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

德欽丹東,緬共創建參與者之一,今年才30歲,臉稍微有點大,雖然是黃種人面孔,不過看着跟中國人還是有點區別的,或許跟雲南的少數民族有點像。

德欽丹東,原名丹東。之所以改爲德欽丹東,是因爲他曾經加入了德欽黨,這個黨派要求成員必須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德欽二字。

說起德欽黨,也就不得不說說德欽昂山這個人物,他也就是前世被緬甸人尊稱愛國將領的昂山將軍。德欽昂山早期也是緬共的創立者,甚至在創立初期還擔任過緬共總書記,在德欽黨以及緬共都有很大的聲望。

不過這人表現出來的對中國不友好,以及對日本人的友善行爲,讓林標等南洋局諸位感到很是不滿。最後在請示了主席後,決定罷免了德欽昂山的總書記一職,並開始清洗在緬共裡面德欽昂山的支持者以及那些親英的緬甸人,最後扶持這位年齡不大的德欽丹東出任總書記一職。

緬共創立初期,由於林標等人無法瞭解緬共的具體情況,也就讓不少別有心思的人混入了緬共。雖然之後的清洗活動讓緬共損失不小,不過在南洋局的支持下,很快就重新壯大起來,而且還有了一支數千人的游擊隊,也是一個師的編制。

這讓重組後的緬共裡的黨員可謂非常的高興,至於這次德欽丹東來南洋局控制的核心地區,也是來彙報情況的。

清盛郡位於金三角地帶,自然河流也就流經而過,而且還緊挨着東南亞最重要的河流---湄公河(也就是瀾滄江)。

由於英國人對gcd打壓的比較厲害,現在緬共的主要活動區域就在緬甸東部的撣邦高原,並開始在緬甸北部的克欽等地發展。因爲湄公河的一條分流,南萊河就在撣邦高原東部,加上這裡是多山地形,坐船也就是最好、最快的交通方式。

此時的德欽丹東一行人數人,乘坐着一艘不大的漁船正在水流激盪的湄公河上航行,兩個撐船的人也在非常認真地撐船,這裡的水流較急,不想船翻就得打起精神。湄公河航道也不算窄,差不多有數十米寬,不過兩邊都是茂密的叢林,除了偶爾傳來的鳥叫聲,那叢林裡非常的安靜。

一行人的左邊其實就是屬於法屬東印度的殖民地了,也就是前世老撾的國界,他們的左邊纔是緬甸的地界。照理說若是這裡還是像之前的格局,德欽丹東肯定不敢這麼大搖大罷的在湄公河上航行,但是現在不同。

兩岸都是南洋華人統一戰線的根據地,別看兩邊沒什麼人的痕跡存在,那是因爲叢林太過茂密,擋住了那些鄉鎮。越往南航行,河的兩邊,德欽丹東等人也發現了一些執勤的士兵,有些是在參天大樹的一個木屋外的平臺上,有些是在划船在航行。

由於提前就知道德欽丹東等人會來,林標早就讓人在進入核心地帶後,派人來護送,所以到後面湄公河上就出現數艘船隻在一起向南航行。

很快衆人也就到了清盛這個南洋局的總部所在地。到了清盛附近,德欽丹東也發現了來往的船隻很多,特別是在清盛的碼頭上,聽了數十艘大小不一的船。

一行人下了船便進入了清盛的城區,這裡的建築規模並不小,除了一些磚瓦房建築,更多的則是那種木質房屋。這裡的畢竟是屬於熱帶地區,那種木質房屋更適合這裡,成本也就相對低一些,取材方便。

不過即便如此,整個城區的規劃很不錯,道路也都是用磚壘起來的,不像其他地區都是土路。本來南洋的氣候就多雨,一下雨,土路就是水坑遍地,根本不好走路。

街道上的華人隨處可見,因爲他們特別好辨認,都穿着中式服裝。在之前華人統一戰線打出旗號的時候,就有很多華人來投奔,特別是在日本進入南洋後,大量的華人都在往這裡遷徙,現在整個緬老泰根據地的華人就有百萬之多,而且還有不少泰國、緬甸的華人也在往這裡遷徙。這就造成漢語也是衆人聽到的最多的語言。

現在整個南洋局控制的地區,漢語是第一語言,其次纔是當地的語言。而且在李衛國的授意下,林標的人在根據地開辦衆多小學,一律用漢語教學,傳授中國文化,而且費用也比較低。

雖然短時間看不出效果,但是堅持下去,漢語肯定會成爲這些本地外族人最常用的語言,到時候的影響可就不一樣了。

“德欽書記,林書記、張政委已經在裡面等着你們了!”在一處磚瓦房的建築面前,德欽丹東等人停下了。

只見門口有着不少持槍執勤的士兵,周圍的安保程度也要比其他地方更爲嚴格。

不過由於天氣太熱的原因,這些士兵很多都是穿着一件或者兩件衣服,即便是站着不動,他們的身上也是汗流浹背。不過這些士兵去沒有絲毫忍受不住的表現,這倒是讓緬共一行人驚訝萬分,他們以前自己建立的游擊隊素質趕這裡的軍隊還是差了不少。

。。。。。。

“衛國,這就是我們自己生產出來的運輸機?感覺挺大的啊!”西安機場,看着眼前那一架碩大的飛機,主席的眼裡也不禁感慨萬分。

對於這架飛機他早就知道了,不過之前一直在試飛,並沒有正式服役。現在聽說這款自行設計的運輸機服役了,主席也是親自趕了過來,以表明他對工業的重視。

“是挺大的了,雖然趕不上美蘇等國的飛機,但在我們中國也算是第一款這麼大的量產型運輸機。而且這款飛機還能改爲客機,以後主席要是要出遠門,就可以乘坐我們自己生產的飛機了。”李衛國笑着解釋道。

“那還挺不錯的,不過飛機這玩意安全嗎?這天山要是出點事,豈不是一點機會都沒了?”

主席對於乘坐飛機一直不是很喜歡,他認爲這個不安全。現在他出門,即便是去西北各地視察,都是先做火車,再轉汽車,不像李衛國等人,遠的話直接坐飛機就出去了。

飛機畢竟算是非常安全的一個交通工具,速度快,又節省時間。除非是被防空武器或者戰機擊落一般情況下,像這種專機都會有很完善的救生措施,只要有時間,也不會一點機會沒有。

像主席這樣的人還不少,對於飛機有點怵。對於他們,李衛國也不可能強行要求他們坐飛機,這都是自願而已,反正提供了,坐不坐就是自己的事。

在他們的眼前不遠處的機場上,停着一架綠色塗裝的運輸機,尾部塗有中共軍隊的紅色標誌。而在飛機周圍則是站了很多人,不少人都是聽說有這麼一款運輸機,過來看稀奇的。

“主席,這也不能這麼說,逃生問題設計人員都考慮過的。作爲交通工具,肯定會有意外,但是這種意外發生的概率很小,只要不是瞬間被毀,逃生來得及的。”看着主席有點擔憂的樣子,李衛國也覺得有點好笑。

不過也很正常,之前軍隊有飛機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懂這個飛機是啥玩意,以前只是見過國民黨拿這些飛機打他們,但是卻不會知道爲什麼能在天上飛。因爲不瞭解,所以就會有一種恐懼感,人類面對未知事物都是這種情況,主要是中國的落後造成民衆對新鮮事物的不瞭解。

“呵呵,衛國,這也就你們這些留過洋的人敢坐,我這種土包子還真有點不敢!”主席開玩笑道。

“主席,你這就謙虛了!我們這種人只適合在前面衝鋒陷陣,而主席卻是可以在屋內指揮千軍萬馬,難道不是嗎?”李衛國也算是隨口拍了對方一馬屁。

“哈哈,衛國你這也謙虛了!這款飛機叫什麼名字?”主席聽到李衛國的恭維,很受用,心情也高興了不少。

“這款飛機叫運一運輸機,這是我跟左權他們定下來的取名方式。運輸機以‘運’字開頭,戰鬥機以‘殲’字開頭,轟炸機以‘轟’開頭,這樣也好分清楚都是什麼飛機,也比較簡單好記。”李衛國解釋道。

“運一運輸機,這倒是清楚明瞭!”主席點頭道。

“主席,有沒有興趣給這架飛機取個名字,這可是很有代表意義的!”李衛國試探地問道。

“取名?這合適嗎?”主席也被李衛國的提議給驚到了。

“主席,這給武器這些取名,在國外也都是很正常的,老蔣不也是也給步槍取名中正式嗎?”李衛國笑着說道。

“老蔣那是搞個人崇拜,我們不能這麼來!總不能叫個zedong號,或者潤之號吧。航空縱隊未來肯定是要獨立建軍的,這是我們自行研製的第一款飛機,那就叫作空軍一號吧!衛國,你覺得呢?”主席想了一會兒,認真地說道。

“空軍一號?”李衛國也被這個稱呼驚到了。

“怎麼了?不合適嗎?”看見李衛國有點驚訝,主席疑惑地說道。

“不是,怎麼可能不合適!空軍一號,這名字夠威風!”李衛國連忙說道。

他總不能說,這是後世美俄等國的總統的專機名字吧!空軍一號,沒想到在主席口中出現了,李衛國難免有點驚訝,不過也覺得這個名字挺不錯,夠霸氣。

不過這麼一來,這架飛機肯定不能給航空縱隊了,他們還真當不起乘坐空軍一號。於是後來這架飛機就成了中共領導人的專機,不過這個時候不可能僅供主席一人使用,那太浪費了,就成了領導層共同使用的一架專機。

運一運輸機的服役,可謂是航空縱隊的一大喜事,李衛國也沒想到,居然第一架自己設計並自產服役的飛機是運輸機,他之前一直以爲會是戰鬥機或者教練機。

隨着這款飛機的正式服役,也開啓了這款飛機的一個傳奇。雖然在二戰的產量沒有什麼有點類似的裡-2運輸機以及c-47運輸機產量高,性能上也稍微差點,不過在中國航空史上卻是一個傳奇。

。。。。。。

“林書記,據我們得到的消息。德欽黨的德欽昂山現在跟日本人的關係很密切,我們曾數次拉攏他,但是他都不爲所動,以他的威望,我擔心後面在緬甸的革命工作不好展開。”

泰國清盛郡,南洋縱隊司令部裡,緬共領導人德欽丹東正在跟林標以及張國套談論有關緬甸國內的事情。

“他現在有明確拒絕我們嗎?”對於德欽昂山這個人,林標現在也有點頭疼,關鍵還不能殺。

雖然緬共裡面已經沒有支持德欽昂山的言論存在,但是在整個緬甸,對方的威望還很高。

¸ тt kǎn¸ Сo

“本來他就對我們心懷惡意,現在主要是看到我們在緬甸的有一定的軍事實力,所以纔沒有徹底跟我們決裂。不過我們之前清洗了不少他的手下,他跟我們有着很大的裂痕,想要恢復合作應該很難。

而且現在他們都在宣傳日本人是來解放我們緬甸的,這個觀點得到了很多緬甸人的贊同,這也是這麼自信的原因。”德欽丹東皺着眉頭道。

“這樣是有點麻煩了。不過他們想的太好了,日本人那裡是真心來解放你們的,那只是他們的一個藉口而已,等利用完了,他們的獠牙可就會暴露出來。

既然他不肯跟我們恢復合作關係,我們也就別管他!你們任務就是接下來以撣邦高原爲核心,向周圍擴散,至於你們打出的旗號就是反日反英,儘量擴大根據地。”林標對於德欽昂山的不識擡舉有點不怎麼高興。

“是!對了還有一個事,我們在克欽的游擊隊傳來消息說,中國的遠征軍要進入緬甸幫英國人打日本人。這怎麼處理?”

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157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三)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289章 晉東南之戰(十三)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100章 漢中攻略(二)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162章 西征(五)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301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二)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99章 漢中攻略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100章 漢中攻略(二)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200章 東征(十)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454章 華北大掃蕩(三)第96章 入川(二)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100章 漢中攻略(二)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70章 崛起(一)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374章 晉西事變(六)第558章 日軍的反擊(九)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84章 新年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99章 漢中攻略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479章 渡河戰役(二)第285章 晉東南之戰(九)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13章 北伐(二)第43章 四一二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新四軍首戰一更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547章 43年的到來(二)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330章 天津(五)第437章 閻錫山的動搖(二)第45章 五大召開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160章 西征(三)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89章 喜事降臨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208章 諜影
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604章 興安嶺雄風(四)第3章 汝城之戰(二)第157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三)第138章 九一八(八)第289章 晉東南之戰(十三)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506章 察哈爾反擊戰(四)第566章 戰平漢線(二)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100章 漢中攻略(二)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207章 西安事變終第595章 津浦線風雲(十一)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162章 西征(五)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145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第567章 戰平漢線(三)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301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二)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99章 漢中攻略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528章 觀察團事件(二)第438章 日軍挺進隊的災難(一)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100章 漢中攻略(二)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200章 東征(十)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454章 華北大掃蕩(三)第96章 入川(二)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204章 西安事變(三)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100章 漢中攻略(二)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93章 固軍壩起義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70章 崛起(一)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374章 晉西事變(六)第558章 日軍的反擊(九)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84章 新年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99章 漢中攻略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479章 渡河戰役(二)第285章 晉東南之戰(九)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13章 北伐(二)第43章 四一二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599章 津浦線風雲(十五)新四軍首戰一更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547章 43年的到來(二)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330章 天津(五)第437章 閻錫山的動搖(二)第45章 五大召開第509章 察哈爾反擊戰(七)第232章 奇襲太原(三)第257章 西北聯合大學(二)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20章 武漢之戰(一)第160章 西征(三)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44章 升職與五大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89章 喜事降臨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208章 諜影