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195章 東征(五)第362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