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

就在河南這邊戰鬥正激烈的時候,八路軍方面的吸引力有一部分轉移到了外蒙。

就在一天前,日軍策劃了一起偷襲溫都爾汗的行動,但是被第四裝甲師這邊的一個巡邏小分隊給發現了,雙方當場就發生了激烈的戰鬥。

巡邏小分隊一共7輛坦克,卻在援兵趕到之前,以少敵多,消滅了40多輛日軍坦克,自己僅損失2輛,可謂大勝。隨後溫都爾汗的駐軍率領援兵趕到,第四裝甲師的一個坦克團直接重創了偷襲的日軍,加上小分隊的戰績,一共擊毀日軍坦克90多輛,擊斃日軍3000多人,俘獲超過4000人。

隨後日軍的大軍趕到,不過卻被吳光浩指揮的獨22師和第四裝甲師擊潰,再次殲敵超過5000人,重創了來犯日軍。

這件事之所以能吸引一部分的注意,主要有兩個地方。第一就是之前的俘獲超過4000人,這讓彭得淮都有點高興,不過了解了具體情況後他就不怎麼高興了。

原來他開始以爲是俘獲的鬼子,誰知道居然會是僞滿洲國的軍隊。俘獲的4000人裡面,只有不到1000人的鬼子,還大多是受傷被俘的,其他的有一大半是二鬼子。這些二鬼子中有三分之一還是朝鮮人,剩下的則是東北人,就是‘918’後投靠鬼子的那些漢奸。

雖然這個是讓人白高興一場,但是7輛坦克面對超過70輛鬼子坦克包圍的情況下,以寡敵衆還能取得擊毀40多輛坦克的戰績,這可算是裝甲部隊成軍以來最了不起的勝仗了吧。

而且彭得淮得知那7輛坦克中的2輛42式中型坦克,就擊毀了32輛,這個消息太震驚了。當然,這兩輛42式坦克也也不是啥事也沒有,其中一輛坦克捱了超過30多枚炮彈都沒有被毀掉,而且後面還開回了駐地。

雖然沒有被擊毀,但卻被炸得面目全非,履帶都被炸斷了,坦克的裝甲都凹下去好幾個地方,要不是援軍及時趕到,估計這輛坦克就得報廢了。不過即便沒有被擊毀,開回去也用不了了,外蒙暫時還不能對這種坦克展開大修,要麼返廠,要麼開回去找個地方扔棄了。

而這次日軍的偷襲也以失敗告終,不僅戰車部隊損失超過100輛戰車,其他部隊也損失較大。本來日軍的策劃可謂非常的完美,但被八路軍一個小分隊給破壞了,而且日軍事前並不知道八路軍裝備了新型坦克,導致在面對八路軍42式坦克,日軍坦克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這應該算是關東軍侵入外蒙以來,損失最大的一次,總共被消滅一萬多人,日軍之前的優勢也一下被打沒了。

本來吳光浩都沒有準備好發起反擊,因爲華北的增援部隊現在到了不到三分之一,第四裝甲師也沒有滿編,那個機步師現在編制也不全。但他沒有想到的是,僅僅一個坦克團加上一個騎兵團就大敗日軍近萬人,雖然這一萬人中有一半是僞軍,但取得戰果卻是讓人意想不到的。

在草原上,日軍的戰車部隊覆滅後,騎兵和步兵根本不是八路軍坦克的對手,無法建立阻擊陣地,那被擊斃的3000日軍,有2000來人都是被幾十輛八路軍坦克的車載機槍給覆滅的。八路軍坦克對付這些騎兵和步兵就像當初37、38年,日軍坦克無情地屠殺中**隊一樣,直接虐殺了這些鬼子和二鬼子,絲毫沒有手下留情。

當時在綿延數公里的草原上,被機槍打死、騎兵軍刀砍死的鬼子到處都是。而正是因爲八路軍這樣,把那些日僞軍殺怕了,最後實在逃不掉了才選擇了投降,這也創下了單場戰鬥時間最短、戰果最爲豐盛的紀錄。

正是因爲這場遭遇戰,日軍損失巨大,參與偷襲的三萬多日僞軍折損了一半在草原上,造成了日軍兵力不足,無力再主動進攻,除非肯繼續從東北地區派遣部隊。

這場戰鬥42式坦克成爲了最大的亮點,當初有人還反對建造42式坦克,認爲費用太高,t-26及其改進型43式坦克完全能應對日軍的坦克部隊。但這次42式表現,卻是讓人大爲震驚,直接讓那些有其他意見的人閉上了嘴。

雖然42式坦克成本高,但是實戰性卻很驚人,而且這樣的坦克都可以完虐日軍現有坦克,而且自身損失也極小。作爲第一裝甲軍的軍長吳光浩以及其他幾個裝甲師的師長在此戰後都表達了希望幾個裝甲師以後的坦克能都是42式。要是幾個裝甲師都是42式,他們甚至誇下海口,一年內可以橫掃整個華北跟東北。

要真是裝甲師都以42式坦克爲爲主,不說以後還會不會擴大裝甲部隊,僅僅現有的四個裝甲師都有總共就能有1000多輛42式中型坦克,在亞洲,這股鋼鐵洪流還真能席捲一切。面對97式坦克,42式別說一打五,一打十都是輕而易舉。

外蒙的這場規模並不算特別大的遭遇戰,並沒有被外界所得知,即便是美軍觀察團成員都沒有被允許進入外蒙,而日軍自然也不會把這次慘敗宣揚出去。

“這場仗打的真給力,沒想到日軍的一次偷襲,就這麼被破壞了,而且還以慘敗而歸!”看着外蒙傳回來的消息,彭得淮笑着說道,心情十分的舒暢。

“的確是,李忠這小子,這下就算出名了,一個坦克團,帶着一個騎兵團,殲滅了數倍於己的日軍。看着發來的電報,我都不敢相信,這場仗還有他的份。”徐向淺也笑着說道。

這場戰鬥最讓上面吸引目光的兩個人,並沒有吳光浩這個指揮官,他只是做了他應該做的事。但李忠和陳友光二人卻是出了一次名,着實風光了一把。

陳友光是以七輛坦克創下了殲敵紀錄,而李忠這個團長也反應很快,還不猶豫地直接帶着坦克團朝着日軍衝殺,並大敗敵軍。這下他當這個坦克團的團長估計沒人說閒話了,畢竟軍功在這裡擺着。

“李忠這小子倒是沒有辜負老李對他的期望,這傢伙在老李身邊待了十來年,別的本事沒學到,但他這腦子反應夠快。”彭得淮也認識李忠,這個時候也不禁誇他幾句。

“對了,這邊吳光浩不是打算提拔那個陳友光當營長嗎?我查了一下他的資料,讀過幾年的書,37年入的伍,你覺得把他調回來上一段時間學如何?他的腦瓜子也很靈活,我覺得可以重點培養一下,畢竟這是有功之人。”徐向淺建議道。

本來一個營長的任命,不用經過八路軍總部或者前線指揮部的同意,所在師的旅長或者師長就能做主。徐向淺提這件事,無非是順帶一提,難得心情好。

“這事我覺得吳光浩的安排挺對的,現在外蒙正是打仗期間,讓他在前線好好帶兵打仗吧。至於軍校學習,看他以後的表現吧,要是表現不錯,可以上中級班,那豈不更好!”彭得淮雖然疑惑爲什麼徐向淺會關心一個營長的任命,不過還是不贊成干預太多下面將領的決定。

“也是,那就隨他去吧。我就看着這個人有點不錯,不過你也說的沒錯,揠苗助長是有點不合適。如果他是金子,肯定會繼續發光。”徐向淺見彭得淮並不贊成,也就沒有強求,本來這件事就是他順帶一提。

“老徐,我聽說重慶方面好像在有意增強第一戰區的實力,除了空降物資到洛陽、南陽等地,還從西南地區調了不少新兵打算補充到第一戰區。甚至,還打算把美援武器調一部分到一戰區,你說這老蔣想幹啥?”

前面的事他們都當一個小事看看就過了,但作爲八路軍的副總司令,彭得淮每天需要考慮的正事有很多。就說他眼前這張紙上所記載的內容就是一個小時之前,軍情局傳給他的一份情報,有關重慶方面的一些軍事調動。

現在可以這麼說,國民黨軍隊到處充斥着**的情報人員,只要是國民黨有些異動,**這邊都能很快得知。別看有個中統老是盯着**,但是他們根本防不住,甚至中統裡面都有軍情局的情報人員存在,只是等級並不高而已。

“哦,居然動用飛機空運物資?老蔣這手筆夠大的啊,估計是不想洛陽丟失,免得便宜我們吧!”徐向淺猜測道。

“我也這麼想的,其實洛陽丟失的可能性不大,傅作義現在手上軍隊並不少,主動進攻日軍不可能,但是守住洛陽應該沒問題,可能就是損失大點而已。

我才重慶方面應該有意反攻,河南敗得這麼慘,到目前爲止,已經丟失超過30座城池,堪稱最大敗仗之一。我感覺老蔣也覺得臉上無光,即便是他把蔣鼎文和湯恩伯給撤了,但是國民黨方面的質疑聲很大,甚至有人提議讓衛立煌重回第一戰區擔任司令官。”彭得淮認真地說道。

“衛立煌?我感覺不可能,自從去年被告發跟我黨關係密切後,老蔣就把他撤職了。以老蔣的性格,即便是重用衛立煌也不可能再讓他回第一戰區,雖然衛立煌並不是我們的人,但老蔣不敢賭。

部隊,我聽老彭你的意思是,是有什麼想法?”徐向淺突然反應過來。

“的確有想法!國民黨軍隊不是要反攻嗎?我覺得別放過了這次機會,我打算對平漢線動手!”彭得淮指着地圖上由北平到漢口的那條鐵路認真地說道。

“平漢鐵路?我看老彭你不會對津浦線也有想法吧?現在日軍在河北、河南的軍隊超過30萬,你這一動平漢線,日軍還不得跟我們拼命,那個時候河南的日軍都可能北上,你這不是幫國民黨的忙了嗎?”徐向淺驚訝道。

“津浦線,我暫時不想動,動了那條鐵路,日軍纔會真的跟我們拼命!你認爲日軍解決了河南的國民黨軍隊會放過我們?平漢線一通,日軍到時候就可以把日軍11軍的精銳部隊北調,若是關東軍再南下一部分,我們的壓力更大。

反正日軍不會放棄對我們的進攻,我們爲何不主動進攻,趁着現在日軍跟國民黨軍隊死磕,我們在背後捅他一刀,讓他腹背受敵,我們的壓力也就沒有那麼大。”彭得淮認真地說道。 -紅色帝國1924

“打你打算從哪動手?豫北還是冀南?”徐向淺問道。

“我計劃是豫北。既然日軍幾個師團都到黃河南邊去了,那就讓他們一直在南邊待着,北岸的豫北地區我們要了!”彭得淮毫不客氣地說道,在他看來豫北成爲他治下之地,那是板上定釘的事。

“老彭,你這惦記豫北地區應該不是一天兩天兩天了吧!”看着彭得淮那麼自信,徐向淺也猜到了一點。

“那肯定!從拿下整個山西后我就在想如何破局。

現在日軍在河北、察南等地囤積了20來萬軍隊,我們若進攻這裡,肯定會引起日軍的強烈反彈,估計會陷入苦戰。所以我打算從邊角開始,一步一步蠶食日軍的地盤,最後差不多了在對日軍發起總攻。

外蒙是一個邊角地區,而且能直接進入東北,這個已經開始實行了。而華北地區,只能從豫北着手。

佔領豫北,我們就可以跟山東軍區、甚至新四軍打通聯繫,要是把山東那20多萬軍隊釋放出來,我們手上實力就可以大幅增強。而且山東地區的游擊隊數量也不少,又是人口大省(戰前就有3700多萬),若是進而攻略山東,我們的實力將會將更上一層樓。”

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234章 天津(九)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361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一)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500章 撤離冀中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163章 西征(六)第231章 奇襲太原(二)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39章 在襄陽(二)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84章 新年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496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三)第479章 渡河戰役(二)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303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四)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598章 津浦線風雲(十四)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32章 boss出現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584章 緬甸反擊戰(十)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421章 皖南事變(一)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97章 入川(三)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485章 渡河戰役(八)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450章 後續(三)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164章 西征(七)第328章 天津(三)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411章 百團大戰(六)第182章 長征(三)第492章 南洋風雲(四)第558章 日軍的反擊(九)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102章 漢中攻略(四)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343章 綏寧會戰(三)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288章 晉東南之戰(十二)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582章 緬甸反擊戰(八)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571章 戰平漢線(七)第156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二)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580章 緬甸反擊戰(六)第571章 戰平漢線(七)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89章 喜事降臨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304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五)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386章 第三大規模掃蕩(二)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42章 大婚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382章 僞南京國民政府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64章 大撤退(四)第421章 皖南事變(一)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636章 大結局(上)
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234章 天津(九)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361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一)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500章 撤離冀中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163章 西征(六)第231章 奇襲太原(二)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39章 在襄陽(二)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84章 新年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482章 渡河戰役(五)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496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三)第479章 渡河戰役(二)第202章 西安事變(一)第303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四)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598章 津浦線風雲(十四)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32章 boss出現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584章 緬甸反擊戰(十)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421章 皖南事變(一)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97章 入川(三)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485章 渡河戰役(八)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450章 後續(三)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164章 西征(七)第328章 天津(三)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259章 白銀的銅礦(二)第411章 百團大戰(六)第182章 長征(三)第492章 南洋風雲(四)第558章 日軍的反擊(九)第403章 大同戰役(七)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594章 津浦線風雲(十)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102章 漢中攻略(四)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150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二)第483章 渡河戰役(六)第343章 綏寧會戰(三)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288章 晉東南之戰(十二)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205章 西安事變(五)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582章 緬甸反擊戰(八)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571章 戰平漢線(七)第156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二)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580章 緬甸反擊戰(六)第571章 戰平漢線(七)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89章 喜事降臨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304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五)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386章 第三大規模掃蕩(二)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190章 伊列夫少將第42章 大婚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486章 渡河戰役(九)第382章 僞南京國民政府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64章 大撤退(四)第421章 皖南事變(一)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636章 大結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